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会计、税务等专业(学分:3;学时:5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金融学概论》课程属于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研究金融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本原理、系统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实务运作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基础课基本知识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基础【目的要求】了解货币的起源及规律性和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熟悉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掌握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货币本质与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货币起源及其规律性1、货币起源(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的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2、商品成为货币的原因二、货币的定义与形式(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三、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四、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1、货币制度的形成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3、货币制度的演变五、我国及国际货币制度1、我国的货币制度的内容2、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第二章货币流通【目的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掌握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和演变;熟悉货币流通的货币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种状况。
【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治理对策;通货紧缩的标志、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以及货币均衡的标志及其实现条件;【主要内容】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足值货币及其流通2、足值货币形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特征3、信用货币及其流通(1)信用货币的产生(2)信用货币的形式(3)信用货币形态下的流通特征二、货币流通的概念与形式1、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1)货币范围的扩大:M0、M1、M2、 M3;(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2、现金流通3、存款货币流通4、广义货币流通三、货币流通状况的衡量1、货币均衡 Ms=Md2、货币均衡的标志3、货币均衡的条件第三章信用【目的要求】了解主要的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理解信用和信用制度;【重点与难点】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信贷资金运动规律;信用和信用制度。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社会培训版

金融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开设背景《金融概论》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证券投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是证券投资专业的主干课程。
《金融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学习,具有高中及同等学历的学生均可学习本课程。
该课程适合证券专业及财经类学生学习。
二、课程培训目标《金融概论》是财经类其他各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金融制度,以现代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为主线,阐述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掌握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金融概论》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培训时间节假日及周末时间上课四、课程培训内容提纲及时间分配(一)课程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主要阐述货币的产生、发展。
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制度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信用与资金借贷该部分主要是有关信用产生、发展、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着重阐述了现代信用制度的基本形式以及信用工具。
3.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发展。
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主要金融机构的特点及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5.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6.金融市场与金融交易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工具的发行与流通;金融工具交易的价格与收益风险。
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类型及测算;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8.外汇与汇率外汇概念、汇率的种类、汇率制度;外汇交易的种类、9.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概念、国际收支理论基本理论10.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管理(二)教学基本要求1.货币与货币制度(1)熟练掌握铸币、本位币、格雷欣法则、无限法偿、货币制度、纸币流通规律等的基本概念;(2)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的历史;(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4)掌握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的测算方式及货币的创造;(5)熟悉货币量的概念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6)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金融市场的机制和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功能;3. 掌握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运作原理;4. 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5. 培养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a. 金融学的定义与特点b.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c.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 金融市场a.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b.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c.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法规3. 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b. 证券公司c. 保险公司d. 投资基金4. 金融风险管理a. 风险的概念和分类b.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c. 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5. 金融推演模型a.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b. 金融统计推论c. 金融风险模型6. 金融政策与实践a.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b. 银行监管政策与金融稳定c. 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金融合作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方法论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独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课后作业:以练习题、论文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对第一学期的知识进行综合测试。
4.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考核。
六、参考教材1. 《金融学原理》,作者:Frederic S. Mishkin2. 《金融学导论》,作者:John Campbell3. 《金融市场与机构》,作者:Anthony Saunders七、参考文献1. Brealey, R., & Myers, S. (2016).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2. Fabozzi, F., & Modigliani, F. (2009). Capit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价值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和流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银行学、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具,提高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
2、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法规,了解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特性和风险。
3、掌握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和运营模式,了解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业务范围。
4、理解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方法,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
5、提高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金融学基础概念: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概念的解释和讨论。
2、投资组合理论:介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效前沿、最优投资组合等。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4、期权定价模型:介绍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二叉树模型、Black-Scholes模型等。
5、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介绍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法规,以及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运营模式。
6、公司财务:讲解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方法,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
7、风险管理: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等。
8、金融监管与法规:讲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相关法规,以及它们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9、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金融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金融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金融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全面理解和深入知识,为学生提供金融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工具,以及必要的技能和素质,为其未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1.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功能-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特点- 金融机构的角色和职责- 金融机构的分类与运作机制2. 金融产品与工具- 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定义和特点- 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 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和应用3.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概念与分类-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的识别和监测- 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的应用4. 金融决策与投资管理- 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 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的优化-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比较和选择5. 货币银行学-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与货币市场- 央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管理6. 国际金融与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概念与运作机制- 汇率与汇率制度- 跨国公司金融管理与国际投资7.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 金融创新的定义和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与创新三、学习方法1. 讲授与互动本课程将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将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阅读与研究学生应积极阅读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金融市场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金融信息和理论发展,提高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3. 实践与模拟学生将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模拟交易、实践项目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2. 作业与报告(30%)包括个人或小组作业、实践项目报告等。
3. 期中考试(20%)针对课程进度的测试。
4. 期末考试(30%)针对全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五、参考教材1. 《金融学导论》作者:李国强2. 《金融市场学》作者:朱保华3. 《金融风险管理》作者:李信权六、备注本大纲仅为金融学课程的概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运作,以及了解金融决策的经济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和应用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2. 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运作原理;3. 理解金融决策的机会成本和风险特征;4.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5. 强化金融伦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a. 金融学的定义和学科体系b.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概述c. 金融决策的基本原理2. 金融市场a.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b. 金融衍生品市场c. 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d. 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监管3. 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b. 保险公司和养老金机构c. 投资基金和券商4. 金融决策分析a. 金融决策的主体和目标b. 金融决策的风险特征和效用函数c. 金融决策的时间价值和资本预算5. 金融风险管理a. 金融风险的分类和测量b. 金融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方法c. 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挑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系统介绍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2. 实践操作:通过小组项目和模拟交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3. 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实际案例和经验,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项目成果。
2. 期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金融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金融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金融学导论》- Stephen Cecchetti and Kermit Schoenholtz2. 《金融市场与机构》- Frederic Mishkin and Stanley Eakins3. 《金融决策分析》- Charles Moyer, James McGuigan, Ramesh Rao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和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政策时滞
阐述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 施再到产生效果所需的时 间过程,包括内部时滞和 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效应
评估货币政策实施后对宏 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如 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 收支等。
04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
金融风险类型及识别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如利率、 汇率、股票价格等)而导致的 损失风险。
风险量化
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 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风险缓释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 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转移
通过保险、对冲等手段,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风险报告与监控
定期生成风险报告,对风 险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
金融监管体系及实践
监管机构与职责
介绍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如中央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
金融市场的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 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等。
金融机构类型及功能
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分类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
银行主要提供存贷款、支付结算等服务;证券公司负责证 券发行与交易;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基金公司则进行 基金管理等。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提 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促进金融市场 的发展。
金融市场与机构的互动关系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推动金融体系的 稳健运行。
03
货币与货币政策
货币本质及职能
01
02
03
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 发展过程,探讨货币的本 质属性和功能。
《金融概论》教学教案(全)

《金融概论》教学教案(全)金融概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金融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基本认识
- 理解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的作用
- 分析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机会
- 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金融概念和基本原理
- 金融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概述
- 金融制度和金融中介机构
- 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法律法规
2.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 金融衍生品市场
- 金融工具的风险与收益评估
3. 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
-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 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
- 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作用
4. 金融风险与投资机会
-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投资理论和投资组合分析
5. 金融思维与问题解决
- 金融决策与风险管理
-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三、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金融概念、原理和机构等内容-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金融理论的理解-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视频
四、教学评估
- 课堂互动:检查学生对金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情况
- 作业与讨论:分析金融案例和解决相关问题
-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和思考能力
五、参考资料
- 《金融学原理》- 约翰.查普曼等著
- 《金融市场与机构》- 马克斯.布鲁姆等著
- 《金融风险管理导论》- 罗兰.欧内斯特等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时数:50学时上机课10学时
学分:2.5学分
教学对象:经济学专业学生
《金融概论》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概论》是经济类其他各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金融制度,以现代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为主线,阐述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和掌握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描述
《金融概论》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讨论、实习的课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的历史;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熟悉货币量的概念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本章主要内容]
(1)货币
(2)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货币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职能和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工具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部分主要是有关信用产生、发展、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着重阐述了现代信用制度的基本形式以及信用工具。
正确理解信用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
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理解利息的性质、利率主要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
(1)信用概述
(2)信用形式
(3)金融工具
教学重点:信用制度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信用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1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2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3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第四章外汇与汇率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含义,理解汇率的决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的汇率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汇率问题,了解外汇业务的种类
[本章主要内容]
(1)外汇与汇率概述
(2)汇率的决定
(3 )我国的汇率制度
(4 )人民币国际化
教学重点:汇率的决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外汇业务的种类
教学方法:讲授
第五章金融市场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投资基金,掌握基本知识点;了解金融市场的构要成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掌握金融工具的基交易方式和交易价格的确立;掌握金融交易的收益和风险评估方法。
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功能。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外汇黄金市场的类型和作用
[本章主要内容]
(1)金融市场概述
(2)货币市场
(3)资本市场
(4)投资基金市场
(5)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教学重点: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教学方法:讲授
第六章金融机构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和职能,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掌握各主要金融机构的特点及业务;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1 金融机构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2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3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重点: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业务
教学难点: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七章商业银行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金融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熟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运作;掌握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掌握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理解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1)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4)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学方法:讲授
第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特征和职能,熟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熟悉货币供给过程,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内容]
(1)中央银行概述
(2)货币供给
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学难点:货币供给
教学方法:讲授
第九章货币的时间价值
1 货币的时间价值基础
2 终值
3 现值
第十章证劵价值评估
1 证券价值评估的基本原理
2 债券价值评估
3 股票价值评估
4 股票价格指数
第十一章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
1 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2 有效组合与最优投资组合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十二章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
1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2 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
3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
4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政策的一般概念,包括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及其目标的选择;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发挥作用,影响中介目标,最后实现最终目标;
[本章主要内容]
(1)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与效应
教学重点:货币政策的定义,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及目标的选择
教学难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及目标的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
第十四章金融监管
1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2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3 金融监管体制
4 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准则
5 金融监管改革
第十五章金融发展
1 金融深化
2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3 金融创新
4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
三、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四、理论教学几点说明
1、掌握本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要求大家对它们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相类似的事物能够分辨开来,关键词语记得住。
2、《金融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外出参观等形式,也可以引入计算机与网络等教学方式,一方面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信息量,减少理论课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
3.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变化,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4.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多媒体教学。
㈡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五、考核要求
1、出考试题,考试题有单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五种题型。
2、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根据考勤、平时课堂讨论表现确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范围覆盖所有教学内容,考试时间120分钟综合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情况,满分100分。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教材:
魏永芬主编:《金融学概论》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第四次印刷
辅教材:
1《货币银行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金融学概论》刘建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3《货币银行学》艾洪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