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全册..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专项训练(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专项训练(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专项训练(15篇)一、阅读望远镜300多年前,荷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城里,开着一家眼镜店。

一天,几个孩子把近视镜片和老花镜片拿出来,在门前玩耍。

一个孩子无意中把两个镜片叠在一起,一片是近视镜的,一片是老花镜的。

当他透过两层镜片看外面的景物时不禁大喊起来:“奇怪,奇怪,远处的人怎么都到面前来了?远处的房子、树木怎么也都移近了?”别的孩子都围过来争着看,觉得很好玩。

过路的人也来试了试,同样觉得奇怪,可是谁也说不出道理来。

这消息传出去,让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听到了,他整整想了一夜。

第二天,他用一根空管子,一头装着凸玻璃片,一头装着凹玻璃片,拿来看外边的景物,他发现不但景物看起来近了,而且放大了3倍左右。

有好些平常..看不见的景物,也能看见了。

伽利略继续研究,六个月以后,就制成了一架精致..的望远镜。

用这架望远镜来看远方的景物,可以放大1000倍。

用来观察天空,一向看不见的许多星星,也可以看见了。

到了现代,望远镜的用处更多了,除了用于观察天空,还可以用于军事。

现在,人们观看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和游览观光时,也越来越喜欢使用望远镜了。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________)精致(________)2.请结合短文列举望远镜的用处。

(不少于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整整想了一夜。

”他在想什么问题?“伽利略继续研究”,最后结果怎样?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远镜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果没有伽利略当初认真、执着的研究,就不会有望远镜的诞生。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伽利略说点什么?给我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伽利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耳朵的兔子天底下有胖耳朵、瘦耳朵、长耳朵、短耳朵、方耳朵、圆耳朵和弯耳朵的兔子。

还有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

不过,任何一只兔子会做的事情,他都会。

他会嗖的一下从这边跑到那边,再嗖的一下从那边回到这边。

他跳得跟其他兔子一样高。

他挖的洞一点儿都不比其他兔子挖的洞浅。

他还能在一眨眼的工夫吃光一座巨大的胡萝卜山。

而且藏猫猫时他总是第一名。

即使这样,也没有一只兔子愿意跟他玩儿。

他们说,一只真正的兔子总该有耳朵呀!就连狐狸都没兴趣追他。

狐狸只喜欢追有耳朵的兔子。

没有耳朵的兔子总是孤孤单单的。

有一天,没有耳朵的兔子捡到一个蛋。

他到处贴满寻物启事:捡到一个蛋。

其他的兔子都笑他说:“瞧,没有耳朵的兔子会生蛋了!”没有耳朵的兔子心想:真是一群坏兔子!他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回家。

他一直等着蛋的主人来认领。

可是,谁都没来。

没有耳朵的兔子在网上查了查,他发现那些从蛋里孵出来的动物,耳朵都非常小,看起来就跟没有耳朵似的。

他想:太好了!这些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动物肯定不会笑话我!从那天起,他就和蛋再也不分开了。

他给蛋宝宝读故事,和蛋宝宝一起睡觉。

蛋宝宝一天天长大,而且变得越来越重。

一天,没有耳朵的兔子一不小心把蛋掉在了地上,他心里着急地喊:哎哟!蛋掉在地上要裂开了。

1.(拓展思维)学会预测。

(1)我能根据故事的题目来预测故事的内容。

如当读到“没有耳朵的兔子”时,我预测____________。

(2)预测时,所想象的内容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

如当读到没有耳朵的兔子捡到的是一个蛋时,状状与元元结合故事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了预测,其中预测更为合理的是(_____)A.状状:我预测这是一个兔子生的蛋,因为这里是兔子居住的地方。

B.元元:我预测这是一个鸡蛋,因为鸡有时候会把蛋生在屋子外面。

2.(语言运用)没有耳朵的兔子和这个蛋有着怎样的结局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题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题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题试题全册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花草,如茉莉花、牵牛花、向日葵等等,它们都在这个小院子里共同生长,共同繁荣。

这个小院子是我家的,我很喜欢它。

每当我走进花圃,看到那些花儿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就感到心情愉悦。

我喜欢在葡萄架下坐一会儿,听着葡萄叶子的声音,看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也喜欢在花圃里散步,欣赏不同季节里不同花儿的美丽。

这个小院子,不仅是我家的,更是我内心的一片净土。

1、本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这句话改为简单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花草茂盛、繁多。

()2)形容心情愉悦、轻松。

()3)一种果实甜美的藤本植物。

()4、第一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小院的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画出描写葡萄架下夏天的场景的句子。

用"===="画出描写作者在花圃里的心情的句子。

6、说说阅读了本文,你想到了什么?是否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子?底"上有海洋生物残渣,它就会停留下来,吃饱喝足后再继续旅行。

这种鱼虽然小,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强,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1.鱼印是一种中小型的鱼,它长得()。

2.鱼印善于游泳,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惯,因此人们称它为()。

3.鱼印会在()上吸附,并在那里停留下来,吃饱喝足后再继续旅行。

4.鱼印虽然小,但是它的()很强,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主题:鱼印和梧桐树1、反义词:前进--后退;短暂--长久;附近--远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良机:指好的机会;周游:指在海中游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一、阅读短文。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

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

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

他还是背出来了。

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

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

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

第二,他喜欢描画。

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

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_____)津津有味——(______)聪明伶俐——(______)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

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用“﹏”在文段中画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而且特别勤奋。

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要向鲁迅学习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还好像人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一)《对岸》[印度]泰戈尔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呜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

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

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来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去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用“”画出来。

这句话表达了。

2.画“”的句子特别有新鲜感,它描绘的是()。

A.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B.一幅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D.一幅波浪滔滔,岸边的长草茂盛生长图。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它的含义是()。

A.诗人希望停船靠岸。

B.诗人厌烦了现在的生活。

C.诗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D.诗人喜欢对岸的生活。

4.“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发挥想象写一写。

(二)《北大荒的秋天》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

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

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

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

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zhōu jiū)的燕语吸引住了。

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尾巴。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闪闪发亮,让人不忍惊扰它。

当我抬头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

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

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如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

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

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

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

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短文第__自然段写明“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第2自然段画“”的句子是对燕子____的描写,描写燕子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

3.“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将描写“群燕舞空”景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50篇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50篇含答案

三年级阅读上一、现代文阅读(共43题;共558分)1.课外阅读__________________小蝴蝶花生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地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吸引着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多么高兴啊!她看看自己周围,不过是些平凡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的小花,也很不惹眼,更没有什么清香。

小蝴蝶花一下子变得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了不起的花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为伍。

我几时有出头之日啊!”不久,小蝴蝶花被花匠发现。

花匠把它移植到一个万紫千红的花园里。

它初到这里,很有些耳目昏眩。

它看着那白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开放)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新鲜)。

小蝴蝶花耷拉着头,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难看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解理睬)我了!”小蝴蝶花正在难过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在观看了牡丹、碧桃之后,又来访问它了。

有一个孩子嚷道:“快来看哪,这是什么花呀?”______它叫小蝴蝶花_______另一个孩子答道。

_________多么好的小蝴蝶花呀____________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的跟前……小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

(1)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填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富丽堂皇:________(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蝴蝶花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

(5)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6)文中最后当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前,这时小蝴蝶花心中会想什么?2.阅读理解。

美丽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西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小巧的白翅鸟在树上快乐地歌唱,凶猛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不断地从林子里传出来。

夏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红的,白的、紫的。

粉红……什么颜色都有,多像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都斯”是一种像小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酸甜可口,也可以用它来酿酒。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石榴①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③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籽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④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阅读短文,说说石榴的生长过程。

春天,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夏天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秋天,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2)第①段中“驰名中外”一词写出“我”内心________的心情。

我知道与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

(4)文中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抽枝长叶;开花;结果(2)自豪;闻名中外;举世闻名(3)拟人;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4)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春天,抽枝长叶(用四个字概括)→夏天开花(用两个字概括)→秋天,结果(用两个字概括)。

(2)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单元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外阅读训练 (3)2、《金色的草地》课后阅读训练 (4)3、《爬天都峰》课后阅读训练 (5)第二单元5、《灰雀》课外阅读训练 (6)6、《小摄影师》课外阅读训练 (7)7、《奇怪的大石头》课外阅读训练 (8)第三单元9、《古诗两首》课外阅读训练 (9)10、《风筝》课外阅读训练 (10)11、《秋天的雨》课外阅读训练 (11)第四单元13、《花钟》课外阅读训练 (12)14、《蜜蜂》课外阅读训练 (13)15、《玩出了名堂》课外阅读训练 (14)第五单元17、《孔子拜师》课外阅读训练 (15)18、《盘古开天地》课外阅读训练 (16)19、《赵州桥》课外阅读训练 (17)第六单元21、《古诗两首》课外阅读训练 (18)22、《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外阅读训练 (19)2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外阅读训练 (20)第七单元25、《矛与盾的集合》课外阅读训练 (21)26、《科利亚的木匣》课外阅读训练 (22)27、《陶罐和铁罐》课外阅读训练 (23)第八单元29、《掌声》课外阅读训练 (24)30、《一次成功的试验》课外阅读训练 (25)31、《给予树》课外阅读训练 (26)课内阅读训练1、秋天的雨(节选) (27)2、玩出了名堂(节选) (27)3、赵州桥(节选) (28)4、孔子拜师(节选) (28)操场旁边的小木耳昨天放学以后,我和小伙伴踢足球。

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

我伸手一摸,软绵绵、黏糊糊的,采下来闻闻,还戴着一股泥土味儿。

咦,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见过!我连忙采了一捧“小花”,去办公室问林老师。

林老师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笑着说:“这是木耳。

你想知道有关木耳的知识嘛?可以去图书室借书看看。

”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去图书室借了好几本书。

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喜欢生长在潮湿、腐朽的树干上或者其他腐烂的植物上。

这几天连续阴雨,操场旁边的杂草落叶腐烂了,所以小木耳就长出来了。

只要有心,玩耍中也能发现问题,学到知识!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

①“小花”为什么要加双引号?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在玩耍中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草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

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2、用“﹨”划去[]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3、“疾”字是()结构的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种意思。

4、按下列形式从文中摘录词语或写出词语ABB:______、______ ABCC:______、______5、从文章中各摘录一句拟人句和一句比喻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山人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

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1. 解释词语。

(1)气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人______________,第二人______________,第三人______________。

3. 你怎样理解“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灰雀》课外阅读训练蜂鸟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彩缤纷,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是把 _________ 比作 __________ 。

3、“五彩缤纷”形容颜色多,你能写出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吗?五彩缤纷——()、()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一本书罗蒙诺索夫是俄国有名的科学家,他是渔民的儿子,12岁的时候,白天,他跟着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

有一次,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在海上捕鱼,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

不一会,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

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

鱼船恢复了平静。

狂风过去以后父亲把他拉倒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麂(jǐ)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

“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要一本什么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圆了眼睛。

1、给短文中画横线在句子适当地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我要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这句话的含义的。

3、假如你是罗蒙诺索夫,你会要什么礼物?为什么?牛顿的故事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

外祖母很疼他。

牛顿八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

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

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

”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

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木板一()钉子一()线条2、写出近义词。

喜欢——()自豪——()保持——()成果——()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4、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偶书:即兴写的诗。

老大:年龄大了。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少(shǎo shào) (xiāng xiàng)(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哪几种风筝?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风筝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颜色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具体描写风筝时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