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表达方式: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5.
表达方式:
(二)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表达方式: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表达方式: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四)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表达方式:
(五)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
表达方式:
四、手术并发症类指标
(一)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表达方式:
(二)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率
表达方式:
(三)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五)手术患者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发生率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七)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生率
表达方式:
(一)住院患者出院
1.
表达方式:
2.住院患者出院2-15天内再住院率
表达方式:
3.住院患者出院16-31天内再住院率
表达方式:
(二)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发生率
手术患者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总发生率
表达方式:
三、医院感染类指标
(一)医院感染总发生率
表达方式:
(二)与手术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一、住院死亡类指标
(一)住院总死亡率
表达方式:
(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2.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三)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1.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 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六)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六)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八)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第 1 页(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肺炎(ICD-10 J13-J15,J18)(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实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单病种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一、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医疗质量的过程质控指标为主,同时考核重要的终末质控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总住院费用。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以临床科室作为评价单位,用“达标率”作为总体的评价指标,即评估各质控指标的实际值是否达到质控标准。
达标率能综合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并且可以横向比较。
达标率的计算方法为:达标率=单病种达标指标数/单病种总指标数×100%四、单病种质控流程1.单病种患者入住专科,主管医师首先确定是否符合单病种管理病例标准,按单病种诊疗规范、质控要求诊治。
并在病历中如实记录每一个质控节点是否按规范执行,如未能执行,必须在病历中说明理由。
科主任或三级医师通过业务查房认真审查每份病历的诊疗过程是否符合质控要求,督促、指导下级医师诊疗工作,及时发现诊疗缺陷并予以纠正,不断强化各级医护人员的自我监控意识。
病人出院后一周内,科室指定专人及时网上直报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
对在实施过程中因流程等原因致使不能达到质控标准者,应及时向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导评价小组报告。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
1、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二)氧合评估.(三)病原学诊断.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
1、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成立专门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2、对于单病种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给予执行,若有违反,则按科
室考评制度给予扣分及劳务费上给予惩罚,务必要求所有科室成员必须严格执行。
3、若出现并发症,则剔除出单病种控制范围。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
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是指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进行规范、评价和监控,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一项管理方法。
它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为基础,通过合理的选择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疾病的医疗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医疗质量符合规范,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在现代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标准化的医疗行为指南,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能够增强其对医疗活动的信心和满意度。
1.预防措施:预防是疾病控制的首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中一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生活方式改变等。
针对特定疾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指标,如疫苗接种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等。
2.诊断准确性:准确诊断是疾病管理的基础,合理的诊断能够保证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准确性的指标包括对病情的评估准确率、临床诊断符合率等。
3.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是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治疗成功率、复发率、转归指标等。
4.康复效果:康复是对疾病的后续管理过程,通过康复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康复效果的指标包括康复率、功能改善率、生活质量评估等。
5.安全性:安全性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针对特定疾病制定相应的安全指标,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药物过敏反应率等。
6.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通过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价和监控其中一特定疾病的医疗活动,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标准化的医疗行为指南,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
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

100%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 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数 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 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 的指示精神【卫办医政函〔2011〕54号】,开展单病种质量 管理控制工作,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 指标,使单病种质量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主要分 6类:住院死亡类指标、重返类指标、医院感染类指标、手术并发症类指标、患 者安全类指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分别具体为:一、住院死亡类指标(一)住院总死亡率表达方式:(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住院总死亡率 住院总死亡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2.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100%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 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患者住院死亡人数住院死亡率(三)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1.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表达方式: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二 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 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100% 2.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 住院死亡率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 死亡人数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100%3.手术并发症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手术并发症患者 住院死亡率 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 ’100%同期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患者出院人次二、重返类指标(一)住院患者出院 31天内再住院率1.住院患者出院当天再住院率表达方式: 同期发生医院感染的 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四、缺血性脑梗死(一)卒中接诊流程。
1、按照卒中接诊流程;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3、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二)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
(四)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
(五)评价血脂水平。
(六)评价吞咽困难。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八)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九)为患者提供:卒中的健康教育。
(十)住院24小时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十一)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五、髋膝关节置换术(一)实施手术前功能评估(属二次、或翻修、或高难复杂全髋)。
(二)预防抗菌药应用时机。
(三)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手术输血量大于400ml。
(五)术后康复治疗。
(六)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七)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生理和代谢紊乱)。
(八)为患者提供:髋与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
(九)切口愈合:I/甲。
(十)住院21天内出院。
(十一)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与内科再灌注治疗。
(二)CABG手术适应症与急症手术指征。
(三)使用乳房内动脉。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
(五)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再手术。
(六)手术后并发症治疗。
(七)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健康教育。
(八)切口愈合:Ⅰ/甲。
(九)住院21天内出院。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七、阑尾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检查。
(三)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B超。
(五)内科原有疾病的治疗。
(六)鉴别诊断。
(七)手术适应证。
(八)手术输血量。
(九)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治疗。
(十)切口愈合:Ⅱ/甲。
(十一)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三)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
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检查。
(三)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凝血功能、B 超、必要时作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五)鉴别诊断。
(六)手术适应证。
(七)手术输血量。
(八)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治疗。
(九)切口愈合:Ⅱ/甲。
(十)住院七天内出院。
(十一)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三)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
九、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检查。
(三)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凝血功能、颈部X线检查、喉镜检查、基础代谢率、B超、病理学检查、T3、T4、必要时作ECT。
(五)鉴别诊断。
(六)手术适应证。
(七)手术输血量。
(八)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治疗。
(九)切口愈合:Ⅰ/甲。
(十)住院七天内出院。
(十一)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三)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
十、单则乳腺改良根治术(不含乳腔镜下)(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检查。
(三)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凝血功能、B 超、近红外线乳房扫描、钼钯X 线摄片或ECT 检查、病理学检查(包括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或手术中快速切片病理检查)。
(五)鉴别诊断。
(六)手术适应证。
(七)手术输血量。
(八)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治疗。
(九)切口愈合:Ⅰ/甲。
(十)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一)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二)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
十一、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一)全身情况的记载。
(二)妇科检查的记载。
(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血型加交叉、凝血功能、B超、病理学检查。
(五)鉴别诊断。
(六)术前讨论不否具有手术适应证。
(七)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
(九)切口是否Ⅱ/甲愈合。
(十)是否术后九天内出院。
(十一)符合出院标准。
(十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三)是否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十二、全子宫切除术(不含腹腔镜下)(一)全身情况的记载。
(二)妇科检查的记载。
(三)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血型加交叉、凝血功能、B超、病理学检查。
(五)鉴别诊断。
(六)术前讨论是否具有手术适应证。
(七)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
(九)切口是否Ⅱ/甲愈合。
(十)术后九天内出院。
(十一)符合出院标准。
(十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处于同等类型医院水平。
十三、剖宫产术(一)术前全身健康状况评价。
(二)产科专科检查,如胎位、先露、胎心、宫高、腹围等。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乙肝、HIV、RPR、HCV、凝血功能、B 超、胎心监测、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五)手术适应证。
(六)手术输血量(酌情)。
(七)术后并发症相应治疗,如羊水栓塞、出血、DIC、感染等。
(八)切口愈合:Ⅱ/甲。
(九)住院九天内出院。
(十)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一)为妊妇提供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教育。
(十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四、单胎顺产(一)产前全身健康状况评价。
(二)产科专科检查:如胎位、先露、胎心、宫高、腹围等。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
(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B超、胎心监测、心电图、乙肝、HIV、HCV、RPR。
(五)住院五天内出院。
(六)为妊妇提供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教育。
(七)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十五、肺炎(儿科)(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二)氧合评估(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CRP2、胸部X 线(入院24小时内)3、血培养、痰培养⑴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⑵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4、病原学检查(四)抗菌药物应用1、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入院6 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起始抗菌药物选择:⑴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⑵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⑶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3、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4、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五)为患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六)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七)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