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_5

合集下载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活动za)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活动za)

、单病种急性心梗质量控制表格*报告医生: *报告进度:年月日时分患者信息*第一诊断(主要诊断)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第二诊断(次要诊断)(三位码):诊断名称:(三位码):诊断名称:*住院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自费其他*入院途径门诊急诊院内临床科室转科外院转入*到院交通工具救护车出租车或自家车其他交通工具诊疗进度发病进度: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或门诊进度:年月日时分或本院转科进度:年月日时分*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确诊(或新发的进度):年月日时分确诊(的进度):年月日时分溶栓开始进度:年月日时分未执行溶栓开始进度:年月日时分未执行完成进度:年月日时分完成进度:年月日时分*出院日期:年月日时分过程质量: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即服首剂阿斯匹林:年月日时分未执行阿司匹林禁忌阿司匹林过敏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小时内活动性出血使用华法林或作为预防用药医师记有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或使用氯吡格雷首剂进度:年月日时分或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首剂进度:年月日时分: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胸片(首次)肺瘀血或肺水肿是否评价(首次)测量值:左室舒张末内径测量值:毫米左室室壁瘤是否肺动脉高压是否肺动脉收缩压:评价进度入院小时内入院小时后未执行危险评分方法()分请选择(入院小时内最高值!)分:年龄~岁分:年龄>岁分:糖尿病、高血压或心绞痛病史分:入院时收缩压< ( )分:心率>次分:心功能( 分级)Ⅱ~Ⅳ级分:体重>分:前壁心肌梗塞或分:从发病到再灌注治疗进度>总分值:请输入数字危险评分方法()~分请选择(入院小时内最高值!)分:年龄≥岁分:≥个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分:近天使用阿司匹林分:近小时内发生心绞痛≥次分:或特异性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分:段偏离基线≥分:先前冠脉狭窄≥总分值:请输入数字危险分层--请选择--低危险组中危险组高危险组: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于到达医院分钟内实施(有适应症,无禁忌症)溶栓治疗的适应证--请选择--Ⅰ类:个或个以上相邻导联段抬高(胸导联≥、肢体导联≥),或提示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段分析),起病进度< 小时,年龄< 岁。

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No:1.2.3.1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强化医疗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卫计部、省卫计厅及市卫计局有关要求,医院决定继续在全院开展部分单病种疾病诊治质量的控制工作。

特制定《威宁东风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医院管理有效方法,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医改,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单病种管理,规范单病种疾病临床路径,可以对部分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用药、效果评价以及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的监控,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成本、治愈好转率等指标,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计资源,增强服务效益为目的。

三、工作内容根据卫计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我院在原单病种管理基础上把乡镇获得性肺炎等8个疾病或手术列入单病种疾病管理的范围。

(三)依据卫计部已公布的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及我院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实施科室制订出实施细则和诊疗常规进行执行。

(四)质量控制指标:按卫计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临床标准执行。

(五)单病种质量控制病种同属临床路径试点病种者,实施临床路径表单以卫计部公布的临床路径表单为准。

(六)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规定、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控制无效住院日。

3、使用适宜与成熟的医疗技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过度医疗。

4、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合理检查,不断改善和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及技术项目。

(七)注意事项:1、实行病人首诊负责制,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2、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要建立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严禁在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

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记录本(电子版)

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记录本(电子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妇科年度: 2015年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并设有质控员,负责监督管理本科室单病种质量信息上报工作。

2、本质量控制记录本由各科室主任负责,由主管医师填写。

3、科室根据医院的要求制订本科室每季度单病种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对变异、退出病例进行记录及讨论。

4、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5、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单病种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一、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名单:组长:赵光阳质控员:田维莉赵光阳成员:赵光阳田维莉贺婕周小容黎大惠韦洁罗灿英马红伟邓容李玲玲程志红方婵二、具体职责:1、负责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单病种病种选择建议,会同护理、药学、医技及财务等部门制订单病种质量控制表;3、结合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修订建议;4、参与单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2015年度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计划1.科室对单病种开展质量监控。

2.质量考核与督查的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死率、15日内再住院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

(4)常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3.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2)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4)加强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管理。

(5)使用适宜技术,合理检查,提高诊疗水平。

(6)调整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4.由单病种质控小组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本

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本

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本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制度规定了医院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规范,适用于医院各科室。

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3.0版》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本制度中还定义了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概念,强调了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以及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的重要性。

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需要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4 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工作的管理和督导。

医院成立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小组和指导小组。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小组负责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个案管理员和主管医师主要负责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评价和分析实施过程的效果。

医务部负责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工作,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信息的分析和反馈。

4.5 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4.5.1 临床路径质控流程4.5.1.1 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4.5.1.1.1 选择本地区常见的病种和多发病,以及覆盖率较大的病种。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卫生部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选择最能代表临床科室医疗特色的病种,并能对应一个明确的ICD-10编码或一定的编码范围。

4.5.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诊断明确;没有其他明显的合并症;初步判断可以按照路径管理正常进行;可以合并其他疾病,但不影响路径正常进行或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

4.5.1.2 实施过程控制和变异分析:各临床科室确定的临床路径病种,凡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必须进入路径并向患者告知征求同意。

统计、评价与持续改进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评价与持续改进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六企业管理统计、评价与持续改进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莫夏丽摘 要:以《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为评价标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单病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应用统计、评价与持续改进管理前后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该单病种诊疗是否得到进一步规范。

实验表明,应用统计、评价与持续改进管理后,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大部分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得到改善,病种诊疗进一步规范,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单病种管理 统计描述 持续改进 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6.053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及医疗保障的逐渐普及,以单病种付费为导向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逐渐成为国家社会保障的主导模式之一。

所谓单病种付费是指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这个标准接近合情、合理、合法的医疗成本消耗),社保机构按照该标准与住院人次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使得医疗资源消耗与所治疗的住院病人的数量、疾病复杂程度和服务强度成正比。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量控制,提高诊疗技术,评价临床医师诊疗是否规范,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单病种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医疗管理模式,因其具有“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

本文旨在以《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为评价标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呼吸内科开展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应用统计、评价与持续改进方法管理实施前后,各种指标完成情况及所映射的诊疗规范的执行情况,探讨该管理方法在应用单病种管理指标评价临床诊疗规范中的应用,从而达到促进临床科室单病种规范诊疗,提高病种质量管理的目的。

单病种

单病种

二、背景和意义
2010年11月,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开展<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
标> 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医政疗便函〔2010〕325号),选取全 国9个省市开展了“单病种质量控制系统2.0版”培训工作。 2011年2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征订工作,我院订购了 25本。 2011年4月、5月、6月,中国医院协会分别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系 统”进行了修改和维护。 2011年4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与评价标准》第一部分《三级综 合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七条提 出了“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二部分《日常运行与质量 追踪评价指标》第二章“医疗质量与目标安全”第二条“病种质量 指标”提出了6个单病种的月报指标;第三部分《医院社会评价》 第二章“实施社会评价活动”提出“患者对服务舒适度评价”,涵 盖了对单病种评价内容。
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会
主要内容


一、定义和作用 二、背景和意义 三、上报流程和要求 四、我院存在的问题 五、解决思路和措施
一、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单病种质量管理? 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可以进行 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运用 在诊断、治疗、转归等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医疗质 量指征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 理评价的方法之一。
四、我院存在的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各临床科室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2.数据上报不及时,未按照卫生部要求,每诊疗1例 出院后10日内上报。 3.上报数据内容不完善,很多项未填,如第一诊断、 实施手术前的风险评估、手术适应证与急症手术指 征、手术时间、健康教育以及平均住院日和费用等 数据。 4.从十八家医院检查数据来看,我院很多单病种的 综合实力排名靠后,这说明我院单病种内涵质量不 突出,临床治疗未按照“27项问责指标”严格执行。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1、单病种急性心梗质量控制表格*报告医生: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患者信息*第一诊断(主要诊断)A ICD-10 121.0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B ICD-10 121.1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C ICD-10 121.2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D ICD-10 121.3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E ICD-10 121.9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第二诊断(次要诊断)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住院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费用支付方式A公费医疗 B基本医疗保险C C商业保险D 自费 E其他*入院途径A 门诊 B急诊 C院内临床科室转科 D外院转入*到院交通工具A救护车 B出租车或自家车 C其他交通工具诊疗时间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或本院转科时间:年月日时分*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确诊(STEMI/或新发LBBB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确诊(NSTEMI的时间):年月日时分溶栓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未执行溶栓PCI 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未执行PCIPCI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PCI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出院日期:年月日时分过程质量AMI-1: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1.1 即服首剂阿斯匹林:年月日时分未执行1.2 阿司匹林禁忌A阿司匹林过敏 B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24小时内活动性出血C使用华法林或Coumadin作为预防用药 D医师记有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1.3 或使用氯吡格雷首剂时间:年月日时分1.4 或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首剂时间:年月日时分AMI-2: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2.1 X胸片(首次)肺瘀血或肺水肿 A是 B否2.2 CDFA评价(首次)2.2.1 LVEF测量值: % 2.2.2 左室舒张末内径测量值:毫米2.2.3 左室室壁瘤 A是 B否 2.2.4 肺动脉高压 A是 B否2.2.5 肺动脉收缩压: mmHg2.2.6 评价时间 A入院48小时内 B入院48小时后 C未执行2.3 危险评分方法(STEMI)0-14分请选择(入院48小时内最高值!)A 2分:年龄65~74岁B 3分:年龄>75岁C 1分:糖尿病、高血压或心绞痛病史D 3分:入院时收缩压<100 mmHg (1 mmHg =0.133 kPa)E 2分:心率>100次/minF 2分:心功能(Killip 分级)Ⅱ~Ⅳ级G 1分:体重>67kg H 1分:前壁心肌梗塞或LBBBI 1分:从发病到再灌注治疗时间>4h总分值:请输入数字2.4 危险评分方法(NSTEMI)0~7分请选择(入院48小时内最高值!)A 1分:年龄≥65 岁B 1分:≥3个CAD危险因素(CAD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C 1分:近7天使用阿司匹林D 1分:近24小时内发生心绞痛≥2次E 1分:CK-MB或特异性肌钙蛋白水平升高F 1分:ST段偏离基线≥0.5mmG 1分:先前冠脉狭窄≥50%总分值:请输入数字2.5 NSTEMI危险分层--请选择--A低危险组B中危险组C 高危险组AMI-3: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3.1:溶栓于到达医院30分钟内实施(有适应症,无禁忌症)3.1.1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请选择--Ⅰ类: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体导联≥0.1 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起病时间< 12小时,年龄< 75岁。

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的通知)、28号(卫生部关于印发《2008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中,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医院管理年重点工作。

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编写《单病种质量手册》1.0 版。

本书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的模式与理念,结合近年组织对医院定期检查积累的经验,探索我国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模式,通过选择代表医院医疗核心质量管理和监控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六个病种和术式。

每一个单病种、每一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解释与计算公式、质量信息输入、评价分析流程都进行了详述。

以利于医院管理工作者加深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内涵的理解并付诸实践。

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并附有医院自我评价试用表、“单病种质量报告系统”网上直报简介。

本书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2008年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参考书,适于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以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书征订电话:目录第一章急性心肌梗死(AMI)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急性心肌梗死(AMI)质量控制指标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第四节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与分析流程第二章心力衰竭(HF)第一节概述图书征订电话:第二节心力衰竭(HF)质量控制指标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第四节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与分析流程第五节《慢性心力衰竭诊治疗指南》摘录第三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质量控制指标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第四节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与分析流程第五节《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沃疗指南》摘录第四章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第四节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与分析流程第五节量表第五章髋、膝关节置换术图书征订电话: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髋、膝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指标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第四节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与分析流程第六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质量控制指标第三节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第四节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与分析流程第七章医院自我评价用试表第八章单病种质量报告系统网上直报简介与单病种专家组成员名单附件:中英缩写对照表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内容简介本书对护理纠纷和护理风险的现状进行了研讨,系统阐述了护理风险的基本理论,从临床各科室的实践出发,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各科室各部门存在或者潜在的护理执业风险,对于各种风险的发生原因、风险表现、处理策略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