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趣事,比现代人过得都精致

合集下载

宋代文人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宋代文人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宋代文人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

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

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亦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挂画则重在“境”之美。

如此优雅之举,在扫“四旧”后离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今重拾旧好,多少让人有些陌生之感,好在粗鄙必将受人唾弃,优雅终将重回人间。

点茶一壶沉香好茶,款待远方友人宋代流行点茶法,将茶压辗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日本抹茶道就是然自宋代的点茶。

中国茶道是一门饮茶艺术,深入日常生活诗词、绘画中。

乾隆帝曾曰:“君不可一日无茶”,此语成为了茶融入日常生活的最佳写照。

点茶是唐朝和宋朝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

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

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因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为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茶心佛心,何共何殊?一盏清茶。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焚香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烧香一词很通俗,按俗解后面马上要跟上磕头二字才是,实际上焚烧二字义本无别,似乎说焚香便雅了许多,实际上只是语言习惯而已。

这里的烧香绝不是指佛寺道观或祭祖打醮之类的香,而是为了增添日常家居生活情调的焚香。

中国用的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

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

生活怎一个“慢”字了得,看宋朝文人生活中如何“忙里偷闲”

生活怎一个“慢”字了得,看宋朝文人生活中如何“忙里偷闲”

生活怎一个“慢”字了得,看宋朝文人生活中如何“忙里偷闲”宋朝人的生活惯于“雅致”之称,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喜欢忙里偷闲享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人生的价值所在。

宋朝的文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热衷于在生活中追求雅致,他们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悠闲自在,顺从本心,更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大夫治国”的政治氛围让文人的“慢”生活更加自在,不像后来明朝的八股文抑制文人思想,也不像清朝的文字狱,限制了文人的创作,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时刻担心着自己的脑袋还在不在自己脖子上。

宋朝的文人没有这么多限制,一些士大夫不仅会作词作赋,还会书法、绘画和抚琴弹唱,对这些高雅的艺术都颇有造诣,多才多艺,而且他们不是那种急性子,更加注重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或于书法中修炼心性、或于绘画中陶冶情操、或于诗词歌赋中抒情达意,注重体验生活的美好。

一、宋代文人的“慢”生活宋代的文人追求高雅的情趣、有滋有味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慢”生活,是生活节奏的慢,是在“慢”生活中体验生命的活力,吃饭细嚼慢咽、喝酒细细品味、出行欣赏大好河山……(一)生活内容上丰富多彩的“慢”生活我们说文人雅士,其实就是他们生活的高雅,像他们所作的诗词歌赋一样,美好又有意境之美。

他们悠闲的时候便喝酒赏画,谈论各种画作的美和风格,有时心血来潮,即兴当场便作起画来。

每每手起笔落之处,铿锵有力,随着笔势的走动,又温情脉脉,好像赋予了画儿鲜活的生命。

他们大多画山水画,因为空旷的山谷和宽阔的河水在视觉上给他们一种胸襟阔达之感。

而那绵延不断的高耸的山峰给他们一种斗志昂扬的奋斗激励。

偶尔也会作诗斗茶,几人围着一张桌子,作词吟唱,喝茶品赏,比赛谁作的诗赋更好。

或是书法上的切磋,亦或是纯粹的谈天论地,于高雅性情的修炼中度过一天的生活。

(二)生活方式上的多种多样的“慢”生活画中胜似酒中仙。

我们从很多宋代的画儿上面可以看到文人雅士的悠闲生活。

《槐荫消夏图》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文人炎热的夏天里,躺在藤制的床上,然后衣服半敞着,手放在脑后枕头旁边,脚下也放个支撑物把脚抬高,看来老祖宗早就开始了养生,喜欢让脚高于头部,让血液倒流,防止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

宋代文人的四大雅事

宋代文人的四大雅事

宋代文人的四大雅事宋代文人的四大雅事是焚香、品茗、插花、挂画。

奢华到极致的宋人,对于优雅生活的着意,比之今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香与茶对于那时文人雅士来说,更是生活中无所不在之物。

这两样本不相关的东西放到一起,成就了宋人可疗愈身心的最高风雅。

焚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带来愉悦的体验。

隔火熏香,是焚香的一种方式,就是在香炉中燃一些炭火,等到炭火化成滚烫的灰烬,将炭墼埋进热灰中。

炭墼是用炭末制成的圆柱形燃料,在灰下能接触到氧气不至于熄灭,这样慢慢等炭墼热起来,再在香炉上放一个隔火,香丸就放在隔火上用炭墼烤,从而发出香味。

隔火的材质有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

隔火熏香的炭火热度没有标准,需要不停观察,用手试香,温度太高容易产生烟,香味很快散尽,需要试香者考量要不要添一些香或者调整炭火的温度来控制香气的挥发。

品茗,在民间有斗茶、分茶的活动,成为一种娱乐方式。

宋徽宗也爱好品茗,还曾为茶著书立说,他所写的《大观茶论》轰动一时,里面很多观点引领了当时的一波风尚。

在这一风气的影响下,茶艺甚至成为了女子考核的标准之一。

插花,在宋代主要分为宗教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世俗插花。

从创作的形式、使用的花材、盛放的器皿以及创作的意境方面,各有特色。

插花完美地体现了庄重的仪式感,以华丽、大气取胜。

文人插花清雅脱俗、有不与世人争之态,世俗插花则就是当今人们最爱表达的接地气儿了。

挂画,在宋代主要是指在室内悬挂字画,用以装饰墙面和营造文化氛围。

在宋代,挂画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尤其在文人雅士和富贵人家中更为常见。

宋代挂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各种题材。

这些画作通常由当时的著名画家或书法家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挂画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

通过挂画,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品味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宋朝有趣的事

宋朝有趣的事

宋朝有趣的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著名的宋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宋朝有趣的事情:
1.酒楼文化:宋朝的酒楼文化十分发达,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在酒楼
上吟诗作对、喝酒聊天。

2.茶文化:宋朝的茶文化也十分发达,当时的文人雅士喜欢在茶馆
中品茶、聊天、赏花。

3.瓦子文化:宋朝出现了瓦子文化,这是一种集娱乐、商业、艺术
于一体的场所,为当时的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4.士大夫文化:宋朝的士大夫文化十分发达,士大夫们喜欢在山水
之间游历、写诗、绘画,这种文化氛围也促进了当时的文艺发展。

5.夜市文化:宋朝的夜市文化也十分发达,各种小贩、艺人等在夜
市中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夜生活。

6.饮食文化:宋朝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当时的市民们可以吃到
各种美食,包括各种小吃、烧烤、火锅等。

北宋文人趣事

北宋文人趣事

北宋文人趣事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雅士以其独特的趣事和风趣幽默的才华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北宋文人的趣事,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一、苏轼的趣事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据说,在一次宴会上,苏轼喝醉了酒,大摇大摆地走到舞台上,开始自弹自唱。

他的歌声嘹亮激昂,引得全场欢呼雀跃。

不仅如此,苏轼还以其机智幽默的口才,说出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场面异常热闹。

这个趣事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为苏轼赢得了更多的声望和欢心。

二、欧阳修的趣事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其丰富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

据传,欧阳修在任官时常常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处理政务,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当他接到一封上奏文书时,他读完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扔到了水缸里,随即对身边的官员说:“这封奏折是如此之差,只有送给鱼儿们阅读了!”这个趣事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幽默智慧,也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刮目相看。

三、李清照的趣事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以其清新脱俗的词作和才情出众的形象而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据说,有一次李清照在家中写词时,突然发现家里没有了纸张。

她急中生智,拿起了墨汁和刷子,在自己的手臂上写下了一首《如梦令》。

这首词后来成为了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也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这个趣事展现了李清照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

四、辛弃疾的趣事辛弃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词人,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激昂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据说,有一次辛弃疾在一座庙宇中遇到了一位僧人,他向僧人请教了一些诗词的问题。

僧人回答得很不满意,辛弃疾生气地说:“你连我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还说自己是文人?”这个趣事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个性和对诗词的热爱,也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刮目相看。

总结:北宋时期的文人雅士们以其独特的趣事和风趣幽默的才华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

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与意境表现

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与意境表现

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与意境表现引言欣赏宋代文人墨客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意境表现。

宋代文人墨客是一群名士,他们追求自由、放浪、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融入了对自然、人生、人情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独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自由放浪的生活态度宋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由,崇尚超脱尘世的境界。

他们不愿被世俗的执着所困扰,常常离开城市,远离人群,去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们喜欢在田园、山水间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这种自由放浪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远离尘嚣宋代文人墨客热衷于远离城市的繁华,他们渴望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

他们喜欢登山望远、游览名胜古迹,或者漫步田园间的小径,沐浴着大自然的气息。

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山川河流、林木花鸟等自然景物,这些都是他们追求自由与超然境界的写照。

自在随性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不拘一格,他们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

他们不愿被规则和约束所束缚,崇尚自由自在的境界。

因此,他们常常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过上与众不同的生活。

他们喜欢随心所欲的品味美食、饮酒作乐,或者沉浸在琴棋书画之中,追求内心与外界的和谐。

这种自由放纵的生活态度也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淡泊明德的意境表现宋代文人墨客追求一种内心深处的简约、淡泊,以及对诗意人生的理解与体会。

他们追求艺术与生活的融合,通过对自然美景、人生哲理的描绘和表达,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意境。

以物言志宋代文人墨客善于以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摹和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以枯槁的树木、凋谢的花朵、残破的屋舍等萧瑟的景象,表达了他们对人生无常、离别之感的思考。

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过程,顺应自然规律,融入大自然的洪流,才能找到内心的平和与真实。

借景抒发宋代文人墨客常常借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对人生纷繁复杂的感受和对美好的追求。

宋朝文人雅士生活方式

宋朝文人雅士生活方式

宋朝文人雅士生活方式
宋朝时期,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是非常独特的。

他们不仅注重文化艺术的修养,而且十分注重生活品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活方式: 1. 诗词歌赋和文学艺术
宋朝文人雅士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为主要娱乐方式。

他们会聚在一起,吟诵诗词、吟唱歌曲、创作文学作品,讨论文学艺术的精髓。

2. 茶道和文化品鉴
文人雅士特别喜欢品尝茶叶,并且注重茶道仪式。

他们会在自己的茶室里,用茶具品尝各种名茶,并且品鉴书画等文化艺术品。

3. 诸如园林、饮食、服装等的生活品质
文人雅士注重生活品质。

他们喜欢花园式的庭院和周边的景观,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美丽的环境。

他们还注重饮食,在饮食上讲究食材的营养和口味的调配,注重环境和席间礼仪。

此外,他们还注重服饰,喜欢穿着华丽的服饰来展现自己的品位。

4. 长寿和健康
文人雅士注重健康和长寿。

他们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散步、游泳等,同时也注重饮食营养和生活起居规律。

总之,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十分优雅和高尚,他们注重艺术和文化的修养,同时也注重生活品质和长寿健康。

- 1 -。

宋朝人一天的生活日记

宋朝人一天的生活日记

宋朝人一天的生活日记
我,是一个宋朝官宦人家的小姐,我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杭州知州,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住的是三层高楼;我才只有六岁,拥有的金银财宝就够普通人过一辈子的!可惜我还不用梳头发,一箱发饰一个也用不了。

但我早就开始裹脚了,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女孩子都要裹小脚的,“三寸金莲”是女孩子最美的标志。

马上就要元旦了,外面很热闹。

母亲决定让仆人锦儿带我出去走走。

我俩先去大街上看别人表演,那里有专供演出的圈子,是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小商贩摆摊的地方;特别是一个叫“瓦子”的场所,有舞蛇的艺人,有唱歌的歌伎,有跳舞的舞伎;我在各个有小吃的地方吃到了南方引以为荣的繁多的鱼肉:红烧鱼,清蒸鱼,水煮鱼……
第二天,是除夕夜,我们家要挂年画、贴“桃符”。

我家的年画足够两个成人躺在上面,我家的桃符足有七尺长,纯桃木制的,刷上大红漆,再请字写得好的人题上一副对联。

母亲说:“桃符”能为我们带来一年的好运。

这一天,鞭炮声不绝于耳,父亲邀请了许多好友,歌酒至天明。

我在偏房,吃了不少好东西,只可惜不能睡觉,要“守岁”的;太阳终于升起来了,我跑回房间,从日出睡到日落,相当舒服了!
刚一睁眼,仆人给我换上一套新衣服,说今天有夜市,也是相当热闹的,看着看着,锦儿也兴奋起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她的父母都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劳,可只能维持温饱,锦儿自己穿的也只是粗布麻衣,吃都吃不饱,却经常到外面疯跑。

她不裹脚,或是说母亲没时间给她裹脚(这一点倒是不错),可惜这样的生活也没有维持多久。

有一年,饥荒爆发了,父母带着姊妹去逃荒,盘缠用尽,只好把自己给了人贩换钱……
“哦,这么说我还是很幸福的。

”我望着满天烟花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的唐宋时期,经济富足,国泰民安,文化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在这一时期就有不少的文人雅士,比如就有为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文人雅士的生活趣事,看看他们是怎么个风雅法?
宋朝文人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图为赵佶绘画的《听琴图》局部,图中有一个十分雅致的香几,香几上搁着一个小巧的白瓷香炉,香炉正飘着袅袅轻烟。

烧香即宋朝的香道。

宋朝之前,烧香只限于贵族与佛堂,到了宋代,香道已扩展至整个士大夫阶层,成了典型的文人雅事之一。

宋人在家居、宴客、读书的时候,都会在香炉中点燃香料,使整个环境都沉浸在沁人心脾的香气中。

黄庭坚还提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由此可见宋人对香的珍爱。

在中国茶艺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独一无二的。

汉唐人虽然也饮茶,但饮用的方式比较“粗暴”:将茶叶放入锅里煮,并加入姜、葱、茱萸、薄荷、盐等佐料。

陆羽将这种煮出来的茶汤直接贬斥为“沟渠间弃水”。

元明时期形成、流传至今的泡茶法,则过于朴实、简易,难以发展成一套繁复的烹茶工艺。

宋人烹茶,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

首先,茶叶用“团茶”,即茶叶采摘下来之后,经过复杂的工序,将茶叶制成茶饼,用专门的茶焙笼存放起来。

烹茶之时,从茶焙笼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还要用罗合筛过,以确保茶末都是均匀的粉末状。

茶末研好之后,先用茶釜将净水烧开;随后马上调茶膏,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膏状。

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茶笕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

击拂数次,一盏清香四溢的宋式热茶就出炉了。

这个烹茶的过程,宋人称之为“点茶”。

茶艺的发展,又促成一种斗茶的风气在宋朝社会的蔓延。

图为刘松年《茗园赌市图》,画的就是宋人斗茶。

挂画是鉴赏美术、书法卷轴。

宋朝文人聚会,通常都要挂出自己的美术、书法作品,供文友品评;或者取出自己收藏的名画,供大伙鉴赏,这就是挂画的生活艺术。

一般来说,在士大夫雅集或博古时,挂画是常见的节目。

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装饰品,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宋朝家庭中。

宋代之前,虽然也有插花艺术,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为佛堂供花。

到了宋代,插花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人们经常会买一束鲜花放到家里,以供观赏,看来宋朝人真是很追求生活情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