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材料
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大全

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
年底具备2003年立项,再到2009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水文状况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气候地质其它: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为了减少对隧道+岛+桥的方式。
4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C .抵御地震台风 ? ? ? ? D .利于桥隧转换 A 错。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C 错B 错。
D 正确; 。
???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4分)(1)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港珠澳大桥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吉林省吉林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 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B 6.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7.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C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8.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D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 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 影响。(4分)
(3)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职能种 类可能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城市规模扩大。(回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福建省龙岩市2017届高三5月综合能力测试(二) 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 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 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 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 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涌浪是风停止 后或风已削弱, 改变了原来风 向,在海面上 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 由其他海区传 来的(远处的 风),或已经 过去的风所引 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 指的就是涌浪。
港珠澳大桥有关资料

港珠澳大桥有关资料高一15班,邱雨裴建设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
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港珠澳大桥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线路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至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起于粤港海域边界,连接港珠澳大桥的主桥至香港口岸,全长12千米;珠海连接线起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珠海口岸人工岛,止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洪湾社区,全长13.9千米;澳门连接线起于澳门人工岛西南侧,通过桥梁方式进入澳门填海新区。
设计理念: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理念包括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和景观性。
建设困难: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大、工期短,技术新、经验少,工序多、专业广,要求高、难点多,为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在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以及防撞防震、抗洪抗风等方面均有超高标准.在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有很多中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港珠澳大桥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HSE管理难度大。
伶仃洋地处珠江口,平日涌浪暗流及每年的南海台风都极大影响高难度和高精度要求的桥隧施工;海底软基深厚,即工程所处海床面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深厚,下卧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基岩深埋基本处于50至110米范围;海水氯盐可腐蚀常规的钢筋混泥土桥结构。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珠海、澳门和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也是中国特大跨海工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大桥全长55公里,其中包括长22.9公里的主桥和配套的人工岛、隧道等设施,是一个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的大型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在技术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持,促进了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港珠澳大桥的主桥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其中包括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等。
大桥主桥采用了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悬索结构,主跨长达460米,采用了不少于20项世界先进工程技术,涉及了海洋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多个领域。
大桥的建设难度极其巨大,需要克服海上强风大浪,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等多重技术难题,历经多次技术攻关和改进,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其对于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推动。
大桥的建成将首次实现珠海、澳门和香港的道路交通连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交通方式和便利条件,将有效地促进区域间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动,有力地支持了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战略。
港珠澳大桥所带来的交通便利将极大地拉近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距离,有效地缩短了交通时间,为三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型产业发展将提供很大的支持,对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的建设也将推动珠海、澳门和香港的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机遇。
除了对于交通和经济的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契机。
大桥的建设和运营将为当地环境和海洋生态带来新的挑战,对于对周边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将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环境友好型的大型交通建设项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将对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提出新的要求,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带来新的机遇。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物理原理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物理原理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涉及了很多物理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力学原理: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大型桥梁结构,需要考虑其受力特性。
在设计中,需要满足桥梁的承载能力、抗风、抗震等要求。
结构力学原理包括横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和悬臂梁的设计等。
2. 材料力学原理:港珠澳大桥使用了多种材料进行建设,例如钢材、混凝土等。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等特性,保证桥梁的结构和安全性。
3. 流体力学原理: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面对复杂的水流环境。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水流对桥梁的冲击和荷载作用,以及桥梁附近的水文流动情况。
流体力学原理对于桥梁的沉箱设计、桥墩形状等都有影响。
4. 声学原理: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区域是一个交通繁忙的地方,同时还会有船只经过。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
声学原理用于桥梁隔音措施的设计和噪音治理等。
5. 热力学原理:港珠澳大桥面对的环境是高湿热带气候,同时大桥上还会有车流等活动。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温度对桥梁材料的影响、桥面酷热效应等。
热力学原理用于桥梁的隔热措施和预防热胀冷缩等问题。
总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物理原理,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材料元素

“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材料元素作者:孙晓霞整理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8年第12期编者按:一桥飞架三地,碧波喜现通途。
2018年10月23日,被外媒评为“现代世界新7大奇迹” 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在珠海举行开通仪式,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
被誉为“超级工程” 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是目前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
港珠澳大桥之所以被称为被誉为“超级工程” ,是由于它集桥梁、人工岛、隧道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 的世界纪录,而且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在这座宏伟壮观的“超级工程” 中,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
那么,一起来探索新材料在港珠澳大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吧!整理孙晓霞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粤港澳3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主体工程由海上桥梁、海底隧道及连接两者的人工岛3部分组成。
桥隧全长55km,其中主桥29.6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km。
港珠澳大桥经过6年的筹备,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近9年后成功贯通,总投资额达1 269亿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世界上最大的八向震锤、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世界上最大橡胶隔震支座。
这些世界之最的成就,离不开中国智造,离不开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了42万t,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质量。
1. 多钢种荟萃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我国众多钢企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据相关资料统计,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钢钢铁集团(简称“韶钢” )从 2012年底至2016年底,为港珠澳大桥项目供应建筑钢材17.86万t,所提供的螺纹钢、盘螺、高线占港珠澳大桥需求量的70%,另外,钢箱梁、桥墩所用的环氧涂层螺纹钢母材也全部由韶钢供应,部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板、桥梁钢结构用板由韶钢提供。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材料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重大时政

热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热点命题解读】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首创 2018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堪称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
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艾菲尔铁塔。
同时,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6.7公里。
1.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表明了什么?(1)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就。
(2)我国坚持创新,科技水平发展迅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2.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首创?(1)我国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
(2)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方针路线。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敢于创新。
3.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
这给我国的创新发展带来哪些启示?(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驱动是国家国运所系。
4.看到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小莫倍感兴奋和激动。
这种情感源自什么?(1)爱国主义情怀。
(2)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强大,人民才更有尊严等。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奋斗精神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再好的方案和技术最终都需要人去完成。
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下,一线建筑工人舍身忘我,以“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初衷,焊牢每一条缝隙,拧紧每一颗螺丝,筑平每一寸混凝土路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中,将大桥平地拔起。
5.港珠澳大桥彰显了哪些中国奋斗精神?(1)敢为人先、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大全

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
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后,届时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陆路车程由小时缩短为半小时。
从1983年第一次提出港珠澳大桥构想,到2003年立项,再到2009年动工,至今已有34年。
?一桥飞架三地。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整座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港珠澳大桥将和内地的交通网络打通。
到达珠海后,大桥以隧道从人工岛接入拱北,再由地下穿拱北后通湾仔。
之后再连接到珠海至广州、至粤西的高速公路,从而融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抗8级地震◎抵挡30万吨巨轮撞击◎规模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长度接近50公里,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用钢量相当于建11个“鸟巢”“港珠澳大桥多个动工建设方案已上报中央,其中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为“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
”昨日港珠澳大桥有关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港珠澳大桥工程再往前推进了一步。
何为大桥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推荐方案”)?具体怎样又有何作用?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泉告诉本报记者,这属于大桥的前期工作,推荐方案作为工程建设重头戏,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初步设计、招标、开工等工作。
除了证实推荐方案“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等主题工程标志,朱永泉还表示珠海口岸的桥头建观景台也确有研究“很多东西规划都有考虑,但管理层面仍需三方协商,以最后的批准方案为准。
”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记者辗转获悉推荐方案等多方消息,力图揭开港珠澳大桥初次青涩面纱。
本报讯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
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
有参与方案的专家指出,大桥连接内地与港澳,三地技术标准存在差异,为把大桥建设成同时满足三地要求的工程,将采用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譬如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等要求。
珠海、澳门口岸将共建于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同岛连接互通”连接大桥,填海总面积约216.43公顷。
怎么走 接拱北穿湾仔连高速在大桥设计方位方面,推荐方案显示,东岸起点为香港大屿山散石湾。
为了保证香港侧航道通航净高达41米,大桥线位在香港航道处水域需向南拐后再折回,沿23D Y锚地北侧向西跨海到达拱北湾填海修建的珠、澳口岸人工岛。
到了珠澳人工岛之后,往北(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与规划的太澳高速公路相连。
有参与方案的专家指出,该方案还将在大桥详细设计阶段进一步深化完善。
另外,有澳门方面消息则称,将以隧道从人工岛接入拱北,再由地下穿拱北后通湾仔。
之后再连接到珠海至广州、至粤西的高速公路,从而融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实,珠海市已经确定在大桥湾仔落脚点附近兴建“十字门商务区”,这被称为是珠海的新城市中心,总投资达300亿。
此外,正对港珠澳大桥在珠海和澳门的入口处,珠海仁恒滨海中心已于近日奠基。
该中心被称为珠澳口岸一线“新地标”怎么建 海底隧道斜拉桥构成主体“沉管隧道”和“双塔钢箱梁斜拉桥”大桥主体工程的主体部分。
“海中桥隧”由13个区段工程组成。
据透露,这将是大桥施工的最关键控制性工程,不含息估算总投资达366.29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大桥整体工程不含息估算总额的逾六成,预计建设工期长达4年半。
其中6648米海底隧道被建议为“沉管隧道”。
经过对施工风险、工程规模、技术成熟性、工程造价及对环境影响等综合比选,海底隧道工法推荐采用沉管法而非盾沟法。
据介绍,光在经济性方面,沉管方案工期与造价将分别比盾构方案减少10个月、12.85亿元,而在120年营运期的费用也可减少25亿元。
而另一个“标志”则更为复杂。
在13个区段工程中有:主跨460米钢箱梁斜拉桥,主跨250米、220米、150米混凝土连续钢构桥,另外5个区段均采用70米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3个区段采用50米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
主跨460米钢箱梁斜拉桥,要穿越伶仃西及铜鼓航道的海底隧道、横跨青洲航道。
在推荐方案中,专家称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便是青洲航道区段,经过对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桥梁方案比选后,推荐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主跨460米可满足单孔双向通航净宽及防撞等要求,而桥下净高大于42米,也满足通航净高要求”。
有参与方案的专家于是表示,该区段桥梁将成为大桥主桥最突出景观“标志”。
经对钻石形塔、A形塔等塔型比较,专家暂推荐采用钻石形索塔,总高170.69米、桥面以上123.66米,其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将充分考虑景观、抗风、抗震等要求,估算仅建筑安装工程费达9.52亿元。
有多难 人工岛建设全世界最难参与方案的专家表示,海底隧道及人工岛的建设难度在目前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海底沉管隧道东、西出入口处将各建一座人工岛,长分别为950米与980米、宽100米,人工岛处水深10米左右,设计最大纵坡2.98%,纵断面呈坦“W”形。
两岛预计填筑需用海面积均为36.28公顷,推荐采用水上挖泥船回填方案,可在伶仃南、万山群岛采用耙吸式或抓斗挖泥船采砂,作为人工岛回填抛砂。
据通航论证专题的研究成果,为满足远期规划的30万吨油轮满载通过和沉管隧道营运安全的需要,位于规划航道下方的沉管顶部标高不得高于-29米,隧道内路面最低设计标高为-40.2米,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专家透露,沉管隧道施工总工期按56个月安排,而沉管采用干坞进行预制,考虑材料运输、水电供应、管段浮运及方便施工人员生活等因素,推荐坞址落户牛头岛,布设两个并列干坞。
进度回顾“港珠澳大桥争取年底动工。
”一句话引起诸多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进,大桥的一些消息也在最近逐渐具体确定。
7月18日-20日,在珠海举行的海博会上,大桥“涉海工程”被披露。
7月13日已完成勘察及岛隧详勘勘察报告,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进入关键阶段后。
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设计单位,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逾3192万元人民币投标价中标。
会上还透露,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最近也通过对“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的评审,预料近期可获批覆,大桥整体工程于今年底动工建设“没问题”。
7月31日,珠海市外经贸工作会议期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灵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桥建设方案已上报,“如果澳门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包括这一项,开工日期就是12月20日,但是具体开工如期还要中央来定。
”在引起新一轮动工日期的报道热之后,澳门方面随后也陆续报出人工岛等有关消息。
8月8日,新华社称,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设计已在两周前启动,设计内容包括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后续服务等。
下阶段港珠澳大桥工程将进入更为关键阶段,其中包括大桥组成部分珠澳口岸上联检大楼、海关设施的施工、监理招标等,这将由珠海、澳门两地政府各自负责,各自招标。
近日,《大公报》报出上报方案中,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为“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
看点珠海这一端 口岸要建观景台据推荐方案显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用地超过100公顷,估算总投资39.54亿元;同时在靠近大桥桥头处设置旗楼,内设边境会晤室、升旗及观景台等。
不过,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泉表示,桥头建景观台还没有定论,而管理模式仍需要粤港澳三方协商。
人工岛模型首次亮相而在日前珠海的一次大型活动上,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办公室透露了大桥设计模型和相关图片。
珠澳口岸人工岛模型得以首度亮相: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珠澳两个口岸分设于人工岛的北端和南端,西北端以桥隧与拱北相连,西南端架桥登陆澳门,与友谊大桥北侧相接。
据推荐方案显示,珠海、澳门口岸将共建于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同岛连接互通”,填海总面积约216.43公顷。
其中珠海口岸用地逾101公顷,仅口岸土建及设备等总投资达39.54亿元,这还不包括填海及地基处理、征地拆迁和用地补偿费用,口岸建筑的建设标准将参考深圳湾口岸深方管区。
设大型反恐及训练中心据介绍,珠海口岸将划分客、货车查验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其中“旅检区”旅检大楼占地3.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9万平方米,首层为出入境大厅,出入境同层布置,二层为综合办公。
大楼出、入境各设置旅客自助通道22条、人工查验通道44条、工作人员通道1条。
为应对小汽车高峰时段,在“旅检区”小汽车信道与大客车信道之间,将设置目前粤港澳跨境首个专门的“小汽车随车人员验放厅”,出入境各设一个,内设旅客自助通道3条、人工验放通道5条;而在非高峰时段,小汽车乘客可直接从通道过关,无需下车。
为应对大桥应急疏散问题,珠海口岸拟设入境货车、小汽车、大客车缓冲区分别达470、400、60个车位,而大客车日常上落客区在紧急情况下可提供140个车位。
按边检部门要求,口岸还将设置占地1万平方米的反恐及处突训练中心、5000平方米的独立监护楼。
而按珠海要求,在口岸旅检区与货检区之间也预留轨道接驳用地,将采用高架方式接入口岸,并在轨道站与旅检大楼之间设高架人行连廊,实现旅客接驳。
澳门那一头 填海9公顷建人工岛澳门建设发展办公室介绍,参与各方一直争取港珠澳大桥尽快动工。
据该办介绍,人工岛占地216公顷,澳门用地75公顷,设有境内、境外停车场共约一万个泊车位。
有澳门媒体这样解释,“由于经港珠澳大桥进入澳门的车辆不能进入澳门市区,人员进入澳门市区须使用转乘接驳交通工具。
”人工岛澳门方用地预留了巴士系统、未来轻轨系统接驳用地,此外还预留部分作为物流中转、停留用途。
有分析认为,人工岛澳方的规划考虑到澳门交通资源的拥挤,内地和香港直接驾车进澳门市区的设想不现实。
“而拱北口岸停车场一直是难题,届时从香港等地驾车进人工岛再转至澳门市区将成为很大便利。
”据悉,人工岛上的珠澳口岸深化研究及相关路网设计预计明年中完成,争取今年底前动工。
而港珠澳主体桥面被设计为来回各三车道,在经过联检大楼后进入澳门,转为来回各两车道。
口岸人工岛最早的设计为分离设置的两个人工岛,现在的方案增加了约9公顷的填海面积。
有专家分析,这样对水流等生态影响减少,视觉效果更好,投资也可节约。
新方案估算填海及口岸设施投资达123 .7亿元,由珠、澳两地政府共同出资。
据介绍,人工岛兼具观光功能,游客行车到岛上可以一览伶仃洋风光。
数数大桥几个最50公里的世界奇迹技术国家公路建筑史之最据推荐方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将超越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而且技术标准将坚持采用内地及港澳差异的“就高不就低”原则,因此港珠澳大桥将成为国家公路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建筑标准最高的项目。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长49.968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其规模更将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囊括了交通行业内路桥隧岛各项工程,被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专家定义为“超级项目、大型跨海陆路信道、跨界项目(一国两制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