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张欢

(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

合,并运用一些地理数学模型,新技术新方法(3S技术)。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也呈多元化趋势,出现了新韦伯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行为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方法论。

1.2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概述

西方国家旅游地理研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经过西方地理学者长时间的努力,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得以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为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和正确认识旅游现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西方旅游地理已经创办了专业的旅游地理期刊,刊载旅游地理学方面研究的文章,主要的国际公认的权威旅游期刊有以下若干[2]:

1.《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TR)

2.《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TM)

3.《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TR)

4.《亚太旅游研究杂志》(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APJTR )

5.《旅游地理》( Tourism Geographies,TG )

6.《国际旅游研究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IJTR )

7.《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JST )

8.《旅游时讯》(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CIT )

这些期刊的创办和完善标志着西方旅游研究走向成熟,内容不断丰富新颖,理论日益完善缜密,方法不断多元灵活。

1.2.1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即旅游吸引物及其评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游客的空间行为;旅游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旅游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在世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大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促使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向重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和趋势。

1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协调:生态旅游、替代性旅游的研究,生态旅游的定义、

影响因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研究,提倡依靠人力资源,知识管理来保护环境。市场中有关环境的道德规范对旅游-环境之间关系的平衡起决定作用。

2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认为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中心点,它可以恢复衰落的经济,加速经济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的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创业就业等发展经济的机会;而且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谐,消除贫困是和谐的必须途径,而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经济的繁荣,从而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3]。此外,旅游活动可以帮助人释放极端情绪,避免社会及家庭冲突、暴力的发生,就这个层面而言,旅游也是对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社交、家庭团体旅游能够增强家庭凝聚力,增加家庭和社会资产,对个人和社会有积极意义。

3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研究: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心理行为过程,风险感知和知识储备的不足会使旅游者在决策时犹豫不决。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旅游者决策,例如,“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决策与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旅游对气候的变化是敏感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旅游活动的进行;来自寒冷地区的人不排斥冷,也不排斥热,热带地区的人避免冷,也避免过热[4]。

4一些新的旅游形式及其影响的研究:(1)美国罗斯威尔以假想的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为主题的旅游成功地复苏经济,而广告成为吸引旅游的关键,设计“外星人”工作室,观赏“外星人”打高尔夫、钓鱼、外星人夫妇穿情侣装等吸引游客[5]。(2)色情观光业(sex tourism)的发展机制和影响:色情观光业在一些经济落后而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得到发展,年轻的女性在旅游过程中易感染艾滋病毒,这种色情旅游中性角色和关系的转变对抗着传统的伦理观[6]。(3)迷幻的精神旅游(Ayahuasca tourism):包括参加巫师典礼活动,饮用能引起幻觉的茶水来达到精神的极度释放[7]。(4)国际边境和飞地的旅游,类似的中间地带尤其能够带动经济发展。(5)新的媒介--“在线旅行视频(online travel videos )”的出现通过幻想刺激和带回过去旅行记忆使旅游活动带给人更大的精神上的愉悦,而且能游览观赏国外的风景.(6)先前或最近的旅游经历对该旅游环境兴趣的持续性的影响,旅游者游览过后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对这类旅游环境保持兴趣,即旅游者是否会选择故地重游。(7)公益旅游(Voluntourism or volunteer

tourism)看起来是公正的,友好的,其真正的价值和效益却遭到公共媒体批判和质疑,而学术界却相反[8]。(8)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与精神需求的满足,一些非正式的,无组织的旅游往往能够给旅游者更多的自由体验。(9)博彩旅游业的发展,博彩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1.2.2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学根植于地理学,同时也要涉及其它学科知识,如经济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心理学等,是一门边缘学科。因此,旅游地理的研究首先来源于地理学研究方法,同时顺应吸收和顺应旅游学研究方法,借鉴其平行姐妹学科的研究成果。早期旅游地理学研究多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与地理学早期研究方法保持了一致。西方地理学的计量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入,60年代兴盛,数学统计方法运用到人文地理学研究之中,使人文地理的研究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9]。旅游地理学研究受其影响,也将定量分析作为其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模型、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假说检验等多样化的研究。并且随着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要,更多新的研究方法不断诞生,描述性研究呈下降趋势,访谈、调查等新的数计模型运用呈增加趋势。此外,一些新兴学科的发展对旅游地理的研究也产生重大影响,为旅游地理的研究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比如建筑学、考古学、符号学等,特别是符号学,认为旅游是一个符号化过程,认为研究旅游就是要分析它的符号内涵和文化意义,这样的研究角度很吸引人[10]。

2国内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内容概述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起步晚发展快。具体来说,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获得长足的发展的,比西方国家晚30年。近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界逐渐认识到科学主义主导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的不足,重视自然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人文地理学,已经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1]。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旅游、游憩行为与旅游吸引物空

间模式以及旅游区域影响评价的研究。

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人本化等全球性大趋势下,我国旅游地理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洋旅游、海岛旅游、草原旅游、红色旅游、边境旅游、体育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背包旅游、黑色旅游等类型多样的新兴的旅游活动的研究也在不断增长。旅游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旅游消费研究、旅游房地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旅游安全、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关注。基于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研究也如火如荼,成果较丰硕。

但是与国外相比较,我国旅游地理学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欠缺,比如:信息技术与旅游、旅游灾害、旅游教育、旅游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旨在考察旅游能否成为一些传统的不友好国家人们态度转变的媒体),旅游区划研究、旅游犯罪、旅游地演化等。余洁等[11]指出目前国内旅游研究很少真正涉及的领域是性与旅游、赌博与旅游等与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文化发生冲突的敏感性问题,现代旅游追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非理性需求刺激与理性的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是研究旅游国际化、市场化必须正视的课题。陆林等[12]提出国内女性旅游研究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尚欠系统性,今后需借鉴国外研究的技术路线,辅以实际案例,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2.2国内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已涉及到描述性方法,概念性方法、构造模型、数理统计法、传统定性方法、现代定性方法、基础统计分析、复杂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3]。总体看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当然近年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增长很快,也采用一些假设检验、构建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但数量较少。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和方法,没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仅靠旅游地理学者是难于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14]。

3结论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是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即是以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生产任务为主线带动学科发展起来的

[1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链建设、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的决策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研究结论都必须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应当多结合实际问题,避免闭门造车和纸上谈兵,感性的、间接的经验并不完全可信,要敢于怀疑,敢于向已有的研究成果挑战,不能一味地借鉴其成果,否则理论研究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2)与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相比较,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还比较落后,当然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联。这就促使我国各政府部门要对旅游业的发展相关研究给予大力的政策、财政、信息和技术支持。当然,我国旅游地理研究者也应当不畏困难,紧跟时代潮流,与世界接轨,努力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3)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旅游地理学者要敢于创新和尝试,突破传统研究范式,打破一些思想制度上的枷锁,研究领域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标新立异,避免过多的重复研究工作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1-112.

[2]金波,蔡运龙.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J].人文地理,2002,17(3).

[3] Stuart E. Levy and Donald E. Hawkins.Peace Through Tourism: Commerce Base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0,89:569–585

[4]Andrea Bigano.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holiday destination choice[J].

[5]Eileen R.Meehan.Tourism,Development,and Media[J]. Soc ,2008,45:338–341

[6] Nancy Romero-Daza & Andrea Freidus.Female Tourists, Casual Sex, and HIV Risk in Costa Rica[J].Qual Sociol ,2008,31:169–187

[7]Christine Holman.Surfing For a Shaman: Analyzing an Ayahuasca Websit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1):90-109

[8] Harng Luh Sin.V olunteer Tourism--"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3):480-501

[9]赵荣,王恩涌.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3

[10]周永广,张金金,周婷婷.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西溪湿地的个案分析[J].人文地理,2011,120(4)

[11]余洁,马耀峰,苟晓东.近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评述[J].经济地理,2006,26(4)

[12]丁雨莲,陆林.女性旅游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6,88(2)

[13]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

[14]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23

[1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

ANALYSIS ON THE DOCUMENTS OF TOURIST

GEOGRAPHY

Zhang Huan

(Ningxia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Ningxia,Yinchuan,750021)

Abstract:Using Analysis Method,exploring the tourist geography's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trend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The finding highlight although Chinese tourist geography have obtained many achievements after 30years development,it still fall behind of foreign countries.So Chinese tourist geography development has a long way to go.Based on this reality,to give three suggestions to research on Chinese tourist geography.

Key words:tourist geography;analysis on the documents;humanity geography;research methods

学会数学阅读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文献综述

学会数学阅读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文献综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学会数学阅读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 ——关于数学阅读的文献综述 “数学阅读”,虽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算是个陌生名词,但在网络上,它其实一个热词,当然,它更多的出现在教育发达地区。这说明在教育发达地区,或者说是在数学教学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地区,他们非常重视数学阅读。的确,做为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的地位应该像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一样。经过网络搜索,的确也发现大量相关这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及实践。关于数学阅读,纵观前人的研究,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理论型。 1、论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以邵光华教授为代表,他在他的《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文中,主要谈了三点,一是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二是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三是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对于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他的观点是,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再次,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

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第五,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 对于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他的观点是,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于数学阅读进入课堂,他的观点是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数学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经贸112班 刘强、邵安琪、尹晓晗 手机,移动电话,较广范围内可以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中国的手机行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外资品牌占主导,民族品牌略微弱势”的特点。 一、我国手机行业发展概况 1983年,10月13日,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在美国诞生。1987年,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1999年,第一台全中文手机诞生。 手机最早来自美国的IT老大-摩托罗拉 1.1市场定义 手机是普遍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现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第二代手机,数字制式的。 在现在市场中,多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 1.2市场概述 近二十年来,手机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市场急剧扩张。随着手机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全球手机行业年出货量也是递增的,并且这种快速增长趋势有望保持到2012年。

由图得,09-11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呈增长趋势,增长率较高,预测,12-14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出货量仍然很庞大,仍然呈现增长趋势。 1.3我国手机行业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增长乏力。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 1.4我国手机行业销售状况

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文献综述

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文献综述 引言: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广泛查找和搜集有关资料,在以往学者对于小学趣味数学的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趣味数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而这次所查的范文资料囊括了一线教师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从而可以更有力的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 关键词: 趣味性益智价值 正文: 对于趣味数学定义的理解,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均认为趣味数学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可以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法或者它与传统的数学结合或者当做一门启迪学生思想,开发智力的一项选修课。 下面我来对两个主要流派做一个简短粗略的分析: 一、在传统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教学方法,即:趣味数学教学法。 它的研发主要是因为平日的数学教学中常感到有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缘由是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没什么意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有乐趣,则需要教师运用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趣味数学教学法就这样产生了。它是运用于传统数学的课堂中,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数学,在讲课时,要生动、熟练、有趣。比如教授整数的运算法则时可以采用编顺口溜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的记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来让他们加深印象。而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是偏向趣味性、开放性的题目,因为数学教学是离不开做题的,可是传统的数学题目激发不起孩子们的兴趣,而如果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就可以更好的让他们做好作业、学好数学。趣味数学作业以结合所学知识来开发智力为主,让同学们知道如何把本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去,也使得数学回归于实践。 二、趣味数学作为一门选修课或者数学活动课。 “趣味数学”本身具有趣味性的特点,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利条件。作为一门课程来说,趣味数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内容不设限,答案也一样不设限。而趣味数学的内容是广泛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孩子的,并不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仅适用于一小部分孩子的学科。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也让传统的数学学科有了一个运用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用于考试或者学科的学习。 在“趣味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游戏、儿歌、谜语、趣题、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不仅注意趣味性与知识的融合,更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便于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进行及早训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在玩中领悟到“玩”的花样多、想的点子多的乐趣,并树立这方面的榜样,使他们有效仿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而对于学习的过程也是轻松、愉快、民主、开放的过程,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这短短的趣味数学课,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更多的兴趣,开拓思维,从而也为孩子传统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进步。 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不仅不妨碍传统数学的教学,反而让传统数学学习得到启发,从而会促进传统数学的学习。传统数学中的趣味数学教学法和趣味数学单独开设的活动课都是密不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 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 1.定义 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 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 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 4.2.1 发展理论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

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 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

旅游地理学重要文献

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杰弗里·沃尔(Geoffrey Wall) (in alphabetical order) 1. Ashworth G J, Tunbrdge J E. The tourist-historic city.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0 One of the first text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heritage and still among the best books on the topic. 2. De Kadt E(ed). Tourism: passport to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constitute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cisive statements on tourism as it pertains to developing areas. 3. Graburn N H H(ed).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A handsome book draw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through ethnicity and souvenirs. 4. Gunn C.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 Crane Russack, 1979 Although greatly modifi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 and perhaps superceded by other texts, drew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need for tourism planning. 5. Mathieson A, Wall G.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1982 The first book to provide a broad dispassionate perspective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Although now almost 20 years old, still widely consulted. 6. McCannell D.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Schocken Books, 1976 An important although occasionally obscure book because of its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base for topics such as attractions, authenticity and semiotics. 7. McIntosh R W, Goeldner C R.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1972 A basic text which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influenced many students. 8. Mowforth M, Munt I.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London:Routledge, 1998 A new book which is among the most perceptive of recent offerings and may stand the test of time. 9. Murphy P. 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 New York :Methuen, 1985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analogy is somewhat overdrawn, an important document on tourism planning with greater emphasis on process than Gunn.

数学文献综述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由于以往研究更多地侧重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证明,通过建立不等观念和抽象不等模型,体会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等教学目标,更显得对高中“不等式”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因此,探究不等式教学策略,为髙中不等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 1. 引言 关于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研究 一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和证明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和证明历来是不等式知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很多中学老师围绕着这一主题作出了方法上的经验总结。如:张志略通过代换法、函数法、图象法、估值法、利用几何意义法、充充分必要条件法介绍了不等式的几种非常规解法;吴传叶通过利用函数的定义域、绝对值的性质、函数的值域、函数图像、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例析了解不等式的几种策略;王礼丽介绍了绝对值不等式的几种解法:化归定义法、公式法、平方法、零点分段讨论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刘明华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不等式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图解法、零点分区间法、数轴标根法、单调性法、换元法、观察法等几种常用的解不等式的方法,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品质;张蕴提出了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如构造法、分析与综合法、数学归纳法、放缩法(增减法)、换元法证不等式等;王喜春通过实例说明了不等式证明的4种常用技巧:如放缩的技巧、转换的技巧、化繁为简的技巧、利用辅助函数的技巧等。另外,还有诸如增量法、向量法、定积分法、导数法、向量法、反证法等方法证明不等式。 二不等式中数学思想的体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 前景分析报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链接】 报告摘要及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11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 11 一、行业定义 11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 (一)成本低 11 (二)效率高 12 (三)覆盖广 12 (四)发展快 12 (五)管理弱 12 (六)风险大 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 13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3 一、第三方支付 13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张欢 (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 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 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 效提升。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 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 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

“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 广度和深度》为代表。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 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点,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此有四点建议:贯 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可见,语文学科开始从能力的角度,关注深度教学。 三、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 21世纪初是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以2006年1月《陕西教育(教学)》刊登陆亚彬的《利用几何画板实现深度教学》为代表。作者认为将几何画板充分运用于初中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达到深度的教,学生达到深度的学,这样的理想境界,不失为把 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数学课堂中去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举措。 可见,这里的文题首次出现“深度教学”,是基于数学学科,充 分利用“几何画板”达到深度的教与学。 ■四、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初步应用阶段 从2009年至今,是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初步的应用阶段,开始出现有关“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涉及多种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推动“深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 区官网为例-旅游管理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本文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研究对象,归纳网页中呈现的资讯内容,并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丰富景区网站信息,注重信息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加强互动交流平台建设,及时处理信息;优化网站展示方式,深入挖掘体验要素等建议。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这不仅包括酒店、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供应商,也包括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旅游网站数量的增长也引起了旅游研究者们的关注。从国外来看,最早的旅游网站研究者是Hanna和Millar,他们提出了基于万维网的旅游服务的发展,并就网页设计、管理问题和信息内容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此后学者们多从管理和营销的质量、效果和作用意义等方面对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企业网站和旅游皮肤网站进行了评估研究。在国内,旅游网站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对旅游网站建设的技术探讨、旅游网站的评价指标与应用,以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网站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与评价等—,网站类别涵盖了综合旅游网站、饭店、电子商务网站等,相比之下,有关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却较少,截至2014年5月,在CNKI上以景区网站为主题只能搜到71篇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景区网站功能与信息受众行为的关系、景区网站发展研究及功能评价三方面。而在景区网站所提供的资讯内容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

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在查询网页时发现,在首批66个5A级景区中,57个景区有自己的官网,7家没有官网,正在维护与建设中的有2家。因此本研究将以57家5A级景区官网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站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共整理出34个类目和四大功能模块。 三、研究结果 (一)信息提供功能 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在景区网页中往往会设计在一个板块中,其中餐饮、酒店、娱乐、购物和旅行社信息的介绍会相对简洁,个别网站会提供酒店和旅行社的链接,而交通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本地包车、公交等信息,常配有电子地图做辅助,另外还提供航班、火车的时刻查询服务,甚至是购票服务;讲解服务信息主要包括景区导游员简介、讲解线路及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主,视频和背景音乐为辅;目前的景区概述已不仅仅包括景区的组织机构和基本介绍,如太阳岛、云台山等景区把创建旅游标准化的相关制度和景区荣誉也融入到了此部分内容;新闻板块是景区动态的展示阵地,主要包括景区和业界两方面新闻;保护与研究包括保护管理条例、申报程序、研究专著等资讯。研究发现,遗产类景区如故宫、云冈石窟、伪满皇宫等更加注重此部分内容,中山陵景区更是把规划与保护的汇报资料放在了这个板块;景区文化主要包含名人、传说、诗词、民俗等方面,除主题公园类景区外,其他景区都设置了多个板块来渗透此方面信息,另外,云冈石窟把礼佛仪式等内

1994_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_马秋芳

收稿日期:2004-09-06; 修订日期:2004-10-10 作者简介:马秋芳(197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 l:mqf0714@https://www.360docs.net/doc/2112197877.html, 1994)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 马秋芳,杨新军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通过搜集1994)2003年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等10种期刊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将10种期刊分为两大类,从文章的数量、基金资助、研究涉及区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国旅游地理10a 来的研究进展状况和特点。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地理期刊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1-0092-04 0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急剧增加,高质量的论文愈来愈多,刊载旅游地理论文的刊物不仅数量在增长,版面也在不断扩充。刊载的旅游地理文献中,鲜有立足刊物视角研究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态势的论文,尤其缺乏对近10a 多种刊物的旅游地理文献的综合分析。基于此,本文选取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等10种国内主要地理期刊,对其1994)2003年刊载的旅游地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中国旅游地理10a 来的研究进展状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旅游地理研究。 部分学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等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1];陆林对国外的5旅游研究纪事6(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3种刊物和国内的5地理学报6等12种期刊在1980)1993年发表的文献作了分析,反映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2];刘锋将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划分为初始(1979)1985年)、发展(1986)1992年)和深化(1993年))3个阶段,并阐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成绩,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以及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述评[3] ;吴必虎等基于问卷分析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旅游地理学进展进行了研究[4];汪德根等研究了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5地理科学6、5自然资源学报6在1980)2001年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对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5];张宏梅等对5旅游学刊6在1999)2003年发表的论文及其运用的研究方法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6]。基于前人研究,本文通过CNKI 清华同方和维普数据库对旅游地理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并查阅相关资 料,运用Exc el 和SPSS 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5地理学 报6等10种地理期刊的旅游地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 统计分析与比较 本文将这10种地理期刊分为两大类,以便更好地分析我国10a 来旅游地理研究特征:?类为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5地理科学6、5自然资源学报6;ò类为5经济地理6、5人文地理6、5地域研究与开发6、5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6(原5地理学与国土研究6)、5干旱区地理6、5热带地理6。分别从期刊的载文数量、论文经费来源、文章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111 载文数量分析与比较 载文数量为指定时间内期刊载文的绝对数量。通过表1和图1可知:1)不同期刊登载的旅游地理文献在数量上呈现差异。两类期刊在1994)2003年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数量的比例将近1B 8(101B 769)。2)两类期刊所载旅游地理文献数量都有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不一致。第ò类增长速度快,而第?类增长不明显。故旅游地理文献总量增长与第ò类期刊旅游地理文献数量增长存在高度相关性。地理学期刊上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总量逐年增长,特别在1998年后有一个快速增长(由1998年的60篇增加到1999年的101篇)。陆林对1980)1993年12种地理期刊(另包括5自然资源6和5山地研究6)旅游地理文献数量的统计结果是220篇[2] ,相隔近10a,文献数量增长到870篇。旅游地理文献快速增长的历程与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过程相匹配,得益于1998年后地理学者不断承担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第21卷 第1期 2005年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 graphy and Geo-Infor mation Science V ol.21 No.1Januar y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