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谏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谏论》阅读答案及译文

谏论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其说盖出于仲尼。

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

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

请备论其效。

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

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此理而谕之也。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

此势而禁之也。

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

此利而诱之也。

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

此激而怒之也。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

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

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注释】①险诐(bì):不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B.请备论其效备:准备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D.悟则明,惧则恭恭:谦逊有礼3.下列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3分)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与人论谏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人论谏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与人论谏书[唐]杜牧①某疏愚怠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

②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

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

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

”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世多然也。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③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

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④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A.夫 B.然 C.则 D.故(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谏者为了斗气,常夸大君王的错误。

B.谏者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进谏。

C.君王为了斗气,常夸大自己的本事。

D.君王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去做。

(3)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扣住“常人之情”的“常”进行举例论证,事例典型。

B.以虚构的生活对话,类比臣子的谏诤之道,论证严谨。

C.运用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谏言夸大而不合常理的危害。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翻译:孔子说:“我不埋怨上天,也不责备他人,学习人情事理从而通达仁义之道,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吧!”他又说:“人们了解我是因为《春秋》,人们怨怪我也是因为《春秋》。

”这是由于圣明贤德的人秉持本心处事,不会顾虑普通人的是非评断,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莒敖公不赏识他,等到莒敖公遇到危难,柱厉叔用死来报答他。

不赏识我就罢了,反而要用死来报效他,大概是怨恨已经在他心中积聚很深了。

豫让对赵襄子说:“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方式对待我,我一定要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

”这就是忠烈而坚守大义的人,有才能又感激他人的赏识,毫不顾念自己的生死。

行为没有特别坚决明确,才能没有丝毫用处,心神不宁地请求别人赏识,别人赏识他却不能够有所报答,不赏识他就发怒,这是普通人的心态。

成为圣明贤德守义忠烈的人,已经不能够做到了,我比一般人特别的地方在于严格详究自己。

我详究自己的行为,详究自己的才能,都没有超过一般人,也不要求别人赏识,如果已经有人赏识,那就躲藏避开,只害怕赏识过重,自己思量大概是没有什么可以酬报的地方。

如果有其他的事由,不得不请求他人赏识,如果不被赏识,也不会埋怨愤恨,在妻子和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和一般人相比,只是严格详究自己并求得赏识罢了。

大和二年,我参加进士科考试。

那时,先前考中的学子认为我品行好,可以和我交往亲近,认为我学业优异,可以和我一同修习,因此他们宣扬称赞我,争相把我看做知己的不下二十人。

我近来十多年都转徙在天下间,经常因为家里的事情短暂的来到京城,事情结束就返回。

曾经那些对我宣扬称赞的知己,大多已经荣显富贵了,我没有到他们家里一次。

为什么呢?这十多年来,品行没有进步,学业没有修习,半夜常常揣度思量,心中有愧疚,不知道要用什么说辞作为我拜见知己们的资本。

还是暗暗地躲过避开,只要免于挨饿受冻就暗自庆幸吧。

昨天李巡官到来,忽然告诉我您的意图,似乎您知道我的姓名,或许想要来日将我纳入门下。

您是当世功绩卓著,受人尊敬,品德崇高的人,我能得到短暂的拜见的机会,能够陪伴宴饮游乐,也是十分荣幸的事了,况且来日想在榻席上接待我,和其他几位英才并列吗?没有一丝一毫攀附的机会,却得到您特别的赏识,我认真思量,应该以什么样的才能满足您的要求,应该以什么样的主张才能报答帮您的恩德。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杜牧原文: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译文: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以老于.户牖之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选择题组(共9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____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身不由己蓬头垢面停滞失色B.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C.不由自主不修边幅停止失重D.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B.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C.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古诗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古诗文阅读训练(一)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翻译: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胡贼到了之后,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2.蔡洪赴洛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翻译: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的人当中寻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隐士中征俊杰。

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能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黄河里;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

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

圣贤之士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

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莫非各位就是那些刁顽之民的后代吗?‛3.司马徽别传尝有妄认徽猪者/便推与之/后得其猪/叩头来还/徽又厚辞谢之/刘表子琮往候徽/遣问在不/会徽自锄园/琮左右问/司马君在邪/徽曰/我是也/琮左右见其丑陋/骂曰/死佣/将军诸郎欲求见司马君/汝何等田奴而自称是邪。

劝谏艺术文言文翻译

劝谏艺术文言文翻译

夫劝谏者,国之栋梁,民之楷模也。

然劝谏非易事,须具仁心、勇志、智术,方能成就大业。

是以余今日欲论劝谏之道,以启后人。

盖闻古之圣君贤臣,皆以劝谏为重。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斯言也,劝谏之要也。

夫劝谏者,风也;被谏者,草也。

风行草偃,劝谏之力可见矣。

夫劝谏之道,首在诚意。

孔子云:“与人为善,莫大乎诚。

”劝谏者,必以诚待人,方能感动人心。

诚者,劝谏之本也。

是以劝谏者,当先正己,而后正人。

己不正,焉能正人?己不正,何以服人?次在勇志。

勇者,劝谏之胆也。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劝谏者,必怀勇志,方能无畏于权贵,无惧于逆境。

然勇者非匹夫之勇,乃智勇双全之勇。

智勇者,方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被谏者心悦诚服。

再者,劝谏之道,贵在智术。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劝谏者,当具智术,方能知所言为何,所行何为。

智术者,劝谏之术也。

夫智术之用,在于因人、因事、因时,相机而行。

或以直谏,或以婉言,或以故事,或以寓言,皆可收效。

又有四忌,劝谏者宜谨记之:一忌直言。

直言易招怨,反遭忌恨。

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劝谏者,宜以委婉之言,使人自省。

二忌激怒。

激怒易生乱,反成祸端。

孔子曰:“怒者,其色厉也,其言伪也。

君子不怒。

”劝谏者,宜以平和之心,使人深思。

三忌谄媚。

谄媚易失德,反遭轻视。

孔子曰:“君子不谄。

”劝谏者,宜以正直之姿,使人敬仰。

四忌固执。

固执易失和,反致事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劝谏者,宜以变通之策,使人信服。

总之,劝谏之道,乃是一门艺术。

艺高人胆大,技高人胜。

劝谏者,当以仁心为本,以勇志为翼,以智术为舟,以四忌为帆,方能乘风破浪,抵达彼岸。

吾辈宜效仿古之圣贤,以劝谏为己任,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此,则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百姓安居乐业,共筑美好未来。

(《论劝谏之道》译文)劝谏之道,是国家栋梁,民众楷模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
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译文:
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自秦、汉以来,大概有成百上千的人,不能全部计算。

然而激切进谏从而激发政乱、发生灾祸的情况,比比皆是,接受进谏从而悔改、奉行正道的,不能达到百分之一。

为什么呢?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迂腐、耸人听闻的话,接近荒诞狂妄;抨击缺点、弊端的话,能够激起人的愤怒。

那些荒誕狂妄、激怒别人的话,(让)地位卑
微的人凌辱地位尊贵的人,下级冒犯上级。

因此,进谏不要杀人,杀人更多;进谏不要打猎,打猎的情况更盛;进谏不要大修宫室,宫室修得更加高大;进谏不要任用小人,小人更加得宠。

看在位者的意图,(似乎)想要和进谏者一争谁对谁错,一争脾气谁大谁小,其他方面就不管了。

现今有两个人,甲对乙说:“你爱吃某种食物,注意不要吃了,真的吃的话,一定会死。

”乙一定说:“我吃它很久了,你说我死,(我)一定要加倍吃它了。

”甲如果对乙说:“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

为什么呢?迂腐、耸人听闻的话,就(让人)想抵触它;遵循常理的话,就必定相信它。

这是大家的心理。

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汉成帝想乘大船通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进谏说:“应该从桥上过,陛下不答应的话,我自杀用鲜血来溅你的
车轮,陛下就不得入庙祭拜祖先。

”皇上不高兴。

张猛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就忠直,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圣明君主也不该冒危险,御史大夫的话可以听取。

”皇上说:“开导人不应当像这样吗?”于是从桥上走。

较近的宝历中,敬宗皇帝想要到骊山去游玩,当时进谏的人很多,皇上主意没定,拾遣张权輿跪拜在紫宸殿下,磕头进谏说:“以前周幽王到骊山游玩,被犬戎或杀害;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国家灭亡;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从而安禄山叛乱;前皇帝游玩骊山,寿命不长。

”皇帝说:“骊山有像这样危险吗?我应该前往一次,来验证他的话。

”数天后,皇帝从骊山回来,告诉自己的身边亲近宠幸的人:“叩头人(张权輿)的话,哪里值得相信!”
如今人们平常相处没有纷争,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还应该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让人乐于抛弃他不好的方面,并且乐于发扬他好的方面。

更何况在君与臣、尊与卑之间,
想要通过激切、率直的谏言,(从而)希望大道施行、国家太平吗?所以,《礼》中谈到五种进谏的方式,直谏是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