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简介ppt
合集下载
甲骨文学习教材PPT课件

三星堆顺风耳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
三星堆大型铜神树
三星堆“鸟形”青铜器
动脑筋:
• 三星堆青铜器与商周的青铜器有何不同? • 你能想象远古蜀国人的生活状况吗?请 你试着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古蜀国文明。 • 古蜀国的灿烂文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请你谈一谈你的观点。
练兵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大约多少年? A.3100年 B.3600年 C.2800年 D.2500年 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妇好尊 D.司母 戊鼎 答案:1、 B 2、 D
第9课 甲骨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
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生开始的时序。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海:江口中加上午字,午时海水涨潮涌至江口,表示
海水。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万:形如蝎子。安蝎子为胎生昆虫,性撢。母蝎产子,
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 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 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喻不可胜数之“万”字。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象:虽本属表示大象之象,然以其大借喻包容于天地
间之种种形象,如山川日月。再经转训为事物表象之象。
动手动脑:
1、请同学们参照以上几个字的 写法,写一个甲骨文,看看谁 写的最漂亮。 2、你能总结一下甲骨文的特点 吗? 3、你认为甲骨文的出现具有什 么历史意义呢?
二、世界闻名的青铜器
1、什么是青铜器?
2、青铜器是怎样制造的? 3、青铜器用哪几种金属冶炼成的? 它们的比例是多少?
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甲骨文简介

• 因其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称为甲骨文 • 甲骨文是殷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阶段
甲骨文的起源
•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 • 甲骨文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 程
甲骨文的发展
• 甲骨文经历了商朝晚期、西周早期两个发展阶段 • 甲骨文从最初的简单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复杂的表意 文字
02
甲骨文的形态与结构
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甲骨文的象形性
•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字形与实物相似 • 甲骨文的象形性使得文字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
甲骨文的线条特点
• 甲骨文的线条简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 甲骨文的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等多种形式
甲骨文的构造原理
甲骨文的构造
• 甲骨文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等多种 形式 • 甲骨文的构造包括单一构造、复合构造、组合构造等多 种方式
• 甲骨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等词类 • 甲骨文的词类与后世汉字词类基本一致
甲骨文的语法结构
• 甲骨文的语法结构主要包括主谓结构、宾谓结构、偏正结构等 • 甲骨文的语法结构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便于学习和掌握
甲骨文的语用功能
甲骨文的表意功能
• 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 • 甲骨文的表意功能为古代汉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甲骨文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 甲骨文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5
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
甲骨文保护与研究的现状
甲骨文保护的现状
• 甲骨文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 甲骨文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阶段
甲骨文的起源
•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 • 甲骨文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 程
甲骨文的发展
• 甲骨文经历了商朝晚期、西周早期两个发展阶段 • 甲骨文从最初的简单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复杂的表意 文字
02
甲骨文的形态与结构
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甲骨文的象形性
•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字形与实物相似 • 甲骨文的象形性使得文字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
甲骨文的线条特点
• 甲骨文的线条简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 甲骨文的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等多种形式
甲骨文的构造原理
甲骨文的构造
• 甲骨文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等多种 形式 • 甲骨文的构造包括单一构造、复合构造、组合构造等多 种方式
• 甲骨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等词类 • 甲骨文的词类与后世汉字词类基本一致
甲骨文的语法结构
• 甲骨文的语法结构主要包括主谓结构、宾谓结构、偏正结构等 • 甲骨文的语法结构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便于学习和掌握
甲骨文的语用功能
甲骨文的表意功能
• 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 • 甲骨文的表意功能为古代汉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甲骨文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 甲骨文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5
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
甲骨文保护与研究的现状
甲骨文保护的现状
• 甲骨文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 甲骨文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课件

2
汉字发展史 大篆
•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 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 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 别。
3
汉字发展史 小篆
•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 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 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 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 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 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 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 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 出现。
•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汉字发展史 大篆
•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 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 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 别。
3
汉字发展史 小篆
•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 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 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 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 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 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 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 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 出现。
•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ppt课件

10
孟 鼎 铭 文 ( 西 周 )
王
孙
遗
者
钟
(
楚 )
11
“金文字举例”和“金文与现汉字对照”
12
13
14
❖3.篆书
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大篆是西周 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 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 多的特点。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 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人整理文 字后改定。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 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 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 块形”的基础。
1
学习指导(一)
❖ 请同学们观察图表“汉字的演 变”,然后和组员交流分析古今汉 字间的异同。
2
汉字的演变
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 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 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从甲骨文 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 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 小篆)、隶书和楷书。
15
❖3.篆书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 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 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 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 体。
16
❖4、隶书
❖
❖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 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 的便捷字体。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 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 合。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 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 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 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 形的汉字符号。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 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 汉字的分界。
27
❖ 小结:《甲骨文的发现》是真实的故事。从 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现存的最 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 骨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
孟 鼎 铭 文 ( 西 周 )
王
孙
遗
者
钟
(
楚 )
11
“金文字举例”和“金文与现汉字对照”
12
13
14
❖3.篆书
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大篆是西周 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 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 多的特点。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 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人整理文 字后改定。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 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 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 块形”的基础。
1
学习指导(一)
❖ 请同学们观察图表“汉字的演 变”,然后和组员交流分析古今汉 字间的异同。
2
汉字的演变
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 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 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从甲骨文 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 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 小篆)、隶书和楷书。
15
❖3.篆书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 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 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 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 体。
16
❖4、隶书
❖
❖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 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 的便捷字体。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 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 合。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 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 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 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 形的汉字符号。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 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 汉字的分界。
27
❖ 小结:《甲骨文的发现》是真实的故事。从 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现存的最 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 骨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
甲骨文ppt课件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 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5
甲骨文资料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 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 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 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 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 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 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 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 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 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 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9源自甲骨文10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2
8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 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 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 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 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 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 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 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 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 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 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 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 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 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 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 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 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5
甲骨文资料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 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 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 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 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 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 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 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 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 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 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9源自甲骨文10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2
8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 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 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 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 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 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 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 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 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 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 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 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 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 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 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 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 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常见的甲骨文课件

使用高分辨率摄影、扫描等技术, 将甲骨文实体转化为数字图像, 确保信息完整无损。
存储格式
选择适当的图像存储格式,如 TIFF、JPEG等,确保图像质量与 数据安全。
甲骨文数字化修复与还原
数字化修复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甲骨文数 字图像进行去噪、增强、拼接等操作, 以改善图像质量。
还原破损文字
通过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 并还原甲骨文上的破损文字。
甲骨文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甲骨文的文字构造、语音、语法 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推动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甲骨文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01
甲骨文独特的文字形式和艺术风 格,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灵感和素材。
02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书 法创作上,也体现在绘画、雕塑 等艺术形式中,为艺术家提供了 独特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
甲骨文的起源与商朝晚期社会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初期、中 期和晚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 骨文的书写风格和特 点也在不断变化。
初期甲骨文比较简单, 中期和晚期则逐渐变 得复杂和规范。
甲骨文的影响和意 义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熟文字,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会意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 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如“明 ”、“林”等字。
形声
通过将表示意义类的字与表示 声音类的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 的字,如“河”、“梧”等字。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与现代汉字的关联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之一,现代汉字的很多偏旁部首和结构都可以在甲骨文中 找到源头。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字义和字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映了汉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存储格式
选择适当的图像存储格式,如 TIFF、JPEG等,确保图像质量与 数据安全。
甲骨文数字化修复与还原
数字化修复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甲骨文数 字图像进行去噪、增强、拼接等操作, 以改善图像质量。
还原破损文字
通过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 并还原甲骨文上的破损文字。
甲骨文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甲骨文的文字构造、语音、语法 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推动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甲骨文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01
甲骨文独特的文字形式和艺术风 格,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灵感和素材。
02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书 法创作上,也体现在绘画、雕塑 等艺术形式中,为艺术家提供了 独特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
甲骨文的起源与商朝晚期社会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初期、中 期和晚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 骨文的书写风格和特 点也在不断变化。
初期甲骨文比较简单, 中期和晚期则逐渐变 得复杂和规范。
甲骨文的影响和意 义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熟文字,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会意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 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如“明 ”、“林”等字。
形声
通过将表示意义类的字与表示 声音类的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 的字,如“河”、“梧”等字。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与现代汉字的关联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之一,现代汉字的很多偏旁部首和结构都可以在甲骨文中 找到源头。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字义和字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映了汉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概述(ppt 41页)PPT学习课件

5、《怀特氏收藏甲骨文集》加拿大华裔学 者许进雄编辑,1979年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 皇家博物馆影印出版,录甲骨1915片。
6、《英国所藏甲骨集》李学勤、齐文心、 艾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收入英国现 藏全部甲骨资料,著录2647片。
7、《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 字》,松丸道雄编 ,1983年东京大学出版会 出版,著录1315片。
其他还有相关的索引类具书《殷墟甲骨刻辞 罗振玉最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点,于文字考释成绩斐然;
最近在山东济南大辛庄(2003年3月18日,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 古》2003年第6期)、陕西周公庙遗址也有 有字甲骨出土,材料尚未完全公布。
3、甲骨文的著录 著录形式有三种:拓本、照片和摹本。
几部大型著录书:
1、《甲骨文合集》1-13册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录甲骨41956 片(实为39476片)。
2、甲骨文的发掘
1899年至1928年30年间,私人发掘期间,没 有明确的记载,重要的有9次,出土甲骨多 经转售,大多流散出国门。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考古组有计划地迸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 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6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 掘甲骨四千余片。(《小屯南地甲骨》) 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出土甲骨1583片,其 中有字甲骨689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 骨》)。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 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 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 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 字甲骨约三百片。
一、发现、发掘与著录
6、《英国所藏甲骨集》李学勤、齐文心、 艾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收入英国现 藏全部甲骨资料,著录2647片。
7、《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 字》,松丸道雄编 ,1983年东京大学出版会 出版,著录1315片。
其他还有相关的索引类具书《殷墟甲骨刻辞 罗振玉最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点,于文字考释成绩斐然;
最近在山东济南大辛庄(2003年3月18日,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 古》2003年第6期)、陕西周公庙遗址也有 有字甲骨出土,材料尚未完全公布。
3、甲骨文的著录 著录形式有三种:拓本、照片和摹本。
几部大型著录书:
1、《甲骨文合集》1-13册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录甲骨41956 片(实为39476片)。
2、甲骨文的发掘
1899年至1928年30年间,私人发掘期间,没 有明确的记载,重要的有9次,出土甲骨多 经转售,大多流散出国门。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考古组有计划地迸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 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6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 掘甲骨四千余片。(《小屯南地甲骨》) 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出土甲骨1583片,其 中有字甲骨689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 骨》)。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 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 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 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 字甲骨约三百片。
一、发现、发掘与著录
幼儿园科学课件:甲骨文【模板课件】

幼儿园科学课件:甲骨文 【PPT模板课件】
甲骨文,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起源于古代中国。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结 构,并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用途。
甲骨文的定义和起源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起源于商朝晚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西周晚期。它是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 和刻划形成的。
甲骨文是古人记录文字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传达了人们的思想和传统,还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祭祀仪式。通过学 习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甲骨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习甲骨文需要结合实际例子,并理解每个符号的含义。 通过识别和解读甲骨文卜辞、铭文和文献,我们可以逐渐掌握甲骨文的基本 规律和语法。
甲骨文的实例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实例和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用法和 变化。
我们可以研究各种卜辞、铭文和文献,以及它们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古代社 会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的特点和结构
甲骨文具有形象、简洁、朴实的特点,每个字都是通过简单的图案来表示一 个概念或事物。
甲骨文的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它可以由单个符号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符号 组合而成。在学习甲骨文时,我们需要注意每个符号的意义和组合方式。
甲骨文的用途和意义
甲骨文除了是一种文字形式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历史文献。
孩子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 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学习甲骨文,孩子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拓宽他们的 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总结和展望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甲骨文,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起源于古代中国。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结 构,并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用途。
甲骨文的定义和起源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起源于商朝晚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西周晚期。它是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 和刻划形成的。
甲骨文是古人记录文字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传达了人们的思想和传统,还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祭祀仪式。通过学 习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甲骨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习甲骨文需要结合实际例子,并理解每个符号的含义。 通过识别和解读甲骨文卜辞、铭文和文献,我们可以逐渐掌握甲骨文的基本 规律和语法。
甲骨文的实例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实例和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用法和 变化。
我们可以研究各种卜辞、铭文和文献,以及它们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古代社 会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的特点和结构
甲骨文具有形象、简洁、朴实的特点,每个字都是通过简单的图案来表示一 个概念或事物。
甲骨文的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它可以由单个符号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符号 组合而成。在学习甲骨文时,我们需要注意每个符号的意义和组合方式。
甲骨文的用途和意义
甲骨文除了是一种文字形式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历史文献。
孩子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 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学习甲骨文,孩子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拓宽他们的 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总结和展望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