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精)

合集下载

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摘要】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研究发现,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受环境因素和宿主植物抗病性等因素影响;病害在烟草种植区域呈现明显的流行规律。

通过药剂防治试验,发现某些药剂对烟草赤星病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需根据不同地区的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用方法。

研究结论指出,及早防治和科学施用药剂是控制烟草赤星病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对于烟草生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在药剂研发和施用技术上进一步探讨,提高烟草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烟草赤星病、发生规律、流行规律、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研究结论、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烟草赤星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烟草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烟草产量和品质。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并在烟草种植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烟草产业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烟草赤星病的发生频率和病害程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研究人员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索病害的发展机制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的开展,旨在寻找高效、低成本的药剂防治方法,以降低病害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烟农的经济利益。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规律,同时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研究来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降低烟草赤星病对烟草产量的影响。

研究药剂防治试验方法以及结果,可以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进一步提高烟草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探索烟草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规律,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为烟草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实现对烟草赤星病的有效防治,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上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叶片和茎部受害。

这种病害会对烟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给烟农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防治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原因、病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介绍,以期为烟农提供科学的防治方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赤星病菌引起的。

赤星病菌是一种真菌,生长繁殖速度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当烟草叶片或茎部受到创伤后,赤星病菌就容易侵入并引发病害的发生。

土壤中的赤星病菌孢子也是造成病害的重要原因。

合理的田间管理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病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烟草赤星病的病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剧,斑点会逐渐变成深红色,并蔓延到整个叶片。

受害的叶片会逐渐枯黄、干枯,并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叶片的落叶。

茎部也会出现溃烂的病斑,对烟草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害。

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烟草的生长至关重要。

针对烟草赤星病的综合防治研究,科研人员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采用抗性品种。

通过培育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目前已经有一些具有一定抗性的烟草品种被培育出来,并在实际种植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加强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的施肥、密植、适时灌溉和留茬等措施,可以提高烟草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合理运用化学农药。

在发病初期采用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散,减轻病害对烟草的损害。

第四,尝试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者用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烟草赤星病的综合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以上综合防治的方法外,科研人员还在针对病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努力寻找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科研人员还会根据具体的病情发展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在田间进行验证。

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防治措施,以期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治烟草赤星病。

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防治

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防治

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赤星病;发生特点;发病原因;防治对策;湖北南漳1发病特点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lternata(Fries)Keissler],属于半知菌亚门,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进入春季开始长出分生孢子,成为侵染源,借助风、雨等不断侵染周围烟株。

落在烟叶表面的分生孢子在湿度和温度适宜时萌发,长出的菌丝或芽管可直接侵入叶片内部组织中。

病害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成熟,病斑自下而上逐步发展[1]。

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

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则病斑大,发病最初不足0.1 cm,以后逐渐扩大,病斑直径可达1~2 cm,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状物[2]。

由于烟叶对赤星病的抗性从苗期到成熟期逐渐降低,因此进入田间成熟期的烟叶最易感病。

此时气温往往比较适宜,如果阴雨天多或湿度大、露水多,常导致病害流行,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在叶面上布满病斑,失去烘烤价值。

2发病原因2.1病原菌田间病菌孢子量是赤星病发生和流行的先决条件[3-4],南漳县烟区由于长期连作,烟田积累了大量的病原菌。

一般在7月上中旬田间空气中即可捕捉到分生孢子,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孢子增量高峰期,从出现孢子初期到高峰期一般需3~30 d。

孢子高峰期出现后的5~10 d,田间病情开始加重,分生孢子垂直分布,在烟株0.5~1.5 m高度量最大,1.5 m以上浮游孢子量开始减少。

2.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赤星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与适宜温度的持续时间、烟叶成熟期湿度和降雨量呈显著相关。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病叶上分生孢子于干燥条件下可保持生活力370 d,赤星病菌在相对湿度50%时开始生长,适宜存活的pH值为3.0~10.5。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1. 引言1.1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上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危害着烟草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烟草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烟草赤星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

研究表明,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对烟草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烟草赤星病,科研人员们开展了大量的病因研究和发病规律分析,并逐步揭示了病菌侵染的机制以及病害的传播途径。

此外,针对烟草赤星病的症状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为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抗逆性育种等多种途径,为有效控制烟草赤星病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是当前病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研究和实践,才能有效保障烟草产量和质量,促进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烟草赤星病的病因研究烟草赤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种子、土壤、水、昆虫等途径进行。

种子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受感染的种子会将病毒带入植株中,引发病害的发生。

土壤中的残留病毒也是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土壤颗粒或根系的接触而传播给健康植株。

烟草赤星病的病因研究主要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侵染机制、与寄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通过对病毒颗粒结构、遗传变异、寄主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病毒遗传变异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以及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与传播等方面,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2.2 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病原体密度、宿主植株的抗性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在温度适宜、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病原体易于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对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分析与思考

对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分析与思考
幅度加 大 。
作者 简介 : 刘洋,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烟草 营养 生理与病 害控 制方
面 的研 究
激发的抗性 ) 的强弱对病害最终 的发展有重要的作
用 。对 于 同一种 病害 , 同作 物 品种 会 因 为 自身 不 的形态 差异 和体 内代谢 的差异 , 现 出抗 病或感 病 。 表 就 后者 而言 已有研 究 认 为 , 叶体 内的 总氮 1 可 烟 7 、 溶 性 糖 挖 、 酚 , 、 黄 酮 和 游 离 氨 基 ]总 也 ] 类 H 酸 “ 的含量 与 烟株 抗 病 性 有 密切 关 系 。赤 星 病 的研 究表 明 , 叶 内含 氮量 越高 , 星病发病 也就 越 烟 赤
居 第 2 产 量 损 失 1 7 .1 , 09 8万 k , 值 损 失 3 g产
9 1 86 5万 元 。 3 . 1
赤 星病 除影 响烤 烟产量 、 产值 外 , 影 响烟 叶的 也 化学成 分 , 而影 响烟 叶 的评 吸质 量 。研究表 明 , 进 受
赤星病危害的烟叶烟碱与还原糖含量降低 , 白质 蛋 及 总氯含 量提 高 ; 随发 病程 度增加 , 述指标 变化 且 上
烟草 赤星 病是烟 叶成 熟期 的主要 叶斑病 害 。病
施 的基础 上 , 为对 于生产 中抗病 性较 低 的品种 , 认 可
以从改善其营养状况, 增强烟株 自身抗性着手, 减少
赤 星病 的发 生和 危 害。
害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 , 随着叶片的成熟 , 病斑 自下 而上逐 步 发展 。叶片 发 病 初期 为 褐 色小 斑 点 ,
为 圆形 或不规 则 圆形 , 展 中的病 斑 周 围有淡 黄 色 扩
晕 圈 , 斑具 多重 同心轮 纹 。病 斑质 脆易破 , 害严 病 病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烟草赤星病是由吸烟草上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这种真菌会导致叶片上出现红色的小斑点,严重影响烟草的生长和产量。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业发展。

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原因烟草赤星病是由赤星镰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真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发生。

赤星镰孢菌是土壤中的一种常见真菌,一旦土壤中有病原菌,烟草地块就会变得易感染。

病害的发生还与烟草的栽培管理和栽培环境有关。

病害易发生于植株疏密不均、通风透光不良、施肥过量、植株生长不良等条件下。

要想有效地防控烟草赤星病,就需要从病原菌的预防入手,改善烟草的栽培管理和环境条件。

1.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选育具有抗病性的优良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烟草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一些相关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烟草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抗病品种不仅在抗病性方面有所突破,还在其他方面也有了不少改进,例如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栽培,可以有效地减少烟草赤星病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抑菌能力的微生物或者利用一些天敌昆虫、捕食性真菌等,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目前,一些相关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烟草的产量和质量。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施肥过量会使植株生长迅速而脆弱,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

在烟草的栽培管理中,要合理施肥,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使植株保持健康生长状态,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烤烟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分析

烤烟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分析

烤烟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分析作者:郭映秀陈德凤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总结了烤烟赤星病发病时的病害症状和发病规律,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烤烟;赤星病;病害防治赤星病是烤烟生长过程中多发的一种病害。

烤烟一旦患上赤星病,叶片上就会出现很多病斑,其影响烤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阻碍烤烟的健康生长。

在烤烟成熟收割后,病斑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因为烘烤而扩大面积,影响烤烟制品的外观,降低烤烟的经济价值。

1 烤烟赤星病的发病症状烤烟赤星病是一种烤烟成熟期的多发病害,在烤烟植株中,叶片是病害的重点发病区域。

赤星病的发病症状在同一烤烟植株上的表现为从底部成熟叶片开始,随着烤烟叶片的依次成熟而逐渐蔓延,最后常常会危及整个植株的所有叶片。

赤星病病害发生时,烤烟上出现真菌性病斑,主要分布在叶片部位,严重时也可能会在蒴果、花梗甚至茎部出现病斑。

最初这些病斑面积较小,看起来只是一些直径低于1 mm的小圆点,起初为黄褐色,随着病斑面积的扩大会逐渐转变为褐色。

病斑严重时,病斑直径甚至能达到1~2 cm,甚至是許多病斑连成一片,使叶片看起来斑驳不堪,并且这些圆形或者近圆形的病斑在圆心部位会出现霉状物。

此时病斑一般出现容易辨别的同心轮纹,病斑中间部位为黑色或深褐色,向外扩展的部分颜色较浅,一般呈淡黄色。

烤烟叶片受到赤星病的侵害后,赤星病病斑不仅使烤烟外观变差,而且被病斑侵蚀的叶片部位会失去叶片原本的韧性,变得容易受损,质地脆弱。

如果这个阶段烤烟种植区的降水量又不充沛,植株叶片含水量下降,连成一片的病斑在干燥的状态下有时会裂开或脱落,使烤烟的叶片残破不堪,甚至失去其经济价值,为烤烟种植者带来经济损失。

2 烤烟赤星病的发病规律2.1 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中容易发病烤烟赤星病是一种通过分生孢子传播的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分生孢子喜欢温度较高、比较湿润的环境,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中不易萌发,也不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消失。

烟草赤星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烟草赤星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烟草赤星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作者:范敬修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4期摘要[目的]研究烟草赤星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方法] 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施肥量、不同移栽期、不同药剂对赤星病的抗病、发病关系以及防治效果。

[结果]中烟103抗性最强,中烟100、K326次之,云烟87、CF205最差。

N、P、K比例以1.0∶1.2∶3.0或1.0∶1.5∶3.0为宜,氮肥用量一般施纯氮67.5~90.0 kg/hm2为宜。

5月5~20日移栽是最适宜的种植时期。

防治赤星病效果最好为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防效为53.44%。

[结论] 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赤星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4-04240-02Study 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obacco Brown Spot DiseaseFAN Jingxiu et al(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gtze University , Jingzhou , Hubei 434025)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obacco brown spot disease.[Method] Resistance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effect of different varieties, different fertilizer rate and transplanting period, different reagents on red star disease were compared. [Result] Tobacco 103 had strongest resistance, tobacco 100 and K326 followed, cloud 87 had CF205 were worst . N, P, K proportion of 1.0∶1. 2∶3.0 or 1.0∶1.5∶3.0 was good,and applied nitrogen of 67.5-90.0 kg/hm2 was appropriate. May 5-20 was the most suitable cultivation period. Control effect of 40% net sclerotium wettable powder on tobacco brown spot disease was the best with control effect of 53.44%.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of tobacco brown spot disease.Key wordsTobacco brown spot disease;Regulation ;Control technology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是烟草生长中后期发生的一种危害叶部的真菌性病害,是世界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病害种类较多。

我国已报道病害接近70种。

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病毒病等。

烟草赤星病1982年首次在美国报道,曾经几度给世界烟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967年由于赤星病流行使山东烤烟均价下降约一个等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星病在我国各烟区危害日趋严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已成为我国烟草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烟部病害。

烟草赤星病在烟区普遍发生,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每年的经济损失均很大。

该病属暴发型病害,一旦流行很难控制,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赤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喷药的时间难以掌握,同时生产上所用杀菌剂多属保护剂,病菌侵.入后便失去防效。

因此对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预侧预报十分必要。

症状又称红斑、恨虎眼、火泡斑、斑病。

可侵染叶片、茎、花梗及蒴果等。

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生,渐向上发展。

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发展为褐色圆或近圆形斑,直径大约1~2cm,上具赤褐或深褐色同心轮纹。

病斑边缘明显,扩展较快时,边缘出现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斑上可见深褐色或黑色霉层。

病斑质脆、易破。

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使叶片大面积枯焦,破碎成为碎叶,焦叶。

叶脉、花梗、蒴果、茎染病现长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凹陷斑,高湿条件下形成病斑较干燥条件下的大。

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Keissler 称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

菌丝具隔,无色。

分生孢子梗顶曲,具隔1-3个,褐色。

分生孢子褐色,链生于梗上,基部大,顶端较小,呈倒棍棒形或椭圆形,多有喙,具1-3个纵隔,3-7个横隔。

该菌生长速度快,可产生毒素。

有报道A.longipes、A.tenuis、A.tabaima 也能引起赤星病。

传播途径:赤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种子和移栽苗也能成为田间初侵染源。

病菌多从寄主气孔、伤口侵入,病部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影响因素:品种与赤星病关系:据国外报道,不同烟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对赤星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如Coker298,对赤星病表现很强的抗病性,但未发现免疫的品种。

种植感病品种是赤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对赤星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幼苗期抗病性较强,一般很少发病。

大约脚叶成熟后进入感病阶段,按叶片成熟先后,病害从底部向上部叶片扩展。

气候条件与赤星病关系:一雨量与赤星病关系:烤烟移栽成活至旺长中期一般均不发生赤星病。

发病部位先出现在脚叶下部叶上,以后随烟叶成熟顺序由下而上逐层发展。

因此,赤星病发病时间的早迟主要与烤烟所处的生育阶段有关,烤烟生长发育进入现蕾后,即进入赤星病易成病阶段。

在一定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对赤星病病情的发展没有大的影响作用。

烤烟进入现蕾至脚叶成熟期以前,降雨量的大小对赤星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不大。

但进入现蕾至脚叶成熟期后,即进入赤星病易感病阶段以后,在每一次降雨高峰后赤星病病情指数也相应出现一次发展高峰。

赤星病易感病阶段。

降雨量的大小对病害的发生发展或蔓延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1993年宾川县牛井镇江干办事处调查,8月20日以前,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减少,特别是7月份,雨量减少更多,出现持续严重干旱但一直没有发生发生赤星病。

8月21日主9月4日连续降雨几天后,赤星病即开始出现。

8月28日调查,病情指数平均为9.67,到9月10日,病情指数已上升到31.32,进一步证实了降雨量对赤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

二温度与赤星病关系:温度是赤星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在21.6~31.3℃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赤星病的病情指数逐渐增大,在26一30℃的温度范围内病情指数增长最快,即最适宜于赤星病的发生。

相对湿度对赤星病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

相对湿度大于75%,赤星病的病情指数增长快,有利于赤星病的发生。

施肥水平与赤星病关系:施肥水平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随着施用磷、钾肥比例的逐渐增大,赤星病发生的病情指数逐渐降低,钾肥对赤星病的影响最大,在生产上采用1:1:2或1:2:2的配比,对赤星病的发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耕作制度与赤星病关系:不同栽培制度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烟稻水旱轮作及与非茄科作物2(年)和3(年)轮作对赤星病发生程度有一定的减轻.随着轮作时间的延长,赤星病发生的病情指数逐渐降低。

海拔、雾、露与赤星病的关系:赤星病发生范围比较广,从海拔1400米以下至2000米以上烟区均有分布。

几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田块或烟区,往往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早晨雾大露水重的坝区或高海拔小盆地、山地烟上。

赤星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施肥水平及耕作制度显著相关。

感病品种赤星病发生重,发病适宜气侯条件为日均温25℃~31℃,田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磷肥和钾肥有利于减轻赤星病的发生,以N:P:K为1:1:2或1:2:2最佳。

耕作制度显著影响赤星病的发生,合理轮作可显著降低赤星病发生的病情指数。

2(年)以上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赤星病的发生。

、防治技术:防治策略以种植抗病品种,结合栽培管理和药剂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种植的优质品种多不抗此病,可利用品种较少,中烟90、中烟9203、G28、K346以及最近国内培育的中烟98、CF965抗性相对较好,可共重病区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1)严格控制菌源烟草赤星病菌大部分是在烟杆、烟杈、残叶和烟根以及附近枯死的杂草上越冬,次年气温回升湿度加大时,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传染菌源以后逐渐繁殖蔓延,因此从烟叶收割后到翌年烟育苗前,病田的烟杆、烟杈、残根、败叶和烟田附近的杂草必须彻底、全面,收净烧毁。

(2)加强种子消毒烟草赤星病菌可能混在烟草种子中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筛选。

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10-15分钟,浸后捞出烟种,用清水漂洗干净催芽。

(3)合理轮作烟草赤星病菌可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存活两年以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烟,如有赤星病发生时土壤积累的病菌会越来越多发病程度会越来越重。

因此发病田可与高粱玉米红薯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但不能与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轮作,可推广开江县稻田内立体种植麦烟稻三熟制的栽培法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能控制赤星病的初次侵染,低发病率,尤其是对烟草青枯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

(4)适时早栽培育健壮烟草苗壮是抵抗赤星病发生的基础,适期早栽,能促使烟株早生快发,提早成熟采收,烟叶成熟期避开赤星病的盛发期减轻危害。

(5)科学用肥增施钾肥烟草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比例为1:1:2要求亩(1亩=1/15公顷,下同)施纯氮10公斤左右,或施复合肥40-50公斤,移栽前窝施一半,另一半作追肥施用。

另外,在底肥中多施些含钾素的肥料,如草木灰,棉籽壳灰,麦糠灰等。

烟株生育期中缺钾时应立即用1%硫酸钾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烟株和烟叶,以叶片正反面喷施为宜。

(6)起埂移栽,适时采收起埂移栽以降低田间湿度,烟叶成熟后吸时摘除低脚叶可减少赤星病的浸染源。

适时采收能改善烟株下部通风透光条件,也能减轻赤星病的危害程度(7)合理密植控制植烟密度注意平衡施肥增施钾肥合理打顶。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控制合理密度。

密度以成株期叶片不封垄为宜(一般在1200株/亩左右),连片种植面积控制在10公顷以下。

在测土施肥比例基础上增施一些钾肥,或采取团棵期,旺长期,打顶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3次效果较好。

避免打顶过低形成伞型烟。

3药剂防治由于可选用的优质抗病品种较少因此药剂防治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措施目前一些药剂对赤星病防治效果还比较理想如“菌核净”等如果施用得当基本上可控制赤星病的为害但赤星病的药剂防治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确定最佳施药时期。

施药时间应考虑以下3个因素一是烟株下部叶已进入成熟期二是结合本地的发病情况叶般可结合摘除底脚叶进行第一次喷药三是根据天气预报来确定是否喷药及喷药的间隔时间若未来几天将连续降雨湿度大或露大雾期就应及时喷药间隔4~7d左右喷一次连续2~3次反之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干旱,且基本变化不大任可不喷或间隔10d以上喷1次。

施药一般可结合烟叶采收进行,每次喷药应在采收前当天或次日进行,不仅可以减少田间菌源又可减少用药量,降低烟草中农药的残留。

采用正确的喷药方法。

喷药一定要均匀全面,应着重中下部叶片,自下而上喷。

烟叶正反面都要喷到,以叶面布满药液但不下流为宜。

喷药24小时内如遇大雨,应立即补喷。

药剂种类及用法目前以40%灰核宁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防效最稳定,效果最好,一般防效可达75%以上,在农业上适用浓度400-600倍,根据烟株大小喷施药液,一般用量750-900Kg/公顷,10%“宝丽安”(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1.5%多抗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药剂用量900Kg/公顷,防效很好,一定要在田间未发病或零星发病时应用,或与40%灰核宁可湿性粉剂40%的菌核净交替使用。

另外,扑海因1500倍液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总之,烟草赤星病是一种典型的气流传播病害,只要根据当地的病情和气候情况,选择有效的药剂,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可以控制赤星病危害的。

参考文献1. 祁岑烟草赤星病的防治现状辽宁农业科学2001(4)2. 成巨龙烟草赤星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0.9(01)3.谈文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治理烟草科技1993(2)4. 孔凡玉烟草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烟草科技2002 (6)5. 周长河,梅东海,王昌军,罗毕文烟草赤星病发生发展规律初探湖北植保1997(5)6. 谭荫初烟草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植物保护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7. 成巨龙,奚柏龙,孙渭,刘治清烟草赤星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0.9(1)8. 郭永峰抗赤星病烟草及其研究利用中国烟草科学1998(1)9. 屈光照烤烟新品种抗赤星病鉴定试验烟草科技1998(1)10. 刘会合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河南省方城县植保植检站11. 宋利民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调查研究烟草科技1994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