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中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中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1 音 乐 教 学 中应 重 视 结 课 的功 能
内容 相关的歌乐 曲 , 再 次体验音乐给 人的情感愉 悦 , 激起 学生
让学 生有一种成功 的喜悦 。课堂教 学结束
课 堂结课是课堂 教学 的尾 声 ,在结课 结束 时 ,应该 以优 的情感 波澜 。 美、 精炼 的语言 , 通过师 生角色转换 、 情感体 验 、 展现成果 等方 2 . 3 展现 成果一
合作学 习的态度 , 学习 中出现 的问题 , 以便改进课 堂教学 。
2 音乐课堂教 学结课 的方法
样做 可 以帮助 学生更直观 、 更形象 理解音乐 , 让学 生在不 知不
觉 中提 高了音 乐鉴赏 能力 、 表现能 力 、 创造 能力等 综合能 力 。 ③实践创造 , 培 养学 生的创造能 力。 音乐 是一门极富 创造性的
中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河北省丰宁满族 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0 6 8 3 5 0 ) 崔 杨
[ 摘 要 ]精彩 的课 堂导入能让 学生产生 浓厚兴趣 的效果 。 同样 , 构 思巧妙 的课 堂结尾不仅 可以对教学 内容 、 教 学活动起到
梳 理概括 、 画龙 点睛、 升华主题 的作 用 , 还 能拓展教 学 内容 , 激发 学生 的探 究学 习的欲望 , 从 而达到课 虽然结束 了但想 学的兴趣 还 意犹未存 的境 界。笔者 结合 多年来 的教 学实践 , 略谈 点体会 。 [ 关键词 ]中学 音乐 教学 能力
艺术 。 在 音乐教学 中 , 应该处 处发挥学生 创造性 的机会 。教师 应重视音 乐实践 中的创造 过程 , 鼓励和培 养学生的创造 精神 。
结课方法有 很多种 , 不论哪 种方法都必 须能调动学生 积极性 , 能让集 中学生注意 力 , 把学 生 睛感和思维 转到结课环 节上来 , 使他们能 在最佳状态 下进行学 习。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生 产 生 了 厌烦 情 绪 。 因此 , 生 爱 音 乐 , 不 爱 音 乐 课 ; 唱 歌 , 学 却 爱 却不 爱 唱教 材 上 歌 曲 的现 象 普 遍存 在
另外 .在 课 堂 教 学 中要 非 常 注 重 每 个 学 生 学 习歌 曲过 程 中 的 心 理 变 化 , 位 思 考 , 在 学 生 的角 度 上 看 问题 , 的 歌 曲学 换 站 有 生 喜 炊 . 的根 本 就 没 感 觉 . 为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与 情 感 积 累 还 有 因
听 不 唱 了 . 而 久 之 学 生 的 歌 唱 能 力 就 会 下 降 . 歌 唱教 学 中没 久 在 有深 挖 歌 曲 的艺 术 魅 力 . 样 学 生 就 不 喜 欢 唱歌 了 . 生 对 歌 唱 这 学
唱热 情 和 歌 唱兴 趣 二 、 师 对 学 生 缺 乏变 声期 的 引 导 . 得 用 嗓过 度 而 伤 害 学 教 使 生健 康
了 多 元 、 合 的 教 学 手 段 , 可 以使 学 生 获得 审 美 体 验 和 感 受 。 综 就

有 了 这种 对歌 唱教 学观 念 上 的错 误 理 解 .所 以 我 们 在 当今 的音 歌 曲有关 的音 乐 情 境 去 激 发学 生 的歌 唱 兴趣 。如 师 生 对 唱 、 女 男 乐课 堂 中 的歌 唱教 学 就 会 产 生 了很 多 问题 :学 生 上 歌 唱 课 就 只 生对唱 、 角色 扮 演 等来 学 唱 歌 曲 . 而 可 以有 效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歌 从
知识平乏 ; 教师追求歌唱教学形式而失去了课 堂实效; 歌唱教 学 中不滨重合 唱等等 。本文针对 当前歌 唱教学 中存在的这些 问
题 . 合 多年 的歌 唱 教 学 实践 谈 谈 自已的 一些 想 法 结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1 8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之 我 见
5 7 1 6 0 0 )
为 了让 学 生 通 过 演 、 听、 唱 感 受 音 乐 的美 好 意 境 , 锻炼想 象力 . 提 高 音 乐 感 知 力 ,这 些 对 于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从 整 个 教 育 阶段 分 析 . 初 中是 培 养 学 生 音 乐 兴 趣 的 “ 黄 金 时 段” . 学 生 既没 有 了 小 学 的 幼 稚 , 又没有 了高 中的 压力 。 因 此 广 大 初 中音 乐 教 师 应 针 对 中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征 和 兴 趣 . 引 导 并 激励 学生进 行 自主创作 , 构 建创 新型 教学课 堂模 式 . 促 进 学 生 的个 性 化 发 展 及 全 面 发 展 1 . 转 变 传 统 的 教 学 理 念 为 了适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标 准 的 要 求 ,广 大 教 师 应 转 变 传 统 的 教学 理 念 及 教 学 模 式 ,树 立 教 学 活 动 中 以学 生 为 主体 的 教 学 观念 , 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 , 让 学 生 成 为课 堂 学 习 的真 正 主人 。 在传 统 的初 中音 乐 教 学 模 式 下 , 教 师 在 整 个 教 学 活 动 中 占主导 地 位 , 采取 “ 填鸭式” 的教学策略 , 学 生 长期 处 于 完 全被 动状 态 , 极 大 了打 击 了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和 学 习 兴 趣 . 同 时也 遏 制 了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 要 实 现初 中音 乐 的创 新 教 学 , 首 先 应 做 到 确 立 创 新 教学 观 念 ,扮 演 好 组 织 者 和 领 导 者 的 角 色, 让 学生更多地参加 到课堂教 学活动 中 , 独立 思考 , 大 胆 发 言, 大胆表达 , 开 发 艺 术 潜 能 。 中学 音 乐 教 师 是 连 接 学 生 与 音 乐 的重 要 枢 纽 和桥 梁 , 教 师 应 以身 作 则 . 不 断 进 行 自我 开 发 创 任 务 日渐加 重 , 迫 使 部 分 学 生 放 弃 学美 术 。 这 个 阶 段 的 美 术 所 学 内容 大 都 是 理 论 化 、 教条式说 教 , 学 生很难参 与其 中 , 真 正 感 受 艺术 。 针对 中学 阶段学 习美术 , 由于 忽 视 艺 术 感 受 和 创 新 、 创 造性训 练 , 我们 必须激 发学 习者 的兴趣 , 通 过 正 确 的 写 实 技 巧 的训 练 , 满 足 学 生 写 实 的 心 理 需 求 。对 现 代 艺 术 主 动 学 习, 重拾 对学 习美术 的信心 。如 贝蒂 ・ 艾德华 所言 : “ 成 年 学 生在 绘 画的初 级 阶段 并没 有真 正 看 到他 们 眼前 的东 西 , 也 就是说 , 他们没 有按 照绘画所 必需 的特 殊方法 感知 事物 。 ” E 5 ] 这 个 阶 段 的 学 生 大 多 用 动 漫 手 法 不 厌 其 烦 地 刻 画 形 象 细 节 , 毫无 艺术 性可 言 , 但 是 由于 学 习者感 悟 力增强 , 我 们 可 以 多从 身 边 的社 会 、 自然 中 寻找 素 材 . 或 者 从 现 代 艺 术 大 师那 里 寻找激 情 。 引导他 们 步人 美术 艺 术 的殿 堂 , 体 验 学 习美 术带来 的愉快 情感历 程 , 树立 艺术 观 , 为 美 好 生 活 创 造 条件 。 综 上 所 述 ,青 少 年 学 习 美 术 必 须 结 合 其 生 理 、 心 理 规 律, 树立 正确 的艺术 观 . 有 效 利 用 美 术 特 有 的 观 察 方 法 和 表 现手 段 , 走 出学 习 误 区 。让 学 习 美 术 伴 随 青 少 年 健 康 成 长 , 为其 潜能 的开发 、 智 能的提 升 、 创 新 能 力 和 创 新 精 神 的 培 养 提供 有力保 障 , 从而 为社会 的繁荣 、 民族 的 振 兴 培 养 更 多 优

互动式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之我见

互动式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之我见

学 改 革 实 验 的 实践 过 程 , 一 定 意 义 上 讲 , 握 住 了素 质 教 育 实 质 和 核 的操 作 、 工 和 技 能 的训 练 转 化 为 学 生 素 质 , 实 践 的 锻 炼 、 产 生 活 就 把 手 使 生 心, 用“自主 学 习 自 主 发 展 ” 思 想 , 加 集 中 显 现 素 质 教 育 的 本 质 要 的 经验 、 的 更 系统 的体 验 升华 为 学生 素 质 。 开 发 学 生 的最 大 潜 能 , 会 学 生 教
习 , 常 给 自己充 电 , 习 现 代 教 育 理 论 , 解 最 新 的教 育 动 态 , 经 学 了 了解 最 思 想 要 求 。要 贯 彻 创 新 教 育 不
新 的教 育 科 研 成 果 , 应 用 到 教 学 实 践 中 去 。在 “ 流 水 ” 吸 取 教 学 和 素 质 教 育 思 想 , 美 术 课 堂 教 学 中 , 们 要 树 立 教 育 民 主 思 想 , 立 并 长 中 在 我 确 营养 , 以满 足教 学 实践 的 需要 。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分调动 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 、 动性和 创造性 , 充 主 允 许课 堂 上有 不 同 见 解 多 用 谈 话 法 、 论 法 , 用 讲 述 法 . 讨 少 由教 师 为 2 教 学 方式 上 的 转 变 在 教 学 方 式 上 要 由“ 授人 以 鱼 ” “ 人 以 渔 ” 转 变 。传 统 教 育 在 主 导 , 变 为 教 师 为 指 导 。我 们 的 美 术 课 堂 还 可 以 由课 内走 向 课 外 , 向 授 的 转 进 学 习 内容 上 强 调 是 什 么 、 为什 么 学 习 , 调 完 整 的 知 识 体 系 的学 习 和 掌 行 实 地 描 摹 、 生 , 正 达 到 , 教 学 上 由“ 言 堂 ” 群 言 堂” 强 写 真 在 一 向“ 的转 变 。 握 , 在 怎 么做 和 应 用 上 不 重 视 因 此 , 课 堂 上 表 现 为 以传 授 知 识 为 但 在 诺 贝 尔 奖 获 得 者 、 国 物 理 学 家 劳 厄 说 ;重 要 的不 是获 得 知 识 , 德 “ 而 主要 目标 , 学 生 视 为 接 受 知 识 的 容 器 ; 师 怎 么讲 , 生 就 怎 么 学 ; 将 教 学 教 是 发 展 思 维 能 力 。教 育 的 目 的 更 重 要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知 识 的 能 力 , ” 师说 什 么 , 生 就 听 什 么 。 学 生 只 会 吃 鱼 , 不 会 捕 鱼 。在 今 天 的 知 识 而 不 是 单 纯 的 传 授 知 识 。正 如 一 个 哲 人 所 说 的 : 知 识 易 忘 , 力 永 学 而 “ 能 爆 炸 的 时 代 , 多 知 识 , 没 等 学 会 , 已 经 过 时 , 就 要 求 改 革 传 统 的 存 。只 要 有 了 能 力 , 重 拾 忘 掉 的 知 识 就 容 易 了 。 我 们 的 美 术 教 学 也 许 还 就 这 ” 要 教育 教 学 方 式 和 学 习 方 式 , 分 发 挥 教 师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分 利 用 样 , 要 有 了能 力 , 们 的 教 学 效 果 也 就 事 半 功 倍 的提 高 了 。 充 充 只 我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心理透析之我见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心理透析之我见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心理透析之我见摘要: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许多同仁尽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类似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在探究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收效甚微。

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学习,逐步提高,总结了一些经验,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机就成了关键。

如果拿一种超乎想象、不可企及的手段去搞一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思想,产生的后果不言自明。

基于此,“堵”是最愚蠢的做法,“导”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个性差异,因势利导,才能使你轻松胜任手头的工作。

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善于从失败中“提炼”成功、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教学观念明朗了,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音乐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钻研,应该说,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穷其毕生来尝试和追求,一个有责任的老师是不应该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

关键词:平等发展提炼洞察判断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该说,在包含了由小学到高中的音乐课堂教育中,最令音乐老师头痛课堂教学阶段,多年来,就如何教好初中音乐一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许多同仁们在探究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收效甚微。

笔者在初中音乐的课堂教育中,类似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机就成了关键:一、平等发展的眼光其实,任何一位任课老师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这原本无可厚非。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果说,在其它文化课中,老师们在极力追寻“求同”的话,那么音乐课的教学则无疑要学会“存异”。

当一名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外在体形变化,更重要的是要看重和了解他心理上所产生的巨变。

可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年龄阶段,每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远远没有形成,他们心中充满了渴望,喜欢探究一切,甚至于老师的个人私事都会为他们所津津乐道。

但他们的心理又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稍有不慎,便会留下诸多遗憾。

这时候,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审视视角,或许在小学阶段,你一直是在“俯瞰”他们,那么在初中阶段你的目光必须上移,起码至少应该是“平视”,也就是说,学生们的身心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们本身,老师也要紧跟其后发生“位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变化,如果静止地、机械地去审视他们,以不变应万变,其结果是注定是要失败的。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现 手段
中学 的音乐教育对于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应该说几乎所 有 的中学生都很 喜欢音乐 ,但是 ,有相当部 分 的同学在音乐课 堂中却没有表现 出多大的兴 趣,究其原 因,是因为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 在课堂上过多的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 识谱 、 和要求学生掌握乐理 知识等技术 问题 ,令学 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整个课堂 中教学 中处于 被动地位 , 使 的音乐课堂的气氛活跃不i t i i *。 如何能使 得中学 的音乐课 堂对学生更具 有吸引力 ,激 发学生 的兴趣 ,让学生在音乐 课堂 中愉快的接受教学。本文结合 自己几年 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音乐教 师必须保持愉快的情绪贯穿
学课 堂 、Fra bibliotek整 个 课 堂
当音乐表 现奋勇急促时 ,节奏紧张 而句法短促 ;表现委婉柔和时,节奏和缓 而句法悠长 ; 例如: 《 当兵的人 》 与 《 天 堂》这两首歌曲体现了两种不 同的特点, 前者铿锵有力富于动感的节奏, 表现 了当 代军人飒爽的英姿,后者 比较舒缓的节奏 就符合抒情性歌曲的风格特点。另外歌曲 的乐句结构是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因此 合理进行吸气, 换气是保持歌曲乐句完整 的关键。 学习一首新歌 , 首先要注意乐句 , 乐段的划分 ,合理安排换气 ,这样才能完 整地表达音乐的真正内涵 。 在 歌曲演唱 中,根据音乐旋律 和歌 词的特点 ,往往将连音与断音 唱法形 成 鲜明对 比,重在突 出音乐旋律 连断的色 彩效果。 四、掌握 音乐的高潮 与结束 每一首歌都有情 绪的高潮部分 ,而 且高潮也是歌 曲情感 表现最集中 ,最吸 引人的地方 。歌 曲的高潮一 般出现在歌 曲的后半部分或结尾处 。高潮 一般在歌 谱上没有具体标 明,这就需要 教师进行 细致 的分 析和恰 当的处理。一般来说 , 可以从演唱的情绪、力度 、 速度、表情 、 动作及伴 奏等 方面来合理安排。例如 : 《 幸福在 哪里 》高潮部 分是歌曲后半部 分高音处 ,唱 时力度加强 ,语气加重 , 感情充分舒展 。 再例如: 《 少年、少年 、 祖 国的春天》 高潮是与结尾同时出现的, 此 时的处 理应在力度、速度、伴奏等方 面 妥善 处 理 。 五 、合理安排歌曲演唱 在歌 唱歌 曲时,不 能单纯只是一种 齐 唱,可根据 内容需 要穿插一些领 唱, 分声部 对唱、合 唱等形式 ,有的歌 曲可 以作轮 唱处理 ,有的歌曲风趣活泼 ,还 可 以适 当加些 动作表演或有节奏 的歌词 读 白等。例如 : 《 长江之 歌 》可采用第 部分 女声齐唱 ,唱到 “ 你 用甘甜 的乳 汁 ……”采用女 声齐唱、最后 “ 我们赞 美长江 ……”全体合 唱;第 二部分采用 男 独、男 齐,最后合 唱。这 样就形成 了 歌 曲的音色变化 ,使得歌 曲前后 呼应, 同时更能表现出长江的气魄。由此可见, 在演唱歌 曲时 , 如果合理安排演唱形式, 不仅有 助于情感的表达 。而且还可 以增 强演 唱效 果。激发学生演 唱激情 。演 唱 时歌曲的再创作 , 只有通过 良好的演唱 , 真挚地抒 发作品的音乐艺术形 象,才 能 达到歌 唱教学的目的。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音乐课堂教学是传播美育的主要途径。

如何进行教学,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有兴趣、乐学、愿学,从而达到传播美、感受美、鉴赏美的目的,是每一位音乐教学工作者时时要解决的课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音乐课堂教学谈点体会。

一、用猜想的理念进行欣赏课教学欣赏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上好欣赏课?每位音乐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教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猜想’的理念引进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谓‘猜想’即对所要欣赏的内容不讲或少讲,由学生通过听赏产生内心体验,进而产生疑问,由疑问带领探究出音乐的真谛。

达到欣赏美,感受美的目的。

例如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课时,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进行教材介绍,只是让学生听音乐谈感受。

当苏州弹词的唱腔响起,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眼睛里充满了大问号,继而小声的议论开来——这是什么音乐?怎么词一句也听不懂?听着好像是在哭……看着学生们热烈的讨论,这时我说:“大家说的很好,很对。

刚才大家听到的音乐叫做苏州弹词,是戏曲的一个种类,常使用苏州的方言演唱,所以我们听不懂。

这是以毛主席所写的一首词为背景而创作的戏曲音乐。

“杨”、“柳”分别代表两位逝去的烈士,其中“杨”代表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

这首词倾注着主席对妻子和友人的深深的怀念之情,所以大家听起来好像是在哭诉”。

如果上面的例子使用正常的教学顺序:先介绍教材内容,再欣赏。

这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机械地跟着教师走,没有想象和体验的空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引导学生演唱优秀的通俗歌曲曾经的《小螺号》,《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经典的校园歌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

而今能够在学生中间传唱的校园歌曲却少之又少,加之音乐教材的歌曲过于刻板。

所以时常能看到中学生带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学唱着时下的流行歌曲。

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不好,而是这些歌曲中很多是描写成人的内心情感,不是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成长。

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就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欣赏和演唱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_ 黄 日 河之声 2l年 期 o2 第4
剧 .国之 瑰 宝 》 课 时 ,通 过 唱 京 剧 片 段 、 播 放 多 媒 体 ,让 同 这 学 们 欣 赏 京 剧 的表 演 , 综 合 了解 有 关 京剧 的 知 识 、 听 京 剧 的 不 同声腔 表 演形 式 , 让学 生感 受 和体 验 中 国戏 曲的博 大精 深 。 以此 来 培 养 学 生 的 兴 趣 。 再 此 、 以 课 外 音 乐 活 动 为 载 体 ,培 养 学 生 的 兴 趣


二 以音 乐审 美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首 以 教 师 的 兴 趣 培 养 学 生 的 兴 趣 , 兴 趣 是 学 习 音 乐 的 基 本 动 力 ,是 学 生 与 音 乐 保 持 密 切 联 系 、感 受 音 乐 、用 音
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乐 美 化 和 丰 富 人 生 的 前 提 。音 乐 课 应 充 分 发 挥 音 乐 艺 术 特 有 的 魅 力 , 以丰 富 多 彩 的 教 学 内容 和 生 动 活 泼 的 教 学 形 式 , 培 养 学 生 的 音 乐 艺 术 持 久 而 稳 定 的 兴 趣 和 爱 好 ,从 音 乐 教 师 本 人 来 说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兴 趣 , 音 乐 老 师 自 己得 要 喜 欢 音 乐 , 对 教 学 充 满 激 情 如 果 教 师 对 音 乐 教 学 态度 冷 漠 、在 教 学 中表 现 出拖 拉 疲 塌 、 随 随 便 便 ,那 么 他 的 学 生 也 很 难 对 音 乐产 生 兴
唱 得 好 的 同 学 以 小 组 的 形 式 领 着 其 他 人 唱 ,与 此 同 时 我 也跟 同 学 们 一 样 也 带 了 一 组 ,最 后 我 们 再 分 小 组 比赛 , 在 比赛 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3-26T09:43:11.07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英强[导读] 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李英强(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河北邯郸 056000)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
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教师应当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荀子在《乐论》中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

”他推崇音乐的作用是“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优美高尚的音乐艺术能塑造中学生的高尚情操,对中学生的心灵是一种撞击。

音乐不仅能起到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还能调动中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自觉地追求美,感受美,使学生学会鉴赏美,表现美,甚至创造美,同时提高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带动学生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音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

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小组,或者借助多媒体模式等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学习,教师用爱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提升自己自信心的同时愿意去学习音乐。

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环境调整音乐教学的过程。

比如,在郊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环境心情把音乐教学也融入进去,还可以根据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各种节日等去适应音乐教学的过程。

最终使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

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师生思维同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

这样也与所学音乐作品紧密连接,启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

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

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让学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

音乐教育在审美功能中应掌握情感性原则,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活动。

教学情境在音乐教学中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的作用,能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还会产生感化人的审美效应。

让人产生自信和力量,得到一种情感的升华,充满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起到综合的促进作用。

音乐为桥,培养学生能力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可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这样不仅可以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有很大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素质教育。

而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接受性的育人观成为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发展。

音乐教育中能体现出美学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关系中学生人格发展的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塑造学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