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圳市保障房建设现状

合集下载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廉租住房或者廉价商品房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

当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等诸多挑战,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展现政府社会责任和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住房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3.资金来源不稳定,制约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开展;4.保障对象多样化,需要更加精准地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建设规模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量明显不足,导致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难以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

问题二:管理不规范。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当前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当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资金投入的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实情况却是资金投入不足,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滞后,甚至一些项目无法得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3. 建设质量难以保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无法接受的局面。

1.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但目前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

2. 保障性住房分配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一些人想要获得保障性住房,需要排队等待,甚至有人需要等待数年之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 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的能力不足: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导致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存在管理漏洞。

1. 加强土地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长期闲置等情况的发生。

2. 提高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3. 加强建设质量的管理: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把控和监督,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4. 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政府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系统的标准、科学的管理模式等。

5. 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政府应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通过公正透明的分配体系,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浅析保障性住房发展与管理现状

浅析保障性住房发展与管理现状

浅析保障性住房发展与管理现状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满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解决城市住房困难问题而提供的住房保障服务。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管理现状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是城市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管理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当前保障性住房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住房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发展保障性住房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成为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共租赁住房,即政府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即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家庭提供购房补贴或贷款支持。

在发展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地积极推进政策,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也成为促进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动力。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区都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

1. 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负责,由政府制定政策、安排资金、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等工作。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工作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2. 审批管理体系保障性住房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审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相应的住房保障,政府对住房的产权、使用权以及租金等进行严格管理。

除了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外,市场参与也是当前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并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

三、保障性住房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虽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建设进度缓慢、管理不力、政策制定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土地资源。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增加建设资金的来源。

政府应该加大土地资源的供应,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土地支持。

保障性住房管理不力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不足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混乱。

在住房分配和住房维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低收入家庭难以申请到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的维修和管理不及时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培训和引进管理人员的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住房分配和维修的公平、公正。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当前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一些政策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政府应该加大对政策执行部门的监管和考核力度,防止利益冲突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和对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培训和监督,同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有效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

一、问题分析1. 资金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政府的投入还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资金的不稳定性。

2. 建设速度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施工周期长等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3. 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为了赶工期或者降低成本,出现了建筑质量问题,影响了住房安全。

4. 管理方式落后: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导致管理效率较低,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二、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2. 简化审批手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以更快地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3.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检查,杜绝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

4. 推进信息化管理:将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信息化,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监督检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5. 推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格局。

6.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形成稳定的住房供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

三、结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现阶段我们需要在资金投入、审批手续、质量监管、管理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023广东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告

2023广东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告

2023广东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广东省202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广东省整体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

1. 建设规模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共投资建设了XX万户保障性住房。

其中,廉租房XX万户,公租房XX万户,限价房XX万户,公共租赁住房XX万户。

与去年同期相比,建设规模略有增加。

2. 建设质量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在逐步提升。

各项检测指标逐年提升,最新建成的保障性住房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同时,加强了施工监管,确保了工程的质量。

3. 建设速度2023年,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总进度为XX%。

其中,公租房建设进度稍快,达到了XX%。

限价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进度较慢,分别为XX%和XX%。

对于建设速度较慢的项目,需要加强管理和推进,确保其落实与建成。

4. 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中,应加强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完善。

5. 管理与维护广东省各地方政府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巡查与维护。

同时加强对住房租赁的管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房源进行取缔,维护了良好的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但还要加强对住房共享等新型业态的管理。

6. 居民满意度广东省居民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调查显示,XX%的居民对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和价格表示满意,但仍有XX%的居民对于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够满意。

各地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反馈,改进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结论综上所述,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各地方政府应加强管理和推进,确保建设质量和速度,并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

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配合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的一些问题。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也影响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是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求。

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行住房专项债券、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可以加大金融机构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等,以增加资金来源,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着监管不足的问题。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和社会公益属性,对其建设和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监管部门;二是监管手段不全面,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管不够到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可以建立保障性住房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权力,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其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服务存在不足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仅仅是提供房屋,还需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如社区服务设施、教育、医疗等,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

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配套服务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配套服务的投入力度,增加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数量。

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配套服务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与社区、企业等合作,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配套服务。

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和保障对象的认定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当前,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权和保障对象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群也能够获得保障性住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更加严格和公平的保障对象认定机制,明确保障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并加强对申请人的审核和审查工作。

对保障性住房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对保障性住房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政策效果也大打折扣。 ( 二)当前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资金投入 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发布的新 闻公报 、审议通过 的 《 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以及 随后完成 的房地产调控 顶层 设计 ,均表明 “ 我国大规模建 设保 障性住 房” 的时代 已揭开 了新 的篇 章 ,保障性住房投资需求量逐 年将加大成为大势所趋 。为解决城 市 中低 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十二五” 期间 ,国家提出建设 3 6 0 0万套保 障性 安居住房工程的庞大计划。与此同时 , 保 障性住房可持续建设 资金筹措 问题成为大家关注 的焦 点:据 国家住 建部 等相关 部 门估 算 ,以 “ 十二 五” 开局之年的 1 0 0 0 万套开工计划为例 ,完成 目 标所 需建设 资金以 1 . 3万亿元人民币起底 ; 其 中 ,中央财政 明确保障 1 0 3 0 亿元 ,由省市县三 级政府承担 4 0 0 0 多亿元 ,通 过社会机构 投资 、被保 障对象 及相关 企业 筹集剩余部分至少 8 0 0 0多亿元 。对 于后面两项 资金 ,只有 采取全 面系 统 的方式来筹措 ,才能保证后两项资金 的来源 。因此 ,资金 短缺 已成为 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最大硬性障碍。 ( 三) 地方政 府的消极 态度 阻碍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 近年来 ,中央多次指 出 ,要本 着对 党 和人 民高度 负责 的态度 和精 神 ,切实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工作 ,但仍有个别地方政府在保 障性住 房建设方面进展缓慢 ,甚至止步不前 ,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来 源早就有着 充分保障 的情况下 ,仍然迟迟交不了工。 个别地方政府追求卖地 、以 “ 土地财政 ”套利 ,而对保 障性住房建 设 的投入缺乏积极性 ,不免令一方百姓失望 :轻视保 障性住 房开发 ,消 极应对保障性住房土地的供给 ;力阻保 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 产市场的供 求格局 、对房价 、地价 的影响 。 所 以,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 “ 差 ”的正是这些政府部门积极 、务实 的的态度 。导致建设资金长期不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建筑覆盖率
不详
停车位
1283 个
周边配套
公交
内部配套
幼儿园,商业
建筑 住宅类型
100 米高层,11 栋塔楼
住宅套数
3647 户
住宅套型及面积 B 类户型 1997 套,占 54.8%;C 类户型 1650 套,占 45.2%
注:此处 A、B、C、D 类均为本文表 2 所列户型。
3.2.2 规划及建筑设计 松坪村经济适用房三期住宅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规划建设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以 60 ㎡户型为主,西区以 50 ㎡户型为主,目前已全部竣工。 松坪村三期东西区均采用围合式周边布局,形成中央公共花园,效果较好。但公共花园 上未能有效布置老幼活动设施,较为可惜。 松坪村三期建有两层地下车库,车位达到 0.35 个/户,成本较高,停车位闲置率高,空 间浪费严重(图 6)。
为成功的例子。但外廊式布局难免导致走道空间过长,缺乏空间识别性。(图 5)
3.2 松坪村三期
3.2.1 基本概况
表 9 松坪村三期概况
概况 项目位置
南山区松坪山宝深公路南
项目性质
经济适用房
建设时间
2012 年 12 月竣工
规划 占地面积(万㎡) 4.73
建筑面积(万㎡) 27.28
容积率
5.12
绿化率
11 万户
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 8 万户
预测“十二五”期间
无自有住房高级人才
新增 1.4 万户,共 4.2 万户
无自有住房中初级人才
新增 12.6 万户,共 23.6 万户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圳市全市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市总人口为 1322 万人,其 中户籍常住人口为 249 万人,非户籍常住人口为 787 万人。深圳市户籍人口比例仅占 19%。
0
0
137 0.6%
0
0
0
0
0
0
137 0.008%
图 2 “十一五”计划所建保障房分布图
由图表所示,在“十一五”计划所建保障性用房中,经济适用房刚开始所占比重最高, 之后逐渐下调。总体而言,公租房所占比重最高,经济适用房次之,廉租房最少。从现在的 角度看来看来,应该是 2012 年广东省调整住房保障政策,暂停新建经适房,将其供应对象 纳入公租房范围内的先兆。
浅谈深圳保障房建设现状
【摘要】简述深圳保障房相关概念及需求与供给状况,分别以龙悦居、松坪村三期及梅 山苑二期三个保障房项目为例浅谈深圳保障房目前规划及建筑设计上得一些问题。
【关键词】深圳保障房,规划,建筑
1 深圳保障房相关概念 1.1 定义 本文所指深圳保障房,是指深圳政府投资建设、通过其它途径筹集或给予特殊的政策优 惠,由社会力量开发,以限定的标准和价格,向符合条件的保障人群出租或者出售的房屋, 其中含盖了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安居型商品房。
图 6 松坪村三期地下车库
图 7 松坪村三期朝北户型空置率高
东西区共 11 栋塔楼均为一梯十户,平面近似蝶式布局。然而据笔者实地调研所见,西
区朝南户型(包括东南、西南向)已基本住满,朝北户型(包括东北、西北)却呈现十室九
空的奇特形象(图 7)。据悉,住户拒收朝北户型保障房的主要原因是:①户型面积小,建
2.2 深圳保障房供给状况 2.2.1 “十一五”期间
表 4 “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完成情况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已安排筹集建设总套数
套数
比例
13707
8.1%
21735
12.9%
54544
32.3%
29032
17.2%
50000
29.5%
169018 100.0%
表 2 按户型分类
户型 建筑面积 居住空间数量
适用范围
A 类户型 35 ㎡
一个或两个
①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②安居房和面向人才的公租房
B 类户型 50 ㎡
三个
①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②安居房和面向人才的公租房
C 类户型 65 ㎡
三个,可改造为四个 安居房和面向人才的公租房
D 类户型 80 ㎡
容积率
4.0
2.5
3.5
绿化率
35%
建筑覆盖率
30%
34%
不详
停车位
不详
周边配套
地铁、公交、客运
内部配套
商业、幼儿园、社区健康中心
建 住宅类型
100m 高层
60m 高层
100m 高层
筑 住宅户数
729
1600
4002
住宅户型及面积 D 类 729 套
A 类 800 套 A 类 2308 套
B 类 800 套 B 类 1590 套
1.2 类型
类型 廉租房 公租房 经济适用房 安居型商品房
表 1 按经营方式及面向人群分类
供给性质
面向人群(同时满足条件)
租赁
①本市户籍;②社会救助对象;③无自有住房
租赁
①本市户籍;②中低收入家庭或单身居民;③无自有住房
购买
①本市户籍;②中低收入家庭或单身居民;③无自有住房
购买
①本市户籍;②政府认定的人才;③无自有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 13707 100.0% 11019 50.7% 18164 33.3% 5962 20.5% 15300 30.6% 64152 38.0%
类型
公共租赁住房
0
0
10579 48.7%
36380 66.7%
23070 79.5%
34700 69.4%
104729 62.0%
单位:套
廉租房
3.3.2 规划及建筑设计 梅山苑二期公租房位于福田区下梅林梅山街西侧,西、南两面与生态保护山体相邻,环 境优美,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生活条件便利。 然而离住区步行五分钟距离内仅有一条公交线路可供出行使用,且最后班次是 20:30, 交通线路未免过少。根据《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试行)》,保障房住区区域公交线网 密度不宜低于 4 公里/平方公里,住区区域人均公交车辆拥有率不宜小于 14 标车/万人。梅 山苑二期在这方面仍有待改善。 整体建筑布局按日照间距排布,绿地组团分散布置,由于周边是生态保护林,并不显得 局促。但仔细分辨,住区内公共绿地其实被地面停车蚕食严重(图 8),不利于居民日常活 动交流。
单位:平方公里 年供应总量
1.26 0.69 0.69 0.77 0.69 4.1
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深圳保障房计划建设总量比“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总量超 出 42%,比 2005 年之前过去三十年保障房累计建设总量还要多。
由以上两个图表可知,“十二五”期间,安居型保障性住房所占保障性住房比重比“十 一五”期间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政府加大对人才住房保障的力度,吸引更多初中高级人 才来深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然而对面向低收入人群、尤其是非户籍中低收入的住房保障的 关注依然没有太大改善。
项目性质
公租房
建设时间
2007 年 12 月开工,已竣工
规划 占地面积(万㎡) 2.51
建筑面积(万㎡) 10.19
容积率
3.2
建筑
绿化率 建筑覆盖率 停车位 周边配套 内部配套 住宅类型 住宅套数 住宅套型及面积
不详 不详 620 公交,商业,中小学,餐饮,银行,药店,娱乐 幼儿园,警务室,社区委员会 6 栋 28 层高层,1 栋 13 层综合楼组成 1565 42.22-45 ㎡一房一厅有 1096 户,50-60.96 ㎡有 469 户。
2.2.2 “十二五”期间
表 5 “十二五”期间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时序指引表
(不包含“十一五”已安排项目)
年度
安居型商品房
(含经济适用住房)
套数
建筑面积
公共租赁住房
(含廉租住房)
套数
建筑面积
年度合计
套数
建筑面积
(万套) (万平方米) (万套) (万平方米) (万套) (万平方米)
2011 4.1
图 4 龙悦居总体规划分区图
图 5 龙悦居三期点板结合布局
其中一、四期均采用按日照间距进行排布,普遍缺乏组团层次,形式较单一。二、三期
采用围合式布局,外部空间向心感较强,层次较丰富(图 4)。整个小区规划配套设施较为
完善,但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住户迁入已有数月,配套设施建设仍未跟上,进度较为滞后。
建筑平面上,三期采用的是点板结合布局,充分利用面宽及端头空间,减少公摊,是较
表 6 “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指引
安居型商品房用地面积
(含经济适用住房用地)
及其所占比例
0.93
73.8%
0.56
81.2%
0.58
84.1%
0.59
76.6%
0.44
63.8%
3.1
75.6%
公共租赁住房用地面积 及其所占比例
0.33 0.13 0.11 0.18 0.25
1
26.2% 18.8% 15.9% 23.4% 36.2% 24.4%
流动人口
非户籍常住人口
户籍常住人口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单位:万人
图 1 深圳市人口结构图
根据 2011 年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保障人群数量研究,户籍人口住房自有率为 76%,非户 籍人口住房自有率只有不到 30%。而深圳市保障房主要面对户籍人口,对非户籍人口的住 房保障尚显不足。
筑实用率较低;②朝向不佳,采光系数较低。
在此,我们应当Βιβλιοθήκη 意到不同供给性质的保障房住户对房屋各项系数指标的要求亦有所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