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 IDS设备部署与配置

合集下载

IDS测试工具与使用方法介绍

IDS测试工具与使用方法介绍

IDS测试工具与使用方法介绍IDS测试工具与使用方法介绍 (1)Nmap -- 扫描工具 (3)Nmap简介 (3)功能选项: (3)Nmap使用例子: (3)Nikto -- 变形工具(一) (4)Nikto简介 (4)Nikto使用例子: (4)Fragrouter -- 会话分片工具 (5)Fragrouter简介 (5)环境配置: (6)测试步骤: (7)Blade - Evasion gateway -- 变形工具(二) (8)Blade-Evasion 简介 (8)Blade Evasion Gateway 配置 (9)测试步骤: (10)Snot--NIDS欺骗 (11)Snot 简介 (11)Snot使用例子: (11)Trojans (11)Nmap -- 扫描工具Nmap简介【名称】Nmap-网络探测和安全扫描工具【语法】nmap [Scan Type(s)] [Options] <host or net #1 ... [#N]>功能选项:1.扫描类型●-sT TCP connect()扫描,这是最基本的TCP扫描方式。

●–sS TCP同步扫描(TCP SYN),因为不必全部打开一个TCP连接,所以这项技术通常称为半开扫描(half-open)。

●-sF –sX –sN 秘密FIN数据包扫描,圣诞树(Xmas Tree),空(Null)扫描模式。

●–sP ping扫描。

●–sU UDP扫描。

●-sR RPC扫描。

●-sV Version scan probes open ports determining service & app names/versions2.通用选项●–v 详细模式。

强烈推荐使用这个选项,它会给出扫描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O这个选项激活对TCP/IP指纹特征(fingerprinting)的扫描,获得远程主机的标志。

换句话说,nmap使用一些技术检测目标主机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的特征。

入侵检测系统实训教程

入侵检测系统实训教程
异常检测技术——异常检测技术假定所有入侵行为都是与正常行为不同的。如果 建立系统正常行为的轨迹,那么理论上可以把所有与正常轨迹不同的系统状态视为可疑 企图。对于异常阀值与特征的选择是异常发现技术的关键。比如,通过流量统计分析将 异常时间的异常网络流量视为可疑。异常检测技术的局限是并非所有的入侵都表现为异 常,而且系统的轨迹难于计算和更新。
传感器管理端口在后续硬件版本中可能不仅只有两个端口。可根据实际情况任 选一个端口作为管理端口,其余端口均可同时作为监控端口连接到网络中。
18
任务2 IDS软件支持系统安装配置
2.1 任务目的 1.掌握DC NIDS系统软件的安装流程。
2.2 任务设备及要求 1. 安装IDS分布式管理系统软件并进行合理配置; 2. 启动各软件服务
IDS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必要性
传统的防火墙在工作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一、防火墙完全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的攻击; 二、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主动的、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 应的防护手段。
2
入侵检测系统实训教程
10
任务1 IDS传感器安装配置
1.1 任务目的 1. 理解DC NIDS系统构成; 2. 掌握DC NIDS传感器的配置要点。
1.2 任务设备及要求 设备: DCNIDS-1800 系列设备一台; 要求:使用串口连接硬件设备的命令行界面,掌握IDS传感器的配置要点。
11
任务1 IDS传感器安装配置
IDS
终端
服务器
8
入侵检测系统实训教程
• 单元1 IDS系统部署 • 单元2 查询工具的安装与使用 • 单元3 安全响应策略的配置及联动 • 部署

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及配置方法

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及配置方法

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及配置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威胁不断增加,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并配置相应的网络安全设备。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以及配置方法。

一、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

防火墙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筛选和阻止可能的恶意流量,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攻击。

防火墙可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两种类型。

1. 硬件防火墙的配置方法:硬件防火墙通常是一种独立设备,可连接到网络系统的入口处,起到阻隔外网和内网之间流量的作用。

其配置方法如下:(1)规划网络拓扑结构,确定防火墙的位置和连接方式;(2)设定防火墙的规则集,包括允许和禁止的访问、端口、协议等;(3)配置安全策略,根据需求设置包过滤、状态检测、NAT等功能;(4)定期更新和升级防火墙软件,以应对新的网络威胁。

2. 软件防火墙的配置方法:软件防火墙一般安装在服务器或个人计算机上,用于保护特定设备或主机的安全。

其配置方法如下:(1)选择符合需要的软件防火墙,如Windows防火墙、Norton防火墙等;(2)根据软件防火墙提供的界面,设定相应的防护规则;(3)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拦截可疑的入侵尝试;(4)定期更新和升级防火墙软件,提高防护能力。

二、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以及检测网络攻击的设备。

IDS可以实时识别并报告潜在的入侵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IDS主要分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两种类型。

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方法: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过监听和分析网络流量,识别可能的安全威胁。

其配置方法如下:(1)确定部署位置,通常在网关或关键设备附近;(2)设定监测范围和监测规则,识别异常的网络流量;(3)配置警报系统,及时通知管理员发生的入侵事件;(4)定期更新入侵检测系统的规则库,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安装部署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安装部署

⽹络⼊侵检测系统(IDS)的安装部署安装snort⼊侵检测系统1、登录ids系统登录实验机后,打开桌⾯上的putty程序,输⼊10.1.1.106,再点击Open.。

输⼊⽤户名:root,密码:bjhit2、安装LAMP环境(省略)在putty⾥⾯输⼊如下命令进⾏安装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libapache2-mod-php5 php5-mysql libphp-adodb注意:因为下载时间太长,会耽误过多的时间,所以提前已经安装好了。

这⾥给mysql的root⽤户,设置的密码是123456。

3、安装snort软件包(已安装)#apt-get install snort-mysql在安装过程中会提⽰下图所⽰信息。

(这⾥是填写监听的⽹段)4、创建snortdb数据库登录mysql mysql -u root -p123456进⼊数据库后,创建⼀个数据库命名为snortdb。

create database snortdb;grant create, insert, select, update on snortdb.* to snort@localhost;set password for snort@localhost=password('snortpassword');创建⼀个数据库⽤户,⽤户名为snort,密码为snortpassword。

将snort-mysql⾃带的软件包中附带的sql⽂件,导⼊到数据库中。

cd /usr/share/doc/snort-mysql/zcat create_mysql.gz | mysql snortdb -u snort -psnortpasswordrm /etc/snort/db-pending-config5、配置snort配置好了数据库后,需要配置Snort配置⽂件(/etc/snort/snort.conf),告诉snort以后⽇志写⼊到snortdb数据库中。

第20课 IDS安装及基本配置

第20课 IDS安装及基本配置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硬件安装:入侵检测系统接入方式之交换机
注意事项: 镜像多个源端口可能导致镜像端口丢包 应对收发端口同时进行镜像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硬件安装:入侵检测系统接入方式之HUB
注意事项: 对于交换式HUB来说和交换机连接方法类似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硬件安装:入侵检测系统连线
软件安装:第六步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登陆设置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在引擎中添加,删除,编辑引擎信息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引擎添加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引擎组添加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管理员账户添加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ZJIPC
查看入侵检测日志
点击图中红色标记位置,实时显示引擎检测到的事件。 实时事件窗口只能显示环境设置的日志窗口页大小中指定数量的事件。
ZJIPC
查看入侵检测日志
通过双击历史事件中的特定事件,可以查看关于该事件的详细内容。
ZJIPC
查看监控日志
通过点击图中所示位置,可以查看监控日志。
ZJIPC
软件安装:被监控的服务器添加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环境设置—常规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环境设置—响应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环境设置—周期设置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软件安装:环境设置—存活检查间隔
ZJIPC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

IDS实施方案

IDS实施方案

1.1 入侵检测部署方案1.1.1 需求分析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但是入侵者可寻找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或者入侵者也可能就在防火墙内。

通过部署安全措施,要实现主动阻断针对信息系统的各种攻击,如病毒、木马、间谍软件、可疑代码、端口扫描、dos/ddos等,能防御针对操作系统漏洞的攻击,能够实现应用层的安全防护,保护核心信息资产的免受攻击危害。

针对网络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我们得到的入侵检测的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入侵检测要求能够对攻击行为进行检测,是对入侵检测设备的核心需求,要求可以检测的种类包括:基于特征的检测、异常行为检测(包括针对各种服务器的攻击等)、可移动存储设备检测等等。

? 自身安全性要求作为网络安全设备,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配置文件需要加密保存,管理台和探测器之间的通讯必须采用加密的方式,探测器要可以去除协议栈,并且能够抵抗各种攻击。

? 日志审计要求系统能对入侵警报信息分类过滤、进行统计或生成报表。

对客户端、服务器端的不同地址和不同服务协议的流量分析。

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间隔生成报表,反映用户在一定时期内受到的攻击类型、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攻击来源等信息,使管理员随时对网络安全状况有正确的了解。

可以根据管理员的选择,定制不同形式的报表。

? 实时响应要求当入侵检测报警系统发现网络入侵和内部的违规操作时,将针对预先设置的规则,对事件进行实时应急响应。

根据不同级别的入侵行为能做出不同方式告警,用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报警信息要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有入侵动机的行为向用户显示提示信息、对严重的违规现象实行警告通知、对极其危险的攻击可通过网管或者互动防火墙进行及时阻断、以及向安全管理中心报告。

另外,必须在基于规则和相应的报警条件下,对不恰当的网络流量进行拦截。

? 联动要求入侵检测系统必须能够与防火墙实现安全联动,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攻击行为时,能够及时通知防火墙,防火墙根据入侵检测发送来的消息,动态生成安全规则,将可疑主机阻挡在网络之外,实现动态的防护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设备功能和部署方式

网络安全设备功能和部署方式

远程访问
VPN允许远程用户通过虚拟专用网络 访问公司内部网络资源,如文件服务 器、邮件服务器等。
多协议支持
VPN支持多种协议,如PPTP、L2TP 、IPSec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防病毒功能
病毒扫描
实时监控
防病毒软件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或自定 义的病毒扫描,检测和清除病毒、木马等 恶意程序。
面临的挑战
威胁的快速变化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演变,网络安全设 备需要不断更新防御策略和技术。
部署和管理复杂性
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部署和管 理这些设备成为一大挑战。
数据隐私
在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时,需要确保用户的 隐私权益得到保护。
合规性要求
不同地区和国家对网络安全有不同的法规要 求,需要确保设备符合所有相关规定。
防病毒软件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 对文件、邮件、网络传输等内容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毒威胁。
自我保护
云安全技术
防病毒软件具备自我保护功能,防止病毒 对防病毒软件本身进行篡改或破坏。
防病毒软件采用云安全技术,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进行威胁情报收集和共享,提高病 毒查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03 网络安全有网络安全设备集中部署在核心节点,便于统一管理和 监控。
详细描述
集中式部署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内容过滤等安全组件 集中部署在数据中心或网络核心节点,以实现统一的安全策 略和管理。这种部署方式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安全事 件的响应速度。
分散式部署
总结词
将网络安全设备分散部署在网络各个节点,实现局部安全防护。
详细描述
分散式部署将安全组件分别部署在网络的不同节点,如每个分支机构或子网。 这种部署方式能够提高局部节点的安全性,但可能导致安全策略不一致和管理 困难。

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配置

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配置

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配置网络安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护个人和机构的敏感信息,配置适当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配置要点和步骤。

一、防火墙配置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以下是防火墙的配置要点:1. 确定安全策略:制定适当的安全策略,包括允许或拒绝特定IP 地址、端口或协议的流量。

2. 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ACL用于过滤流量并决定是否允许特定的数据包通过防火墙。

配置ACL时,必须考虑网络服务的需要和安全风险。

3. 启用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S/IPS):IDS/IPS可以检测和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

配置IDS/IPS以及相应的警报和阻止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二、入侵检测系统(IDS)配置IDS是用于检测网络中异常或可疑活动的设备。

以下是IDS配置的关键步骤:1. 选择合适的IDS技术:常见的IDS技术包括基于特征的IDS和基于行为的IDS。

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限制选择适当的技术。

2. 配置网络监视器:网络监视器用于捕获和分析网络流量。

选择合适的网络监视器,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记录和报告异常活动。

3. 设置警报机制:当IDS检测到异常活动时,应及时生成警报并发送给网络管理员。

配置警报机制以便及时响应威胁。

三、入侵防御系统(IPS)配置IPS是用于阻止网络攻击并保护网络资源的设备。

以下是IPS配置的要点:1. 选择适当的IPS技术:IPS技术可以分为主机型IPS和网络型IPS。

根据网络架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IPS技术。

2. 设置攻击阻断规则:根据已知的攻击模式和漏洞,配置IPS以阻止恶意流量。

同时,定期更新和评估攻击阻断规则,以应对新兴的网络威胁。

3. 进行漏洞扫描: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配置IPS以监测并阻止相关的攻击。

四、虚拟专用网络(VPN)配置VPN用于在不安全的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私有网络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三 IDS设备部署与配置
【实验名称】
IDS设备部署与配置
【计划学时】
2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IDS设备的部署方式
2.掌握设备的连接和简单设置
【基本原理】
一、IDS的4种部署方式
1镜像口监听
镜像口监听部署模式是最简单方便的一种部署方式,不会影响原有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种部署方式中,把NIDS设备连接到交换机镜像口网络后,只需对入侵检测规则进行勾选启动,无需对自带的防火墙进行设置,无需另外安装专门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管理软件,用户使用普通的Web浏览器即可实现对NIDS的管理(包括规则配置、日志查询、统计分析等),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和安装使用难度,增加了部署灵活性。

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
2NA T模式(可充当防火墙)
NAT模式是将蓝盾NIDS设备作为防护型网关部署在网络出口位置,适合于没有防火墙等防护设备的网络。

在这种部署方式中,蓝盾NIDS设备可同时作为防火墙设备、防DDoS 攻击网关使用,可有效利用内置的防火墙进行有效入侵防御联动。

NAT部署采取串联方式部署在主交换机前面,需要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改造,需要对蓝盾NIDS设备的自带防火墙进行规则设置及内外线连接设置,以达到多重防御的效果。

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可实现对NIDS 的全面管理(包括规则配置、日志查询、统计分析等)。

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
3透明桥模式
透明桥模式是将蓝盾NIDS设备作为透明设备串接在网络中。

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到蓝盾NIDS的各项功能,也可以不必改变原有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种部署方式中,蓝盾NIDS 设备可同时作为防火墙设备、防DDoS攻击网关使用,可以利用内置的防火墙进行有效入侵防御联动。

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可实现对NIDS的全面管理(包括规则配置、日志查询、统计分析等)。

通常可以透明方式部署在DMZ区域,可将NIDS作为第二道防护网保护服务组群。

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
4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应用以上三种模式的任意组合将蓝盾NIDS设备部署在较复杂网络。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网口监听某个工作区域子网,通过一对网口透明部署在DMZ区域,一对网口作为NAT防火墙保护另一个重点工作区域,同时对多个网络区域进行保护。

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可实现对NIDS的全面管理(包括规则配置、日志查询、统计分析等)。

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
A
B
二 连接及设置 1 连接设备
下图以镜像口监听模式为例,显示如何连接蓝盾NIDS 设备。

2 网口出厂配置
蓝盾NIDS 设备提供的以太网接口主要有两种类型:管理口和业务口。

管理口的以太网接口有IP 地址(出厂设置为192.168.0.145),供设备管理流量和其它告警上报流量通过。

连接到设备管理口的所有管理终端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称为“管理网络”。

用户通过管理网络
内的终端计算机可以访问设备管理口,对系统进行管理和配置。

业务口可配置为镜像口监听模式、透明桥模式、网关NAT模式或者混杂模式。

业务口主要用于捕获网络协议报文进行检测分析,是入侵检测系统“业务”的来源。

3各网口的出厂设置如下:
除了默认管理LAN1网口外,其余网口的设置均可在界面进行重新配置。

例如,用户可以将LAN3、LAN4网口配置为透明桥。

4 登录管理界面
从管理PC登录蓝盾NIDS设备Web管理界面前,需要确认管理PC的IP地址与设备缺省管理口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192.168.0.0/24。

透过网线或独立交换机(非业务交换机)将管理PC连接到LAN1口,打开IE浏览器,在IE地址栏输入https://192.168.0.145 ,便可登录到蓝盾NIDS设备的web管理界面。

初始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888888”。

登录后出现主界面如图所示:
蓝盾NIDS设备前面板上标志为LAN1的以太网口为系统缺省管理口,缺省IP地址192.168.0.145。

如此默认IP地址与用户网络IP地址无冲突,建议用户使用此默认IP地址。

如果确实有需要更改管理口IP地址,则在下次启动时需要使用更改后的IP地址登录。

基于系统安全考虑,管理系统同一时间内只允许1个同名的用户登录。

用户可设置多个用户帐号,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操作权限进行管理
5、网络配置前的准备
出厂配置已经有定义好的管理口、监听口。

建议尽量使用出厂配置模式。

如果出厂
配置不满足实际网络需求,才进行合理调整。

网络配置前,请先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连接方式(旁路、透明、NAT、混合),并
定义好使用的网口,以免配置过程中造成混乱。

如需要添加桥或NA T的外线接口,首先需要删除默认选项的监听网口。

例如,删
除LAN3、LAN4镜像口,释放网口LAN3、LAN4。

否则在透明桥接口或者NAT
网口选项中没有网口可供使用。

【实验拓扑】
以镜像口监听的部署方式来进行实验配置。

LAN2口
192.168.228.127/24网关:192.168.228.254
蓝盾NIDS
【实验步骤】
一、IDS 的初始配置。

1、 “网络设置”→“网口配置”→“网口”,将E2的LAN2的IP 配置为192.168.228.127,
点击保存,然后重启网络。

(将LAN2口做为管理口,用于管理设备)
2、“系统”→“系统工具”→“IP工具”,直接ping 网关192.168.228.254检验与内网的连通性。

3、“系统”→“管理设置”→“管理界面访问设定”,网口选择LAN2,其余选项缺省,点击添加。

参数定义:
网口:wan设定、admin等端口
源IP或网络:某个固定IP地址或者网段是否能访问这些协议和网段。

备注:描述该规则用处。

注意:此项规则用于是否允许某个IP或者网段登录到管理界面
4、“现有规则”中新增一条通过LAN2访问IDS界面的策略。

5、“系统”→“管理设置”→“密码”,按下图配置管理员用户,不启用USBKEY。

下面就出现了一个超级管理员用户
6、可以增加低权限的用户,即是只允许浏览IDS,不允许进行操作,如下图所示:
下面就出现了一个新用户king,只有“查看日志”“实时报表”的权限
7、“系统”→“管理设置”→“用户安全设置”,以下配置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配置方法。

参数定义:
登陆超时时间设置(秒):就是超过这个时间将会锁定
登陆失败限制次数:就是登陆超过限制次数,将会将用户锁定
用户锁定时间(分):将用户锁定多长时间,等过了这个时间后才可以重新登陆
密码最小长度:当密码长度不够时将不能建此用户
开启密码强度限制(强制为数字与字符组合):输入密码时一定要提高密码的强度要数字+字符
以下为验证的结果:
当密码长度不够时将出现提示,不能建立新用户。

输入密码时一定要提高密码的强度,需要数字+字符。

登陆超过限制次数,系统会将用户锁定,1分钟后用户才能重新登陆。

8、“网络设置”→“镜像口设置”→“镜像设定”将LAN4口配置为镜像口,用于接收经过交换机的信息
下面“现有规则”中出现了一条镜像规则
注意:以下实验镜像模式下均采用此配置
【实验总结】
本实验介绍了IDS设备的部署和配置,通过学习在镜像口监听模式下的IDS部署方式,了解IDS初始化配置及安全管理相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