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找水方法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放大器匹配方法研究

20 0 8年 9月
文 章 编 号 :6 1 86 2 0 )504 —7 17 - 9 (0 8 0 -4 1 5 0
地 面核 磁 共 振 找水 仪 放 大 器 匹 配方 பைடு நூலகம் 研 究
王 应 吉 一,王 阳 , 易 川 一
( 吉林大学 a .仪器科学 与电气 工程学院 ;b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0 2 ) 3 0 6
.
f ce y n ie a d i tre e c s e t d b o s s n n e fr n e
,
a c r ng t a n i n l ee t n e h o o y. d sg f 1w ie cr u t c o di o f i tsg as d tci tc n lg o e in o o nos ic i
n i n t eec .T ep r r a c f MR ( u l r g e cR sn n e nt met a mvdb u. os a di e rn e h e om n eo e nr f f N N c a n t eo a c )is u n sp e y t e Ma i r w o
WA G Y n — WA G Y n ,Y h a N igj 一, i N ag IC u n,
(. C l g f nt mettna dEetcl nneig a ol eo su nai n lc i ger ; e I r o ra E n
b, Ke b r t r fGe — x l r t n a d I sr me t t n o u a in Mi s r y La o a o o o E p o a i n n t y o u n a i fEd c t nit o o y
浅议核磁共振法在岩溶地区探水的应用

充填或含水时 , 视电阻率均显示为低阻异常 , 是泥 是水难以区分 ,而核磁共振这种直接探水方法却 不受泥质充填物的干扰 , 很容易将二者区分开来 , 所 以核磁共 振 这种 直接探 水方 法在 岩溶 地 区 的应 用也 越来越 受 重视 。
2 在岩溶地 区探水应用遇到 的问题
针对 国产 J L M R s型核磁共振仪在西南岩溶 地区探水应用所遇到的信噪比不高、 脉冲矩设置、 含水量不准确等问题提几点看法 : ( 1 ) 信噪 比不高 。 在岩溶地区, 一般赋存水是 以断层水 、 裂隙水和岩溶水等形式存在 , 而这几种 形式水的规模一般都不大 ,用常规 的线圈铺设方 式( 即1 0 0 m x 1 0 0 m ) 探测 , 发现所做实验大部分 情况下所获得的信噪 比都不高 ,即使远离常见干 扰源亦是如此。 信 噪比不高 , 严重影响到成果的解 释精度 ,为了让核磁共振这种方法更好地适用于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勘探 , 有必要提高其信噪比。 在广西 的靖西 和合 山等岩溶地 区的多次实
浅议核磁 共振法在岩 溶地 区探水 的应用
曾晓波 - , 于景邶 z
( 1 . 广 西水利 电力勘测设计研 究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2 .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江 苏 徐州 2 2 1 1 1 6 )
[ 摘
要 ] 核磁共振法作为一种直接找水方法, 在岩溶地 区能区分充填低 阻介质是泥还是水, 所 以该 方 法在 岩溶 地 区的应 用越 来越 受 重视 。介 绍核磁 共振找 区应用遇到的问题提 出一些看法, 希望能为岩溶地 区
面接 收线 圈接 收 由不 同激 发脉 冲矩所 激 发产 生 的
N M R信号 , 不同激发脉冲矩的接收信号幅度大小 反 映 了不 同深度 氢核 的数 量 ,据此 可探 测 不 同深 度 地下 水 的含 量 H ] 。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潘玉玲李振宇万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简介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的尖端技术,用核磁共振方法直接探查地下水是该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开创了地球物理方法直接找水的先河。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首创国是前苏联。
从1978年起,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动力学和燃烧研究所(ICKC)以A G Semenov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全面研究。
他们用三年时间研制成了原型仪器,在其后十年间对仪器进行改进,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在地磁场中测定NMR信号的仪器,称为核磁共振层析找水仪(Hydroscope)。
该仪器作为新的探测地下水的重要手段,于1988年在苏联和英国申请了专利。
在此期间他们进行了仪器改进和解释方法的研究,试验研究遍及前苏联的大部分国土,北到极地附近的新地岛,南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及西部的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
根据在中亚等地区已知的400多个水文站上的对比试验,总结和研制出了一套正反演数学模型、计算机处理解释程序和水文地质解释方法,这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地区)先后进行的试验,也证明了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可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
1992年俄罗斯的核磁共振层析找水仪在法国进行了成功演示。
两年后法国地调局(BRGM)的IRIS公司购买了该仪器的专利,并与原研制单位ICKC合作,着手研制新型的核磁共振找水仪—核磁感应系统(NUMIS)。
法国在1996年春推出商品型NMR找水仪,并生产出6套NUMIS系统。
法国IRIS公司研制的NUMIS系统是在俄罗斯Hydroscope的基础上改进的。
到目前为止,拥有NUMIS系统的国家除俄罗斯和法国外,还有中国和德国。
1999年IRIS公司将NUMIS系统(勘探深度为100m)升级为NUMIS+(勘探深度为150m)。
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技术在水源勘察及确定地下咸淡水界面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1 期
赵 平 :磁 振 下 探 技 在 源 察 确 地 成 水 ! 皇 兰 窒 义 等核 共 地 水 测 术 水 勘 及 定 下 淡
果 可 靠 , 中 测 点 w ya 一2的 信 噪 比最 高 , 到 其 u u n2 达
第3卷 第 1 4 期
垦 Q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S R E ND R S A C U V Y A EE R H
Ma . r 201 l
核磁 共振 地下水 探测 技术在 水源 勘察 及确定
地下成淡水界面中的应用与研究
赵义平 , 汪馨竹 , 王文婷
( 水利部牧 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和浩特 0 0 2 ) 呼 10 0
探测 。
应用 核磁共 振技 术的唯 一条件是 所研究 物质 的 原 子核 具有 非 零磁 矩 。核 磁共 振 是一 种量 子 效应 , 即具有 核子 顺 磁性 的物 质 选择 性 地 吸收 电磁 能量 。
水量 、 隙度及渗透 率等信息 。核磁共振信 号 幅度 孔
直接 反 映地 下水 含水 量 的大 小 , 一种 直 接 的找水 是
加一 交 变磁 场 脉 冲 , 当交变 磁 场 的频率 等 于质 子在 磁场 中进 动 的拉摩 尔频率 , 脉冲 的宽度 t 与交变磁场
振 幅 2 B的乘积有 以下关 系 :
收 稿 日期 : 0 0 0 — 7 2 1— 2 1
陷盆地 , 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 , 一直为湖水所 占据。 这种 自然地质条件控制着地下水 的形成和分布 , 使
摘 要 :地 面 核磁 共振 找 水 技 术 是 目前 世 界 上 唯 一 的 直接 找 水 方 法 。 笔者 通 过 该 技 术在 内 蒙古 五 原 县 乡镇 安全 饮 水 工 程水 源 勘 察 中的 应用 , 如何 确 定 地 下 咸 淡水 界 面 开 展 了研 究 工作 。 通 过所 获 得 的解 译 成果 与钻 孔 资 料 的 对 对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探测地下水的原理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探测地下水的原理SNMR 找水方法利用了不同物质原子核弛豫性质差异产生的NMR 效应。
即利用了水中氢核(质子)的弛豫特性差异,在地面上利用核磁共振找水仪,观测、研究在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探测地下水。
核磁共振是一个基于原子核特性的物理现象,是指具有核子顺磁性的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电磁能量。
从理论上讲,应用NMR 技术的唯一条件是所研究物质的原子核磁矩不为零。
水中氢核具有核子顺磁性,其磁矩不为零。
氢核是地层中具有核子顺磁性物质中丰度最高、磁旋比最大的核子。
在稳定地磁场的作用下,氢核像陀螺一样绕地磁场方向旋进(见图1),其旋进频率(拉莫尔频率)与地磁场强度和原子核的磁旋比有关。
氢核在地磁场作用下,处在一定的能级上。
如果以具有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磁场对地下水中的质子进行激发,则使原子核能级间产生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
通常向铺在地面上的线圈(发射线圈)中供入频率为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电流(见图2),交变电流的包络线为矩形(见图3)。
()()00cos 2I t I f t π=式中I 0为交变电流脉冲的幅值。
图1质子磁矩在磁场作用下的旋进运动图3 NMR 信号时序图含水层 氢质子激发 脉冲矩信号线圈激发磁场质 子质 子 磁 矩稳定磁场 激发脉冲NMR 信号NMR 信号 噪声“死区时间”在地中交变电流形成的交变磁场激发下,使地下水中氢核形成宏观磁矩。
这一宏观磁矩在地磁场中产生旋进运动,其旋进频率为氢核所特有。
交变电流的包络线为矩形,其频率为测点的拉摩尔频率(800~3000Hz),目前SNMR 找水仪电流脉冲的持续时间通常为40 ms 。
当切断线圈中的交变电流后,线圈中将测量到由地下质子弛豫产生的衰减的NMR 信号e(t),NMR 信号包络线按照指数规律衰减(见图3):()()()()()()()*002002exp cos 2sin 0.5e t f M f r t T f t r B r B r q dV ππϕγ⊥⊥=-+⎡⎤⎣⎦⎰式中: M 0——氢核的核磁矩;f(r)——地表以下r 深处含水层的含水量; T 2*——r 深处的质子的弛豫时间;B ⊥(r)——激发电磁场B1垂直于地磁场的分量; φ0 (r)——激发电流和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位;q ——激发脉冲矩(q= I 0τ, I 0、τ分别为交变(激发)电流脉冲的幅值和供电持续时间)。
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相关原理介绍

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相关原理介绍利用核磁共振寻找地下水是目前世界上的直接找水新方法,核磁共振是指当射频激发磁场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原子核系统中的核子在稳定磁场(此处为地磁场B0)和人工激发场B1的共同作用下,吸收人工激发场的能量产生共振跃迁[2]。
理论上,应用NMR技术的条件是所研究物质的原子核磁矩不为零[4]。
水中氢核具有核子顺磁性,其磁矩不为零。
氢核是地层中具有核子顺磁性物质中丰度、旋磁比C的核子。
在稳定的地磁场B0作用下,氢核像陀螺一样绕地磁场方向旋进,其旋进频率(称为拉莫尔频率)f0与地磁场强度B0、旋磁比C关系为式(1)。
其中C为一常数[2-3]。
核磁共振找水原理(1)如果以具有拉莫尔频率f0的交变磁场B1(f0)对地下水中的质子进行激发,即可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找水原理质子磁矩在磁场作用下的旋进运动在NMR方法中,通常向铺在地面上的线圈(作为发射及接收线圈,如图2所示)中供入频率为拉莫尔频率、包络为矩形的交变电流脉冲(如图3(a)所示)。
在周围形成交变磁场,激发周围水中的氢核形成宏观磁矩M0,该磁矩在地磁场中产生拉莫尔频率旋进运动。
在切断激发电流脉冲后,用同一线圈拾取由M0衰落过程中产生的NMR信号(如3(b)所示)。
核磁共振找水原理地面NMR找水方法原理示意图核磁共振找水原理NMR信号时序示意图用q=I0S表示电流脉冲矩,其中S为发射矩形电流脉冲持续时间,如图3(a)所示。
q由小到大可使探测深度由浅变深;E0为NMR信号的初始振幅,它的大小反映所对应深度的含水层的含水量;T*2为NMR信号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其大小反映含水岩层平均孔隙度的大小[5];50为NMR信号与激发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它反映地下岩层的导电性情况[6]。
核磁共振找水仪由电源、发射与接收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7,9]。
核磁共振找水原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仪组成在计算机控制下,由单片机和DDS等产生如图3(a)所示的拉莫尔激发信号,功率驱动电路将这个信号调制为发射所需的电流,经开关及铺设于地面的电缆发射出激发电磁场。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

120~180
180~300 300~600 600~1000
中砂层
粗砂和砾质砂层 砾石沉积 地面水体
2.反演解释提供某些水文地质参数
在SNMR方法的探测深度范围内,不打钻就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地下水并给出各含水 层的定量解释结果: 深度 厚度 单位体积含水量 含水层平均孔隙度 渗透系数
三.SNMR方法探查地下水资源的 应用实例
封土堆下方含水层的分布
排水渠仍在起作用
封土堆上含水量直方图 封土堆外含水量直方图
3.SNMR方法在环境质量检测—— 地下水污染监测方面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地下水 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污染源向地下渗漏引起的,其渗漏 污染大户有垃圾填埋场、石油加油站及各类输(储)油管(罐) 和各种农业污水沟塘等。 原油或成品油的渗漏和加油站和石油管道漏油对地下 水造成污染,利用SNMR方法检测烃类物质中含有质子的 液体污染情况。俄罗斯科学家已有成功经验。根据NMR信 号的衰减时间的大小可以区分是油还是水或油+水,同时 可以估算岩层的渗透性,并圈定地下水的污染范围。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利用NUMIS+在内蒙古开展了找水工作。 几百个NUMIS+ 测深点,几十口出水井 2002年5月20日在内蒙古牧区:发射/接收天线为边长100m的大方形。 工区地处沙漠区,电磁噪声小于100 nV。。
为油田探查水源地
工区地处塔里木河下游泛滥冲积平原和渭干河冲积平原的结合部。有
4.固体废料场选址及场地评价--评价地下水的状况和水力通道
单一的第四纪沉积层出露。根据工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投入方法 :
瞬变电磁测深(使用TEM-67仪器) 地面核磁共振测深(使用NUMIS系统) 混合场源的频率测深(使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 电阻率测深法(VES)。 普查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共完成测线230多公里,物理点230个。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综述

1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原理及其 发展情况
[] 1 . 1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原理 1 地面 NMR 找水方法利用的是不同物质原子
第一作者简介: 李振宇( 1 9 6 2
) , 男,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球物
硕士,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工程地球物理和核磁共振找 理系毕业, 水等方面的工作。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综述
李振宇, 李俊丽, 潘玉玲
(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武汉 4 ) 3 0 0 7 4
摘要: 地面核磁共振( 找水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地面上 NMR) 利用 NMR 找水仪, 观测、 研究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 NMR 信号的变化规律, 不打钻就可以确定各含水层的深度、
u i m e n t . I nC h i n ag r o u n d w a t e r h a sb e e n f o u n dw i t hNMRm e t h o d i na r e a sp r e v i o u s l n o w na s l a c ko f r o u n d q p yk g w a t e r a n da r e a sw h e r ei th a sb e e nd i f f i c u l tt of i n dg r o u n d w a t e r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g e o h s i c a lm e t h o d s .NMR p y , r o u n d w a t e r d e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c a nb eu s e d f o rh d r o e o l o i c a lm a i n a s td e t e c t i o no f f a v o r a b l eg r o u n d w a t e r g y g g p p gf , , , r o s e c t s e v a l u a t i o no f r o u n d w a t e r s o u r c e s a n d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w a t e rw e l l o s i t i o n s . B e s i d e s i t c a np l a i t s p p g p y r o l ei nm o n i t o r i n fw a t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h a r m l e s sd e t e c t i o no fd e f e c t si ne n i n e e r i n .T h ef u t u r ee f f o r t s go g g s h o u l db em a d e i n i m r o v i n n t i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a b i l i t fNMRe u i m e n t a n d i n c r e a s i n e t e c t i o nd e t h . p ga yo q p gd p : ; ; ; 犓 犲 狅 狉 犱 狊 s u r f a c eNMRm e t h o d r o u n d w a t e r d e t e c t i o n s u r f a c eN UM I S a l i c a t i o np r o s e c t s g p p p 狔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潘玉玲李振宇万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简介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的尖端技术,用核磁共振方法直接探查地下水是该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开创了地球物理方法直接找水的先河。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首创国是前苏联。
从1978年起,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动力学和燃烧研究所(ICKC)以A G Semenov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全面研究。
他们用三年时间研制成了原型仪器,在其后十年间对仪器进行改进,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在地磁场中测定NMR信号的仪器,称为核磁共振层析找水仪(Hydroscope)。
该仪器作为新的探测地下水的重要手段,于1988年在苏联和英国申请了专利。
在此期间他们进行了仪器改进和解释方法的研究,试验研究遍及前苏联的大部分国土,北到极地附近的新地岛,南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及西部的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
根据在中亚等地区已知的400多个水文站上的对比试验,总结和研制出了一套正反演数学模型、计算机处理解释程序和水文地质解释方法,这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地区)先后进行的试验,也证明了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可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
1992年俄罗斯的核磁共振层析找水仪在法国进行了成功演示。
两年后法国地调局(BRGM)的IRIS公司购买了该仪器的专利,并与原研制单位ICKC合作,着手研制新型的核磁共振找水仪—核磁感应系统(NUMIS)。
法国在1996年春推出商品型NMR找水仪,并生产出6套NUMIS系统。
法国IRIS公司研制的NUMIS系统是在俄罗斯Hydroscope的基础上改进的。
到目前为止,拥有NUMIS系统的国家除俄罗斯和法国外,还有中国和德国。
1999年IRIS公司将NUMIS系统(勘探深度为100m)升级为NUMIS+(勘探深度为150m)。
拥有NUMIS+系统的国家有法国、中国、毛里塔尼亚和伊朗。
1997年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引进了法国IRIS公司研制的NUMIS系统。
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套NUMIS系统。
199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新疆水利厅石油供水办公室各引进一套NUMIS。
2001年春天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引进一套NUMIS系统的升级找水设备NUMIS+。
上述单位利用NMR找水方法在湖北、湖南、河北、福建、内蒙古、新疆等11个省市和地区进行了找水实践,并找到了地下水。
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用NMR技术直接找水的空白,使我国跃居使用该技术找水的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2.1核磁共振找水的原理 核磁共振是原子核的一种物理现象,指具有核子顺磁性的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电磁能量。
氢核是地层中具有核子顺磁性物质中丰度最高、磁旋比最大的核子。
除油层、气层外,水(H2O)中的氢核是地层中氢核的主体。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就是通过测量地层水中的氢核来直接找水。
当施加一个与地磁场(B0)方向不同的外磁场(B1)时,氢核磁矩将偏离地磁场方向,一旦B1消失,氢核将绕B0旋进,其磁矩方向恢复到地磁场方向(图1)。
设旋进频率(拉摩尔圆频率)为ω0,氢核的磁旋比为γ,则: ω0=γB0 通过施加具有拉摩尔圆频率的外磁场,再测量氢核的共振讯号,便可实现核磁共振测量。
在NMR找水方法中,通常向铺在地面上的线圈(发射/接收线圈,见图2)中供入频率为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电流脉冲,交变电流脉冲的包络线为矩形(见图3a)。
在地中交变电流形成的交变磁场激发下,使地下水中氢核形成宏观磁矩。
图2 地面NMR 找水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1质子磁矩在磁场作用下的旋进运动 图3 激发脉冲和NMR信号图这一宏观磁矩在地磁场中产生旋进运动,其旋进频率为氢核所特有。
在切断激发电流脉冲后,用同一线圈拾取由不同激发脉冲矩激发产生的NMR信号,该信号的包络线呈指数规律衰减(见图3b)。
NMR信号强弱或衰减快慢与水中质子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即NMR信号的幅值与所探测空间内自由水含量成正比,这就是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的原理。
2.2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的特点 2.2.1 NMR找水仪是由PC机控制输出功率和接收灵敏度均较高的直接探测仪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NMR找水仪:前苏联研制、俄罗斯仍在使用的NMR找水仪(hydroscope)和法国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由法国IRIS公司生产的NUMIS和NUMIS+。
NUMIS系统是hydroscope的改进型,二者的原理没有差异,但NUMIS系统在制造工艺和抗干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商品型NUMIS系统于1996年春问世,在探查地下水方面效果显著,但其勘探深度仅在100m左右,且整个系统重量达300kg。
为了加大勘探深度和使仪器轻便化,在NUMIS的基础上升级的NUMIS+除了具有NUMIS的全部功能外,还是一套具有更大发射功率(瞬时最大输出功率为450A、4000V)的模块式找水设备。
该设备每个部分的重量都在25公斤以内,便于一个人搬运。
NUMIS和NUMIS+均是输出功率高(瞬时最大输出分别为:300A、3000V;450A、4000V)、接收灵敏度高(接受纳伏级信号)并由PC机控制的直接探测地下水的仪器。
2.2.2直接找水 在传统的物探找水方法中,电法勘探在地下水勘查中几乎承担了80%的工作量,成为配合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手段。
与间接找水的电阻率垂向电测深(VES)相比,NMR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首先,NMR找水方法的原理决定了该方法能够直接找水,特别是找淡水。
在该方法的探测深度范围内,只要地层中有自由水存在,就有NMR信号响应,反之则没有响应;其次,NMR方法受地质因素影响小。
这些优点可用来区分间接找水的电阻率法和电磁测深法卡尼亚视电阻率的异常性质。
例如,在岩溶发育区,特别是在西南岩溶石山缺水地区,当溶洞、裂隙被泥质充填或含水时,视电阻率均显示为低阻异常,是泥是水难以区分。
NMR测深不受泥质充填物干扰,很容易将二者区分开来。
此外,在淡水电阻率与其赋存空间介质的电阻率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电阻率法找水就显得无能为力,而NMR测深却能够直接探测出淡水的存在。
NMR方法采用测深方式,通过改变激发脉冲矩q,实现不同深度的测量。
q = I0t 式中I0为脉冲电流的幅值,t为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
NMR找水方法测量的参数有E0、T2*、φ0。
该方法能直接找水,主要是因为这些参数的变化能直接反映地下含水层的赋存状态和特征。
NMR信号初始振幅E0。
E0值的大小与含水层的含水量成正比,随q值变化形成测深曲线,通常用E0~q曲线(见图4)表示。
对该曲线(原始资料)进行解释后就可得到该测深点探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和单位体积的含水量。
NMR信号平均衰减时间T2 *。
NMR信号平均衰减时间用T2 *表示,单位为毫秒(ms)。
每个激发脉冲矩q均可以得到一条E0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E0~t曲线(见图3b和图5),由此曲线 图4 NMR 信号的E0-q曲线 图5 NMR信号的E0-t曲线 可以求出该q值探测深度内含水层的T2 *。
T2 *值的大小可反映含水层类型(平均孔隙度)的信息。
T2 *的计算公式为: T2*=∑∑==M m m m Mm m T E E 1212 式中Em和Tm(m=1,2, …, M)分别是某个激发脉冲矩qi 在M个时刻分别对应的NMR信号的振幅值和信号衰减时间。
国内外的研究统计规律表明,自由水和束缚水具有不同的T2 *值,自由水的T2 *变化范围在30ms至1000ms之间。
而束缚水的T2 *小于30ms。
由于NMR找水仪的电流脉冲的间歇时间是30ms,因此,NMR找水仪接收不到束缚水的NMR信号。
表1给出了不同类型含水层的T2 *值。
表1 实测T2 * 值和含水层类型的近似关系 衰减时间(ms) 含水层类型 <30 砂质粘土层 30~60 粘土质砂、很细的砂层 60~120 细砂层 120~180 中砂层 180~300 粗砂和砾质砂层 300~600 砾石沉积 600~1000 地面水体 NMR信号初始相位φ0。
初始相位是天线中激发的电流与测量到的衰减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NMR信号的初始相位反映地下岩石的导电性。
2.2.3反演解释具有量化的特点,信息量丰富 核磁共振方法可将核磁共振信号解释为某些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的几何参数。
在该方法的探测深度范围内,可以给出定量解释结果,确定出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见图6b),并可提供含水层平均孔隙度的信息。
2.2.4经济、快速 完成一个核磁共振测深点的费用仅为一个水文地质勘探钻孔费用的十分之一,并可以快速地提供出打井位置及划定找水远景区。
NUMIS系统的探测深度为100m,NUMIS+系统的探测深度为150m,它们尚不能用来探测埋藏深度大于150m的地下水;此外,由于核磁共振找水仪的接收灵敏度高(可以接收纳伏级的信号),故易受电磁噪声干扰,在电磁噪声干扰强的区段不能开展工作。
3.应用效果实例 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1997年年底引进了中国第一套NUMIS以来,已成功地在湖北、湖南、河北、福建、内蒙古、新疆等9省区开展了找水实践。
3.1.1在前人认为是无水区的湖北永安地区找到了优质岩溶水 在南方岩溶石山地区。
传统的物探找水方法在上述地区探测岩溶水遇到许多困难,NMR方法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湖北永安工区位于岩溶发育区,前人认为是无地下水区。
工区大部分为耕植农田,被第四系粘土覆盖。
在永安农牧开发区,中国地质大学在指定区段开展了地下水勘查工作。
以NMR找水方法为主,辅以电阻率法,探查到了优质的岩溶水。
图6是12个NMR测深点其中之一的解释结果与钻孔资料对比图,其工作技术参数如表2。
由图8的 NMR含水量直方图可见,工区有两个主要含水层,第一个含水层位于23~42m的深处,含水层NMR信号的平均衰减时间T2*为110ms;第二个含水层位于75~100m以下,其T2 *为230ms。
这两个含水层的T2 *值变化表明,深处含水层的平均孔隙度变大,意味着含水岩石更加破碎。
实(a) (b)图6 湖北永安工区NUMIS 系统勘查岩溶水资料解释结果与钻孔资料对比图(a )钻孔岩性柱状图(b )NMR 测深含水量直方图 表2 XJJ-3 NMR 测深点的技术参数 天线类型 大方(75×75m 2) 发射频率 2090Hz 脉冲矩个数 16 记录长度 250ms 噪声水平nV 900~2020nV 叠加次数 128际钻探(终孔深度130m)证实了上述解释。
如图6中钻孔柱状图所示,本区基岩为灰岩,主要含水层为破碎灰岩层,特别是深部的灰岩溶洞,裂隙发育,富水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