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合集下载

三维建模要求规范-基本知识

三维建模要求规范-基本知识

实用标准文档三维建模规城市三维建模是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

为了建设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规市三维建筑模型的制作,统一三维模型制作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建筑三维模型数据,推进城市三维数据的共享,特制定本规。

项目软件及数据格式1、项目中使用的软件统一标准如下:模型制作软件:3DMAX9贴图处理软件:Photoshop平台加载软件:TerraExplorer v6普通贴图格式:jpg透明贴图格式:tga模型格式:MAX、X、XPL2加载文件格式:shp平台文件格式:fly2、模型容及分类城市建模主要包括建筑物模型和场景模型。

2.1、建筑物模型的容及分类建筑物模型应包括下列建模容:各类地上建筑物,包括:建筑主体及其附属设施。

含围墙、台阶、门房、牌坊、外墙广告、电梯井、水箱以及踢脚、散水等。

各类地下建筑物,包括: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等。

其他建(构)筑物,包括:纪念碑、塔、亭、交通站厅、特殊公益建(构)筑物以及水利、电力设施等。

全市建筑物模型分为精细模型(精模),中等复杂模型(中模),体块模型(白模)。

市全市围主要大街、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等用精模表示,一般建筑物用中模表示,城中村、棚户区等用白模表示。

2.1.1、精细复杂度模型(精模)2.1.1.1、定义:精细模型为,能准确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能表现建筑物的诸多细节,对部分重要建筑景观进行重点准确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1.2、一般制作围:城市中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主干路十字路口的主要建筑,电信、移动、金融中心大楼,火车站,重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区建筑,包括标志性建筑物,城市中知名度高的名胜古迹、地标性建筑(如大雁塔、钟楼等)。

2.1.1.3、制作方式:精细制作,不仅能反映实际建筑的大小,整体结构,而且能反映建筑物的细节结构。

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数据制作相关要求

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数据制作相关要求

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数据制作相关要求根据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关于“上报局务会、局长办公会审查的《三公、三重及建筑风格控制重点街路、区域范围图》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均利用三维实景数字化模拟模型进行审查”的要求,凡建设单位自行委托制作三维实景数字化模拟模型的,须按《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数据制作标准》提供相应电子文件数据。

一、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数据制作标准(一)模型数据格式要求:报建单位提供的电子文件格式要求采用与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科学决策系统通用的OSG(citymaker)格式数据。

(二)模型数据精度要求:模型分为项目建设范围内规划模型及周边现状模型,包括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模型、植被模型以及其他模型。

1、地形模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现状地形模型采用2.5m格网数字地面高程构建三角网,生成地形三维模型,并叠加0.1米高分辨率影像作为纹理来表现;对局部细节特征利用等高线、高程点和特征点、线等数据进行细化。

规划地形模型应真实地反映设计方案的地形地貌,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设计方案给定材质。

地形模型与建筑模型、交通模型、植被模型底部无缝衔接。

2、建筑模型:包括各类地上、地下建(构)筑物。

现状建筑模型基底平面根据1:1000现势地形图、2.5m格网数字地面高程制作,建筑的外立面、屋顶结构及各类附属设施等细节根据精密仪器测量或激光点云测量结果制作,建筑的每个外立面特征点位测量不得少于4个点,并提供测量成果。

纹理应与实际一致,真实反映建筑物的颜色、质地和图案等。

规划建筑模型基底平面、建筑高度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制作。

建筑模型应充分反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和特点,表面突出大于或者等于0.5m时用模型表现,小于0.5m时用贴图表现。

每栋建筑独立制作,面数控制在1500个以内,特殊情况不应超过3000个面。

3、交通模型:包括道路、轨道交通、桥梁及道路附属设施。

现状交通模型的基底平面根据1:1000现势地形图、2.5m格网数字地面高程制作,轨道交通、桥梁的高度信息实地测量。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一、制作要求:1、制作范围内地块中沿街建筑及底商、地块内的地标建筑一定做对,地块内的高层建筑及公建一定要和照片相符,6层以下普通的住宅做象即可.应能够准确地表现建筑的特征。

现场采集的相片中显示制作范围内地块有围墙及校门、政府大门、牌坊等门要按现场采集的相片样式制作.按影像图中的建筑轮廓建摸,如果影像图与照片不符,以现场采集的相片为准。

2、制作中要能够完整反映三维模型的外观,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和材质数量,做到数据量的精简。

如果制作范围内有未建设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已素体快绿色防护网来搭建.3、建筑物基底轮廓线与影像图误差小于≤1m,建筑物基顶部高差精度≤1m。

4、制作范围以警卫局项目区域划分图为准,图中绿色为需要制作的(包括地面),树木和大部分主要小品不需要制作。

橙色线框内是需要重点制作的区域,要求结构和体量关系与照片相符。

绿色区域与红色区域相交的道路不需要制作。

5、无照片的区域需要参考影像图推导制作,要求层数、楼体和屋顶的结构及材质与影像图大致相符即可。

二、建筑设计方案三维模型制作标准如下:1、制作软件:模型创建采用3ds max 9.2、模型单位:三维模型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

3、模型数据量要求:能够完整反映三维模型的外观,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和材质数量,做到数据量的精简。

4、效果要求:三维模型遵照建筑设计资料和建筑设计要求以及现状照片,贴图清晰。

能够充分地反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表现出建筑物的主要细节及质感,整体感强。

5、材质和贴图要求: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可加贴图外,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中对贴图进行裁切.在材质编辑器中不能使用Tiling选项。

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如32x32、64x128等。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一、规范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目的与意义
1.通过《规范》来统一数字城市建设中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处理、制作、集成管理和更新 维护等工作,促进数据生产协作;
2.通过《规范》可提高城市三维模型建设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3.通过《规范》可促进城市三维模型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
当前,城市三维模型建设正从起步探索阶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大区域三维模型数据的生产 与整合、跨行业和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对城市三维模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并 没有统一的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来满足城市三维模型建设和应用的新需要。因此, 制订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二、规范编制的组织与实施
(二)召开了两次编委会,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8年8月18日,在武汉召开了《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编委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规范》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 会议研究确定了编制原则、编制大纲、编写分工以及进度安排。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雷丽英处长到会提了要求。
一、规范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武汉市规划局从2002年开始就开展了城市三维模型的研究 与应用试点工作,先后建立了城市多个重点区域的三维模型。
– 数字汉江 – 两江四岸 – 新华路-新华西路 – 积玉桥地区辅助规划审批系统
一、规范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2006年正式启动了武汉市三维 数字地图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该 项目于2007年被建设部列为城市数 字化工程示范项目(建科[2007]示 06号)。
三维管线中心线 三维管线体 管线体+附属设施 精细模型
三维符号
图像

数字城市制作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

数字城市制作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

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包括图形数据处理与影像处理两部分,其中,图形数据处理分为二维矢量图形处理和三维模型制作,栅格处理分为影像处理和相片纠正。

当前,GIS领域已有完善的DLG、DOM处理工具和流程,并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主要讨论三维模型的制作。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1)模型坐标系具有统一的三维地理坐标是建造大规模三维场景和应用系统的基础。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以国家1:2000和1:500地形图为基础,以使该系统能与其他GIS和测量系统兼容。

为使三维模型能够顺利、正确地导入数据库,所有坐标都应基于统一的坐标系。

(2)模型的基本单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采用采用平面坐标系,以米为单位,因此模型建造也应以米为基本单位,按实际地物的实际尺寸建模,尺寸精度根据该模型所处的LOD级别而定。

(3)模型的制作三维数字地图主要用于表现城市外观风貌,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应只对室外可见部分建模,在制作过程中,应在保持地物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面片数量。

对这部分的内容,应有详细的规范,并提供¾验指标(如圆柱的边数、球的段数设置等)。

(4)模型定位参考点每个模型必须有用于定位的参考点。

定位参考点是模型的局部坐标系的Ô点,用于精确定位模型的空间位置,这对于引用三维场景中相同或类似的地物非常有用(如:电杆、路灯、交通灯等)。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建模规定:模型的定位点为地形图上该地物外接矩形的中心,纵向为模型最低点。

(5)模型的高度模型的高度,尤其是建筑物高度,根据不同细节程度模型的表现需要,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体块模型、基础模型的建立,可根据现有二维GIS数据(如:楼层数)确定建筑物及其他要素的高度;质量要求较高的模型,可采用航片立体相对、激光测高仪或LiDAR确定建筑物及其分段部位的高度;精细模型从建筑设计图或施工图获得。

(6)样条曲线∕面的使用样条曲线∕面能用较少的参数细腻地表现连续表面,但转化为通用格式(如3DS)后会带来巨大的数据量,因此模型的制作尽量不采用样条曲线∕面,或者在使用后将其转化为折线,而后进行曲线∕面优化。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建筑模型制作规范总要一、总体要求:1. 软件使用版本为3ds max 9.02. 单位设置为米按照项目的制作要求,模型的制作一律以“米”为单位。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制作人员在制作之前要知道项目的具体制作要求,尤其是制作单位,这样做能保证所有人制作的模型比例正确。

场景初始的单位是很重要的,一旦场景单位定义好之后,不要随意变动场景单位,以避免建筑尺寸不对缩放后影响建筑的尺度感。

3. 导入影像图Max模型制作之前要先整理好对应的影像图文件,制作模型时要导入整理好的影像图文件,作为建模参考线。

导入分区好的影像图,以影像图为基准画出地形图。

在以影像图为的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创建好的模型位置必须与影像图画出的地形图文件保持一致。

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1. 制作注意事项:✧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

模型落搭时相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严格禁止模型出现两面重叠的情况,要删除模型中重合的面,不然会造成重叠面在场景中闪烁的情况。

✧模型Z轴最低点坐标要在0点以上,地面同理。

✧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起不到作用的点和面要删除以节省数据量。

如右图:✧创建模型时,利用捕捉使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不要出现点之间有缝隙或错位导致面出现交叉的情况,避免场景漫游时发现闪面或破面的情况影响效果。

✧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

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

必要时候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模型的网格分布要合理。

模型中平直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分段数,曲线部分为了表现曲线的转折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

模型平面边缘轮廓点分布尽量均匀,否则容易使模型破面或产生其他问题。

✧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Edit Mesh或Edit Poly方式,为精简数据量,特殊情况可使用Surface建模,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如有平面物体表面有黑斑时,应取消这几个面的光滑组。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标准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标准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max建模标准及操作流程1.外业拍照要求及注意事项1 外业拍照要求(1)选择晴朗天气拍摄。

(2)影像清晰,如果因拍摄时的抖动等因素造成影像模糊,重新拍摄。

(3)尽量在水平方向对侧面拍摄,获取正视影像。

(4)为保证后续纹理处理时对地物整体结构的把握,对每一建筑物在不同方向上拍摄一定数量的全貌相片及细节照片。

同时需要拍摄附近地面,在重要地区需要制作路面和地面绿化(包括树木和路灯,花坛)(5)建筑物自行编号,每个编号的照片存放在以该编号命名的文件夹内。

(6)每栋建筑远近照片不低于10张,建筑文件夹中必须包含CAD路线图。

路线图标明路线序号和照片起始至结尾号。

(7)具体拍摄过程中,要求在地形图图纸上用彩笔标详细的注出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1.1 建筑物拍摄之前先编号,编号要求:单个建筑或连体建筑一个编号,比较密集的区域,可适当考虑2-3个建筑物一个编号。

建筑物编号示例如下:1.2地块划分确定好拍摄区域后对地块进行区域划分,如下图所示:2 3dmax 模型制作2.1 模型设置和精度( 1)统一采用3DMAX8.0 建模,在MAX 软件中单位设置为Meter。

(2) 一般的楼房在使用extrude 挤压时每层高度按3米计算,民房每层高度按2.8米计算。

地面高度设为-0.01,草坪高0.01,小路高为0.01 ,注意调节高度不要互相遮盖。

(3) 建筑物屋顶一般有女儿墙,宽30cm ,高50cm ,但平房女儿墙高30cm ;台阶高度通常15cm,宽30cm。

屋顶采用材质库中材质贴图,要求美观漂亮。

在制作试验区时为保证效果美观,可以使用纹理库和模型库的近似纹理。

(4) 如果底图是纯CAD图,在模型制作时使用捕捉工具,如果采用CaSS软件制作,不启用扑捉工具,以免线性产生变形扭曲。

CAD 虚线显示regen 显示窗台等虚线。

(5) 制作模型时采用制作简模的方法,用贴图表现物体细部结构,每个模型的面数最多不能超过4000 个,尽量采用多边形编辑器edit poly 进行制作,采用其他工具制作时,必须减少模型的段数,同时最后对物体使用convert to editble poly 进行塌陷,减少物体的面数。

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2 一般规定
2.1 模型制作内容及范围
表 1 建模内容及制作范围
序号
建模对象
建模内容
制作范围
含建筑设计方案、景观、绿化实施方案、项目范围线、修建性 建设项目范围
1
项目设计方案
详细规划
2
建筑体框模型 表现建筑体及其附属物外轮廓(无纹理)
项目范围周边 2000 米范围以内
3
正射影像
1:2000 比例尺
项目范围周边 2000~3000 米范围
2.5 模型精度要求
(1)地物平面精度:≤30cm,高程精度:≤15cm。 (2)地物内部特征间尺寸精度:≤50cm 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 10%。 (3)地形制作与实际相符:直线部分与 1:2000 地形图误差小于 4CM,曲线部分与 1: 2000 地形图误差小于 8CM。 (4)景观模型与建筑模型合并后,彼此没有冲突,与实际相符。
2.1 模型制作内容及范围 .............................................................................................................1 2.2 坐标系统要求 .........................................................................................................................1 2.3 模型结构要求 .........................................................................................................................2 2.4 项目审批信息要求 .................................................................................................................2 2.5 模型精度要求 .........................................................................................................................2 2.6 模型贴图要求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一、总体要求:
1. 软件使用版本为3ds max 9.0
2. 单位设置为米
按照项目的制作要求,模型的制作一律以“米”为单位。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制作人员在制作之前要知道项目的具体制作要求,尤其是制作单位,这样做能保证所有人制作的模型比例正确。

场景初始的单位是很重要的,一旦场景单位定义好之后,不要随意变动场景单位,以避免建筑尺寸不对缩放后影响建筑的尺度感。

3. 导入影像图
Max模型制作之前要先整理好对应的影像图文件,制作模型时要导入整理好的影像图文件,作为建模参考线。

导入分区好的影像图,以影像图为基准画出地形图。

在以影像图为的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创建好的模型位置必须与影像图画出的地形图文件保持一致。

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制作注意事项:
✧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

模型落搭时相
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严格禁止模型出现两面重叠的情况,要删除模型中重合的面,不然会造成重叠面在场景中闪烁
的情况。

✧模型Z轴最低点坐标要在0点以上,地面同
理。

✧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起不到作用的点和
面要删除以节省数据量。

如右图:
✧创建模型时,利用捕捉使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不要出现点之间有缝隙或错位导致面出
现交叉的情况,避免场景漫游时发现闪面或破面的情况影响效果。

✧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

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

必要时候
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模型的网格分布要合理。

模型中平直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分段数,曲线部分为了表现曲线的转
折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

模型平面边缘轮廓点分布尽量均匀,否则容易使模型破面或产生其他问题。

✧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Edit Mesh或Edit Poly方式,为精简数据量,特殊情况可使
用Surface建模,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如有平面物体表面有黑斑时,应取消这几个面的光滑组。

对于曲面要统一曲面的光滑组,避免
烘焙的时候贴图出现黑色接缝
✧模型做好后,不应存在辅助的虚拟物体。

如dummy。

✧对于有重叠结构且边缘不用贴图细致表现的模型可以采取落搭的方式制作以节省数据量,如图:
✧对于需要做成片叠加在物体表面的模型(如大厦立面悬挂的广告牌),与物体的立面距离至少要
达到0.03米,保证导出的osg重叠面不闪烁,同时在侧面不能看到特别明显的两个面间的距离。

✧栏杆:用面片制作栏杆的模型,用通道贴图来表现栏杆的透明效果。

模型烘焙时不支持双面,
栏杆不可以给双面材质,所以需要在MAX中原地复制一个物体并反转法线作为栏杆的另一个面。

✧圆柱边数一般要控制在10以内,柱体顶底2面要求删掉。

具体情况根据建筑的级别以及柱子的
位置直径决定。

(具有独立支撑结构,位置显著、直径较大的柱体分配边数相对较多,一般柱体边数分配6个即可)
2. 建筑局部的尺寸
3. 其他要求
1.建筑比例要正确,结构清晰。

2.制作完成的MAX文件里要保证模型位置和角度与影像图中一致。

三、贴图制作规范
1. 材质及贴图要求
(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外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
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中对贴图进行裁切。

(3)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材质的透明度靠贴图的通道来实现。

(4)贴图使用tif文件格式,工程中贴图文件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贴图长宽方向必须符合2的幂次方。

如32x32、64x128等。

贴图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 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

☐墙体为墙漆或纯色的贴图大小不得超过32*32。

墙体有分隔线或墙砖纹理的,贴
图内不能出现重复元素。

应该一个重复元素为一张贴图,贴图大小不得超过64*64。

☐商业底商在4米以内的,贴图纵向尺寸最大不得超过256,横向不得超过512。

☐文字贴图在保证文字清晰可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缩小贴图。

(参考:单排五
字用256*128的贴图清晰可辨,用128*64的模糊可辨。


(5)表现建筑栏杆等镂空效果时需要给贴图创建一个Alpha通道,全透明部分(栏杆中除杆外的透明部
分)在通道中表示为黑色;不透明部分通道中表示为白色;灰色代表半透明,如玻璃。

不同的灰度代表不同的透明度,通道中不可以有如下图的颜色渐变。

(6)模型贴图坐标不能出现拉伸现象,不能出现UVW坐标丢失的现象。

渲图时不支持双面贴图。

(7)模型完成后不能出现贴图丢失的情况,要对贴图重新指定。

(8)一个物体不可以对应多张烘焙贴图,只能对应一张烘焙贴图。

(9)保证贴图的透视关系矫正准确,所有贴图的门窗、层高线、字体、建筑立面等必须保持横平竖直,
清晰可见。

例如:
▼所有贴图必须保持清晰可见:
(10)贴图如有眩光的必须对眩光进行效果处理。

▲效果处理前▲效果处理后
(11)所有的贴图尺寸最大不得超过512×512。

(12)文字贴图在保证文字清晰可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缩小贴图。

(13)贴图不清晰的情况下要手工勾画出门窗的轮廓,表现出门窗的清晰效果。

▲修整前▲修整后
▲修整前▲修整后
(14)重复贴图:一张贴图内不能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重复元素,只能一个重复元素为一张贴图。

不正确做法正确做法
(15)同一建筑上的不同贴图要协调。

同一墙体需要不同贴图制作时要保证贴图色调、质感上的统一,不
能出现明显的拼接感。

(16)不能出现同层窗户高度不平的情况。

层高线的高度要一致。

横向各建筑面的砖纹要能对齐,同一面
上的纵向纹理也应对齐。

四、建筑制作命名方法
命名规范:
命名分类命名标准
单体建筑模型
SDZYYDXWJM001
SD ZYYDX (山东中医药大学) WJM001(姓名缩写+顺序号)
建筑贴图
SDZYYDXWJM001T01 SDZYYDXWJM001(模型名称)T01(贴图序号)
*项目要求: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建筑模型要求真实反映现状,沿街建筑结构超过0.5米结构进行模型制作(具体视情况调整),并贴图线条要肯定;地块内部建筑长、宽、高等任意维度变化大于1m的细节要用模型表现。

地块内部重要商业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按照沿街在建筑制作精度制作,非重点建筑如危旧房等立面杂乱或不美观,或建筑间距很小,或者其他很难进行立面照相的情况,立面贴图参考其他相似立面进行制作。

特别注意:建筑房顶上的电梯井或是别的建筑构件要严格参考影像图或照片进行制作,并分出层次感,建筑高度把控不准可以参考“建筑局部的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