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考研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环境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环境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为了帮助广大环境工程考研学子更好地备战考试,本文将整理环境工程考研的重点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家轻松备战提供一些帮助。

一、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面。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物、泡沫等进行分离和去除。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筛分、沉淀、过滤、吸附等。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去除。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二、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1. 大气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特性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是重要的知识点。

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和尾气处理两个方面。

源头控制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加强排放管理等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尾气处理则是对已经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常见的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

三、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土壤污染物含量,恢复土壤环境功能。

1. 土壤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规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重要的知识点。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土壤剥离、覆盖、土壤通气等;化学修复主要包括盐酸浸泡、还原剂处理等;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四、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管理与规划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系统与政策以及环境规划与预测等方面。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工程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在环境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环境工程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的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环境污染与控制- 大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治理技术- 水污染的类型、影响和处理方法- 土壤污染的成因、评估和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4.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分类、利用和管理- 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6.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 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 环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同时,还可以巩固和扩展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环境工程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以上的复习资料,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重点环境保护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

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重点环境保护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

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重点环境保护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此类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旨在规范环境保护行为,提高环境质量。

三、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梳理1. 大气污染的成因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能源利用、农业活动等。

这些污染源释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2. 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影响。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致使心血管系统受损。

另外,大气污染还会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3.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应该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提高交通尾气治理的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等。

此外,普及环保知识,提倡低碳生活,也是降低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四、水污染防治知识梳理1. 水污染的来源水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2. 水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减少和死亡,污染水资源,威胁人们的饮水安全。

一些有毒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3.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为了减少水污染,应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对于家庭生活污水,推广家庭污水处理设备,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水排放。

五、环境保护案例分析1. 北京奥运会的环保措施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为了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北京市对工业排放进行了严格的监管,推行了尾气治理、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重点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重点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重点知识点归纳与练习浙江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与环境监测重点知识点归纳与练习一、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工程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环境工程的核心任务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1.1 污染物的分类及相关法规污染物可以按来源分类为点源污染物和非点源污染物。

点源污染物是指来自于固定位置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等。

非点源污染物是指分布面广,难以具体界定的污染物,如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是关于污染物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法规,对于环境工程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环境工程中的常用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气体分离等,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气治理中。

(2)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常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3)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降解、微生物处理等,常用于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

二、环境监测的方法与要点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量和定性测量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环境监测的常见指标(1)大气监测指标: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

(2)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水质中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指标。

(3)土壤监测指标:包括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等。

2.2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设备(1)大气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法。

常用设备有气象站、气象雷达、气体分析仪器等。

(2)水体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收集、场内实时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常用设备有水质分析仪器、自动监测站等。

(3)土壤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处理、室内分析和样品测试等。

常用设备有土壤采样器、pH计、重金属分析仪等。

山东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核心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核心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核心知识梳理山东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核心知识梳理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山东省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复习中,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的核心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简介、环境压力、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治理技术以及环境法律法规五个方面,对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的核心知识进行梳理。

一、环境工程简介环境工程是应用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它涉及到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保护和污染控制,以及废弃物管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

在环境工程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环境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对环境问题的评估、监测和调控等技术也是环境工程师必备的知识。

二、环境压力环境压力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为了减轻环境压力,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在环境压力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各类污染物的特点和来源,了解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学会评估和控制环境压力的方法。

三、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环境状况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环境监测通常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不同媒介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各种环境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掌握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技巧。

此外,还应了解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四、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控制和改善的过程。

环境治理技术主要涉及到污染物的减排、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

在环境治理技术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熟悉各类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途径。

环境工程考研题库

环境工程考研题库

环境工程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环境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项?A. 环境监测与管理B. 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C. 环境规划与评价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臭氧二、填空题1. 环境工程中,_______ 是指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预测的方法和手段。

2. 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包括减量化、_______ 和无害化。

三、简答题1. 简述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描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和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分析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五、计算题1.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300 mg/L,若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需要将COD降至50 mg/L以下。

假设活性污泥的比增长速率为0.5 d^-1,污泥产率系数为0.15 kg VSS/kg COD,求所需的污泥量。

2. 某城市需要建立一个日处理能力为10000 m³的污水处理厂,若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求该厂的生物膜面积。

六、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因工业废水排放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 某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厂面临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的问题,请提出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结束语:环境工程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考生可以加深对环境工程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引言: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学科。

它涉及到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组成的分析和处理,旨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环境工程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一、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畴-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机理- 环境工程治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二、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不同类型水体的污染特点和处理方法 - 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土壤污染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三、环境工程治理技术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的减排技术-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2.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污染的净化技术- 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3.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废物管理和排放标准法律法规2. 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结论: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学科。

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重新回顾和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治理技术。

此外,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环境工程实践也非常重要。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深化对环境工程学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工程复习重点5篇

环境工程复习重点5篇

环境工程复习重点5篇第一篇:环境工程复习重点第1章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复习内容有污水与废水的区别、了解污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与指标。

重点掌握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可生化性B/C。

熟悉TOD、TOC及与BOD等的关系、大肠菌群指数。

第2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掌握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作用、氧垂曲线、水环境容量的标准定义。

重点熟悉2.4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例如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的定义,城市污水处理典型流程图等。

第2篇城市污水处理——是考试的主要内容,需要认真学懂。

第3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掌握格栅、(破碎机)、沉砂池和初沉池的类型、用途及在污水处理中的位置。

掌握格栅、沉砂池(平流和曝气)和初沉池(平流、普通辐流式、竖流式和斜管沉淀池)的计算和设计。

理解并熟记沉淀的四种类型、斯托克斯公式、自由沉淀实验、平流理想沉淀池原理、斜管沉淀池的理论基础等。

第4章活性污泥法。

4.1全文了解,重点掌握活性污泥的形态、混合液、活性污泥的构成及作用、F/M、净化反应过程。

熟悉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4.2 重点掌握BOD:N:P溶解氧含量、pH值范,污水系统的控制指标,如MLSS、MLVSS、沉降性能评定指标(SV与SVI)及其与回流比、污泥负荷的关系图,污泥龄、污泥负荷等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3 理解并掌握莫诺方程式,了解劳麦方程式。

4.4 熟悉各种曝气池的结构、运行方式、优缺点。

4.5 熟悉氧化沟、SBR等的结构、运行方式,特点及优缺点。

4.6 熟悉曝气的方法和作用,氧转移的影响因素;理解并掌握氧转移原理、转移速率和供气量计算。

4.7、4.8了解。

4.9 熟悉曝气池容积计算。

4.10 掌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第5章生物膜法。

掌握生物膜的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生物膜的老化问题、生物膜处理的主要特征。

其余内容为了解,重点了解有哪些生物膜处理技术及其相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本人的环境工程考研复习资料!!!!!水处理笔记整理:1)水质: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2)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的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可降解有机物直接氧化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被化学氧化或被经过驯化、筛选后的微生物氧化共同点:最终被降解成无机物不同点:氧化方式的不同生活污水BOD570~250mg/L;综合污水100~300mg/L;垃圾渗滤液2000~30000mg/L7 第一阶段(碳氧化阶段):在异养菌的作用下,含碳有机物被氧化(或称碳化)为CO2,H2O,含氮有机物被氧化(或称氨化)为NH3,所消耗的氧以Oa表示。

与此同时,合成新细胞(异养型)9 合成的新细胞,在生活活动中,进行着新陈代谢,即自身氧化的过程,产生CO2,H2O与NH3,并放出能量和氧化残渣(残存物质),这种过程叫做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用Ob表示1 耗氧量Oa十Ob 称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或称为总碳氧化需氧量、总生化需氧量、完全生化需氧量) 用La或BODu表示2 第二阶段是硝化阶段,即在自养菌(亚硝化菌)的作用下,NH3被氧化为N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Oc表示,再在自养菌(硝化菌)的作用下,NO2-被氧化为NO3-,所消耗的氧量用Od表示。

与此同时合成新细胞(自养型)。

1 耗氧量 Oc十Od 称为第二阶段生化需氧量(或称为氮氧化需氧量、硝化需氧量)用硝化BOD或NODu或LN表示。

BOD的定义中规定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至无机物质,第一阶段生物氧化中,有机物中的C已经氧化至CO2,N氧化成NH3,都已经无机化了。

所以氨的继续氧化不在考虑之内,即不考虑第二阶段生物氧化。

1.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改变,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2.环境容量:指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3.水体自净--概念:污染物随河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

指有机污染物在水中污染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逐渐变成无机物,这一过程称为水体自净1 河流中氧的消耗:(1)天然和人工培养的细菌对排入河流的悬浮和溶解性有机物的氧化作用(2)污泥和水底沉积物的分解需氧作用、水生植物夜间呼吸2 河流的复氧作用(1)河水和废水中原来含有的氧(2)大气中的氧向含氧不足的水体扩散溶解,直至水中DO达到饱和(3)水生植物白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溶于水中,有时还可使水体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⑴ 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DO下降;降解有机物耗氧速率------与有机物浓度成正比⑵ 河流流动过程中,接受大气复氧,使DO上升。

复氧速率----------与亏氧量成正比两种作用的结果------形成氧垂曲线1.物理处理法:沉淀法、筛滤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2.化学处理法: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3.生物处理法:主要通过微生物,分解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有氧环境(好氧环境)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氧化法无氧环境(又称为厌氧):主要用来处理污泥和工业废水污水处理方法按处理手段分类1.分离处理:(1)离子分离:离子交换、离子吸附、离子浮选、电解沉积、电渗析;(2)分子分离:吹脱、汽提、萃取、吸附、浮选、结晶、蒸发;(3)胶体分离:化学絮凝、生物絮凝、电泳、胶粒浮选;(4)悬浮物分类:重力分离(沉淀、浮上)、离心分离(离心机、旋流分流器)、阻力截留(筛网、滤池等)、磁力分离2.转化处理(1)化学转化: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2)生物转化:好氧、厌氧法。

三、污水处理方法按按处理程度分类1.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调PH值等,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BOD去除率在30%左右方法: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1 2.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2 BOD去除率在90%左右1 3.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磷和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2 主要方法:生物脱氮除磷法、沉淀混凝、活性炭吸附、电渗析、离子交换等。

3 污水回用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对人体健康、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产品质量不应产生不良影响;②应符合应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或标准;⑤应为使用者和公众所接受;⑥回用系统在技术上可行、操作简便;⑦价格应比自来水低廉;⑧应有安全使用的保障1 污水的最终出路有:①排放水体;②工农业利用;③处理后回用。

二、1.粗大颗粒物质 > 0.1-1mm方法:筛滤、截留、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等设备:格栅、筛网、微滤机、沉砂池、离心机、旋风分离器等自由沉淀: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由于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

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

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温度,就要消耗能源。

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这些高能位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质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置。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最终过程可用图示5 停滞期:如果活性污泥被接种到与原来生长条件不同的废水中(营养类型发生变化,污泥培养驯化阶段),或污水处理厂因故中断运行后再运行,则可能出现停滞期。

对数起:特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污泥絮凝性较差,呈分散状态,镜检能看到较多的游离细菌,混合液沉淀后其上层液混浊,含有机物浓度较高,活性强沉淀不易,用滤纸过滤时,滤速很慢静止期:特点:处于静止期的活性污泥絮凝性好,混合液沉淀后上层液清澈,以滤纸过滤时滤速快。

处理效果好的活性污泥法构筑物中,污泥处于静止期衰老期:特点:处于衰老期的污泥松散,沉降性能好,混合液沉淀后上清液清澈,但有细小泥花,以滤纸过滤时,滤速快区别: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以活性污泥的形式呈悬浮状态,属于悬浮生长系统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填料或载体上,形成膜状的活性污泥,属于附着生长系统或固定膜工艺。

生物膜净化机理《细菌(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的菌胶团和大量的真菌菌丝组成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微生物自身得到繁衍增殖,同时污水得到净化特点--微生物停留时间长,生物类型丰富.种类繁多,食物链长而复杂生物膜法中:1初沉池的作用是去除大部分悬浮固体物质,防止生物膜反应器堵塞,尤其对孔隙小的填料是必要的2二沉池的作用是去除脱落的生物膜,提高出水水质3出水回流的主要作用是当进水浓度较大时,生物膜增长过快,采用出水回流,以稀释进水有机物浓度和提高生物膜反应器的水力负荷,加大水流对生物膜的冲刷作用,更新生物膜,避免生物膜的过量累积,从而维持良好的生物膜活性和合适的膜厚度,但出水回流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挂膜污水通过布水设备连续地、均匀地喷洒到滤床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

最后,污水到达排水系统,流出滤池。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粘膜,称为生物膜。

净化污水流过成熟滤床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

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物,其厚度约2mm。

在这里,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终点产物是H2O、CO2、NH3等生物膜的再生由于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

在这里,进行的是有机物的厌氧代谢,终点产物是有机酸,乙醇、醛和H2S等。

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不断加厚,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

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入内源代谢,失去其黏附在滤料上的性质,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池,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不使厌氧层过分增长,加快好氧膜的更新,并且尽量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选择生物膜载体的基本原则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抵抗强烈的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优良的稳定性,主要包括生物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亲疏水性及良好的表面带电特性,通常废水pH在7左右时,微生物表面带负电荷,而载体为带正电荷的材料时,有利于生物体与载体之间的结合程度;无毒性或抑制性;优越的物理性状,如载体的形态、相对密度、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等;就地取材、价格合理生物的食物链长在生物膜上形成的食物链要长于活性污泥上的食物链。

正是这个原因,在生物膜处理系统内产生的污泥量少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污泥产量低,是生物膜法各种工艺的共同特征由于生物膜固着在惰性载体上,其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较长,因此在生物膜上能够生长世代时间较长、比增殖速度很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

因此,生物膜反应器不仅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而且更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如果采取适当的运行方式,还可能具有反硝化脱氮的功能生物膜法多分段进行,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每段都繁衍与进入本段污水水质相适应的微生物,并形成优势菌属,这种现象非常有利于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耐冲击负荷,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微生物量多,处理能力大、净化功能强。

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使生物膜含水率低,单位反应器容积内的生物量可高达活性污泥法的5~20倍,因而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大的处理能力,净化功能显著提高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于沉降分离。

由生物膜上脱落下来的污泥,因所含动物成分较多,比重较大,而且污泥颗粒个体较大,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生物膜法处理低浓度污水,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正常时可处理进水BOD5为20~30mg/L的污水,使其出水BOD5值降至5~10mg/L.而活性污泥法却不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污水,若原污水的BOD5值长期低于50~60mg/L,将影响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和增长,净化功能降低,处理水水质低下易于运行管理、节能,无污泥膨胀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