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编的话
• 除了我们必须共同和平共处的 一个共同的地球之外,在可见 的将来,我们没有其他可供居 住的家园,我们不知道有没有 上帝在照管着我们,除了我们 之间相互的爱之外,没有其他 的出路。这种相互的爱,是以 不危害他人为底线,而以促进 他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关怀之爱。
• 而现代中国人的希望正在于 发扬自己民族的仁爱精神, 将由孝悌为起点的古典仁爱 精神转化为现在的人道精神, 以仁者爱人的良知,去促进、 帮助所有的他者,帮助他们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示 他的独特价值,在“仁爱” 的光芒里,实ຫໍສະໝຸດ Baidu人格的多样 性。
Bye Bye!
•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淮南子· 修务训》 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史记· 袁盎列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离娄下》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尽心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离娄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
•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 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两万 多字的《论语》翻译下来,“仁”这 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 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 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究 竟什么是仁爱呢?
• 所谓仁爱,它从来不是一 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 态,孤独的、自我的、封 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 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 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 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 来是否仁爱。
back
惠以使人
• 一个团队领导,有慈惠之心,面对你所有 的下属,你才有足够的资格去使用得动别 人。在精神价值上,要不断地肯定下属, 在物质利益上,能与他们分享,那么你就 能得到忠臣死士,能够用得动人。有时候, 有这样一种心态,就能得到一个团队的真 正敬重和尊重,这就是惠则足以使人。有 慈惠之心,他就能带动起这个团队。
back
敏则有功
• 美国有过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最贫困的时候,买油漆,买 画布,买彩色颜料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在街上给人画广告, 后来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给人家修修补补壁画。 晚上惨到只能住在破败的车库里,身边唯一的生命只有一个 小耗子,经常吱吱呀呀地在陪伴他。他觉得孤独,跟小耗子 成了好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好莱坞要推出一部动画片, 寻找主创设计师,他就画呀画呀,画了四五稿都不行,晚上 他一个人坐在车库里,咬着画笔,盯着画纸,好像已经走到 穷途末路。这时候,那只小老鼠就蹲在他画案上,两只小眼 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他也看着这只小耗子,脑子 里突然蹦出一个造型,落在笔下的就是米老鼠。
•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 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 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体重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注 重 整 体 利 益 ,强 调 对 社 会 、民 族 、国 家 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推崇“仁爱 ”原 则,追 求人际和 谐。 •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 高层次的需要。 •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 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 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 • 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 的行为。仁爱的思想,贯 • 穿了他的政治,教育,伦 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 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 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 • 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 人才可以称得上志士仁人 • 呢?
恭 宽 信 敏 惠
恭则不悔
• 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保持 必恭必敬的态度,那他的生命, 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我们想 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真正的恭, 永远与敬相连,也就是说,能 够对别人恭的人,他是一种松 弛的,柔软的。
• 最初,“仁”的基本内涵 是孝、悌、忠、信、诚、 恕、敬。这些是人的自身 品格修养,随着历史的演 进,“仁”所涵盖的道德意 义逐渐丰富起来,由个人 修养升华到社会责任:仁 爱宽容、平等人道、博爱 天下、和谐合作。
• “仁爱”更是受到世界各国 人们的普遍重视和认同,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提出着眼 个体的 “学会生存 ”而发展为 “学会关心 ”,并把它作为 21 世纪教育的口号,其主旨在 于加强仁爱教育,希望人们 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 来,去 “ 关心他人 ” , “ 关心 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 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 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