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20章 柠檬酸循环
生物化学下-第23章 柠檬酸循环

乳酸或乙醇
③
柠檬酸循环 (线粒体基质)
糖酵解
( 胞液 )
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分四阶段,第一阶段
④
电子传递链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内膜)
在胞液(同糖酵解),后三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能量
H2O + ATP
CO2
第23章 柠檬酸循环(The Citric Acid Cycle)
第23章 柠檬酸循环(The Citric Acid Cycle)
三、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
草酰乙酸
乙酰CoA 柠檬酸合酶
⑧ 脱氢反应
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酶
① 缩合反应
柠檬酸
②a 脱水反应
顺乌头酸酶
顺乌头酸
⑦ 水化反应
延胡索酸酶
顺乌头酸酶
②b 加水反应
异柠檬酸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53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for his discovery of co-enzyme A and its importance for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氧化形式 还原形式 乙酰化形式
β-巯基乙醇 硫酯
泛酸
乙酰CoA
TPP
3'-磷酸腺苷二磷酸
硫辛酸 (lipoate)
E2(二氢硫辛 酸乙酰转移酶) 的多肽链
第23章 柠檬酸循环(The Citric Acid Cycle)
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20章-TCA循环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调控(快速调节)
Regulation of Pyruvate Dehydrogenase
1). 产物控制 (变构调节)
NADH (抑制E3)和乙酰-CoA (抑制E2)作为产物 与酶底物的竟争性抑制, ATP抑制,AMP激活
2).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调控(共价修饰)
激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 (失活)
GDP, Pi
NADH
CO2
苹果酸 延胡索酸
乙酰 CoA
柠檬酸
异柠檬酸
α-酮戊 二酸
琥珀酸
琥珀酰 CoA
3、三羧酸循环中还原力的产生
乙酰-CoA CoASH
还 原 力 经 呼 吸 链 氧 化
TCA 循环产生的ATP数目
3 NADH
3 NAD+
ETS 3*2.5=7.5 ATP
FADH2
FAD ETS
OO H3C C C
pyruvate
HSCo A
O
O
H3C C S Co A
NAD+ NADH acetyl-CoA
+ CO2
Pyruvate + CoA + NAD+ acetylCoA + CO2 + NADH + H+
☆存在于线粒体中 ☆组成:E1(丙酮酸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辅酶:TPP(硫胺素焦磷酸酯) 硫辛酸
E1
P
磷酸化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 (激活)
E1
砷化物:剧毒物
• 砷酸盐(AsO43-)抑制糖酵解: 代替磷酸盐攻击硫酯中间产物的高能键,形成迅速自
发水解的酰基磷酸酯(1-砷酸-3-磷酸甘油酸),使氧化作 用解偶联。
生物化学:11-柠檬酸循环

1
本章提纲
第一节 柠檬酸循环概述
第第第二节一二节节丙酮第第酸概 单一二进述 糖入节 节柠檬概 单酸述 糖循环的准备阶段 第第三节三节柠檬第酸寡三循糖环节的反寡应糖机制 第第四节四节柠檬第酸多四循糖环节的能多量糖计算 第第五节五节柠第檬酸五结循节合环糖中的结调合节糖部位
乙酰CoA都可以
产生3分子NADH、
1分子FADH2和1 分子的GTP
28
第四节 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
p107
29
第四节 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
TCA循环中NAD+和FAD的再生:
TCA循环虽然没有氧分子直接参加,但只能在有氧条 件下进行,因为NADH和FADH2需要通过电子传递链 和氧分子才能够被氧化。 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NADH和FADH2 被氧化,伴随着氧化过程可以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
线粒体15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乙酰辅酶a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概貌16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1柠檬酸合酶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不可逆反应硫酯键断裂放出大量能量17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18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2乌头酸酶催化前手性分子柠檬酸转化成手性分子异柠19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3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生成a酮戊二酸和co第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产生还原力nadh第一个氧化脱羧反应共2个20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4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不可逆反应第二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产生还原力nadh第二个氧化脱羧反应共2个21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22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5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柠檬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23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6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该酶具有严格立体专一性第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24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琥珀酸脱氢酶是tca循环中唯一一个嵌入线粒体内膜的酶其余酶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25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7延胡索酸酶催化延胡索酸水化生成l苹果酸该酶具有严格立体专一性可逆反应26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8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苹果酸氧化重新形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柠檬酸循环第四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产生还原力nadh该酶具有严格立体专一性可逆反应27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琥珀酰coa异柠檬酸28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p107在柠檬酸循环的总反应中对于进入循环的每个乙酰coa都可以产生3分子nadh1分子fadh分子的gtpp9729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p10730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tca循环中nad和fad的再生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下)

糖类代谢要点解答1.糖代谢各途径发生的场所、限速酶或关键酶、能量转换和生理意义2.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有哪些?三羧酸循环是糖有氧分解的重要途径,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1)三羧酸循环是有机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重要途径。
在糖的有氧分解中,每个葡萄糖分子通过糖酵解途径只产生6个或8个ATP,而通过三羧酸循环就可产生24个ATP,远远超过糖酵解阶段或葡萄糖无氧降解(生成2个ATP)所产生的ATP的数目。
此外,脂肪、氨基酸等其他有机物作为呼吸底物彻底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也主要是通过三羧酸循环。
因此,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2)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枢纽。
三羧酸循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氨基酸等有机物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另一方面,许多合成代谢都利用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循环中的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琥珀酰CoA和延胡索酸等又是生物体合成糖(糖异生)、氨基酸、脂肪酸和卟啉等的原料。
因此,三羧酸循环可以看成新陈代谢的中心环节,起到物质代谢枢纽的作用。
3.在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中,哪些步骤进行脱氢反应?哪些步骤进行脱羧反应?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净产生多少分子ATP?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包括糖酵解的反应、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脱氢、脱羧及ATP的变化总结如下:4.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该途径有何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是:第一,该途径不经过EMP-TCA反应,直接在六碳糖的基础上脱羧,脱氢;第二,该途径以NADP+为氢的受体,产生还原力NADPH+H+。
该途径的生理意义:(1)提供生物体重要的还原剂NADPH。
无论动物还是植物,NADPH不能直接被呼吸链氧化。
NADPH的重要功能是在很多合成反应中作为还原剂。
例如,在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中,在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等反应中,都是NADPH作为还原剂。
NADPH还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再生.从而保证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23 柠檬酸循环2010-9

之所以称为柠檬酸循环是因为在循环的一系列反应中,关
键的化合物是柠檬酸(Citrate),又因为它有三个羧基, 所以又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柠檬酸循环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Biochemistr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A
概述 (一)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步骤 (二)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结构和装配的深入
探讨 (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反应的简单图解
(四) 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毒害作用(HS-基) (五)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
在肌肉、神经等组织中,通过甘油-3-磷酸穿梭途径, 进入FADH呼吸链;在心、肝等组织中,通过苹果酸-天冬 氨酸穿梭途径,进入NADH呼吸链。
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
柠檬酸循环可以概括地看作来自两个方面的调控 (一) 柠檬酸循环本身制约系统的调节 (二) ATP、ADP和Ca2+对柠檬酸循环的调节
苹果酸被氧化成草酰乙酸
L-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酶 草酰乙酸
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
柠檬酸循环的总化学反应式如下:
乙酰-CoA + 3NAD+ + FAD + GDP + Pi
2CO2+ 3NADH + 3H+ + FADH2 + GTP + CoA-SH 从上式可以看出,柠檬酸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纳入一
第八章 柠檬酸循环-2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是一种前手性分子,然而顺乌头酸酶却能对 柠檬酸两端的两个相同的基团(-CH2-COO- )具有选择性。 如反应式所指出的,脱水和加水反应只涉及到柠檬酸的下半部分 (即来自草酰乙酸碳原子上的基团)。对这种选择的解释是:根据 酶作用的立体专一性,酶分子活性中心是不对称的,有三个不 同的结合位,这三个不同的结合位只有在与底物分子的三个不同 的取代基互补配对时,该酶才能进行催化。 柠檬酸的中心碳连接有四个取代基,其中两个是相同的 (-CH2-COO-)。但是这两个相同的基团在空间取向上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空间上是可以区别的。
柠檬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一)柠檬酸的生成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的缩 合,生成柠檬酸。这是柠檬酸循环的起始反应。 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乙酰基上的甲基碳与草酰乙酸的羰基碳 结合。柠檬酸合酶催化的反应遵循有序顺序反应机制。由于乙酰 CoA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当硫酯键被水解时,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Go’= - 32.2 kJ/mol),因而在细胞内能推动反应向柠檬酸生成 的方向进行。柠檬酸合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受到多种效应物 的调节。
当柠檬酸与顺乌头酸酶的 活性中心结合时,酶活性中 心的微环境能区别在空间取 向上不同的两个相同的基团, 使得两个相同的基团中只有 一个被酶作用,而另一个则 不能被酶催化。
柠檬酸的中心碳连接有四个取代基,其中两个是相同的 (-CH2-COO-)。但是这两个相同的基团在空间取向上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空间上是可以区别的。 顺乌头酸酶的这种作用特性就解释了为什么后续的脱羧反应 只发生在与乙酰基参入部位相对的碳位上,而不发生在乙酰基参 入部位这一端。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涉及到CoA被磷酸基取代,在 该酶的活性部位形成琥珀酰基磷酸(succinyl phosphate)。然后, 磷酸基转移到酶活性部位的His残基上,形成磷酸组氨酸,并释 放出琥珀酸;随后磷酸基被转移到GDP上,生成GTP。
生物化学复习笔记-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也称柠檬酸循环(CAC). 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柠檬酸循环的基本步骤1.由糖酵解来的乙酰CoA将碳单位转移到草酰乙酸上, 该步由柠檬酸合酶催化, 生成柠檬酸. 这是一步不可逆反应, 看来是一步高能降低能的反应i.不可逆反应总是调控位点. 对柠檬酸合酶的调控主要是别构调节. 细胞高能的指示剂如ATP, NADH, 琥珀酰CoA都可以做别构抑制剂. 而ADP作为别构激活剂. 柠檬酸本身也可以反馈抑制.2.柠檬酸异构为异柠檬酸, 由顺乌头酸酶催化, 该步可逆, 但由于下一步很快. 所以这一步也经常按正方向进行. 该步是必不可少的, 将底物变的更易氧化.(羟基从中间移至一侧)3.上述羟基被氧化, 异柠檬酸被氧化脱羧, 形成α-酮戊二酸, 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 该反应强烈放能, 也是不可逆反应.涉及氧化还原的反应往往有NAD+的参与. NAD+把异柠檬酸氧化.自己生成NADHi.植物对于它的调控有共价修饰. 动物中则多为别构调节. AT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负别构效应物, 而ADP和钙离子是正别构效应物, 可能是因为钙离子代表了肌肉收缩的信号. NADH作为产物也可以竞争性反馈抑制.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 之后都不能再掉碳了. 同样涉及NAD+变为NADH, 这也是不可逆反应i.该酶系的调控是CAC的重要调控点,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 但少了共价修饰的调节. 它主要有别构调节和产物的竞争性反馈抑制. 钙离子和ADP可以别构激活,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琥珀酰CoA和NADH分别作为产物竞争反馈抑制后两个酶.5.唯一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琥珀酰CoA推动GTP形成, 生成琥珀酸, 由琥珀酰CoA合酶催化. 该步可逆.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 该酶在电子传递链中存在重要作用, 其就是复合体Ⅱ的主要成分(见电子传递链). 该步脱氢是用FAD做的.生成FADH27.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由延胡索酸酶催化.8.苹果酸被氧化成草酰乙酸, 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 这个过程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是一致的. NAD+变为NADH(见糖酵解)总的来说柠檬酸循环生成了3个线粒体的NADH, 1个FADH2, 1个GTP, 等同于10个ATP, 当然, 这只考虑了一个乙酰CoA, 而一个葡萄糖最后能形成两个乙酰CoA, 也就是等同于20个ATP.柠檬酸循环进来一个二碳单位, 同时途中掉过两次碳. 但这两个碳并不是进来的那个. CAC必须要有氧, 否则变化的NAD+, FAD无法再生.柠檬酸循环的回补反应CAC中的多种代谢产物可能被其他代谢通路用掉, 因此需要回补.1.草酰乙酸的回补.这是回补中最主要的途径, 由PEP被PEP羧化酶和生物素作用生成草酰乙酸, 或者由丙酮酸消耗1分子ATP被丙酮酸羧化酶和生物素反应, 生成草酰乙酸. 或者绕一圈, 由丙酮酸消耗NADPH, 变成苹果酸, 再生成一分子NADH 变成草酰乙酸. 这一步反应在后来的脂肪酸代谢也有重要的作用(见脂肪酸代谢)2.α-酮戊二酸的回补.谷丙转氨酶可以把谷氨酸转化成α-酮戊二酸.。
生物化学 第23章 柠檬酸循环

第23章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ircle),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简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简写为TCA循环;是在有氧条件下,将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 A再经系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再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及实验依据1.发现历史2.实验依据•丙酮酸(C3)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C2)1.场所及酶2.不可逆的关键步骤。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1.生成六碳三羧酸阶段(TCA1.mov)2.生成四碳二羧酸阶段(TCA2.mov)3.草酰乙酸的再生阶段(TCA3.mov)•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化学物质变化的结算•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量变化的结算(TCA4.mov)羧酸循环的意义•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发现的历史(1)Albert Szent Gyorgyi观察用丙酮()酸与肌肉组织一起在有氧条件下保温,丙酮酸可以被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认为葡萄糖或糖原的有氧分解也循着糖酵解途径,有氧分解可以说是无氧分解的继续。
(2) H.Krebs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结果,认为糖的氧化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以认为糖的氧化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以循环方式进行。
于是他1937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
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三羧酸循环的实验依据•1)Krebs首先证实六碳三羧酸(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以及四碳二羧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都能强烈刺激肌肉中丙酮酸氧化的活性,氧的消耗。
说明这些化合物都是丙酮酸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产合物是酸氧途中的中间产物。
•2)Krebs还发现在肌肉糜悬浮液加入丙二)酸,有抑制丙酮酸氧化的作用,而且在肌肉糜悬浮液有琥珀酸的积累。
说明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A循环阶段
4、-酮戌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酮戌二酸脱氢酶是变构调节酶,其活性受产物琥珀酰CoA、 NADH和高能ATP的变构抑制。
—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E1不同的是该酶不受磷酸化与去磷 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作用;
TCA循环阶段
5、琥珀酰CoA转化为琥珀酸并释放高能磷酸键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琥珀酰CoA合成酶或称琥珀酰硫激酶;
—反应中间产物为不稳定的草酰琥珀酸;
—既有以NAD+为辅酶的异柠檬酸脱氢酶,也有以NADP+为辅 酶的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是变构调节酶,其活性受ADP和NAD+的变构 激活,受ATP和NADH的变构抑制。
TCA循环阶段
TCA循环阶段
4、-酮戌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酮戌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该酶由-酮 戌二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转琥珀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脱 氢酶E3及六种辅助因子TPP、硫辛酸、CoA、NAD+、FAD、 Mg2+组成; —反应为TCA二次氧化脱羧中的第二个反应; —反应释放的能量主要存于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中;
•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a brief term for the kind of scheme. Its essential feature is the periodic formation of a number of di- and tricarboxylic acids. As there is no term which would serve as a common denominator for all the various acids, it seemed Krebs, 1901-1981 reasonable to name the cycle after one, or some, of its characteristic and specific acids. It was from such considerations that the term "citric acid cycle" was proposed in 1937.” (Hans A. Krebs, The citric acid cycle, Nobel Lecture, December 11, 1953)
E1: pyruvate dehydrogenase, thiamine pyrophosphate (TPP) E2: dihydrolipoyl transacetylase, lipoic acid, coenzyme A-SH E3: dihydrolipoyl dehydrogenase, NAD+, FAD
• In 1932, Krebs was studying the rates of oxidation of small organic acids by kidney and liver tissue. Only a few of substances were active in these experiments---notably succinate, fumarate, acetate, malate, and citrate.
TCA背景知识
2、细胞呼吸(cell respiration) 要经历三个阶段:糖酵解阶 段、柠檬酸循环阶段、氧化 磷酸化阶段。 3、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入 TCA之前有一准备过程,即 形成乙酰CoA。
TCA准备阶段
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下氧化脱羧形 成乙酰辅酶A。
IRREVERSIBLE
丙酮酸脱氢酶系复合物含三种酶和五个辅助因子
—该酶具有严格的立体专一性,即只生成反式延胡索酸;
—与琥珀酸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如丙二酸、戌二酸等是该酶的竞 争性抑制剂。
TCA循环阶段
FAD和琥珀酸脱氢酶的 共价结合
琥珀酸脱氢酶的铁硫 聚簇
TCA循环阶段
7、延胡索酸水合成L-苹果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延胡索酸酶;
—该酶具有严格的立体专一性,即只生成L-苹果酸;
TCA准备阶段
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机理(1)
H+
1. 丙酮酸与TPP结合并 脱羧形成羟乙基TPP。 2. 羟乙基TPP氧化转变成 乙酰基同时转移到E2的 辅基硫辛酰胺上。 3. 在E2上的乙酰基在E2 催化下转移到CoASH 上形成游离的乙酰CoA. 从而形成了一个高能硫 酯键。
TCA准备阶段
The mechanistic details of the first three steps of the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reaction
有机砷化物和亚砷酸能与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的 E2辅基硫辛酰胺共价结合,使还原型的硫辛酰 胺形成失去催化能力的砷化物。这类砷化物同 样表现在对酮戌二酸脱氢酶系的抑制上。
S R’-As S R R
R-As=O + HS HS
+ H2O
TCA概貌
2C
6C柠檬酸
4C草酰乙酸 6C异柠檬酸
4C苹果酸
5C 酮戌二酸
—该反应为TCA是唯一直接产生高能磷酸键的步骤,也是一步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能量的步骤;
—反应生产的GTP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磷酰基供体及激活 信号蛋白的作用,也可以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相偶联产生 能量。
TCA循环阶段
• 琥珀酰CoA合成酶反应机制
TCA循环阶段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琥珀脱氢酶;它以FAD为辅基;
TCA准备阶段
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机理(2)
5. E3上的还原型的FADH将 H交给NAD+形成NADH, E3辅基又形成氧化型的 FAD
4. 还原型的E2将二个SH基H 转移到E3的辅酶FAD上形 成还原型FADH
TCA准备阶段
丙酮酸脱氢酶系反应图解
E1
E3
TCA准备阶段
砷化物对硫辛酰胺的毒害作用
•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came from the laboratory of Szent-Gyorgyi of Szegedin 1935, who confirmed on pigeon breast muscle the rapid oxidation of the C4dicarboxylic acids - succinic, fumaric, malic, and oxaloacetic acids - and arrived at the new conclusion that those dicarboxylic acids were linked by an enzymatic pathway that was important for aerobic metabolism.
第20章 柠檬酸循环
主要内容 • TCA准备阶段 • TCA循环阶段 • TCA产能计算 • TCA的调节 • TCA双重作用
TCA背景知识
1、为什么称为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Krebs循环?
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 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羧, 最终生成C2O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柠檬酸 循环,亦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由于它是由H.A.Krebs(德 国)正式提出的,所以又称Krebs循环。
TCA循环阶段
延胡羧酸酶的两种可能的反应机制
TCA循环阶段
8、L-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Hale Waihona Puke —该酶的辅基为NAD+;—由于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合成柠檬酸的反应是高度放能反应, 因此通过草酰乙酸的不断消耗来驱使该反应不断向生成草酰 乙酸方向进行。
TCA循环阶段
以NAD+作为辅酶的脱氢酶的空间特异性比较
• 顺乌头酸酶催化柠檬酸异构化为柠檬酸,反应分两步 进行,经历一个顺乌头酸中间体。 • 反应具有严格的空间特异性。
TCA循环阶段
• 顺乌头酸酶活性位点的铁硫聚簇。
TCA循环阶段
• 氟乙酸到氟柠檬酸的转化
TCA循环阶段
3、异柠檬酸氧化生成-酮戌二酸
-脱羧反应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异柠檬酸脱氢酶; —反应为TCA二次氧化脱羧中的第一个反应;
TCA循环阶段
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形成柠檬酸,反应的中间 产物为柠檬酰辅酶A。
TCA循环阶段
2、柠檬酸异构形成异柠檬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乌头酸酶;
—反应的中间产物为顺乌头酸;
—反应为先脱水后水化; —由于反应生成的异柠檬酸在下一步反应中迅速被氧化而使反 应向生成异柠檬酸的方向进行。
TCA循环阶段
4C延胡索酸 4C琥珀酰CoA 4C琥珀酸
TCA循环阶段
1、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形成柠檬酸
S-CoA
intermediate
—催化此反应的酶为柠檬酸合酶; —反应的中间产物为柠檬酰辅酶A;
—柠檬酸合酶属于调控酶,其活性受ATP、NADH、琥珀酰 CoA、酯酰CoA等的抑制;另一种抑制剂是丙酮酰CoA。
Brief history of TCA
• The first majo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of oxidation was that of Thunberg, who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the oxidizability of organic substances in isolated animal tissues. Between 1906 and 1920 he tested the oxidation of over 60 organic substances, chiefly in muscle tissue. He discovered the rapid oxidation of the salts of a number of acids, such as lactate(乳酸盐), succinate(琥珀酸盐), fumarate(延胡索酸盐), malate(苹果酸盐), citrate(柠檬酸盐), and glutamate(谷氨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