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五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开创了唐代骈文的先河,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以丰富多样的题材、雄浑壮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杜甫以其悲愤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名,他的《月夜忆舍弟》、《登高》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李白则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静夜思》、《将进酒》等作品被誉为唐诗的经典之作。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七言绝句为主,题材相对较为狭窄,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情的诗意而脍炙人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而广为传诵。
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的开创、盛唐的繁荣和晚唐的衰落。
唐诗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即唐初的文学创作时期,以开创性的作品为主。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为特点,表现了壮志豪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其雄浑有力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成就极高。
杜甫以其悲壮的诗风和对社会动荡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李白则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登飞来峰》等。
晚唐时期,即唐末的文学创作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白居易、元稹、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为主,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成就。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在唐朝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脉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迁。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初期发展、盛世鼎盛和衰落等方面,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末年,当时的乐府民歌成为了后来唐诗的基础。
乐府民歌是古代民间音乐和诗歌的结合体,它以其朴素自然的风格和感人至深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民歌在汉朝末年开始被收集整理,并成为了后来文人创作的重要素材。
二、初期发展唐朝初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艰难发展。
然而,随着唐朝的统一和国家的繁荣,唐诗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初唐时期,王勃、杨炯等人以及乐府民歌的影响,使得唐诗的风格呈现出豪放、奔放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唐诗主要以叙事为主,内容多涉及到战争、政治和社会现象等方面。
三、盛世鼎盛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写实主义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他的作品多涉及到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
杜甫的作品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
李白的诗作多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奔放的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李白的作品在唐朝时期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后世文人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传承。
四、衰落唐朝中晚期,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唐诗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技巧上的炫耀,而忽视了诗歌内涵的表达。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的爆发更加加速了唐诗的衰落。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在唐朝的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的盛唐时代,经历了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一、盛唐时期(618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积极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形式的独特性。
他们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和人生哲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代表性的诗人有王之涣、王维、杜牧等。
他们的诗作多以五言绝句为主,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作品被誉为盛唐时期的经典之作。
二、中唐时期(755年-846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开始注重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形式的变革。
他们更加关注诗歌的音韵和修辞,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富有变化和韵味。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作多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为主,形式多样、意境丰富。
其中,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被誉为中唐时期的杰作。
三、晚唐时期(846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思量更加深入。
他们的诗作多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主,形式多样、意境深沉。
代表性的诗人有李商隐、李煜、温庭筠等。
其中,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温庭筠的《南歌子词》等作品被誉为晚唐时期的佳作。
总结:唐诗的发展脉络经历了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性诗人。
盛唐时期追求形式的独特性和艺术的完美;中唐时期注重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形式的变革;晚唐时期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思量。
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初期,经历了盛世的繁荣和后期的衰落。
本文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从初唐到晚唐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积极探索新的创作风格和题材。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王勃、杨炯、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表现社会风貌和咏史抒怀为主题,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盛唐时期(713年-76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众多,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顶峰。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涉及了各个方面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
他们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
三、中唐时期(766年-806年)中唐时期是唐诗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创作活跃,但整体上诗歌的质量有所下降。
代表性的诗人有白居易、元稹、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描写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炼、感情真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四、晚唐时期(807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代表性的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李端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总结: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初唐的繁荣、盛唐的鼎盛、中唐的过渡和晚唐的衰落。
从初唐到晚唐,唐诗的题材和风格逐渐丰富多样,诗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唐诗的辉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在唐朝(618年-907年)达到了巅峰,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唐诗的发展脉络出发,详细介绍唐诗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士人们开始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以诗歌为表达形式的文学风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为后来的唐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唐时期的唐诗初唐时期(618年-712年)是唐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以古乐府为基础,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传统,但也融入了新的元素。
初唐时期的唐诗以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为主,表现了壮志豪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盛唐时期的唐诗盛唐时期(712年-765年)是唐诗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达到了巅峰,浮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诗作。
王之涣、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人成为了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表现技巧熟练为特点,被誉为“盛唐之诗”。
四、中晚唐时期的唐诗中晚唐时期(765年-907年)是唐诗的衰落期。
这一时期的唐诗受到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诗人们的创作受到了限制。
然而,中晚唐时期也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商隐、李白的诗歌作品。
他们的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量,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唐诗的影响唐诗不仅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被后来的诗人所借鉴和摹仿。
唐诗的影响还延伸到了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音乐等。
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总结: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初唐时期的唐诗以古乐府为基础,盛唐时期的唐诗达到了巅峰,中晚唐时期的唐诗受到了限制。
唐诗不仅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1. 初唐时期(618年-755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唐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初唐时期的诗人们以崇尚自然、咏史抒怀为主要创作主题,诗风清新自然,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2. 盛唐时期(755年-806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唐朝文化达到巅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盛唐时期的诗人们以咏史抒怀、描写自然和描绘社会风貌为主要创作主题,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表达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3. 中唐时期(806年-860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唐朝文化开始衰落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遭遇了多次内乱和外患,社会动荡,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抒情色彩,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矛盾和困惑。
4. 后唐时期(923年-936年)后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末期,也是唐朝文化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分裂为多个割据政权,社会动荡不安,文化逐渐衰落。
后唐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孤独和无奈的情绪,表达了他们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失落。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脉络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后唐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创作主题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发展和流派等方面,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诗的起源和发展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末魏晋时期的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是古代民间音乐和歌曲的总称,它们以民间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乐府民歌多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出现,奠定了后来唐诗的基本格律。
唐朝初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太宗时期,文人学士集结成诗社,推崇文人雅士之风,这也为唐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同时,唐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文人墨客们争相创作,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唐诗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高山流水派高山流水派是唐代初期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山水田园景色为题材,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唐宋古文派唐宋古文派是唐代中期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古文为主要创作形式,注重语言的华丽和修辞的运用。
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3. 唐诗四大家唐诗四大家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四位诗人,分别是杜甫、李白、王之涣和王维。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有特点,但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以其激昂慷慨的诗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代表作品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李白是唐代最具个性和豪情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奇思妙想,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王之涣是唐代初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淡泊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等。
王维是唐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的风格闻名,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送别》等。
三、唐诗的艺术特点1. 五言绝句唐诗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盛唐文学代表诗人
双子星座:李白、杜甫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
诗歌风格: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成为后人追慕难及的典范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简介: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思维方式及其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以作者论,上自帝王将相、文武官吏、进士举子,下至商贾伶工、田夫野老、渔父樵子、僧朋道侣、妇女儿童,各种人都喜爱作诗。以题材论,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田园风光、羁旅行役、宫怨闺情、都市里巷,整个社会生活领域都为之扫描覆盖。
初唐四杰: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有“神童”之称,博学多才。
杨炯华阴人,排行七。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作品有《幽忧子》三卷
洛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被誉为“绝唱”
登幽州台歌
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
4、晚唐文学代表诗人: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字牧之,。其为诗注重文意词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擅长近体,绝句尤为出色。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中唐文学代表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诸州刺史。晚居香山寺,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张籍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致力于讽谕诗,而其闲适抒情之作,却博得当世与后人的喜爱与传诵。平易通俗,深入浅出,是其诗歌的最大特点。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
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边塞诗派代表:高适: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其诗以写军旅生活最具特色,粗犷豪放,遒劲有力,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之一,与
岑参齐名,世称“高岑”。
岑参: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了边塞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
推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的诗歌表现了他的理想抱负和性格气质,抒发了他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痛苦,从中折射出社会的精神,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既反映了盛唐的强大、繁荣、昌盛,也暴露了它的腐朽黑暗和危机四伏,揭示了其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和这一演变的必然趋势。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其十三世祖、西晋名将杜预为京兆杜陵人,所以他以此为郡望,自称“杜陵布衣”。其十世祖迁襄阳,为其祖籍。
以质量论,在当时已是成群;众口流传、国外争购;如鸡林国(即新罗)商人就以重金收购白居易诗歌、今天读者所喜爱的著名唐人绝句,大体上都是当时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的歌词。鲁迅先生甚至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后代文学史研究中,唐诗与宋词、元曲同被列为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部类而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
以风格论,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或简直,或繁密,或雄浑,或柔婉,或平淡,或富丽,或谨约,或狂放,展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个性。
以数量论,清代编《全唐诗》录诗近五万首,作者近二千三百人,也只是传存而并非全貌。明代唐诗研究专家胡震亨就估计起码佚失了一半。
别董大
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字摩诘,人称摩诘居士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心向佛门,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四、唐诗的发展历程:
初唐文学:批判六朝文风,为开创一代新风打下基础。
盛唐文学: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中唐文学:又一个繁荣时期。
晚唐文学:是唐诗的衰微时期
五、唐代各个时期代表诗人及作品简介
1、初唐文学代表诗人: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其为诗
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
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翩翩两骑来是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