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资料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工程,总长度为55公里,包括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和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工程的总预算为800亿港元,历时9年完成。
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与澳门开始寻求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
伶仃洋的阻隔成为了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一座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成为了当务之急。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二、工程主体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包括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一段长达22.9公里的跨海大桥。
隧道穿越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大桥则连接珠海与澳门。
这一段的桥梁采用了斜拉桥设计,充分考虑了海洋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外,港珠澳大桥项目还包括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包括口岸、交通枢纽、连接道路、隧道、机场等。
四、建设历程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动工,历时9年完成。
在这期间,建设者们面对了各种挑战,包括地形复杂、海洋环境恶劣、技术难度大等。
同时,该项目还进行了多项科研工作,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经济和社会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大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距离,从陆路开车到珠海和澳门的时间分别缩短了约3小时和1.5小时。
这为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和澳门的旅游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游客从内地或海外前往香港和澳门。
现在,由于大桥的建成,大量游客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来到香港和澳门,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对珠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珠海作为连接香港和澳门的桥梁,借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推动了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跨海大型桥梁工程。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隧道。
这座大桥的建设是历时多年的艰苦努力的成果,它将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始于2009年,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于2018年正式通车。
这座大桥总长度约55公里,其中包括了29.6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隧道,以及约19公里的连接线路。
整个大桥由海中大桥、人工岛和隧道组成,是一项集桥梁、隧道、人工岛等多种工程为一体的跨海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它加强了香港、澳门和珠海的互联互通,使得这三个地区形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圈。
大桥的通车不仅缩短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也极大地降低了通行成本,促进了人员和货物的流通。
这对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环保方面,港珠澳大桥也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减少施工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对施工废料的处理和焚烧处理等方式,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也是一座艺术工程。
桥梁的设计采用了多项新颖的技术,整个工程结构设计精巧,给人一种壮观的美感。
大桥的建设也激发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座新奇的大桥,大大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工程经费的运用等,但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符合了当地各方的利益诉求。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提升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便利性,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对于提升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展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心壮志。
港珠澳大桥有关资料

港珠澳大桥有关资料高一15班,邱雨裴建设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
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港珠澳大桥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线路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至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起于粤港海域边界,连接港珠澳大桥的主桥至香港口岸,全长12千米;珠海连接线起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珠海口岸人工岛,止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洪湾社区,全长13.9千米;澳门连接线起于澳门人工岛西南侧,通过桥梁方式进入澳门填海新区。
设计理念: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理念包括战略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和景观性。
建设困难: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大、工期短,技术新、经验少,工序多、专业广,要求高、难点多,为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在道路设计、使用年限以及防撞防震、抗洪抗风等方面均有超高标准.在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有很多中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港珠澳大桥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HSE管理难度大。
伶仃洋地处珠江口,平日涌浪暗流及每年的南海台风都极大影响高难度和高精度要求的桥隧施工;海底软基深厚,即工程所处海床面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深厚,下卧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基岩深埋基本处于50至110米范围;海水氯盐可腐蚀常规的钢筋混泥土桥结构。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型跨海通道,全长49.968公里,全部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此为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珠澳口岸人工岛于2009年12月15日开建,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大桥投资超729亿元,约需6年建成。
港珠澳大桥 - 简介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为49.968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项目总投资729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347.2亿元,由长达35.578公里的“三桥一隧”组成。
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是截至2012年世界上桥梁设计使用年限最长的;大桥建设是粤港澳三地首次统一使用国际建设标准。
港珠澳大桥连通到珠海拱北后,将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先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
工程完成后,将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对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
[1][2]港珠澳大桥 - 建设历史港珠澳大桥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建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具有重大的政治及经济意义,需要尽早安排建设。
港珠澳大桥 (香港-珠海-澳门大桥)

港珠澳大桥 (香港-珠海-澳门大桥)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葡萄牙语: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中国的一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
建成后将会为 G4-京港澳高速以及 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2] 。
历史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及珠海的计划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应湘及珠海市提出,当时称为伶仃洋大桥,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由香港新界屯门烂角咀起始,经过内伶仃岛及淇澳岛,到达珠海市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份,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桥;这个构思在中国大陆的旧版地图仍然可以见到。
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是:苏权科;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5月15日,首个钢圆筒顺利下水; 2011年12月7日,十万平人工岛浮出水面;2016年6月2日,“海豚他”顺利安装; 2016年6月29日,主体桥梁成功合拢;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4] ;2017年5月25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拢完成;预计2017年年底或2018年建成通车[5-6] 。
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7] 2017年4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公布,全长12公里的香港接线将于本月内全线贯通。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跨海大桥。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工程项目,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刷新了世界工程建设的新纪录,也成为中国新一代基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下面我们将一起详细了解港珠澳大桥的背景、建设、特点、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
一、港珠澳大桥的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广东省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日益蓬勃的态势。
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三个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传统的海上交通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三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型跨海大桥。
这也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凸显了中国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雄伟规模和国际先进水平。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经了十多年的筹备和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大型工程。
大桥总长约55公里,包括主桥(主跨长约29.6公里)、连续梁和隧道三大部分。
其设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和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桥梁设计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全球领先的悬索桥、斜拉桥和钢箱梁桥结合的设计理念,兼具美观性、抗风性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大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施工方面,港珠澳大桥充分发扬了中国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和自然困难,创造了世界断桥建设的多项纪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深入海底进行勘探和施工,采用海上、陆地双线并进、多种材料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全力以赴保障大桥的完美建设。
也进行了大量环保和生态保护工作,充分保障了大桥周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果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也是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一座光辉丰碑。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图一:港珠澳大桥一、基本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中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
这座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大桥全长接近50公里,主体工程长度约35公里,包含离岸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将会形成“三小时生活圈”,缩减穿越三地时间。
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20年,预计于2016年完工。
大桥落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二、大桥规划港珠澳大桥,属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设计时速每小时100-120公里。
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门口岸、香港接线以及珠海接线。
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
大桥还将建设景观工程,拟设白海豚观赏区和海上观景平台。
大桥将采用最高建设标准,抗震达8度(地震烈度),能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据透露,港珠澳大桥往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最先将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将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一百公里,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这个计划中的长达29公里的大桥估计耗资20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庞恰特雷恩湖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的世界第四长桥。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跨海大桥。
它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有55公里长。
这座桥梁主要由长达29.6公里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的跨海大桥组成。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走廊之一。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从2009年开始,历经9年的建设时间。
这座桥梁在建设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例如潮汐、海底地震等自然条件都对建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但中国工程师们最终还是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将这座跨海大桥建设成了一个惊人的工程壮举。
港珠澳大桥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建设技术。
例如,它是世界上首座采用“岛隧主桥一体化”的建设方式的跨海大桥。
由于港珠澳三地沿海地形复杂,大桥的建设难度非常高。
采用“岛隧主桥一体化”的方式,可以让建设更加简单高效,也能同时避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国际大都市,有利于促进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商业和文化交流。
同时,这座大桥还能够连接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与合作。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以上三个城市的交往和旅游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香港和珠海,这两座城市互利互惠、互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城市和金融中心,而珠海是中国内地的经济特区。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有助于加强香港与珠海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地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
这座跨海大桥的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工程师们的技术实力,还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立更紧密的国际连接。
它将改变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交通流动和商贸合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20日动工建设。
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多长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以抗击八级地震。
基础简介:这座大桥投资达90亿美元,跨度达26英里(约合41公里),是由六个车道组成的桥梁网络,其中包括一段长达4.2英里(约合6.7
公里)的海底隧道。
大桥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城
市中心连在一起。
香港商人胡应湘曾积极倡导港珠澳
大桥的建设。
当港珠澳大桥2016年建成通车时,驾车
从珠三角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将从原来的大约四小
时缩短到仅45分钟。
第一种由合和实业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胡应湘提出,大桥全长约28公里,由香港赤腊角的北大屿山公路起经大澳,接上一条长1400米、能让大型船舶通过的斜拉桥,再转为较低矮桥身越过珠江出口,然后在接近陆地时做Y形分叉,一条通往珠海,另一条接澳门,投资约150亿元。
第二种方案由三地专家提出,港口与大桥并举,以珠海万山群岛的青洲岛、牛头岛为中心,建立一个可停泊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和100只散杂货船、油船、年吞吐能力1.5亿吨的国际枢纽深水港———万山港,东连香港大屿山鸡翼角,西连珠海拱北,南连澳门大水塘,全桥长32公里,预计投资约250亿元人民币。
这个方案的最诱人之处是,港区造地6.45万亩,按每亩地价40万元计算,可得土地收入260亿元,几乎等于零投资。
究竟用哪种方案,目前还在论证阶段。
主要作用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20日动工建设。
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多长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以抗击八级地震。
珠港澳大桥四个亮点:[1]
据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港珠澳大桥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宏伟工程。
计划单列5000万元作为景观工程费,珠江口将增添一道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亮丽风景线!
1.“中转站”也是“艺术品”
“大桥工程将分别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南北两侧,通过填海建造2个人工岛!”香港一名参与大桥设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其介绍,人工岛间将通过海底隧道予以连接,隧道、桥梁间通过人工岛完美结合,“同时,两者之间的转换,我们还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既是"中转站",又是"艺术品"!”该工作人员颇为自豪地说道。
2.斜拉桥索塔造型像钻石
据了解,在珠港澳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青洲航道区段,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采用主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将成为大桥主桥型最突出外貌。
据透露,该斜拉桥的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除了满足抗风、抗震等高要求外,还将充分考虑景观效果,暂推荐采用钻石型索塔,总高170.69米。
3.人工岛设平台观赏海景
此外,珠海作为中国有名的蚝贝类产销基地,人工岛设计也可望采取
蚝壳的特色造型。
同时,大桥隧道出入口亦将进行景观美化。
根据珠港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要求,人工岛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除了岛上构筑物的造型美观外,还将重视岛区范围内的绿化工程,出于环保考虑,岛内铺设绿城人造草坪,解决了海上淡水资源缺乏的难题,同时在海景较美的地方设置观景平台。
4.设立白海豚观赏区
据了解,珠港澳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提高游客对白海豚的保护意识,大桥离岸人工岛或沿线适当的地方,有望在面向白海豚繁殖区域设白海豚雕塑,或者将白海豚形象在大桥工程部分造型中得以体现,并设立白海豚观赏景区。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脊梁”,在武汉开始发育成长。
8月22日,武船双柳基地高大的厂房内设备轰鸣,港珠澳大桥的钢箱梁制造开工,省政府资政段轮一出席开工仪式。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一体,长约50公里,总投资729亿元,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基础设施,也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武船承建的是桥梁主体约一半的钢结构制造,总重16万余吨,包括长7.154公里的桥面钢箱梁,和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的三个主塔。
其中,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系三塔斜拉桥,是港珠澳大桥地标之一,钢塔起吊高度、重量及吊装难度均系国内第一。
目前,武船已投资7.5亿元打造中国桥梁钢箱梁制造标杆工厂,新建具有我国最高
水平的6条生产线,计划在36个月内完成钢结构制造安装。
武船是中国钢制桥梁装备工程业绩最多的企业之一,已承建90多座特大型桥梁的钢结构工程,占全国三成以上市场份额。
武汉造挑战世界第一
中国最重:3600吨钢塔一吊到位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钢结构制造难度堪称中国第一。
难度何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说,关键在于环保特殊要求。
港珠澳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在此施工须无比“温柔”。
此前,我国桥梁钢塔安装是在现场一节节吊装“搭积木”。
在白海豚的家园,钢塔须一次吊装完毕。
武船只能在陆地提前拼好钢塔,再将钢塔运到海上。
武船重工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说,钢塔分节制造时一节最重350吨,长不到20米,而港珠澳大桥钢塔在汉拼好后,重量达3000吨,高度109米,块头暴涨8倍。
把这一庞然大物在陆地拼好,转运却很难。
武船采取“蚂蚁扛大象”的办法,用可承重200吨的液压小车“背起”钢塔各节段,28辆小车逐个“一加一”拼成钢塔,再将钢塔转运到6个可承重680吨的平板车,送上船。
钢塔运到海上后,再用2个4000吨浮吊一次性吊装到位。
黄新明说,这一吊装高度、重量、难度均属中国第一。
世界最快:3年干完16年的活
正在建设的美国加州旧金山新海湾大桥预计明年通车,其钢结构重量4万余吨,制造时间4年。
武船要在3年内制造16万余吨的钢结构,相当于3年完成其16年工作量。
如此快速度如何实现?黄新明说,武船全面更新了中国桥梁钢结构制造工艺和设备,投资7.5亿元建成中国最先进工厂。
新工厂里有6套机器人系统,大大提高焊接速度。
此前需1500人完成的工程量,现在只需500人,工效提高3倍。
钢箱梁节段超长,达到87米-143米,比常规生产快8倍。
武船集团董事长杨志钢表示,武船承建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中采取的一系列新工艺,标志我国钢箱梁制造跨入新时代,彰显中国从建桥大国迈向造桥强国。
世界最严:大桥寿命120年
港珠澳大桥设计标准参照的是英国标准,使用寿命要求长达120年。
钢结构是大桥的“脊梁”,其寿命直接影响大桥质量。
桥面钢箱梁构成中,紧邻沥青路面的是钢箱梁顶板。
顶板直接承受路面压力,它的好坏制约钢箱梁质量。
此前,中国钢箱梁顶板厚度是10毫米,港珠澳大桥顶板厚度达16毫米-20毫米,相当于“双重顶板”。
顶板常年承受车辆压力,时间久了易疲劳。
武船在国内首次采取超声波探测仪检查焊接“伤口”,精确定位细微伤口的大小、深度,并针对性地“治伤”,提高钢箱梁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