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计算脚手架荷载

合集下载

脚手架的计算和荷载

脚手架的计算和荷载

脚手架的计算和荷载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米,立杆的横距米,立杆的步距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米,水平间距米。

施工均布荷载为2,同时施工2层,脚手板共铺设4层。

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静荷载的计算值: ××活荷载的计算值: ×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为××1.120)×2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1.120)×2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106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0.800)×4/(100××105×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与10mm,满足要求!二、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荷载的计算值: ×××小横杆计算简图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0.038)×2××1062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4/(384××105×集中荷载标准值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3×2-4×2/9)/(72××105×最大挠度和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与10mm,满足要求!三、扣件抗滑力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1.荷载值计算横杆的自重标准值×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荷载的计算值×××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

脚手架荷载计算

脚手架荷载计算

一、荷载计算1、箱梁荷载:箱梁钢筋砼每单位面积的自重:22.63 KN/m2取安全系数r=1.2单位面积的自重为:F1=22.63×1.2=27.156 KN/m22、施工荷载:取F2=1.4×2.5=3.5 KN/m2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F3=1.4×2.0=2.799 KN/m24、箱梁芯模:取F4=1.2×1.5=1.799 KN/m25、木模板(松木):取F5=1.2×0.1=.119 KN/m2方木横梁容重:取r=7.5 KN/m3方木纵梁容重:取r=7.5 KN/m3二、底模强度计算箱梁底模采用木模板(松木),板厚t=15 mm,方木背肋间距为300 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300 mm平面木模板(松木)。

1、模板力学性能(1)弹性模量E=11000 MPa。

(2)截面惯性矩:I=bh3/12=30×1.5^3/12=8.438 cm4(3)截面抵抗矩:W= bh2/6=30×1.5^2/6=11.25 cm3(4)截面积:A=bh=30×1.5=45 cm22、模板受力计算(1)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F4=27.156+3.5+2.799+1.799=35.254 KN/m2q=F×b=35.254×.3=10.576 KN/m(2)跨中最大弯矩:M=qL2/8=10.576×.3^2/8=.119 KN.M(3)弯拉应力:σ=M/W=.119×10^3/11.25=10.57 MPa<[σ] =14.5 MPa木模板(松木)弯拉应力满足要求(4)挠度:从底模下方的背肋布置可知,木模板(松木)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f=0.677qL4/100EI=0.667×10.576×.3^4/(100×11000×8.438)×10^8=.615mm<L/400=.75 mm木模板(松木)挠度满足要求三、横梁强度计算横梁为10×10 cm方木,跨径为.9 m,中对中间距为.4 m。

脚手架荷载计算书

脚手架荷载计算书

脚手架荷载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次脚手架搭建工程位于具体工程地点,主要用于具体施工用途,如建筑外墙施工、装修等。

脚手架的搭建高度为具体高度,立杆间距为具体间距,横杆步距为具体步距。

二、荷载分类在进行脚手架荷载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种荷载类型:1、恒载(永久荷载)脚手架结构自重,包括立杆、横杆、剪刀撑、扣件等构配件的自重。

脚手板自重,根据所选用的脚手板类型和铺设层数计算。

栏杆、挡脚板自重。

2、活载(可变荷载)施工荷载,按照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和设备的重量计算。

风荷载,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建筑高度计算。

三、荷载取值1、脚手架结构自重立杆:根据所选钢管的规格和长度,计算每米立杆的自重。

横杆:同样根据钢管规格和长度,计算每米横杆的自重。

剪刀撑:考虑其布置方式和钢管长度,计算自重。

扣件:按每个扣件的重量乘以扣件数量计算。

2、脚手板自重选用具体脚手板类型,如竹笆脚手板、木脚手板等,其自重标准值为具体数值kN/m²。

根据铺设层数和面积计算总自重。

3、栏杆、挡脚板自重栏杆自重标准值为具体数值kN/m,挡脚板自重标准值为具体数值kN/m。

4、施工荷载一般取值为具体数值kN/m²,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小型工具、材料的重量。

5、风荷载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ωk =07μzμsω0其中,ω0 为基本风压,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取值;μz 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脚手架所在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确定;μs 为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脚手架的封闭情况和挡风系数计算。

四、荷载组合在计算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强度时,需要按照不同的工况进行荷载组合。

一般考虑以下两种组合: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一:由恒载控制,荷载组合为 135 恒载+ 14×07 活载。

组合二:由活载控制,荷载组合为 12 恒载+ 14 活载。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恒载+活载五、立杆稳定性计算1、不组合风荷载时计算公式:N/(φA)≤f其中,N 为立杆所受的轴力设计值,根据荷载组合计算;φ 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立杆的长细比查表得到;A 为立杆的截面面积;f 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为0.1248kN/mN G1 = [0.1248+(1.50×2/2)×0.038/1.80]×23.00 = 3.606kN;(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kN/m2N G2= 0.35×6×1.5×(0.8+0.2)/2 = 1.654 kN;(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4kN/mN G3 = 0.14×6×1.5/2 = 0.63 kN;(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0.005 kN/m2N G4 = 0.005×1.5×23 = 0.172 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 G =N G1+N G2+N G3+N G4 = 6.063 kN;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 Q= 2×0.8×1.5×2/2 = 2.4 kN;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 W o--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 o = 0.3 kN/m2;U 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 z= 1 ;U s --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为1.13;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 k = 0.7 ×0.3×1×1.13 = 0.237 kN/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 G+1.4N Q= 1.2×6.063+ 1.4×2.4= 10.635 kN;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N = 1.2 N G+0.85×1.4N Q= 1.2×6.063+ 0.85×1.4×2.4= 10.131 kN;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为M w = 0.85 ×1.4W k L a h2/10 =0.850 ×1.4×0.237×1.5×1.82/10 = 0.137 kN.m;。

脚手架承重支撑荷载计算

脚手架承重支撑荷载计算
1.5×= KN< 5 KN
根据施工手册可知每直角、回转扣件最小容许荷载5 KN,满足施工要求。
钢管搭设临时放置材料脚手架方案
齐鲁商会大厦工程现场场地狭小,在基坑东侧及基坑上部设置钢筋等材料周转承重脚手架,长约70米,宽约8米,高度米,顶部搭设米高防护栏杆,详见脚手架平面图、立面图。根据现场布置情况,原材料进入现场临时放置材料即不影响其它工序的施工 ,又不占有现场工作面,为满足目前的施工需要,在楼槽东北侧外搭设临时放置钢筋的钢管支架。
对于150厚板:
一、模板支撑设计
1、排架搭设:排架立杆间距≤1米,扫地杆离地15㎝,第一排水平钢管高度,第二排水平钢管高度,排架搭设时,东西、南北方向的立杆要在一直线。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总想见到称,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梁的加固:当高的高度或宽度大于700㎜时,梁旁两侧要加对拉螺杆,间距1m,并采用斜撑固定,当梁小于700㎜时,均要在梁旁打斜撑,所有大于400㎜宽的梁,梁底都要增加顶撑,间距同立杆间距。所有板的接缝处都需贴双面胶带。梁计算同其他楼层。
1×= KN< 6 KN×2=12 KN
能满足施工要求。
模板支撑荷载计算
齐鲁商会大厦工程建筑面积81260㎡,地上33层,地下3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本工程17、19楼层现浇板板厚150㎜,18层现浇板板厚250㎜采用木胶大模板施工,剪力墙、框架柱采用全钢大模板施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楼层顶板、梁模板支撑验算如下:
3、在脚手架立杆底端之上100—200㎜处,一律遍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
4、由于承重平台与基坑上部防护架相连,如果在槽沟道放置钢筋,必须在上部高度的1/3处加一道水平连杆与承重平台相连、搭接,放置重量不得超过200kg/㎡。后附脚手架计算。

脚手架荷载计算

脚手架荷载计算

一、荷载计算1、箱梁荷载:箱梁钢筋砼每单位面积的自重:22.63 KN/m2取安全系数 r=1.2单位面积的自重为:F仁22.63 X 1.2=27.156 KN/m22、施工荷载:取 F2=1.4 X 2.5=3.5 KN/m2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F3=1.4 X 2.0=2.799 KN/m24、箱梁芯模:取 F4=1.2 X 1.5=1.799 KN/m25、木模板 (松木):取 F5=1.2 X 0.1=.119 KN/m2方木横梁容重:取 r=7.5 KN/m3方木纵梁容重:取 r=7.5 KN/m3二、底模强度计算箱梁底模采用木模板 (松木),板厚 t=15 mm ,方木背肋间距为 300 mm ,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 b=300 mm 平面木模板 (松木)。

1 、模板力学性能(1 )弹性模量 E=11000 MPa 。

(2)截面惯性矩:I=bh3/12=30 X 1.5人3/12=8.438 cm4(3)截面抵抗矩: W= bh2/6=30 X 1.5A2/6=11.25 cm3(4)截面积: A=bh=30 X 1.5=45 cm22 、模板受力计算(1 )底模板均布荷载: F= F1+F2+F3+F4=27.156+3.5+2.799+1.799=35.254 KN/m2 q=F X b=35.254 X.3=10.576 KN/m(2) 跨中最大弯矩: M=qL2/8=10.576 X .3A2/8=.119 KN.M(3) 弯拉应力:d =M/W=.119 X 10人3/11.25=10.57 MPa<[ <r ] =14.5 MPa木模板(松木)弯拉应力满足要求(4)挠度:从底模下方的背肋布置可知,木模板(松木)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f=0.677qL4/100EI=0.667 X 10.576 X .3A4/(100 X 11000 X 8.438)X 10A8=.615 mm<L/400=.75 mm木模板(松木)挠度满足要求三、横梁强度计算横梁为 10X10 cm 方木,跨径为 .9 m ,中对中间距为 .4 m。

支模架脚手架计算

支模架脚手架计算

目录一、模板计算 (2)(一)现浇板底模 (2)(二)梁底模 (4)二、支模架计算 (5)(一)梁底模支承横担 (5)(二)板底模钢楞 (7)(三)大横杆计算 (8)(四)支撑系统总挠度 (9)(五)横杆与连接扣件的抗滑移验算N≤[N] (9)(六)立杆计算 (9)三、脚手架计算 (10)(一)小横杆、大横杆计算:同支模架。

(10)(二)多立杆式外脚手架 (10)(三)悬挑脚手架 (12)(四)悬挑上料平台计算 (13)一、模板计算(一)现浇板底模1、强度计算a、荷载:线荷载q=(q1+q2)k1集中荷载p=p1×k2q1——砼重,25KN/m3q2————模板自重。

组合钢模板为0.4KN/m2P1——施工人员和设备荷载,2.5KNK1——不变荷载分项系数K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注:荷载分项系数k1=1.2,k2=1.4。

按GB50204-92规范第2.2.2条规定,荷载设计值可以乘以0.85的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与折减系数相抵后,可近似取k1=k2=1,即取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

余同)bc、强度计算式L——找平杆间距M max =1/8ql 2+1/4pl(单位:N-mm)σmax =M max /W ≤fW ——模板截面抵抗矩。

从《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查取,由于钢模板系错缝拼接,部分模板在跨度方向不连续,故取0.7m 组合,一般情况下为W=1.3×104mm 3当采用竹、木模板时,按式W=1/6bh 2计算,b=1000mm ,h 为模板厚度。

f ——模板材料抗弯强度,钢模板取f y =215N/mm 2;竹、木模板按厂家提供数据,无数据时可参考《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木材抗弯强度指标。

2、刚度计算a 、荷载:只取不变荷载q 。

b 、计算简图:c 、刚度计算式 W max =ql 4/192EE ≤[W]=1.5mmE ——模板材料弹性模量,当为钢模板时,E=2.06×105N/mm 2竹、木模板仍按厂家提供数据,无数据时参考《木结构设计规范》。

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公式

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公式

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公式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临时工具,用于搭设工人、材料和设备的
临时工作平台。

脚手架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行计算和设计,以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下面是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的公式(使用Excel):
1.工作平台面积计算公式:
工作平台面积=平台长度x平台宽度
2.悬挑脚手架支撑点计算公式:
支撑点数目=平台长度/支撑间距-1
3.脚手架荷载计算公式:
脚手架荷载=(平台面积x载荷系数1)+(支撑点数目x载荷系数2)载荷系数1:根据脚手架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0.3-
0.6kN/m²
载荷系数2:根据支撑点的类型和间距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1-4kN
4.脚手架竖向稳定计算公式:
脚手架竖向力=公用竖向附加力+竖直荷载
公用竖向附加力: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2kN
竖直荷载:根据脚手架的荷载计算结果确定
5.脚手架水平稳定计算公式:
脚手架水平力=公用水平附加力+横向施工力
公用水平附加力: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2kN
横向施工力:根据脚手架的荷载计算结果确定
6.横档折算长度计算公式:
横档折算长度=横档长度+支局间距x(支局数-1)
横档长度:根据实际脚手架设计确定
7.横向荷载计算公式:
横向荷载=横档折算长度x荷载系数
荷载系数:根据横向施工力计算结果和脚手架类型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1-2kN/m
以上是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的一般公式,具体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细化。

在Excel中可以使用这些公式进行快速计算和调整,以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GJ130-2001对悬挑脚手架没有限高的规定,而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 • 福建《建筑施工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定》每段搭设高度不得> 24m;上海《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每道型钢支承架上部的脚 手架高度不宜大于24m。 • 方案编制时一般先根据经验初步拟定每段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尤 其是整个架体搭设高度大于100m的,每段搭设高度一定要控制24m 左右为宜。再核算外脚手架本身的力学性能,如不能通过验算,再逐 个调整参数,继续验算直至强度、刚度、稳定性、节点强度等各项要 求均满足要求为止。 • 编制方案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对于外脚手架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外 架,风荷载是重要的水平荷载。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作用会逐 渐增大。在立杆的稳定性验算中,对于基本风压较大的地区,有风组 合为控制组合,因此在分段悬挑时,应使上一段悬挑高度小于下一段 悬挑高度,确保立杆的稳定性。
2关于悬挑梁的截面选型
• 悬挑脚手架应采用型钢制作的悬挑梁、悬挑桁架或附着式钢三 角架,不得采用钢管。目前悬挑梁多采用普通工字钢或槽钢, 由于普通工字钢具有双轴对称截面,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得 到广泛使用。 • 对于型钢梁型号规格的选择,一般仅选择危险性较大的有代表 性的几根梁进行验算,通常计算选择在凸阳台、飘窗等悬挑长 度较长的部位。实际上,在建筑物的阳角处,虽然型钢梁悬挑 长度并不是最长的,但此处是两侧立杆的交汇点,其承受的荷 载是最大的,且不易固定。但很多方案编制人员忽略了此处的 计算,仍按普通位置设置,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 上海规程DG/TJ08-2002-2006第4.6.6条规定:转角等特殊部位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加强措施,并且在专项方案中应有验 算和构造详图。


第一部分 施工方案编制的一般原则
第二部分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的编制
2-1钢管脚手架主要术语
1―外立杆; 2―内立杆; 3―横向水平杆; 4―纵向水平杆; 5―栏杆; 6―挡脚板; 7―直角扣件; 8―旋转扣件; 9―连墙件; 10―横向斜撑; 11―主立杆; 12―副立杆; 13―抛撑; 14―剪刀撑; 15―垫板; 16―纵向扫地杆; 17―横向扫地杆
1.2P+1.4Qlbຫໍສະໝຸດ ②大横杆计算大横杆计算.doc
la P=(1.2P+1.4Q)/2+ 小横杆的自重/2
lb
③立杆立杆稳定性计算.doc
悬挑脚手架搭设的几个问题 1 关于钢管壁厚 • 在JGJ130-2001规范中,脚手架钢管列出了两种规格:外径 48mm、壁厚3.5mm和外径51mm、壁厚3.0mm,推荐采用 48mm ×3.5mm的钢管。目前建筑市场钢管采购到的钢管壁厚 多为3.2mm~3.0mm,达不到规范要求的3.5mm。并且材料经 多次周转使用后,钢管锈蚀使壁厚减薄,钢管惯性矩还要减少。 因此笔者建议在编制方案时对材料壁厚进行折减,尽管方案要 求使用48mm ×3.5mm的钢管,但计算须按3.0mm厚度计算, 以确保安全。
连墙件的设置 连墙件数量的设置在满足计算要求前,应先满足构造要求。 连墙件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从底 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 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 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 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 连接。
2-2、确定脚手架形式
确定脚手架形式需考虑的因素:
①工程实际情况:结构形式、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等。
②市场环境;
③政府法规;
2-2、初步确定搭设参数
脚手架搭设的高度确定: 1)“檐口标高”-“基底标高”+“安全高度”;
2“檐口标高” -“悬挑屋楼板标高”+“安全高度”。
“安全高度”: 当上部为女儿墙时,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要超过 女儿墙1米;为檐口时,要超过檐口高度1.5米。依据:《规范》 6.3.6
立杆纵距确定: 《规范》表6.1.1-1和《规范》7.3.12中第4条规定 立杆横距确定:《规范》表6.1.1-1规定
剪刀撑设置: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45-7;50-6;60-5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 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 不应大于15m 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 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 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连墙件的设置 连墙件数量的设置在满足计算要求前,应先满足构造要求。 连墙件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从底 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 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 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 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 连接。
脚手架荷载: 永久荷载(恒荷载),包括脚手架结构自重(立杆、水平杆、 剪刀撑、横向斜撑和扣件)和构、配件自重(脚手板、栏杆、 挡脚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可变荷载(活荷载)可分为:施工荷载(作业层上的人员、 器具和材料)和风荷载。 荷载效应组合:按《规范》表4.3.1如下荷载.doc
①小横杆小横杆计算.doc
2-3、脚手架计算
1、需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纵向和横向水平杆(大小横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2、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 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应取1.4。 3、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 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