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细胞因子6

合集下载

第七章-免疫细胞课件

第七章-免疫细胞课件
B1为非特异免疫细胞 B2为特异免疫细胞 —— Ag
B2细胞(CD5-)受外来抗原刺激,经活化,克隆扩增,发生体细胞突变,产生高亲和性特异性抗体。 而CD5+B1细胞对外原抗原只产生有限的应答,主要对一些自己抗原产生应答,其应答特征是不依赖T细胞的,其产生的抗体也无亲和性成熟。故CD5+B细胞产生的抗体为低亲和性和多反应性的IgM型自身抗体,及一些天然抗体。
T细胞亚群的分类:
根据TCRαβ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二类: 一类为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lymphocyte, TH) 抑制性T细胞 (suppressor T lymphocyte, TS) 另一类为效应性T细胞 杀伤性T细胞 (cytolytic T cell, CTL或Tc) 迟发型超敏T细胞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yte, TDTH)
胸腺微环境
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发育过程
三个阶段: 早期T发育为双阴性细胞阶段 其主要表型为CD4-和CD8-,故称为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DN) 第二阶段为不成熟胸腺细胞 由DN细胞经单阳性细胞(CD4-,CD8+)进行分化为双阳性(CD4+,CD8+)细胞(double positive, DP)。 第三阶段为由DP细胞选择分化为只表达CD4+或CD8+的单阳细胞(single positive, SP),然后迁出胸腺,移居周围淋巴器官。
第七章 免疫细胞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各种血细胞都起源于 共同的祖先细胞——造血干细胞
在人和动物周围血中,存在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多种血细胞: 生命周期 红细胞 120天 粒细胞 20-60小时 血小板 5-10天 单核细胞 存在于骨髓 约为5天 存在周围血 可超过200天 淋巴细胞 数月至数年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C 特异性)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D 可引起再次应答)4.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C 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5.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C SIgA )6.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7.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易发生(A 超敏反应)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D 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的功能)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D 与MHC结合)10.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1.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蛋白质)1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B 肿瘤)13.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C 反复感染)14.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B IgM )15.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A 通过遗传获得)1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 表位性质)17.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CK是(D TNF )18.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D 基因工程疫苗)19.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CK是(B G-CSF )20.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B 凝聚的IgA)2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D 自身免疫(病))22.下列对HLAⅡ类分子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B 识别与递呈内源性抗原肽)23.APC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 MHCⅡ类分子)24.对NK细胞的错误描述是(D 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2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C 已感染过结核而获得了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能力)26.Ⅲ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D IgE )27.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28.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C 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29.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脐血中升高的Ig是(A IgM)30.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B IgG )31.Th2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1细胞(B IL-4 )32.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B Ag、Th1、MФ、CK )33.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34.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M )35.IDC的特点是(D 高表达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36.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C A与B均有)37.下列对T细胞活化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第二信号是T细胞的CD28与APC的B7分子的结合)38.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C C5b6789 )39.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B 25%)40.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D IgE )41.下列对MHC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C 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42.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炎症细胞是(A 巨噬细胞)43.下列对HLAⅠ类分子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D 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44.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与此有关的超敏反应是:(C Ⅲ型超敏反应)45.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B IgG )46.再次免疫应答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是(D 以上全对)47.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D C3b)48.Th1细胞的功能是(D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49.下列对T细胞双识别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识别MHC分子)50.LC的特点是(C 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51.Th1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2细胞(A IFN-γ)52.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 IDC )5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54.CD8+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靶细胞发生裂解和凋亡)55.通常所指TCR对抗原的识别是指(C TCR对MHC:抗原肽的双识别)56.下列补体裂解成分中,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A C3a)57.对于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描述,错误的是(B 有抗原特异性)58.预防因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措施是:(A 在第一胎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59.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 树突状细胞)60.下列对IFN的描述是正确,除了(B IFN-γ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61.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CK是(A IL-1)62.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D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63.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B 芽胞)64.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A 荚膜)65.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的?(B 中和外毒素)66.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B NK细胞)67.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68.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D 抗HBc )69.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C 脆弱类杆菌)7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下列细菌感染有关(D 幽门螺杆菌)71.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有关的补体成分是(D C2a)72.下列病毒中,属于缺陷病毒的是(D HDV )单选题73.实验室培养真菌常用(A 沙保培养基)7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的?(C F质粒决定细菌的耐药性)7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致病机理为破坏(A CD4+T细胞)76.具有高度感染性的衣原体形态为(A 原体)77.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称(C 败血症)78.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79.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中,哪项不能从血清中检测到?(B HBcAg)80.由蚊虫叮咬可传播的病为(B 流行性乙型脑炎)81.急性肾小球肾炎由哪种细菌引起?(B A群链球菌)82.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B 支原体)83.紫外线最适合于下列物品的消毒(D 手术室空气)84.以外毒素作为主要致病物质的细菌是(C 霍乱弧菌)85.除什么病外,下列传染病愈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C 流行性感冒)86.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的是(D 抗毒素)8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B 外膜)88.下列什么传染性疾病外,目前可用疫苗预防(B 梅毒)89.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常用于(D 风湿病的辅助诊断)90.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B 接触疫水或疫土)91.鼠疫的传播主要通过(B 蚤)92.下列哪个概念是错误的?(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是医院感染常见菌)93.下列病毒中,核酸类型为DNA的是(B 乙肝病毒)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A AIDS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2、免疫的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抗感染--),如水平过高可导致( 超敏反应) 的发生,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免疫缺陷)。

6-细胞因子

6-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前言●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发生,机体的许多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许多种微量的多肽类因子。

它们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异常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发烧、炎症、休克等病理过程。

这样一大类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细胞因子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第一信使分子,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产物。

第一节概述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

●从不同的角度,细胞因子有多种其他的名称,如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称为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

细胞因子的产生正常细胞,如活化的淋巴细胞、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

IL-1、IL-6、IL-12 和IL-18、TNF与TNF受体超家族——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生物学作用各异,但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1、为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蛋白质;2、在接受抗原和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释放;3、生物半衰期和发挥作用的时间均较短;4、多在细胞键发生短距离作用;5、很低水平就表现生物学活性;6、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1、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征●绝大多数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15~30KD)的蛋白或糖蛋白。

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

●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10、IL-12、M-CSF、TGF-β、PDGF等以双体形式存在,TNF可形成三聚体。

6 细胞因子

6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细胞因子的命名
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
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
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称为集落刺激因 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等;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白细 胞介素(interleukin,IL)。
6. 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
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膜外区(识别结合细胞因子的部位 ) 细胞因子受体 (跨膜糖蛋白)
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区)
胞质区(启动受体激活后的信号转导 )
通过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启动效应作用,高亲和力; 作用效应的非特异性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细胞因子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细胞因子作用的特点
细 胞 因 子 以 网 络 形 式 发 挥 作 用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细胞因子的分类
interleukins,ILs interferon,IFN
肿瘤坏死因子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
IL-2Ra:CD25 IL-2Rb:CD122 IL-2Rg:CD132 CD4+CD25+ Treg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
细胞来源:主要由Th2细胞、激活的肥大细胞 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主要生物学功能: 促B细胞增殖、分化;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是机体Th2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来反映机体Th1/Th2漂移水平,Th1/Th2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首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是机体最首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革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辨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显著升高,IL-10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XXX-γ和IL-10显著升高1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IL-6、IL-10同时高度增高>10倍(X +S),界说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G+BIRCP:将IL-6为轻度增高>2倍甚至>10倍(X+S),但IL-10正常或增高值<10倍(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细胞因子详解

细胞因子详解

捋捋让人迷惑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调节蛋白或者糖蛋白,他们的分类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

他们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激发细胞内信号通路起作用。

白细胞组成了免疫和炎症系统,大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白细胞或者由白细胞表达,他们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实际上,一些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就是通过调节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起作用的。

细胞因子由特定的细胞表达并分泌到胞外,结合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后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因子分类细胞因子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提出,它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多肽因子,可以调控细胞分化和免疫系统。

干扰素(IFNs)和白介素(ILs)是主要的多肽家族,在当时细胞因子主要指这两类家族。

起初细胞因子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分泌该因子的细胞类型或者细胞因子初次被发现时的生物活性。

然而这些分类方法现在看来都不够准确,无法满足后期的分类需求。

最近,根据细胞因子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分析,可以将大多数的细胞因子分为6大家族。

因此,根据分类方式的不同,某些细胞因子会有多个名称。

表1:细胞因子根据结构分类结果细胞因子家族成员‘β-Trefoil’ cytokine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Interleukin-1Chemokines Interleukin-8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s‘Cysteine knot’ cytokines Nerve growth factor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EGF famil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Haematopoietins Interleukins 2–7, -9, -13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Erythropoietin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TNF family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an d –β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的细胞因子都是多肽调节因子,但并非所有的多肽调节因子都是细胞因子。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活性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发现IL-1至IL-26;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细胞形成细胞集落,参与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如GM-CSF,G-CSF,M-CSF,EPO,TPO等;干扰素(IFN):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TNF-β;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FAS配体等;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分为CXC,CC,C,CX3C亚家族。

生长因子:对各种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3、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特点:小分子蛋白,单链或双链,多含糖基;量微而活性强;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

第一节生长因子概述1、生长因子概念: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可溶性多肽类物,是导致细胞增殖效应的信息分子,又称为多肽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生长因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生长因子受体可位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大部分生长因子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胞外:配体结合区;中间:跨膜区;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1)生长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2)活化的膜受体激活细胞内某些物质(3)细胞内生长信息的传递(G蛋白,磷酸肌醇,环磷酰胺)(4)某些基因的活化3、生长因子分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o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第二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由两种紧密相关的小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组成。

第6章细胞因子PPT课件

第6章细胞因子PPT课件

主要作用
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 激活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B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抗体 类型转换成IgG1和IgE 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合成
促进B细胞分化;促进肝合成急性期 蛋白
促进B细胞和T细胞增殖
第11页/共38页
集落刺激因子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是一组可选择性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 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 粒细胞CSF(G-CSF) • 巨噬细胞CSF(M-CSF) • 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 • 红细胞生成素(EPO) • 血小板生成素(TPO) ect.
第27页/共38页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
• 调节固有免疫应答 • 调控参与固有免疫的各类细胞的发 育和活化
•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 调控B细胞核T细胞的发育、分化 和效用功能发挥
第28页/共38页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
• 促进细胞凋亡 • TNFα杀伤肿瘤细胞 • 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
• 促进创伤修复
第24页/共38页
细胞因子受体(自学)
第25页/共38页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
• 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 调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
第26页/共38页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
• 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 调控免疫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活化和功能 • IL-4、IL-5、IL-6和IL-13促进B细胞功能 • 多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 • TGF-β调控T细胞向 Th17 和Tre g的分化
• IL4
IFNγ
第7页/共38页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细胞因子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hxq8210@
•1、定义
–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并作用与细胞,产生多种生物活性效应的因子。

1、
大小80 KD,
聚体---TNF。

3、作用
(1)通过
(4)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区);
(2)Ⅱ–结
构有四个不连续保守半胱氨酸残基
–成员
)
2、细胞因子
(1)
成员l gp130:IL-6、IL-12的受体共有。

3、可l存在
1、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2、细胞因子与
(1)、
3、细胞因子与性)
IL-2缺陷;4、细胞因子与
治疗
IL-10(类CSF(白细胞减少)。

1、白
定义:由单核些非特异细胞
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

IL-2 (细胞
IL-4
细胞细胞产生
IL-6
细胞细胞、血管内皮细
IL-10细胞IL-12细胞
2、干扰素(1)分
I型:(2)主要生物学活性:
I 型干扰素
①抗干扰病
3、肿瘤坏死、β(1)TNF-
•组成及
物,发挥作用。

4、集落刺激
概念谱系的细胞因子的

粒细胞
–噬细胞、内皮细胞、成巨噬细胞
–细胞细胞、内皮细胞、
5、趋化因子(
概念:蛋白。

按照半胱氨酸残排列
6、生长因子(
包括:
细胞生
血管内–某些肿瘤细胞分泌TGF-β,可逃避免疫应答。

J J J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