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酸洗基本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一、酸洗钝化操作步骤
1、选用溶剂:
2、工具:抹布、拉丝布、毛刷、无水乙醇或丙酮(分析纯)、水管。

3、劳保用品: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口罩。

4、操作步骤:
①用干净抹布蘸取无水乙醇或丙酮,将不锈钢工件表面油垢擦除干净;
②将不锈钢酸洗钝化膏摇匀或搅拌均匀,涂抹于所需处理表面,涂膜厚度为0.5~2mm;
③常温静置反应10分钟(若室温低于0℃或氧化皮较厚时,需适当延长至30~60分钟);
④待反应完全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抹布、拉丝布、毛刷擦拭,除去脱落氧化层;
⑤清水冲洗,直至洗净。

备注:a. 不锈钢工件拐角、死角处需特别注意,擦除干净。

b. 若一次反应氧化皮未除净,可再涂一次。

二、酸洗钝化注意事项
1、酸洗钝化需在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操作;
2、酸洗钝化液:
(1)盛装容器应为不锈钢或塑料制品;
(2)如有少量沉淀,摇动使其回复凝胶状态,可继续使用;若有大量沉淀,则不予使用。

3、操作时需佩戴劳保用品: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口罩。

4、不得穿凉鞋、拖鞋、薄布鞋,防止烧伤。

5、酸洗钝化膏不得与皮肤直接接触。

如若滴溅到皮肤上,少量则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大量
则立刻用干净抹布擦除,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冷轧酸洗工艺流程

冷轧酸洗工艺流程

冷轧酸洗工艺流程
冷轧酸洗是一种常用的钢材表面处理工艺,用于去除钢板表面氧化物、油污和其他杂质,提高钢板的质量和表面光洁度。

下面给出了一种典型的冷轧酸洗工艺流程,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钢板入库
首先,将准备好的冷轧钢板运入酸洗车间,然后进行称重、检验和记录,以确保钢板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将钢板按照规格和材质分类,并按照生产计划进行排列。

第二步:预洗预处理
将钢板送入预洗槽中,利用高压水枪冲洗钢板表面,去除大部分油污和杂质。

预洗槽中的水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

第三步:酸洗处理
将预洗后的钢板送入酸洗槽中,酸洗槽中的酸液主要由盐酸和硫酸组成。

酸洗槽温度保持在40-60摄氏度,保持一定的搅拌以确保酸液均匀。

第四步:水洗中和处理
酸洗后的钢板需要进行水洗中和处理,以去除酸液残留和中和钢板表面的酸度。

一般会设置多个水洗槽,将钢板逐一通过,每个槽中的水保持清洁,定期更换。

第五步:表面处理
在完全中和后,将钢板送入表面处理槽中进行表面防锈处理。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磷化和涂油处理,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要
求进行选择。

第六步:烘干和质检
表面处理完毕后,将钢板送入烘干炉中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钢板表面的水分。

烘干完毕后,对钢板进行质量检查,检查项包括表面光洁度、镀锌涂层质量等。

同时进行记录和统计,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

以上就是一种典型的冷轧酸洗工艺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工艺流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如温度、浓度、时间等。

同时,还要加强安全防护和环保措施,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钢板的质量。

酸洗除锈操作规程

酸洗除锈操作规程

酸洗除锈操作规程酸洗除锈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它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铁锈和污垢,使金属表面恢复光洁。

以下是一份关于酸洗除锈的操作规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操作前准备1. 准备好所需的酸洗溶液,常用的酸洗溶液有盐酸溶液、硫酸溶液和硝酸溶液。

根据待除锈金属的种类和表面情况选择合适的酸洗溶液。

2. 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以防酸蒸气对人体造成伤害。

3.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酸手套、防护眼镜、酸雾面具和防酸衣等。

二、操作步骤1. 清洗金属表面:首先用清水将金属表面的污垢和灰尘清洗干净,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可以使用水枪或刷子进行清洗。

2. 酸洗溶液配制:按照指定的比例将所需的酸洗溶液稀释成合适的浓度。

不同金属和不同程度的锈蚀需要使用不同浓度的酸洗溶液,请参考酸洗剂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3. 涂刷酸洗溶液:使用刷子或喷枪将酸洗溶液均匀涂刷在待除锈的金属表面上。

要确保酸洗溶液覆盖到所有需要除锈的部位。

4. 等待处理:根据金属的种类和锈蚀的情况,等待一定的时间让酸洗溶液起到除锈的作用。

一般来说,等待时间为10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5. 冲洗酸洗溶液:酸洗溶液起到除锈的作用后,用大量清水冲洗金属表面,将酸洗溶液彻底冲洗掉。

6. 检查除锈效果:用手触摸金属表面,确保表面已经完全除锈,并且没有残留的酸洗溶液。

7. 中和处理:使用碱性物质中和金属表面残留的酸洗溶液,以防酸性残留对金属表面造成腐蚀。

常用的中和剂有纯碱溶液或石灰水等。

8. 干燥处理:将除锈后的金属置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

也可以使用风扇或加热设备加快干燥的速度。

9. 防护处理:在金属表面涂上防锈剂或油漆,以防止金属再次氧化和锈蚀。

三、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酸洗除锈,注意操作安全。

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避免接触酸洗溶液和酸雾。

3. 酸洗溶液的配制和使用要注意稀释比例,不得超出安全范围。

4. 进行酸洗除锈的金属件应注意安全固定,避免滑落或跌落。

轧钢酸洗工艺流程

轧钢酸洗工艺流程

轧钢酸洗工艺流程酸洗是轧钢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铁皮、锈蚀物和其他杂质,提高钢材表面的光洁度和质量,为后续加工工艺提供良好的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轧钢酸洗的工艺流程。

1. 酸洗设备准备需要准备酸洗设备,包括酸洗槽、酸洗液、酸洗液循环系统、酸洗槽加热系统、酸洗槽搅拌系统等。

酸洗液通常采用稀硫酸、盐酸等酸性溶液,具体的酸洗液配制比例需根据钢材的材质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2. 钢材准备在进行酸洗之前,需要对待处理的钢材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钢材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进行清洗,以免影响酸洗效果。

清洗可以采用碱洗、水洗等方法。

其次,需要对钢材进行预处理,包括切割、修边等工艺,以保证钢材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3. 酸洗操作将准备好的钢材浸入酸洗槽中,确保钢材完全浸没在酸洗液中。

酸洗槽中的酸洗液通过循环系统不断循环,保持酸洗液的浓度和温度稳定。

同时,槽内的搅拌系统会对酸洗液进行搅拌,使其能够均匀地作用于钢材表面。

4. 酸洗时间控制酸洗时间是一个关键参数,需要根据钢材的材质和表面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

酸洗时间过长会导致钢材表面被过度腐蚀,影响钢材的质量和性能;酸洗时间过短则无法彻底去除钢材表面的杂质。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酸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钢材的腐蚀。

5. 酸洗后处理酸洗完成后,需要对钢材进行后处理,以去除钢材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和产生的废液。

一般情况下,会进行水洗和中和处理。

水洗可以采用喷淋、浸泡等方式,将钢材表面的酸洗液残留物冲洗干净。

中和处理则是通过加入碱性溶液,中和酸洗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废液达到中性或碱性,便于后续的处理和排放。

6. 酸洗后检验和包装对酸洗后的钢材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表面光洁度、铁皮残留情况等。

通过检验合格后,可以对钢材进行包装,以保护钢材的表面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腐蚀。

总结:轧钢酸洗工艺流程包括酸洗设备准备、钢材准备、酸洗操作、酸洗时间控制、酸洗后处理、酸洗后检验和包装等步骤。

酸洗作业指导书

酸洗作业指导书

酸洗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酸洗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锈蚀物、油脂和其他杂质,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洗作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准备工作1.1 清洁工作区域:确保酸洗作业区域干净整洁,没有杂物和污垢,以防止杂质污染酸洗液。

1.2 检查设备和工具:确保酸洗槽、酸洗喷枪、酸洗液和其他必要工具设备的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1.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酸洗作业需要穿戴化学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酸洗液配制2.1 选择适当的酸洗液: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和表面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酸洗液。

常用的酸洗液包括盐酸、硫酸和磷酸等。

2.2 酸洗液浓度控制:根据酸洗液的配方和要求,准确控制酸洗液的浓度,以确保酸洗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酸洗液温度控制:根据金属材料的要求,控制酸洗液的温度,一般在40-60摄氏度之间,以提高酸洗效果和操作的安全性。

三、酸洗作业步骤3.1 表面清洁:在酸洗之前,首先使用溶剂或碱性清洗剂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洁,以去除油脂和其他杂质,以提高酸洗效果。

3.2 酸洗液浸泡:将金属材料浸泡在酸洗液中,根据材料的要求和酸洗液的配方,控制浸泡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3.3 冲洗和中和处理:酸洗后,将金属材料从酸洗液中取出,用清水进行冲洗,以去除酸洗液的残留物。

然后,使用碱性溶液进行中和处理,以中和酸洗液的酸性,以防止对环境和设备的腐蚀。

四、安全注意事项4.1 酸洗作业区域通风:确保酸洗作业区域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排除酸洗液产生的有害气体,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4.2 酸洗液的安全使用和储存:酸洗液具有腐蚀性,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和储存,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防止酸洗液泄漏。

4.3 废液处理:酸洗液和中和液都属于有害废液,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质量控制和记录5.1 酸洗效果检查:酸洗后,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检查,确保酸洗效果符合要求,如有问题,及时调整酸洗液的配方和操作参数。

酸洗作业指导书

酸洗作业指导书

酸洗作业指导书标题:酸洗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酸洗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通过使用酸性溶液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以达到清洁、光亮、防腐的效果。

酸洗作业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作业安全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洗作业的指导书,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酸洗作业。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酸洗设备和溶液的状态:检查酸洗槽、酸液浓度、温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1.2 穿戴防护装备:包括防酸服、防护手套、护目镜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1.3 设置通风设备:保持作业区通风良好,避免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二、操作步骤2.1 清洗工件:将待处理的金属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2.2 浸泡酸洗:将清洗后的金属件浸泡在酸洗槽中,根据工艺要求设定酸液的浓度和温度。

2.3 定时搅拌:在酸洗过程中定时搅拌酸液,确保酸液均匀接触金属表面。

三、安全注意事项3.1 避免溅洒: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酸液溅洒到皮肤和衣物上,避免发生化学灼伤。

3.2 紧急处理:如不慎接触到酸液,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3 废液处理:处理酸洗废液时要遵守相关规定,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设备维护4.1 定期清洗设备:定期清洗酸洗槽和管道,防止酸液残留导致设备腐蚀。

4.2 检查设备状态:定期检查酸洗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4.3 更换酸液:根据酸洗工艺要求,定期更换酸液,保持酸液的有效性。

五、作业记录5.1 记录操作过程:对每次酸洗作业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酸液浓度、温度、处理时间等信息。

5.2 质量检验:对酸洗后的金属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达到要求的清洁度和光亮度。

5.3 效果评估:根据作业记录和质量检验结果评估酸洗效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结论:酸洗作业是一项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措施对作业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所述的酸洗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酸洗作业的要点,确保作业安全和效果。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酸洗、磷化、皂化操作规程

酸洗、磷化、皂化操作规程

酸洗、磷化、皂化操作规程
工艺:酸洗——高压力冲洗——磷化——高压水冲洗——皂化——干燥
1酸洗前的准备:班组长检验原料的批号或炉号、规格和表面质量等,如有异常情况,即通知生产部负责人。

2剪断打包带,留有一根绑腰线,绑腰线上必须挂上厂家的标识。

3酸洗:室温下,盐酸池中浸泡约15分钟左右,做到无氧化铁皮即可。

4高压水冲洗耳恭听:避免残余的盐酸进入磷化池。

5磷化:磷化温度:50~70℃。

磷化时间:8~15分钟。

磷化后钢丝表面的颜色为灰色或暗灰色,磷化膜应是牢固、细密。

注意:关闭皂化池中的阀门,打开磷化池中的阀门,在磷化的同时,应吊同一批批号或炉号的原料酸洗。

6高压水冲洗:在此过程中,应关闭磷化池阀门,打开皂化池阀门。

7皂化:皂化温度75~85℃,皂化时间:2~5分钟。

皂化后钢丝的表面为一层乳白色的膜层。

8皂化后钢丝分批号或炉号堆放。

9应随时调整三个池中的水位线,定期打捞三个池中的沉淀。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确认不锈钢酸洗钝化设备工作正常,清理污垢和杂物。

1.2确认酸液配制和储存设施符合安全要求,备齐所需酸洗剂和相应的中和剂。

1.3确认操作人员装备完善,佩戴好防护用品,包括耐酸手套、防护眼镜、防酸胶鞋等。

1.4确认操作区域通风良好,设备稳定可靠。

1.5准备好不锈钢工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理,确保表面无腐蚀、无油污和杂物。

二、操作步骤2.1将酸浴放入酸洗槽中,控制酸浴的浓度和温度,根据工件要求进行调整。

2.2将工件放入酸洗槽中,注意避免工件之间的接触,防止互相刮擦。

2.3使用机械设备或手动方式搅拌酸液,保证酸液均匀接触工件表面。

2.4控制不锈钢酸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和酸液的浓度,可以适当调整时间。

2.5在酸洗过程中,定期检查酸洗槽内酸液的温度和浓度,及时补充和调整。

2.6当酸洗时间到达后,将工件从酸洗槽中取出,放入中和槽中进行中和处理。

2.7在中和过程中,使用中和剂均匀覆盖工件表面,使酸洗残留物得到有效中和。

2.8将中和后的工件取出,进行冲洗和干燥处理。

三、注意事项3.1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3.2在酸洗过程中,严禁使用高浓度的酸液,以免对操作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若酸液浓度过高,应及时稀释。

3.3酸洗槽和中和槽要定期清理和检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3.4酸液使用后,应及时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废液的处理。

3.5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沟通畅通,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工件的处理质量和进度。

四、操作后的处理4.1清洗工件后,应进行目测检查,确保工件表面无水迹、无污垢等。

4.2检查工件表面有无异常,如腐蚀、划痕等,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3对使用的设备、工具和防护用品进行清洁和检查,保养好设备,维护好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着重强调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操作步骤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金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操作规程
GC/JN 34.13-2007
初轧厂
钢材酸洗基本操作规程
2007.05.01发布2007.05.01实施
大连金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作业准备
3. 酸洗操作
4. 酸腐蚀和不锈钢酸洗
5. 中和与冲洗
7. 质量记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材酸洗的技术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初轧厂精整作业区钢材的酸洗操作。

2 作业准备
2.1 酸液配制前,要放出废酸,重新配制新酸。

2.2 废酸放出后,清除槽底氧化皮及脏物,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酸洗槽底应留有空隙便于酸液流动。

2.3 配制新酸时,一定要先放水,后放酸。

2.4 配制硫酸溶液,可根据硫酸溶液的比重及浓度换算表(表1),用比重计(波美计)测量配制,直达到所要求的浓度。

表1硫酸溶液的比重及浓度换算表
2.5 酸液浓度也可按表2、表3,配制成相应硫酸溶液浓度。

2.6 配制好的酸液面应低于槽沿300毫米以上,以免放入钢材酸液溢出。

2.7 待酸洗钢材的钢号、炉号、规格、支数和重量必须与流动卡片相符后,方可进行酸洗。

2.8 在酸洗之前,必须检查钢材表面。

根据表面状况,随时调整酸液浓度、温度和酸洗时间。

3 酸洗操作
3.1 要求酸洗的钢材有:热(冷)压加、热顶锻钢材。

其酸洗制度按表3规定进行。

表3 酸洗制度
3.2 酸洗钢材,要先放入U型架内,然后再放入酸槽中酸洗。

3.3 钢材入槽前,应先将酸液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然后将钢材小心地放入槽中。

3.4 入槽钢材应低于液面20毫米不得露出酸液外面。

3.5 钢材入槽后可添加酸液总重量的0.1~0.2%的缓蚀剂,加入后要搅拌均匀。

3.6 为防止泡沫溢出槽外,缓蚀剂不能一次多加使用,可以分多次加入。

3.7 钢材入槽后,酸液温度应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如有下降应及时用蒸汽加热。

3.8 为防止过酸洗,每隔10~15分钟检查一次钢材表面,保证钢材表面质量。

3.9 酸洗过程中,可根据酸洗效果,提前或延长出钢时间。

3.10 酸洗后的钢材表面,应洗净氧化铁皮,并不得有过酸现象。

3.11 高工钢经酸洗,氧化铁皮不能完全脱落时,可进行重复酸洗或者浸入带硝
酸钠的酸液中10~15分钟,然后进行清洗冲刷。

3.12 不得边酸洗边放酸,补加新酸时,槽内不得有钢材。

3.13 酸洗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注明酸液浓度,温度、钢下槽时间并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酸液温度。

4 酸腐蚀和不锈钢酸洗
4.1 凡是脱碳超过标准规定的钢材,可进行酸腐蚀处理。

4.2 在进行酸腐蚀时,通常配制新酸或在用过的旧酸液中补加新酸,方能进行酸腐蚀处理。

4.3 补加新酸时,按表4进行。

表4补加硫酸量
4.4 在酸腐蚀操作前,要检查钢材表面和量好尺寸,酸腐蚀过程中根据表面情况和尺寸的变化,随时掌握时间,以防造成小尺寸或过酸。

4.5 1Cr18Ni9Ti和氧化铁皮较致密并不易脱落的钢种,均采用硝酸钠硫酸溶液酸洗。

4.6 在配制硝酸钠硫酸溶液时,每槽加硝酸钠不得超过150公斤。

4.7酸洗时,退火后的不锈耐热钢材必须经斜辊式矫直机矫直或剥皮机轻剥后方可酸洗,酸洗液用普通酸液即可。

4.8 硝酸钠硫酸溶液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以防逸出物破坏操作环境。

5 中和与冲洗
5.1 钢材从酸槽中吊出后,应将氧化铁皮和遗留残酸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放入中和槽内进行中和处理。

5.2 高速工具钢一定要经刷洗后,进行中和处理。

5.3 中和液为2.0~2.5%的硅酸盐(即玻璃水)水溶液。

5.4 中和液温度为80~100℃,中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

5.5 中和后钢材应撒开风干。

核对钢种、炉号,栓好铁牌子,捆绑牢固,与流动
票一起转到下工序。

6质量记录
生产过程有关操作原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