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编二十八脉象

合集下载

二十八种脉象总结

二十八种脉象总结

二十八脉分类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散脉:浮大无根,浮取脉形很大,但无力,稍用力则按不着。

散脉表示正气耗散,脏腑精气将绝,多见于病症的危候。

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多见于大失血或大汗后。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脉象部位深。

主病,病邪在里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伏脉:比沉脉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病邪内闭,厥证,痛极,阳衰比沉脉更沉牢脉: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均不应,推沉取始得,坚牢不移。

多见于阴寒内盛,如:症瘕,疝气等。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缓脉:一息四至或略少于四至,脉来去有缓慢之感。

湿证或脾胃虚弱。

4、数脉:一息六至,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疾脉:疾脉一息七至以上,数而躁,脉来急疾阳极阴竭,元气将脱5、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痰饮、食滞、实热,妇女滑脉定是胎。

动脉:脉来滑数有力,应指跳动如豆状妊娠,痛症,惊证即滑、短、数三脉并见8、涩脉:往来涩滞不畅,弱如刀刮竹,精亏血少,气滞血瘀可见于贫血,失血,失瘀等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9、细脉:脉来细小路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濡脉:浮而细软,轻按可以触之,重按反不明显,气血不足(虚症),湿邪致病微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常见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的病人。

弱脉:沉细而应指无力,气血两虚。

10、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对脉象的分类精细,最多有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1. 表脉——浮。

2.里脉——沉、牢、伏。

3.寒脉——迟、缓、结、紧。

4.热脉——数、动、疾、促。

5.虚脉——虚、弱、微、散、革、代、短。

6.实脉——实、长、滑。

7.气脉——洪、濡。

8.血脉——细、弦、涩、芤。

《常见脉象的歌诀》
浮脉行于皮肤表,似同枯木水上漂;
沉脉伏于筋骨间,推筋至骨用力寻;
迟脉一息唯三至,分钟少于六十行;
数脉一息五六至,九十以上为数频;
滑脉滑利如走珠,妊娠脉上可体验;
涩脉往来实艰难,有中似无应指间;
虚脉按之即无力,虚如葱管弱如棉;
实脉举按力均强,形如竹棍好思量;
长脉不过体位长,位越三关向肘长;
短脉寸尺向关缩,三指并紧方可摸;
洪脉来大去时小,指下炎炎如火烧;
微脉细微如丝线,似有似无静心寻;
紧脉如被绳索绕,经气被束心明了;
溪水流入宽河床,流行无力即为缓;
芤脉其意为中空,阴血溢出脉管中;
弦脉好似一根弦,端直而长病主肝;缓脉充盈为之濡,湿邪停滞阳被阻;细脉稍比微脉粗,阴血亏少脉无助;结脉缓慢时一止,止中尚无定数寻;代脉本为代偿意,时动时止有定数;促脉乃是急促间,阳强阴弱脉暂停;以上所述常见脉,临证必须心里明。

《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

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

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

二十八脈象與主病歌訣中醫學根本就在脈決與藥學能捂到脈決知藥理那将水到渠成……二十八脈象與主病歌訣(一)體象,主病,兼脈歌浮脈:浮統五脈(濡、革、洪、微、散)浮在皮毛,如水漂木;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浮脈爲陽,其病在表。

寸浮傷風,頭痛鼻塞;左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遲脈得之,下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無力表虛,有力表實。

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濕。

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洪脈洪脈極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衰,滔滔滿指。

洪爲盛滿,氣壅火亢。

左寸洪大,心煩舌破;右寸洪大,胸滿氣逆。

左關見洪,肝木太過;右關見洪,脾土脹熱。

左尺洪兮,水枯便難;右尺洪兮,龍火燔灼。

微脈微脈極細,而又極軟;似有若無,欲絕非絕。

微脈模糊,氣血大衰。

左寸驚怯,右寸氣促。

左關寒攣,右關胃冷。

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陽衰命絕。

濡脈濡脈細軟,見于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濡主陰虛,髓絕精傷。

左寸見濡,健忘驚悸;右寸見濡,腠虛自汗。

左關逢之,血不營筋;右關逢之,脾虛濕侵。

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革脈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革主表寒,亦屬中虛。

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寸之革,金衰氣壅。

左關遇之,疝瘕爲崇;右關遇之,土虛爲疼。

左尺診革,精空可必;右尺診革,殒命爲憂。

女人得之,半産漏下。

散脈散脈浮亂,有表無裏;中候漸空,按則絕矣。

散爲本傷,見則危殒。

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

左關之散,當有溢飲;右關之散,脹滿蠱疾。

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陽消命絕。

二十八脈象與主病歌訣(二)體象,主病,兼脈歌沉脈:沉含四脈(伏、細、牢、弱)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餘,舉之不足。

沉脈爲陰,其病在裏。

寸沉短氣,胸痛引肋;或爲痰飲,或水與血。

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爲滿悶,吞酸筋急。

遲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濕癢,淋濁痢洩。

無力裏虛,有力裏實。

沉遲痼冷,沉數内熱;沉滑痰飲,沉澀血結;沉弱虛衰,沉牢堅積;沉緊冷痛,沉緩寒濕。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直观明了的二十八脉法(脉法三字经)!

直观明了的二十八脉法(脉法三字经)!

直观明了的二十八脉法(脉法三字经)!一、浮脉1.脉象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2.主病浮为阳,表病居,秋应见,久病愁。

伤寒证,浮而紧;表风热,浮有力;表虚证,脉缓浮;浮无力,多血虚。

二、沉脉1.脉象行筋骨,石投水,重按有,轻不应。

2.主病沉属阴,主里证,冬时见,当无恙。

沉有力,水寒滞,沉无力,为阳虚;脉沉迟,里寒证,脉沉数,有里热。

三、迟脉1.脉象迟为慢,一息三。

2.主病迟之脉,主阴寒,司脏病,阳伏潜。

脉浮迟,是表虚,沉迟脉,里寒现。

脉迟涩,主血寒,脉迟滑,有积痰。

迟有力,是寒积,迟无力,乃虚寒。

四、数脉1.脉象数为速,一息六。

2.主病数主热,阳盛烦。

兼浮沉,表里现。

有力否,虚实参,脉洪数,疱疹斑。

脉细数,是阴虚,脉急数,肝火燔。

童子见,不足怪,脉滑数,有热痰。

五、洪脉1.脉象洪脉大,似波涛,满指应,势滔滔。

来虽盛,去势衰,举即得,按有余。

2.主病洪阳盛,血应虚,火燔灼,热病居。

盛夏见,不为奇,兼浮沉,有表里。

洪滑脉,热痰致,腹胀满,现洪急。

六、微脉1.脉象按之绝,有如无,与细较,细极软。

2.主病微脉示,气血微,阳气损,阴气亏。

救兵见,正气危,新病现,阳气垂。

少阴病,利清谷,阴阳竭,命不归。

七、细脉1.脉象细脉小,如细丝,应指显,无绝期。

2.主病大为实,细主虚,气血衰,劳损期。

腰肾冷,见泄利,肺胃寒,诸阳虚。

春夏逆,年少希,秋冬见,老弱宜。

八、散脉1.脉象散无根,似杨花,来无定,至数差。

2.主病散不聚,主大虚,脏气竭,元气离。

心怔忡,命向西。

久病见,急速医。

孕妇见,苔欲隳。

将临产,要见喜。

九、虚脉1.脉象轻按有,再按空,迟大软,力不充。

2.主病脉言虚,多伤暑,身有热,自汗多。

或惊悸,由血虚,或肺痿,阴不足。

或怔忡,神不舒,养营阴,莫蹉跎。

十、实脉1.脉象实脉坚,大而长,应指实,逼逼强。

2.主病实为阳,火郁成,发谵狂,时频频。

或阳毒,伤食停,大便结,气填胸。

脾胃热,咽舌肿。

腰肠疾,痛不通。

十一、滑脉1.脉象滑如珠,珠走盘。

重编二十八脉象

重编二十八脉象

二十八脉象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是指手指轻按即得,重按稍弱的脉象。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裏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3、实脉:的脉象是浮、中、伏都可能出现的,指下充盈、有力的脉象。

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4、长脉:是脉象的一种,其脉象表现为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5、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6、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多见于大出血之后的脉象。

7、沉脉:是脉象之一。

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8、微脉: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二十八脉脉象

二十八脉脉象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1、浮脉2、沉脉3、迟脉4、数脉5、滑脉6、涩脉7、虚脉8、实脉9、长脉 10、短脉 11、洪脉12、微脉 13、细脉 14、濡脉 15、弱脉 16、紧脉17、缓脉 18、弦脉 19、动脉 20、促脉 21、结脉22、代脉 23、革脉 24、牢脉 25、散脉 26、芤脉27、伏脉 28、疾脉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

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1、浮脉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浮脉亦见于里证。

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故《濒湖脉学》说:“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种浮脉实际上是举之相对有余,按之非常不足,故称虚浮脉。

除病理性浮脉外,桡动脉部位浅表,或因夏秋时令阳气升浮,而出现浮脉,则不属病脉。

浮脉类其他脉对比: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临床意义:沉脉为里证的主脉。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

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沉脉类其他脉对比:伏脉、牢脉、弱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迟脉为寒证的主脉,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但邪热结聚,经隧阻滞,也可以出现迟脉,其指感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等胃肠实热证,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所以,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

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缓脉、涩脉、结脉。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是热证的主脉。

亦可见于虚证。

张景岳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八脉象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是指手指轻按即得,重按稍弱的脉象。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裏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3、实脉:的脉象是浮、中、伏都可能出现的,指下充盈、有力的脉象。

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4、长脉:是脉象的一种,其脉象表现为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5、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6、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多见于大出血之后的脉象。

7、沉脉:是脉象之一。

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8、微脉: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脉象的一种。

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至数不明。

由气血虚衰所致。

多见于休克﹑虚脱﹑慢性虚弱病症等。

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9、伏脉:脉学名词。

指一种脉象。

脉来伏隐,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

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10、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11、虚脉: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感觉无力的脉象。

为无力脉的总称。

虚脉主虚证,多为气血不足或脏腑虚证。

气血不足,气不足以推行血脉,则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故脉按之空虚。

脏腑功能低下,精血津液亏损,即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可见虚脉。

高热伤阴,失水,出血,或吐泻后津液不足,血脉难以充盈,其虚脉无力之象更为显著。

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12、牢脉:脉象的一种。

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

多见于阴寒积聚的病症,如症瘕、痞块、疝气等。

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13、革脉:指一种脉象。

即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的脉象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14、迟脉:是指每一息脉跳动不足四次,即每分钟脉跳在六十次以下。

直接病理因素是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兴奋如黄疸、呕吐、神经官能症、疼痛等,可引起神经性迟脉。

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裏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15、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裏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16、结脉:是指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复合脉。

结脉的形成,来源于心律失常中的各种过早搏动或传导阻滞等,偶也可见于正常人(但必须排除心脏病)和情志失常、烟酒过量者。

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17、代脉: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且间歇时间较长的脉象。

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打损伤。

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而出现代脉。

也可因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而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脉见间歇。

体质异常或妊娠妇女也可见代脉,但脉象有力、和柔、均匀,不可视为病脉。

疼痛较甚或卒遇惊恐时,气血逆乱而暂时出现代脉,与脏气衰微之代脉不同,系一时性的现象。

代脉源于心脏过早搏动或房室传导阻滞,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等。

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18、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裏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19、数脉: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

《脉经》:“数脉来去促急。

”数脉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是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

可能患有心动过速、甲亢或者严重贫血。

20、疾脉:脉象名。

又称急脉。

脉来急速,较数脉尤甚,成人一息七八至。

多见于急性热病。

如虚损劳伤者见疾脉,多是危重证候。

如孕妇无病见此脉,则为临产脉象,称离经脉。

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21、紧脉:是脉象的一种。

脉来紧张有力,应指绷急,如转绳索。

常见于寒邪外束或里寒独盛,寒邪挟宿食,出现腹痛、关节疼痛等症。

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

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22、弦脉:指有弓弦感觉的脉搏,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弦脉是肝胆病的主脉,肝为刚脏,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所以脉端直而弦。

痛证脉也多现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所致。

此外,痛证多由寒邪引起,寒主收引,使经脉绷急,故脉弦。

痰饮停留在肝经所过的两肋,称为悬饮,也现弦脉。

现代称的动脉硬化的病人,更是典型的弦脉。

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23、滑脉:滑脉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滚滚滑利。

滑脉主痰、痰饮。

因为痰饮内阻,在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可出现气血涌流,所以脉显滑利。

高烧病人,热鼓血行,脉也滑利,妇女受孕之后,气血涌流以养胎儿,更可见典型的滑脉。

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24、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25、促脉:脉象的一种,是指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多见于阳热亢盛而兼有气滞、血瘀、停痰、食积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

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26、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

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濡脉浮泛于皮肤之上,脉力较弱,一般多在3—4脉力单位,脉体较细,比正常脉有时细到一倍,正常脉体的宽度皆为两格,而濡脉宽度,在起波基底仅为一格,脉率无特殊情况不数。

27、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28、细脉:是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的脉象。

又称小脉。

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细脉是指脉管在指下感觉细小,有的形容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明显,能分清次数。

其特点是脉窄,波动小。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