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斗导航产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3年北斗导航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北斗导航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北斗导航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在政策、技术和应用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和推广。
下面对当前北斗导航行业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市场规模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0年我国北斗应用市场总规模达到304亿元。
其中,无人驾驶、物联网、海事渔业、移动支付等行业是北斗导航应用的主要领域。
二、行业应用1. 无人驾驶北斗导航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在车辆装置中集成北斗芯片和天线,实现定位、导航和通信功能,提高车辆自主导航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目前,北斗在农业、物流、建筑等行业领域的无人驾驶应用已相继推出。
2. 海事渔业北斗在港口作业、渔业作业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高港口船舶的进出口效率,防止渔船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渔业资源。
3. 物联网物联网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通过使用北斗芯片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实现位置覆盖、数据传输、关键事件提醒等功能。
在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运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 移动支付北斗支付是利用北斗卫星进行支付交易,无需联网和信号塔,具有覆盖范围广、支付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在线上、线下、农村等场景都有应用。
三、发展前景北斗导航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北斗定位数据在各行各业应用将更加广泛。
加上政策的不断支持,未来北斗导航应用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北斗将更好地服务全球,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市场和投资人的关注。
预计2025年,北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总之,北斗导航行业市场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和潜力的市场,应用领域广泛,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和推广。
随着技术、政策的不断发展和支持,北斗导航将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北斗产业调研报告

北斗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旨在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时间服务等功能。
自2000年启动以来,北斗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成为国内外众多领域的重要应用工具。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北斗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报告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
二、北斗产业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资料显示,预计2020年北斗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农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产业链整合:北斗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卫星导航技术,还涉及到前端设备制造、系统集成、数据应用等多个环节。
目前,中国的北斗产业链已经日趋完善,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
3. 地区分布:北斗产业在中国各地区都有较为均衡的分布。
在北斗设备制造方面,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北斗应用领域,农业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则对西部省份更为突出。
三、北斗应用领域分析1. 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包括智能交通管理、车辆定位、高速公路收费等。
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和可靠性为交通运输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2. 农业领域: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精准农业方面。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农民可以实现精确撒播、定点施肥等操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3. 公共安全领域:北斗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紧急救援和灾害监测。
北斗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紧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监测气象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提前进行预警和应对。
四、北斗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国际竞争压力:目前全球卫星导航市场竞争激烈,北斗系统面临来自GPS、GLONASS等系统的竞争压力。
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北斗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旨在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服务。
自2000年开始研制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长期的研制和改进,于2000年首次发射了北斗导航实验卫星。
随后,中国政府承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任务,并于2012年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一系列北斗卫星,覆盖范围已扩展到全球。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车载导航、船舶导航等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广泛。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用户可以获取到准确的位置信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农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精准农业和渔业。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农民和渔民可以获取到准确的地理信息,帮助其制定农业和渔业生产计划,并提高生产效率。
•应急救援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灾害监测和救援指挥。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救援人员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灾害点和受灾人员位置,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在气象、地质勘察、电力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超过1.2亿,北斗导航设备的销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国内市场方面,北斗导航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同时,政府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和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关产业链不断健全,给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国际市场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北斗导航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北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北斗系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 、短报文通信等多种服务。
北斗系统发展历程
01
02
03
试验阶段
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于20世 纪末启动建设,为中国提 供了初步的卫星导航服务 。
区域服务阶段
北斗二号系统于21世纪初 建成,为亚洲地区提供服 务。 Nhomakorabea全球服务阶段
北斗三号系统自2020年起 全球组网完成,具备全球 服务能力。
续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短报文通信能力和全球搜救增强服务水 平。同时,北斗系统还将积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如自动驾驶、无人机导航、 物联网等,推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04
CATALOGUE
北斗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化服务拓展
全球覆盖
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全球覆盖能力,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可靠、连续的定位、导航和 授时服务。
系统升级与维护
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北斗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和维护,以确 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同时,系统升级与维护过程中需要克服技术难题、 确保在轨卫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以及降低维护成本。
对策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优化系统设计,提高 在轨卫星的寿命和稳定性;推动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降低系统维护与 升级成本。
北斗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际合作与竞争
挑战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快速发展,北斗系统在国 际合作与竞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 ,北斗系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和全球覆 盖能力,以吸引更多国际用户。
对策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 与互操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的 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北斗产业总体情况和发展前景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情况分析一、北斗产业总体情况和发展前景北斗产业链包括空间卫星、地面系统、终端设备以及运营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逐渐趋于成熟,2010年,面向北斗一代系列的芯片、终端、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领域市场规模达到15亿元水平。
2011年北斗二代系统将开始试运营,未来随着北斗二代系统组网逐渐完成,及其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深入,行业快速增长将长期持续。
借鉴美国GPS 发展的经验和历程,预计待北斗二代系统正式运营后,首先应用在军用领域,随后将在行业应用领域遍地开花,最后逐步实现大众消费的规模应用,北斗产业正站在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的起点。
我国正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制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应用政策,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须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鼓励其他行业和领域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
(一)北斗产业链上下逐渐趋于成熟北斗产业链包括空间卫星、地面系统、终端设备以及运营服务。
在国家负责投资完成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发射以及地面系统的建设,形成北斗导航卫星星座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北斗导航产业链分成基础产品(天线、芯片、板卡等)、终端设备、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主要产业环节。
我国导航产业发展相对于成熟市场才刚刚起步,在政策东风之下,北斗产业快速成长,产业链各个环节积极布局,上下游逐渐趋于成熟。
1、空间卫星研制和发射国家队为主力GPS系统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善,但未来需要不断以新发射卫星来完成对失效卫星的替换。
按照美国对该系统的投资预测,假定合计需要118颗卫星的发射升空,用于卫星设备的投资总额将达86亿美元,如果将发射成本考虑在内,总投资将达到122亿美元。
这样的投资额度不是独自一家企业可以承担的。
我国空间系统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空间系统建设投资巨大,因此也将主要由国家投资部署建设。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应用领域分析

北⽃导航定位系统应⽤领域分析北⽃导航定位系统应⽤领域分析⼀、北⽃导航定位系统概述1、北⽃导航定位系统发展中国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2、北⽃导航定位系统构成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段和⽤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户提供⾼精度、⾼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通信能⼒,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定位精度10⽶,测速精度0.2⽶/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轨道卫星和30颗⾮静⽌轨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中国正在实施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16颗北⽃导航卫星。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通信服务能⼒。
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卫星导航系统。
3、北⽃导航定位系统特点(1)开放性。
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户提供⾼质量的免费服务,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泛⽽深⼊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2)⾃主性。
中国将⾃主建设和运⾏北⽃卫星导航系统,北⽃卫星导航系统可独⽴为全球⽤户提供服务。
⼆、⾏业应⽤领域1、野外⼈员安全保障系统由于⼯作性质,地质⼯作⼈员经常在⽆⼈区域进⾏调查。
⼀旦发⽣意外,由于⽆法实时获得⼈员的位置信息和状况,为救援⼯作造成了困难。
该系统利⽤我国拥有⾃主知识产权的北⽃系统和互联⽹电⼦地图,实现对野外⼈员、车辆、飞机、船舶卫星定位、轨迹跟踪、紧急呼救、应急救援等野外安全保障⼯作,保障野外⼈员的⽣命和财产安全。
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是体现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卫星导航技术,其在军队作战和指挥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应用领域大多集中在军事、公共安全和特殊行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强制推行。
2012 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标志着北斗导航产业在民用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北斗导航由过去"以军为主",开始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 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实现北斗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其投入力度、建设周期和技术难度超乎寻常,仅仅依靠军事应用和政府投入,往往难以持续。
美国 GPS 在建设初期,主要局限于军用领域,但到了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认识到其巨大的民用价值,开始推动民用发展,经过多年努力,走出了一条从"以军带民"到"以民养军"的良性发展之路。
反观,俄罗斯的 GLONASS 系统,几乎与GPS 系统同时建设,但由于军民融合程度不够,重军用轻民用、重建设轻使用,尽管有国家强制推广应用,但始终无法摆脱对国家投入的高度依赖,20 世纪 90 年代受俄罗斯经济困局影响,国家一时无法对 GLONASS 系统进行持续投入,整个系统建设发展受到影响。
当前,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处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打开广阔的民用市场,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以民养军",利于保持系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 2013 年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 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 80% 以上。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致力于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自北斗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其在国防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北斗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二、北斗产业发展现状1. 技术成熟度目前,北斗系统的核心技术相对成熟,具备全球定位、导航、授时等基本功能。
北斗系统已建成全球骨干星座,并利用多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系统精度和稳定性逐步提升。
2. 应用领域广泛北斗产业的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军事方面,北斗系统为我国国防提供了独立的导航能力,增强了军事装备的作战能力。
民用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灾害预警、资源勘探、物流管理等领域,提高了社会服务水平和效率。
3. 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北斗产业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终端设备在国内市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增加。
预计未来几年,北斗终端设备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4. 产业链完善随着北斗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链也逐渐完善。
目前,北斗产业链已经涵盖了北斗卫星研制、北斗终端设备制造、北斗应用软件开发等各个环节,并且相关配套服务也在逐渐健全,为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北斗产业未来趋势1. 开放合作助力全球发展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外国导航卫星系统的兼容互操作性工作,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导航服务。
同时,积极推动北斗与其他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北斗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系统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推进北斗系统的升级和优化,以使其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北斗导航产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1.北斗三号天基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4)1.1.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服务”迈向“全球服务” (4)1.2.“北斗三号”性能大幅提升 (7)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9)2.北斗导航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12)2.1.空间段:天基系统建设基本完成 (13)2.1.1.卫星制造实现自主可控 (13)2.1.2.星基增强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14)2.2.地面段:地基增强系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16)2.3.用户段:业已形成完整的北斗应用产业链,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18)2.3.1.北斗基础类产品 (19)2.3.1.1.导航芯片:决定北斗导航产品的核心器件 (19)2.3.1.2.天线:国内厂商已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 (20)2.3.1.3.板卡:国内厂商在高精度产品领域已具备竞争优势 (20)2.3.1.4.接收机: (20)2.3.1.5.终端产品 (21)2.3.2.运营服务 (21)2.3.2.1.行业市场:国家大力推动北斗系统深入各行业应用 (22)2.3.2.2.大众市场:市场生态尚处在“孕育期” (22)2.3.2.3.特殊市场:刚性需求明显,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23)2.3.2.4.新兴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民航和海洋观测应用前景广阔 (23)3.国家和地方政策不断出台,推动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 (24)3.1.国家政策 (24)3.2.地方政策 (27)4.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开启北斗服务新纪元 (28)5.重点上市公司梳理和投资建议 (31)6.风险提示 (31)图表目录图1:“三步走”发展战略示意图 (4)图2: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原理示意图 (6)图3:北斗一号和二号覆盖范围 (6)图4: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定位原理 (7)图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10)图6:北斗导航卫星主要组成 (14)图7: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示意图 (15)图8: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组成 (16)图9: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分布 (17)图10: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 (18)图11:北斗应用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 (19)图12:北斗卫星主要应用市场 (22)图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 (23)图1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大新兴应用领域 (24)图15: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链产值比例 (28)图16:2012年-2018年产业链上游产值同比增长 (29)图17:2012年-2018年产业链上游产值 (29)图18:2012年-2018年产业链中游产值 (30)图19:2012年-2018年产业链下游产值及同比增长 (31)表1: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列表 (4)表2: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性能对比 (7)表3:北斗三号特有的代表性新技术 (9)表4:北斗卫星系统主要功能 (10)表5:四大全球导航系统对比 (12)表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 (13)表7:星基增强系统建设目标和规划 (15)表8:网络设备主要参与单位基本情况 (16)表9:板卡分类和特点 (20)表10:接收器分类、用途和特点 (21)表11:关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国家政策和文件 (25)表12:地方主要代表性政策 (27)表13:北斗相关重点上市公司梳理 (31)1.北斗三号天基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开启全球服务在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 构成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和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
目前,最早的北斗一号系统已经停止使用;北斗二号系统已向亚太区用户提供稳定服务,在轨运行情况良好;2017 年至今,我国开展超高密度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近期将完成北斗三号全部组网卫星发射,向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和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1.1.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服务”迈向“全球服务”北斗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从“国内服务”到“亚太区域服务”再到“全球服务”。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1)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为国内提供服务;2)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3)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
在2035年前,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图1:“三步走”发展战略示意图数据来源:东北证券、中科院物理所表1: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列表120001031GEO220001221GEO32003525GEO4200723GEO12007414MEO22009415GEO3 2010117GEO4 201062 GEO5 201081 IGSO6 2010111 GEO7 20101218 IGSO8 2011410 IGSO9 2011727 IGSO10 2011122 IGSO112012225 GEO12132012430 MEO14 2012919 MEO15 2012919 MEO16 20121025 GEO172015330 IGSO18192015725 MEO20 2015930 IGSO21 201621 MEO22 2016330 IGSO232016612 GEO2425 2017115 MEO2627 2018112 MEO2829 2018211 MEO30312018330 MEO322018710 IGSO3334 2018729 MEO3536 2018825 MEO3738 2018919 MEO394020181015 MEO4120181101 GEO424320181119 MEO44 2019420 IGSO45 2019517 GEO462019625 IGSO47482019923 MEO492019115 IGSO5051 20191123 MEO525320191216 MEO54 202039 GEO5520206GEO数据来源:东北证券,公开资料整理北斗一号系统建设(1994-2003)采用有源定位体制,实现功能性验证和国内服务。
北斗一号采用有源定位体制,即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提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1994年,国家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北斗一号系统基于“双星定位”基本原理,采用有源定位方式,在精准度、实时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以两颗在轨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以各自测定的卫星至用户终端的距离为半径,形成两个球面,用户终端将位于这两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
地面中心站配有电子高程地图,提供一个以地心为球心、以球心至地球表面高度为半径的非均匀球面,用数学方法求解圆弧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可获得用户的位臵。
图2: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原理示意图数据来源:东北证券,中国知网北斗二号系统建设(2004-2012)采用无源和有缘结合定位体制,实现亚太地区服务和系统性能提升。
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发射组网。
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二号卫星定位精度和授时精度比北斗一号均提升1倍。
图3:北斗一号和二号覆盖范围数据来源:东北证券,互联网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09-2020)建设实现全球服务和系统综合性能提升。
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2009年,启动北斗全球系统建设;2018年,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北斗三号卫星定位系统基本系统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19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2020年,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相比于北斗二号,北斗三号授时精度提高1倍,定位精度提高了1至2倍,水平定位精度达到4米,在用户导航定位的服务精度、信号连续性、系统可用性等方面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北斗二代和北斗三代工作原理与GPS 类似,通过4颗卫星实现对目标的定位。
以4颗卫星为球心,以各自与目标的距离为半径做球,4颗卫星的位臵已知,各自与目标的距离可以测得,考虑到星载时钟和终端时钟之间存在有误差,故在测量卫星与目标距离过程中会引入“时钟差”变量,加上目标空间位臵坐标的三个变量,一共有4个变量。
因此,通过4个球面方程方可求出目标的空间位臵坐标。
图 4: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定位原理数据来源:东北证券,中国知网1.2. “北斗三号”性能大幅提升北斗导航系统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先后完成试验系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和全球区域覆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持续升级。
北斗二号卫星定位精度和授时精度比北斗一号均提升1倍;相比于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定位精度提高1倍,授时精度提高了1至2倍,在用户导航定位的服务精度、信号连续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实现了大幅提升。
表 2: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性能对比1994 2004 20092000(IOC)2003(FOC)2010(IOC) 2012(FOC)2018(IOC) 2020(FOC)++3GEO 5GEO+5IGSO+4MEO 5GEO+3IGSO+27MEO70º~140ºE5º~55ºN55º~180ºE55ºS~55ºN100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20-1001010101010461005020120/120/1000/数据来源:东北证券,维基百科“北斗三号”试验卫星研制具有众多技术创新,其特有的代表性新技术有:1)新型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卫星采用新型的导航卫星专用平台,该平台采用桁架式主承力结构、单组元推进系统、综合电子体系和全调节供电系统,具有功率密度大、载荷承载比重高、设备产品布局灵活、功能拓展适应能力强等技术特点,适于采用运载火箭加上面级“一箭多星”直接入轨的发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