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电化学问题

合集下载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第3章电化学极化(电荷转移步骤动⼒学)绪论中曾提到:⼀个电极反应是由若⼲个基本步骤形成的,⼀个反应⾄少有三个基本步骤:00R R ze O O s s →→+→-1) 反应粒⼦⾃溶液深处向电极表⾯的扩散——液相传质步骤。

2) 反应粒⼦在界⾯得失电⼦的过程——电化学步骤。

3) 产物⽣成新相,或向溶液深处扩散。

当有外电流通过电极时,?将偏离平衡值,我们就说此时发⽣了极化。

如果传质过程是最慢步骤,则?的偏离是由浓度极化引起的(此时0i s i C C ≠,e ?的计算严格说是⽤s i C 。

⽆浓度极化时0i s i C C =,?的改变是由s i C 的变化引起)。

这时电化学步骤是快步骤,平衡状态基本没有破坏。

因此反映这⼀步骤平衡特征的Nernst ⽅程仍能使⽤,但须⽤?代e ?,s i C 代0i C ,这属于下⼀章的研究内容。

如果传质等步骤是快步骤,⽽电化学步骤成为控制步骤,则这时?偏离e ?是由电化学极化引起的,也就是本章研究的内容。

实际上该过程常常是⽐较慢的,反应中电荷在界⾯有积累(数量渐增),?随之变化。

由此引起的?偏离就是电化学极化,这时Nernst ⽅程显然不适⽤了,这时?的改变将直接以所谓“动⼒学⽅式”来影响反应速度。

3.1 电极电位与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电化学反应是⼀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个电极上既有氧化过程,⼜有还原过程)。

若⼀个电极上有净的氧化反应发⽣,⽽另⼀个电极上有净的还原反应发⽣,则在这两个电极所构成的电化学装置中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刚好表征了反应速度的⼤⼩,)(nFv i v i =∝[故电化学中总是⽤i 表⽰v ,⼜i 为电信号,易测量,稳态下串联各步速度同,故浓差控制也⽤i 表⽰v 。

i 的单位为A/cm 2,zF 的单位为C/mol ,V 的单位为mol/(cm 2.s )]。

既然电极上有净的反应发⽣(反应不可逆了),说明电极发⽣了极化,?偏离了平衡值,偏离的程度⽤η表⽰,极化的⼤⼩与反应速度的⼤⼩有关,这⾥就来研究i ~?⼆者间的关系。

第三讲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第三讲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⑴.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⑵.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⑶.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2.能力目的:⑴.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方法⑵.理解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列的概念⑶.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⑷.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⑸.运用氧化还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3.考纲透视:⑴.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⑶.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⑷.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⑸.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⑹.依据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解决一些计算问题(7).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二、教学重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三、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的应用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四、教学过程:1.学案导学⑴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电子或电子对)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电子或电子对)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或)的反应。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⑷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氧化剂:是电子(或电子对)的反应物。

还原剂:是电子(或电子对)的反应物。

还原产物:物质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后的生成物。

氧化产物:物质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后的生成物。

⑸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几对概念:[口诀:升被养(氧),降被换(还)]氧化剂→()→()→()→()→()反应物→化合价变化→表现性质→变化过程→发生反应→所得产物还原剂→()→()→()→()→()或以H2 + CuO = H2O + Cu 加以记忆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总数目≡还原剂总数目;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总数≡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总数。

电化学腐蚀二)

电化学腐蚀二)
电位-pH平衡图仅适用于分析金属-水简单体系在 室温下的腐蚀行为。
电位-pH平衡图中的pH值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溶液 pH值,而金属表面附近溶液的pH值与主体溶液pH 值是有差别的。
电位-pH平衡图只涉及纯金属,而工程上多使用合 金。
1、若环境电位处于A点,环境电位与电极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 相等,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电极反应平衡,即电极反应向右的 反应速率与向左的反应速率相等,腐蚀不继续发生。
电位-pH图线为动态平衡线。
电位-pH图对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 φ
一、对于电极反应:Fe→Fe2++2e
二、φ与pH值的函数关系为:
Fe2
相连,使Fe的电极电位降低。
a
2、不改变pH值,提高金属电位。 D →E
阳极保护:将 Fe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电 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
3、不改变电位值,提高pH值。 B →C
提高溶液的pH值, Fe也会进入钝化区,
从而得到保护。 14
六、电位-pH平衡图的局限
电位-pH平衡图是用热力学数据绘制的电化学平衡 图,只能说明体系的腐蚀倾向,不能指示腐蚀速度。
pH
这类电极反应的电极电位只与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有 关,而与溶液的pH值无关。反映在电位-pH图上为一条与横坐 标平行的直线。
电位-pH图对金属腐蚀倾向的判断 φ
一、对于电极反应:Fe→Fe2++2e
二、φ与pH值的函数关系为:
Fe2
Fe
0
RT 2F
ln
[Fe2 ] [1]
●A
三、分析
pH
电位-pH图线下区域为保护区。
(二)只与pH值有关,与电极电位无关的曲线
1、该曲线的特点是:有H+或OH-离子参与电极反应,而无电 子得失。

第三讲电化学的发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第三讲电化学的发展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电化学分析分类
电化学分析系统依据不一样分类条件,电化学分析法有不一样分类, 下面是几个常见分类: 1.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倡仪,电化学分析法分为三大类:
①既不包括双电层,也不包括电极反应,包含电导分析法、高频滴定 法等;
②包括双电层,但不包括电极反应,比如经过测量表面张力或非法拉 第阻抗而测定浓度分析方法;
1806年左右, 英国化学家H.戴维发觉了金属盐类水 溶液在电解时, 正负电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酸和碱, 证实溶 液中盐在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 从而启发他提出了金属 与氧之间化学亲协力实质上是一个电力吸引看法。这一事实 和看法启发了贝采利乌斯提出了各种原子和分子都是偶极体, 但却净荷不一样电性学说, 认为不一样原子间结合都是源于 这种电性而产生吸引力。这一假说即所谓“电化二元论”。
1799年伏打在伽伐尼工作基础上创造了用两种不一样金属片夹湿纸 组成“电堆”,即现今所谓“伏打堆”。这是化学电源雏型。在直流电 机创造以前,各种化学电源是唯一能提供恒稳电流电源。当初创造了以 银、铜为极板伏打电堆,接着又创造了所谓“杯冕”电堆,即世界上第 一具能够提供连续、稳定电流实用铜锌电池。他在研究金属起电现象过 程中发觉了金属起电次序:
5/44
电化学起源
1780年, 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正在做解剖青蛙试验。他左手拿 着镊子, 右手拿着解剖刀, 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大腿上, 青蛙大腿肌肉 立刻抽搐了一下。伽伐尼有点吃惊, 因为这只青蛙已经死了很久了。 他又重复试验, 发觉只有两个金属器械同时去碰青蛙腿才会有这种反 应, 假如只用一个去碰就什么也不会发生。
2/44
电化学发展历史
电分析化学发展含有悠久历史,是与尖端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紧密相关。 近代电分析化学,不但进行组成形态和成份含量分析,而且对电极过程理论, 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发展含有主要作用。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原理
第三讲 电化学腐蚀原理 Fundamentals of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1 电化学腐蚀概述 §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5 金属腐蚀防护 §6 腐蚀与防护研究方法
§1 电化学腐蚀概述
电化学腐蚀概述
1、电化学腐蚀含义: 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使
0 0 -35184 0 G = iI = -35184 Cal
例3:Au在酸性溶液中: Au + 3H+ Au3+ + 3/2H2
0 0 103600 0 G = 103600 Cal
例2: Ni在酸性溶液中 Ni + 2H+ Ni2+ + H2
0 0 -11530 0 G = -11530 Cal
G = iI 可判断: Zn在酸中可能腐蚀 Ni在酸中可能腐蚀 Zn 腐蚀倾向性 > Ni腐蚀倾向性 Au在酸中不会腐蚀。
(2)由标准电极电位可判断腐蚀倾向性 标准电极电位与反应自由能变化关系:
G = -nFΔEo = -nF(Eo+ - Eo- )
(2.7)
— 电池所作最大功(电功)等于该体系自由能的减少。 (+)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IE
阴离

紧密层-
相间电荷转 分散层-

粒子热运

++++++ ++-
• 紧密双电层的定量描述 -平板电容模型:
a = q / C 或 C=q / a = / 4 d
(2.1)
• 考虑到分散层:
a = 紧密层 + 分散层 = a -1 + 1 式中a-相间电位;q-界面电荷;C-双层电容;-介电常数;d-双层距离。

电化学十五问

电化学十五问

电 化 学 知 识 十 五 项 问江苏省兴化中学经志俊 2257001、是否所有化学反应的化学能均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答:否。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才有可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2、如何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答: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确定依据为:①物理学定义:输入电流(输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输出电流(输入电子)的电极为正极,②电极反应类型: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③电极材料:较活泼电极为负极,较不活泼电极为正极。

3、原电池的两电极中,通常较活泼的电极是否一定为负极?答:否。

准确地说在特定环境下,较活泼电极为负极,较不活泼电极为正极。

如用铝、镁、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铝表现出更强的化学活性,构成原电池的负极;铁、铜、浓硝酸构成原电池,在浓硝酸中铁被钝化,铜表现为较强的化学活性,构成原电池的负极。

4、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一定向两极迁移?如若迁移,离子迁移的方向如何确定?答:否。

在溶液中离子自发地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扩散,离子在溶液中尽可能均匀分布。

原电池工作时,若某电极周围离子浓度发生变化(负极材料溶解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或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放电而被消耗),则对应离子将发生迁移;若某离子浓度不发生变化,则该离子不会作定向迁移。

离子定向迁移的方向是:阳离子迁向正极,阴离子迁向负极。

如伏打电池(图1)工作时,Zn 2+、H +迁向正极,SO 42-在溶液中均匀分布。

5、伏打电池工作时,锌片上为何看到有氢气放出?能否阻止锌片上产生氢气?答:若锌片为纯锌,化学腐蚀导致锌片上氢气的释放; 若锌片不纯,则锌片上有微小原电池构成导致锌片上氢气的释放。

若锌片为纯锌,将伏打电池设计成两个半电池,负极:锌/硫酸锌,正极:铜/硫酸,半电池间用盐桥沟通可有效阻止锌片上释放氢气,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图2)。

6、构成原电池是否一定要有电解质溶液的存在?电解质溶液在原电池工作时的作用是什么?答:原电池工作时内电路依靠电解质沟通,可以是电解质溶液(如铅蓄电池),亦可是熔融电解质(如熔融盐燃料电池),还可以是固体电解质(能传导离子的固体)(如锂电池)。

电化学 第3章 电化学极化讲解

电化学 第3章 电化学极化讲解

第3章 电化学极化 (电荷转移步骤动力学)绪论中曾提到:一个电极反应是由若干个基本步骤形成的,一个反应至少有三个基本步骤:00R R ze O O s s →→+→-1) 反应粒子自溶液深处向电极表面的扩散——液相传质步骤。

2) 反应粒子在界面得失电子的过程——电化学步骤。

3) 产物生成新相,或向溶液深处扩散。

当有外电流通过电极时,ϕ将偏离平衡值,我们就说此时发生了极化。

如果传质过程是最慢步骤,则ϕ的偏离是由浓度极化引起的(此时0i s i C C ≠,e ϕ的计算严格说是用s i C 。

无浓度极化时0i s i C C =,ϕ的改变是由s i C 的变化引起)。

这时电化学步骤是快步骤,平衡状态基本没有破坏。

因此反映这一步骤平衡特征的Nernst 方程仍能使用,但须用ϕ代e ϕ,s i C 代0i C ,这属于下一章的研究内容。

如果传质等步骤是快步骤,而电化学步骤成为控制步骤,则这时ϕ偏离e ϕ是由电化学极化引起的,也就是本章研究的内容。

实际上该过程常常是比较慢的,反应中电荷在界面有积累(数量渐增),ϕ随之变化。

由此引起的ϕ偏离就是电化学极化,这时Nernst 方程显然不适用了,这时ϕ的改变将直接以所谓“动力学方式”来影响反应速度。

3.1 电极电位与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电化学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一个电极上既有氧化过程,又有还原过程)。

若一个电极上有净的氧化反应发生,而另一个电极上有净的还原反应发生,则在这两个电极所构成的电化学装置中将有电流通过,而这个电流刚好表征了反应速度的大小,)(nFv i v i =∝[故电化学中总是用i 表示v ,又i 为电信号,易测量,稳态下串联各步速度同,故浓差控制也用i 表示v 。

i 的单位为A/cm 2,zF 的单位为C/mol ,V 的单位为mol/(cm 2.s )]。

既然电极上有净的反应发生(反应不可逆了),说明电极发生了极化,ϕ偏离了平衡值,偏离的程度用η表示,极化的大小与反应速度的大小有关,这里就来研究i ~ϕ二者间的关系。

电化学规范答题模板

电化学规范答题模板

解题思路与方法
明确问题要求
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如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反应书写等 。
分析反应原理
根据问题要求,分析反应原理,确定 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选择合适的方法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如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等。
规范答题格式
按照规范答题模板,写出答案,注意 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注意事项与建议
注意单位换算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换算,如将温度从摄 氏度换算为开尔文等。
理解概念
理解电化学相关概念,如电极电势、电池电 动势等,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多练习
通过多练习电化学题目,提高解题能力和技 巧。
05
CATALOGUE
电化学前沿研究动态
新型电池技术发展
锂硫电池
利用硫作为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 的优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器材清洁
在使用前应确保实验器材清洁,无残留物,以免影响 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步骤
01
实验操作流程
按照实验要求,遵循正确的操作 流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03
实验条件控制
实验安全
根据实验需求,控制实验条件, 如温度、压力、浓度等,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 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 事故。
04
CATALOGUE
电化学问题解答技巧
常见问题解析
01
电池正负极判断
根据电极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 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 正极。
02
电解池阴阳极判断
根据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流入的电极为阴极,电流流出的 电极为阳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氧化还原电化学第1题(5分)已知HClO −−−→−V ( )Cl 2−−→−V 36.1Cl -和OCl -−−−→−V ( )Cl 2−−→−V 36.1Cl - 1.将0.40和1.36两个数值填入什么的空格,说明判断理由;2.计算氯气分压力为101.3kPa 时的氯水的pH 值(已知:nFE 电池=RTlnK )。

第2题(6分)下图是U 的各氧化态在酸性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U U U UO UO V V V V −−−→←−−−→←−−→←−−→←-+-+++++789.13607.0462.0205.022附:E ø(H +/H 2)=0V ;E ø(Cl 2/Cl -)=1.36V ;E ø(O 2/H 2O)=1.23V 。

1.预测哪些氧化态最稳定?哪些氧化态不稳定?并说明理由(有反应的写出方程式)。

2.判断U 4+能否与Cl 2或Cl -反应,说明理由(有反应的写出方程式)。

第3题(9分)已知:θA Φ O 2−−−→←+V 682.0H 2O 2−−→←+V 77.1H 2O ;Fe 3+−−−→←+V 771.0Fe 2+−−→←-V 44.0Fe 试根据上图用反应式表明Fe 3+能够催化H 2O 2分解的原因。

第4题.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公式是E =E +n 059.0lg ][][还原型氧化型(其中n 表示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目)。

E Cu 2+/Cu +和E I2/I -分别是+0.15V 和+0.54V 。

但是,在水溶液中,Cu 2+离于可以从碘化钾中释放出I 2。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该反应为什么能发生。

第5题(6分)密闭的镍镉电池广泛用于各种无线器具,Ni -Cd 电池经济效应高,循环寿命长,在高低温下可完好放电,已知:典型Ni -Cd 电池中:E 1Θ(Cd(OH)2/Cd)=-0.809V 、E 2Θ(NiO(OH)/2Ni(OH)2)=+0.490V (E 1Θ与E 2Θ是25℃下的标准电极电池)。

1.写出电池自发放电反应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

2.计算25℃下电池的电动势E3.一手机的Ni -Cd 电池的额定电容量为700mAh ,问电池含Cd 质量多少第6题(5分)电解熔融KCl 易发生爆炸,其原因是在阴极生成中间产物A ,A 再与阴极另一产物反应发生爆炸。

已知A 为红色顺磁性物质,A 与水作用有过氧化氢生成,求:阳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阴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爆炸的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9分)在260K 左右时,用惰性材料做电极,以高电流密度电解碳酸钠Na 2CO 3的浓溶液,在阳极可得到浅蓝色的盐A 。

经分析,盐A 的阴离子是由两个平面三角形通过氧原子相连得到的。

1.确定盐A 的化学式,画出其阴离子的结构。

2.该电解反应中,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阴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电解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 值_____(“增大”或“降低”)。

3.写出盐A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8题(5分)某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如右图,电池内部是固体电解质,充电、放电时允许Li +在其间通过。

已知放电时LiCoO 2电极、C 电极分别转化为Li 1-x CoO 2和Li x C 6。

1.写出充电、放电时总反应表示式; 2.写出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和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 3.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还是充电时的电流方向;4.外电路有0.1mol e -通过,发生迁移的Li +的质量是多少。

第9题(8分)有机物A (右图)主要用于制备菊酯类杀虫剂,新制备方法是以有机物B 为原料,用间接电氧化法合成,具体方法如下:A :O COOHB :O CH 3在电解槽的阴极区注入10% H 2SO 4溶液,阳极区注入Cr 2(SO 4)3-H 2SO 4混合液,电解;结束后将电解液转入反应器中,并加入有机物B 。

……1.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 和B ;2.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3.写出电解液氧化B 的反应方程式和现象;4.请补充完整上述制备方法。

第10题(5分)羟胺(NH 2OH )熔点33.05℃,沸点56.5℃,是有机合成上最常用的还原剂,工业上可电解硝酸制得,羟胺盐酸盐在工业上用途非常广泛。

1.写出电解硝酸电极上生成羟胺的电极反应方程式;2.写出能体现羟胺弱碱性的离子方程式; 3.羟胺能还原溴化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酸性条件下羟胺能将硫酸亚铁氧化,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系统命名右图所示物质的名称。

第11题(6分)吡啶-2-甲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电化学直接氧化2-甲基吡啶法是一条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路线。

下表是某研究者通过实验获得的最佳合成条件。

12.比较途径一、二,引起选择性、电流效率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电极反应表示。

CH 3N OH-Li + (C) 2)第1题(分)1.1.63 0.40(1分)酸性条件下发生反歧化反应,碱性条件发生歧化反应,E(+)>E(-)反应自发(1分) 2.酸性介质中,反应Cl 2+H 2O =HClO +Cl -+H +的lgK =nFE /2.30RT =-4.58K =2.65×10-5;忽略HClO 的电离,c(H +)=0.0297,pH =1.53(3分)第2题(6分)1.+4,+6氧化态稳定,0,+3,+5氧化态都不稳定(1分),因为U 0,U 3+都容易被H +离子氧化(0.5分),UO 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0.5分) 2U +6H +=2U 3++3H 2↑(0.5分) 2U 3++2H +=2U 4++H 2↑(0.5分) 2UO 2++4H +=UO 22++U 4++2H 2O (1分) 2.E ø(UO 22+/U 4+)=0.335V <E ø(Cl 2/Cl -)(1分) U 4++Cl 2+2H 2O =UO 22++4H ++2Cl -(1分) 第3题(9分)1.因为标准电极电势:Fe 3+/Fe 2+>O 2/H 2O 2 所以2Fe 3++H 2O 2=2Fe 2++O 2+2H +又因为O 2/H 2O >Fe 3+/Fe 2+ 所以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各1.5分)4 3.2Cu 2++4I -=2CuI ↓+I 2(1分)由于CuI 是沉淀,则在溶液中[Cu +]很小,致使0.059lg[Cu 2+]/[Cu +]值增大,所以E Cu 2+/Cu +值增大,使E =E Cu 2+/Cu +-E I2/I ->0,上述反应能够自发进行(2分)第5题(6分)1.Cd (s )+2Ni(OH)(s )+2H 2O =2Ni(OH)2(s )+Cd(OH)2(s )正极:2NiO(OH)(s )+2H 2O +2e -=2Ni(OH)2(s )+2OH -负极:Cd (s )+2OH -Cd(OH)2(s )+2e -(各1分) 2.E =E 2Θ-E 1Θ=0.490V -(-0.809V)=1.299V (1分)3.700mAh =0.700A ×3600s =2520.0C m cd =2520.0×112.4g/2×96485=1.47g (2分) 第6题A :KO 2;阳极:2Cl --2e →Cl 2↑;阴极:2K ++2O 2+2e →2KO 2 K ++e →K涉及到的爆炸反应为:3KO 2+K →2K 2O +2O 2第7题1.A :Na 2C 2O 6;C O O -O O O O -; 2.阳极:2CO 32--2e =C 2O 62-;阴极:2H 2O +2e =H 2↑+2OH -;电解反应:2K 2CO 3+2H 2O K 2C 2O 6+2KOH +H 2↑;随着KOH 浓度增大,溶液的pH 值增大。

3.K 2C 2O 6+H 2SO 4=K 2SO 4+2CO 2+1/2O 2+H 2O 。

第8题(5分)1.LiCoO 2+6CLi 1-x CoO 2+Li x C 6(1分) 2.LiCoO 2-xe -=Li 1-x CoO 2+xLi + Li x C 6-xe -=6C +xLi +(各1分)3.充电(1分)4.0.7g (1分)第9题1.A:间苯氧基苯甲酸B:间甲基二苯醚(各0.5分)2.阳极:2Cr3++7H2O=Cr2O72-+14H++6e-阴极:6H++6e-=3H2↑(各1分)3.m-ph-O-ph-CH3+Cr2O72-+8H+→m-ph-O-ph-COOH+2Cr3++5H2O 溶液呈墨绿色(各1分)4.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得到A固体粗品,滤液进一步油水分离,油相为未反应B,水相为含Cr(Ⅲ)的酸性水溶液,返回电解槽,电解再生为Cr(Ⅵ),循环使用。

粗品A以10% NaOH溶液溶解后,滤除杂质,然后再以10% HCl酸析、冷水洗,即得精制的A。

(3分,答出要点)第10题(5分)1.NO3-+7H++6e-=NH2OH+2H2O(1分)OH+H2O+NH3OH+OH-(1分)2.NH3.2NH2OH+2AgBr=N2↑+2Ag↓+2HBr+2H2O(1分)4.2Fe2++NH2OH+3H+=NH4++2Fe3++H2O(1分)5.E-苯乙酮肟(1分)第11题(6分)1.阳极:C5H4N-CH3+2H2O→C5H4N-COOH+6H++6e-(2分)阴极:2H++2e-=H2(1分)2.选择性低由于发生副反应:C5H4N-CH3+H2O→C5H4N-CHO+4H++4e-(1.5分)电流效率低由于发生副反应:2H2O=O2↑+4H++4e-(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