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放青蛙星期五下午,小丽、小刚和小文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老爷爷在路边卖青蛙,盆里只剩一只青蛙了。
小刚想:“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得保护它。
”于是,他掏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这只青蛙,对伙伴们说:“我们到郊外把它放了吧。
”他们来到郊外的池塘边,小刚在池塘边蹲下,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青蛙说:“小青蛙,去找你的伙伴吧,去找你的家吧!”小青蛙一下子就蹦进了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只青蛙在碧绿的荷叶上欢快地唱着,好像在说:“谢谢你们,小朋友,你们放了我的伙伴,我们会把庄稼保护得更好。
”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1.请在文中找出和下面的解释意思相符的词语。
①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________②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________2.请用横线画出描写小刚心理活动的句子。
3.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_____A.要保护伙伴B.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二)看日出须早起。
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
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
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
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
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ǎn)冉升起。
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
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
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
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4.全文有_____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_____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5.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三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______一)蜜蜂和蚂蚁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唱着“蜜蜂儿采蜜忙”的歌谣。
蚂蚁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
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找食物。
见到一只小蜜蜂口嗡嗡口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口喂口蜂儿口我问你一个问题口。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你们跟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哩!”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勤劳却是为了人们……”1.在文中的方格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蚂蚁。
蜜蜂勤劳是为了人们,蚂蚁勤劳为的是自己。
3.根据下面最后一段XXX给文章加一个结尾段,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蚂蚁听完蜜蜂的话,恍然大悟,不再忌妒蜜蜂。
从此以后,蚂蚁也明白了勤劳的意义,开始为了更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讲述了蚂蚁为什么忌妒蜜蜂,以及蜜蜂和蚂蚁的勤劳之间的区别。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勤劳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为了更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一枚硬币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奔跑的春天四月的小雨浙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眷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春,活泼得像个孩子,红扑着脸蛋在淡绿的田野奔跑,牵着小伙伴的手,像风筝的另一端,翻飞着五颜六色的梦。
卷起裤腿迈进春的云雾缭绕。
露水湿漉漉的,湿了鞋帮,湿了脚丫,滋润了一深一浅的歪歪扭扭的脚印。
同学们的笑声一串双一串,像风中摇曳的铃铛。
四月的绿色仿拂春的裙裾,在淡淡暖风中轻轻摆东,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
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野地钱绿是她的衣裳,单单薄薄。
春,安静地来,在河流的波光里柔柔地荡漾,流躺着淡淡的和煦。
燕子来了,在入梦的时候偷偷飞到屋檐下,那黑白色的精灵是春的使者,乖巧伶俐。
春天唤醒了万物,小跑在春天,那是春带给我们的活力。
(1)找出文中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仿拂________ 摆东________ 钱绿________ 流躺________(2)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再写三个你知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
”这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像这样的句子,我也能写出来,如:含羞草的叶子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
(4)“四月的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春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这句话写出了()A. 小雨到来的姿势B. 春天是小雨迈着轻盈的脚步,扭动着曼妙的身姿带来的C. 春天优美的身姿和到来的方式(5)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同学们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地玩耍的情景。
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春天静静地到来。
“那黑白色的精灵”指的是________。
(6)把你认为的本文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抄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7)根据下面的提示,接着往下写。
春天唤醒了万物,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被春姑娘柔软的春风唤醒了,________。
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50篇含答案

三年级阅读上一、现代文阅读(共43题;共558分)1.课外阅读__________________小蝴蝶花生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地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吸引着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多么高兴啊!她看看自己周围,不过是些平凡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的小花,也很不惹眼,更没有什么清香。
小蝴蝶花一下子变得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了不起的花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为伍。
我几时有出头之日啊!”不久,小蝴蝶花被花匠发现。
花匠把它移植到一个万紫千红的花园里。
它初到这里,很有些耳目昏眩。
它看着那白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开放)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新鲜)。
小蝴蝶花耷拉着头,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难看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解理睬)我了!”小蝴蝶花正在难过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在观看了牡丹、碧桃之后,又来访问它了。
有一个孩子嚷道:“快来看哪,这是什么花呀?”______它叫小蝴蝶花_______另一个孩子答道。
_________多么好的小蝴蝶花呀____________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的跟前……小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
(1)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填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富丽堂皇:________(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蝴蝶花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
(5)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6)文中最后当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前,这时小蝴蝶花心中会想什么?2.阅读理解。
美丽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西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小巧的白翅鸟在树上快乐地歌唱,凶猛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不断地从林子里传出来。
夏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红的,白的、紫的。
粉红……什么颜色都有,多像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都斯”是一种像小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酸甜可口,也可以用它来酿酒。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解析】【分析】(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
生:。
坐:。
红于:。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 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
白银盘:。
青螺:。
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得___,读得___;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练习(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此时”指的是()A. 群鸟齐鸣的时候B. 鸟儿快活的时候。
C. 鸟儿起飞的时候(2)选文中的哪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体说明和赞美?()A.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B.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C.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3)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为什么最容易被猎人打中?()A. 鸟儿那时是最开心的时候,防范意识也非常弱了。
B.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C. 鸟儿飞翔时速度很慢,容易被打中。
(4)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A. 因为父亲知道鸟的弱点,但他爱鸟,不可能去打鸟。
B. 因为父亲太了解鸟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一)乡间绿阴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
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拨),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桃树、李树、杏树……春(束、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3)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的各种树进行了具体描写。
(二)一天下午,担任思品课的校长宣布:“明天早读,对你们进行思品考试。
”第二天一大早,林校长拿了根扫帚横放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等待同学的到来。
第一个到教室的是小梅。
她漫不经心地看了扫帚一眼,微笑着向校长问好,见校长沉默不语,便赶快拿着思品课本读起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小强哼着歌儿,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对门口的扫帚置之不理。
他见校长脸色严肃,忙说了一声“老师早”,马上复习功课。
.不一会儿,刘敏来了。
他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被扫帚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了。
他低头一看,怒从心头起,刚想飞起一脚把扫帚踢得远远的,猛地看到校长眉头紧皱,立刻把脚收回,赶紧问好,急忙复习功课,准备考试。
全班45位同学(继续陆续)来了44位,教室里书声琅琅,而门口的扫帚依然横着。
最后到的是张坤。
他刚走进教室,看到横在门口的扫帚,连忙捡起来,拿到“卫生角”放好,然后认真地读起来。
校长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笑容。
上课铃响,教室里鸦雀无声。
校长宣布:“思品考试结束,只有张坤一人得优秀。
”他见大家迷惑不解,又说:“大家应该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必须从平凡的一件小事做起。
”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特殊特别)的思品考试。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到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页
三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答案
1.(1)梦寐以求(2)井井有条 2.买书看书抄书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3.中心句:鲁迅小的时候……宝贝一样。
过渡句: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4.“略” 1.(1)看望 (2)责备 2.D 3.解一道难题 4.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5.我们要学习爱因斯坦,学习他珍惜时间,合理利用点滴时间的好品质。 6.提示:爱因斯坦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分析。 (意思对即可)
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用“_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用“~~”画出本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4.仔细阅读全文,说一说鲁迅是如何爱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 1922 年至 1939 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
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
2.本文写了鲁迅小时候爱_____________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年之后,当梅纽因再度访日演出时,又想起了当年的情景,想方设法找到了在一家贫民救济院工作的
小知音。梅纽因得知,30 年来尽管他的生活清贫、坎坷,却多次决然地拒绝了想以高价购琴的人。
1.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想方设法
著名的人士
羞怯
想尽各种办法
社会名流
了解自己特长的人
知音
羞涩胆怯
2.给
这则故事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善于利用时间?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952 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听说有一位擦鞋童来听他的音乐会,想方设法凑钱买了
一张最便宜的票。谢幕后,梅纽因穿越了贵宾席上社会名流的盛情簇拥,径直来到低档席,找到了那位擦鞋童,
轻轻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听听您的琴声。”
梅纽因的泪水夺眶而出,一把搂住衣衫褴褛的孩子,把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他。
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这段文字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 4.文中的句子写得很美,我能摘抄一句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这句话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银杏树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枫树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野像,菊花像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朋友们,你知道秋天的雨还有什么颜色呢?它把颜色都给了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的“两把尖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高原之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第3页
3.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4. 牦牛全身是宝。它的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皮牦牛还是我们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篇短文使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ān shà n)子,扇哪扇哪,扇.(shān shàn)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 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shuǎng suǎng)。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 的,橘子、柿子你挤.(jǐ jì)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
4.30 年后的擦鞋童生活清贫、坎坷,他为什么不把小提琴高价出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
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
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
三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表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
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
(1)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
(2)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 )
2.爱因斯坦去桥上千什么?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A.等一位朋友。( )
B.在雨天散步。( )
C.解一道难题。( )
D.与一个学生相约。( )
3.爱因斯坦在桥上“走来走去”“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爱因斯坦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
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
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三)爱因斯坦在桥上 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
(tàn)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
走上前去问:“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有个学生约我在这儿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
个
学生的意思。
那位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您的
宝
第2页
贵时间吗?”
“不,”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lín)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
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1.读下列句子,用一个恰当的词替换画线的词。
1.身材、角、四肢、蹄子、毛、尾巴 2.角;牦牛 3.最后一句。
1. 2.珍贵的小提琴 3.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听听您的琴声 热爱 4.因为这把小提琴是梅纽因送给他的,是对他热爱音乐的鼓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第5页
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
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
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3.当
梅纽因问擦鞋童需要什么帮助时,擦鞋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现了擦鞋童对梅纽因音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因斯坦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你能破解这个秘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