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优秀试题练习题
《十五从军征》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十五从军征》佚名【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习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5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7.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李雷不理解主人公为何不自己赶快回到家中,还要询问乡里人。
请你结合诗句向他解释。
48.诗歌结尾主人公流下了泪,这泪水中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答案】47.示例:李雷,“家中有阿谁”这一句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表现了乡里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惊喜、心疼、同情等复杂的心情。
如果只写主人公的急切,人物形象就显得不够丰满立体。
48.示例:主人公的泪水包括对亲人逝去的悲痛、家园颓败的辛酸、征战多年的痛苦、未来生活的迷茫。
【解析】47.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分析。
根据《十五从军征》中的诗句,可知主人公十五岁就从军远征,直到八十岁才得以返回家乡,他在外漂泊了六十五年,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遇到乡里人,迫切地询问“家中有阿谁”,这是他急于了解家人是否安在,家中现状如何的直接体现。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他长时间离家后的急切心情,也揭示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主人公通过询问乡里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忐忑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乡里人对他的同情和惊讶。
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人物情感更加丰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影响。
所以,主人公的这一行为是出于对家乡和亲人的急切关心,也是诗歌情感表达的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主人公看到的只是一片坟墓,亲人们早已离世,他无法与他们团聚,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
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里描绘了家园荒芜的景象,野兔钻狗洞,野鸡在梁上飞,庭中生长着陌生的谷物,井上长满了葵菜,这些都是家园无人照料的象征,让人感到辛酸。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饭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3.按要求填空。
(1)本诗选自《》,“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6.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7.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参考答案:1.Zhǒng dòu zhìchōng gēng yí2.才;连续不断的样子;把谷类的壳捣掉;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同时;送,赠送。
3.(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5。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春.谷(chōng) 狗窦.(dǒu) 阑.干(Ián) 辕.门(yuán)B.瀚.海(hàn) 锦衾.(jīn) 羹.饭(gēng) 兜鍪.(móu)C.累累..(léi) 干戈.(gē) 宫阙.(quē) 寥.落(liáo) D.踌躇.( chú) 羌.笛(qiāng) 潼.关(tóng) 狐裘.(qiú)2.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B.《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绝句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D.《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朝代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有人喜爱它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有人又会觉得艰涩难懂,难以理解。
请你以《读诗,有用吗》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
十五从军征经典练习题

十五从军征
一、综合理解(教参分析)从谋篇结构角度分析本诗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本诗的中心思想:
三、简析“兔从狗窦人,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的表达效果。
四、请你发挥想象,描写老兵“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画面。
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在红军长征队伍中“红小鬼”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历经战争的洗礼。
同样是小小年纪就参军,你如何评价“红小鬼”的行为和本诗中老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经历。
(4分)
七、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十五从军征》用两个数字“十五”“八十”写出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久,用一组问答表现了主人公由①到的心情,用四种事物“”“雉”“谷”“葵”描绘了主人公家中的景象。
16.“泪”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捕捉这个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不同形象。
请根据你对下面作品的理解,完成表格。
【答案】15.示例:期望失望兔示例:荒凉破败16.悲伤痛苦的老兵思乡忧国【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知,主人公“十五”从军,“八十”始归,背井离乡几十年的时间中,对家乡亲人充满了热切的思念,所以在路上遇到同乡之人时急切地询问家中亲人的情况。
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应该是期待(憧憬、激动)的。
第②空,联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句同乡人的答话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家中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暗示主人公已经没有亲人了。
本是满心欢喜回家与亲人团聚,却突然得知已经天人两隔,所以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应是失望(悲恸、沉重)的。
第③④空,诗歌“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两句意为: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这两句话借用“兔”“雉”“谷”“葵”四种事物,描写出主人公家中长久无人居住,已经被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所占据,一片荒凉破败的凄楚景象,使人倍感伤神。
据此可知,第③空填“兔”,第④空填“荒凉破败”(意思相近即可)。
16.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注意仿照“感时伤世的诗人”这一结构,将答案组织为四字词语加人物的形式。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含答案)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含答案)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冢.累累
..狗窦.雉.舂.谷羹.饭贻.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
..羹饭一时
..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
熟不知贻.阿谁
人
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版本一: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版本二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 ____ ___ _ ”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练习
课后“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
一、这首诗描写一个幼年从军的老兵晚年归乡时无亲可依,家园荒芜的悲剧。
表达了诗人同
情百姓遭遇,反对不义之战的情感。
二、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
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中考指向标
1.(1)才。
(2)zhǒnɡ lěi 累累:形容累积得多。
(3)dòu,洞。
(4)zhì(5)chōnɡɡēnɡ(6)
yí,给。
2.(1)宋郭茂倩(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3)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4)兔从狗窦入,雉
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3.C
4.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5.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
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6.惊喜而又急切的心情。
7.泪落沾我衣。
8.略。
《十五从军征》参考资料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松柏冢累累(zhǒnɡ lěi)狗窦(dòu)雉(zhì)舂谷(chōnɡ)
羹(ɡēnɡ)贻(yí)
二、《乐府诗集》介绍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著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
惟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著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
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借《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
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
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郭茂倩的生平,现在人们知道得较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
”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其他生平事迹均不详。
可以说是《乐府诗集》这一书使得他的声名千古不朽。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卷帙浩大、极有价值的乐府诗研究要籍。
它将五代以前的乐府诗要而不烦、比较恰当地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不仅收录了郊庙之类的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民间歌辞,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大都是靠《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中,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毕竟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
三、乐府诗简介
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既已出现,汉武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兼有采诗的职能。
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后来就叫做“乐府诗”。
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两汉乐府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语)。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和语言的朴素自然。
乐府诗自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
汉乐府诗大都入乐,每个篇目都有传统的内容。
魏晋以后,文人拟作,有的人乐有的不入乐,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节奏、韵律上渐趋整齐,推动了五言诗、七言诗的出现和发展。
唐代诗人进一步突破古题、古调的束缚,另立新意,抒写新事,形成了“新题乐府”。
到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人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并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讽喻朝政,针砭时弊。
四、诗意散译
十五岁时正当少年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还乡。
在路上遇到同乡,问他:“我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回答道:“且看远处就是你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野生的谷子长满庭院,野生的葵菜布满井沿。
舂罢谷子拿来做饭,采摘葵莱做成羹。
羹饭全熟端了出来,没有亲人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庭院向东望去,悲从中来,泪水沾满了衣裳。
五、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冢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看”,老泪纵横。
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
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开篇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公平。
从军之时尚且是少年,回家的时候却是皓首银发,几十年奔走战场,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凉的事。
但更可悲的是,主人公年迈归来,远望的家乡是“松柏冢累累”,近看则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亲,心境的凄凉可以想见。
继而,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强化了他孤身一人的凄凉感。
最后一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这是一首叙事涛。
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
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
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累累的读音区别
【累累】léi léi ①(形)〈书〉憔悴颓丧的样子。
②(形)〈书〉接连成串。
果实~。
【累累】lěi lěi ①(副)屡屡。
②(形)形容累积得多。
罪行~。
累累[léiléi]重叠。
乱石累累
累累[léiléi]连续不断;排列成串。
累累而来累累的硕果
累累[lěilěi]1.多次。
2.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
罪行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