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化学防治.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化学污染的防治措施

化学污染的防治措施化学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和减轻人类面临的健康风险,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化学污染。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化学污染防治措施,以期提供解决方案以改善环境质量。
1. 监管与法规制定和强制执行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法律法规是防治化学污染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规范和监管体系,确保企业和个人遵守环保标准,并对违反者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应鼓励实施生态税收政策,以经济手段引导企业从根本上减少化学污染排放。
2. 环境管理与监测建立和加强污染物的监测系统对于有效治理化学污染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环境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污染源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环境管理部门还应推动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确保排放源的净化效果。
3. 排放控制与清洁生产为了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必须采取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该实施封闭生产、装置尾气处理、废水处理等技术手段,以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此外,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原则也应被广泛采纳,例如循环利用废水和废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有效的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是防治化学污染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废物处理场和垃圾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同时,鼓励和支持废物的再利用,促进可回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5.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投资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化学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通过加大科研经费和人才培养力度,可以推动绿色化学品的开发与推广,提高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技术创新也可以帮助改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从而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化学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合作与努力。
监管与法规、环境管理与监测、排放控制与清洁生产、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为环境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
白蚁防治房屋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白蚁防治工作,保障房屋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房屋的白蚁防治工作。
第三条白蚁防治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治理、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白蚁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白蚁防治管理机制,保障白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防治责任第五条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是白蚁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配合白蚁防治机构的防治工作。
第六条白蚁防治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负责白蚁防治的技术指导和防治工作。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时,应当将白蚁防治工程纳入工程建设方案,并委托具有资质的白蚁防治机构进行施工。
第八条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发现房屋有白蚁侵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白蚁防治机构。
第三章防治措施第九条白蚁防治机构应当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制定白蚁防治方案,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白蚁防治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防治范围和对象;(二)防治方法和技术措施;(三)防治时间安排;(四)防治费用预算;(五)防治效果评估。
第十一条白蚁防治方法应当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具体方法如下:(一)物理防治:包括隔离、通风、排水等措施,减少白蚁侵害的机会;(二)化学防治:使用白蚁防治药剂,对白蚁进行杀灭;(三)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或者生物制剂,控制白蚁数量。
第十二条白蚁防治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确保防治效果:(一)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防治药剂的使用安全;(二)对防治区域进行封闭管理,防止白蚁扩散;(三)对防治区域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防治效果。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白蚁防治管理机构,负责白蚁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白蚁防治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白蚁防治规划,组织实施白蚁防治工作;(二)对白蚁防治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和监督检查;(三)对房屋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进行白蚁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四)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课件】第三章+第三节+第3课时+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堂练习1
学案P11: 课堂练习2
(三) HNO3的强氧化性
1. 与金属单质反应 (1) 与铜反应
稀硝酸
浓硝酸
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 反应剧烈,有__大_量__气__泡___ 现象 产生,__溶__液__变__蓝__,试管 产生,__溶__液__变_绿___,液面
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上有__红__棕__色__气体产生
(4)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牢记】离子还原性:S2->SO32-(SO2)>I->Fe2+>Br①FeO与稀硝酸: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Fe2+与“H++NO3-”不共存
②H2S与稀硝酸: 3H2S+2HNO3(稀)=3S↓+2NO↑+4H2O
S2-、SO32-与“H++NO3-”不共存
D. a
【典例4】极限法:随着硝酸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这时可用此方法
把22.4 g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反应只收集到0.3 mol NO2和
D 0.2 mol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
C.产物中Fe(NO3)2和Fe(NO3)3 的物质的里之比为1:3
用稀硝酸洗净内 壁镀银的试管
②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硝酸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
极稀
稀
浓
规律:硝酸浓度越
N2O、N2
NO
NH4NO3
NO2
c(HNO3)
低,还原产物的价 态越低。
(2)与Fe、Al反应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第三章:植物保护技术控制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控制方法。
3.掌握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1.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2)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①物理防治技术:如温度调控、光照控制、工程控制等。
②化学防治技术:如化学农药的喷洒、熏蒸等。
③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寄生虫、拮抗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植物保护技术的控制方法(1)预防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合理排水等。
(2)防治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3)综合控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技术,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综合的防治方案。
3.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1)化学防治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熏蒸等操作,应用于农田和温室等场所。
(2)生物防治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选择适宜的生物防治制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投入或喷洒,应用于农田和果园等场所。
(3)物理防治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温度调控、光照控制、工程控制等操作,应用于温室、大棚等场所。
三、教学重点1.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植物保护技术的控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控制方法。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加深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辅助资料1.教学PPT:呈现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控制方法的内容。
2.实验记录表:记录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操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各种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案例,以及各自的体会和思考。
化学防治.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 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1934年)
萎锈灵(内吸传导杀菌剂,1966年)
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生素
3.第三代农药(1970年至今)
仿生合成和特异性农药时期
拟除虫菊酯类:氯菊酯、氯氰、溴氰、氰戊 沙蚕毒素类:杀虫双、杀虫环
仿生合成 氯化烟酰类:吡虫啉、吡虫清
甲氧丙烯酸类杀菌剂(以抗生素Strobilurim为
先导物,经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克服了原
抗生素在稳定性等功能方面的不足)
4.特异性杀虫剂 昆虫信息素
保幼激素类似物:保幼炔、烯虫酯
保幼激素
哒嗪酮类:哒幼酮
蜕皮激素:抑食肼、虫酰肼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苯甲酰基脲类:灭幼脲、氟铃脲、 氟虫脲、氟啶脲(抑太保) 噻嗪酮类:噻嗪酮
不育剂、拒食剂、驱避剂等
到好处的使用农药,使农药真正发挥其优点,克
服其短处,按照人们的意愿,为农业生产服务,
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农药滥用造成的影响
食物链中农药残留
水污染 人体健康 有害生物产生抗性 杀死天敌 野生生物绝迹 农田土壤退化 授粉者消失/作物产量受影响
片面强调化学防治的重要性,完全依赖 化学农药
•3R问题:Resistance 抗药性 • Residue 残留 • Resurgence 再猖獗
否定化学防治的作用 应用辩证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实践 的观念来认识其相对性
化学农药在农作物保护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功不可 没,可以说,化学农药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重
化学防治法
一、概念: 化学防治是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 来防治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二、特点: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蔬菜栽培学》练习题题第一章绪论1.试说明蔬菜生产的意义。
①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农村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各种出口蔬菜、加工蔬菜、速冻蔬菜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
③许多蔬菜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所以蔬菜生产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④蔬菜还可以与大田作物、果树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
2.试说明蔬菜的营养价值。
①维生素的来源;②矿物质的来源;③纤维素的来源;④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⑤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来源;⑥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的来源。
3.试说明蔬菜的生产方式和栽培特点。
生产方式:自给性、商品性、专业化、季节性蔬菜生产。
栽培特点:①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
②对栽培条件要求高,需精耕细作。
③绝大多数需育苗④保护地栽培。
⑤采后处理。
第二章蔬菜生物学基础1.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
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意义: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
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
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2.农业生物学分类中,哪几类属于喜温性蔬菜?哪几类属于耐寒性蔬菜?喜温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
耐寒性蔬菜: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
3.简述蔬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作物。
①中国中心:白菜、芥菜、萝卜、丝瓜、竹笋②印度—缅甸起源中心:黄瓜、苦瓜、丝瓜、茄子、苋菜③印度—马来西亚起源中心:冬瓜、山药、生姜、黄秋葵④中亚西亚中心:菠菜、蚕豆、洋葱、大蒜、芫荽⑤近东中心:甜瓜、莴苣、胡萝卜⑥地中海沿岸中心:甘蓝、芜菁、芹菜、石刁柏⑦阿比西亚中心:西瓜、甜瓜、豇豆、扁豆、豌豆⑧中美中心:番茄、辣椒、南瓜、菜豆4.试分析主要蔬菜作物的特征特性与其起源地气候的关系。
工厂虫害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厂虫害防治工作,保障生产环境安全,防止虫害传播疾病,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厂所有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及生活区域,包括但不限于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
第三条我厂虫害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我厂虫害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成立工厂虫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厂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虫害防治领导小组下设虫害防治办公室,负责虫害防治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七条虫害防治办公室职责:1. 制定和实施虫害防治计划;2. 负责虫害防治物资的采购、储存和使用;3. 组织开展虫害防治培训,提高员工防治虫害意识;4. 监督检查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5. 收集和整理虫害防治相关资料,定期向上级汇报。
第八条各部门、车间应设立虫害防治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的虫害防治工作。
第九条虫害防治负责人职责:1. 贯彻执行虫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决定;2. 组织开展本部门、车间的虫害防治工作;3. 定期检查虫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4. 发现虫害问题及时上报;5. 对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三章预防措施第十条加强生产环境管理,保持生产区域清洁、整洁。
第十一条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虫害滋生。
第十二条仓库、食堂等场所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虫害滋生。
第十三条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虫害防治意识。
第十五条定期检查虫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防治措施第十六条虫害防治办公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虫害防治计划,报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七条虫害防治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防治目标;2. 防治范围;3. 防治方法;4. 防治时间;5. 责任部门;6. 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