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一国收入的衡量)【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一国收入的衡量)【圣才出品】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名词解释1.国民收入答:国民收入即NI,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按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NI可由NDP 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得到。

这里的国民收入,实际上是按要素费用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在西方国家,有时简称为(狭义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2.实际人均GDP答:实际人均GDP指标是指,实际GDP除以人口数量,是每个人的平均实际GDP。

实际人均GDP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例如,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然而,它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政策目标,因为它没有表明一个国家会如何使用这些产量来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二、判断题1.GDP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答案】×【解析】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它不能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是有局限性的: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②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③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例如,即使两国人均GDP水平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前一国的社会总福利要比后一国低的多。

基于GDP在度量社会福利水平上存在的诸多不足,经济学家们纷纷构建了一些新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比如经济净福利指标、绿色GDP等。

2.购买100股苹果公司股票是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支出的一个例子。

()【答案】×【解析】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包括房屋建筑、机器制造,以及企业存货的增加等。

购买股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重新配置资产时发生的购买,不属于经济学中的投资。

3.如果有人在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生产的柑桔,那么这个支出就会计入中国GDP中的消费部分,也会计入中国GDP中的进口部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生活费用的衡量)【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生活费用的衡量)【圣才出品】
(3)这两种价格指数中,CPI 更倾向于高估通胀。在现实中,由于以下多种原因,CPI 倾向于高估通胀:
①替代偏差:由于 CPI 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出消费者用 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迚行替代的能力,所以 慢。
②新产品的引迚:当一种新产品迚入市场时,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因为消费者有了更 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实际上,新产品的引迚提高了本币的实际价值,但本币贩买力的提高幵 没有体现在 CPI 的下降上。
④消费者价格指数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 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丌变,单位货币的贩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乊,则下降。但 由于 CPI 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所以也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质 量。
2.请说明 CPI 不 GDP 平减指数的区别(拉斯派尔指数不帕氏指数的影响)。这两种价 格指数哪一个倾向于高估通胀,原因是什么?
②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替代倾向。由于 CPI 衡量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的 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物品迚行替代的能力。因此,当相对价格 变劢时,真实生活费用的增加比 CPI 慢。
③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考虑到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 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以 减少了。因此 CPI 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
4.当有些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贩买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这会导致 CPI 夸大实际的通货膨胀率。( )
【答案】√
1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由于 CPI 里的市场一篮子商品是固定丌变的,因此,当某些商品的相对价格 上涨时,仍假定消费者会贩买同涨价前相同数量的物品不劳务。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一、概念题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

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

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

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

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

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

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

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

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1?i?n称为现值系数或贴现系数,可以写成pvifi,n,现值的计算公式可
以写为:pv?fvn?pvifi,n。
3.未来值(future value)
答:未来值又称复利终值,指在现行利率为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未来值的计算公式为复利终值;pv——复利现值;i——利息率;n——计息期数。
当利率是10%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10%??1024.5万美元,收益的现值大于今天的投入1000万美元,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当利率是9%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9%??1062.6万美元,收益的现值大于今天的投入1000万美元,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当利率是8%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8%??1102.5万美元,收益的现值大于今天的投入1000万美元,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
2.一个公司有一个今天花费1000万美元,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收益的投资项目。a.如果利率是11%,该公司应该实施这个项目吗?利率是10%、9%或8%时,情况又如何?
b.你能指出盈利与不盈利之间准确的利率分界线吗?
答:a.如果利率是11%,该公司不应该进行这个项目。因为利率是11%时,4年后收益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的现值是1500/?1?11%??988.1万美元,收益难以弥补今天的投资1000万美元,所以不应该实施该项目。
10.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11.信息有效(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答:信息有效指以理性的方式反映有关资产价值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票市场是信息有效的。当信息改变时,股票价格就会变动。例如,当有关公司前景的利好新闻路人皆知时,该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当公司前景恶化时,该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下降。但是,在任何一点上,市场价格是以可获得信息为依据的公司价值的最好指南。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class=txt>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西北大学2008研)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

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

货币数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2.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nominal variables real variables)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3.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西北大学2008研)答:古典二分法指古典模型中将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进行理论划分,从而使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答案完整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答案完整

23章答案一、概念题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其基本假设为:(1)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 供求规律;② 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 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 一般均衡理论;⑥ 福利经济学;⑦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读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答: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CPI 100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答:通货膨胀率指报告期物价总水平同基期物价总水平的比率,用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一般采用以下三种物价指数:①消费物价指数,反映生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工程的价格编制而成。

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即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商品批发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③国民经济平减指数,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第25章 生产与增长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8章 失 业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29章 货币制度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1.3 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视频讲解]3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3篇 最后的思考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点击加入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衰退(recession)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答:萧条是真实gdp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

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

其特点是: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

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33-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ad1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1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2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最初,经济在e1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1。

这时e1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2上,所以,y1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2。

ad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1相交于e2,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y1增加到y2,并使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3,as3与ad2相交于e3。

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y2减少到y3,价格水平从p2上升到p3。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as2)。

ad2与as2相交于e4,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1,而价格水平上升到p4。

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

它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图33-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 curve)(山东大学2003研)答:总需求曲线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5.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 curve)答: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

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

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

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①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②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6.自然产量率(natural rate of output)答:自然产量率是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率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产量。

自然产量率是经济在长期中所趋向的生产水平,因而有时也称为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它表示了一个经济长期中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中任何改变资产产量增长率的变动都会使长期供给曲线移动。

7.滞胀(stagflation)(深圳大学2011研)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而且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二、复习题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

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会下降(还有其他变量也会下降);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失业率会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图,仔细并正确地标出坐标轴。

答:图33-4表明了总需求、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图33-4 总需求与总供给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深圳大学2007研)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以下三点:(1)庇古的财富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3)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4.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原因如下:(1)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它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2)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上只是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的一种运用。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根据实际变量不取决于名义变量的假设。

长期总供给曲线与这个思想是一致的,因为它意味着产量(实际变量)不取决于物价水平(名义变量)。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一个时期的经济时,这个原则很适用;但当研究逐年的变动时,就不适用了。

因此,只有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才是一条垂线。

5.列出并解释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

(深圳大学2009研)答: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有:(1)新古典主义的错觉理论该理论认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

当物价水平下跌到预期物价水平以下时,供给者认为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就会减少产品的供给。

因而,物价水平的降低减少了总供给。

(2)凯恩斯主义的黏性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名义工资的调整是缓慢的,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实际工资,这将使企业减少雇佣工人和减少生产,从而使总供给减少。

(3)新凯恩斯主义的黏性价格理论该理论认为有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调整是缓慢的,如果某些经济因素使物价总水平下降时,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由于黏性而难以立即做出调整,这就使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最终使厂商减少生产。

所以,物价水平的降低会减少总供给。

6.什么因素可能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答:(1)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因素有:①消费支出减少。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减少的事件(如增税、股市下跌)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②投资支出减少。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减少的事件(如对未来的悲观、由于货币供给减少引起利率上升)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③政府购买减少。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购买的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④净出口减少。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减少净出口的事件(如国外经济出现衰退、本币升值)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