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译文
僰人养猴文言文

僰人养猴文言文〔明〕刘基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一篇生动有趣而富于哲理的寓言。
题为《僰人舞猴》,其实题不对文,应该叫《巴童戏猴》才是。
文中的巴童,是占主要地位的人物。
“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很难说有何不好,问题在这个“妒”引出的手段。
有人把嫉妒分成西方、东方式两类,说甚么西方的嫉妒引人暗下决心超过对手,而东方的嫉妒则使用各种暗害中伤手段使对手失败。
分类并不科学,多少有些美化西方之嫌,但得承认因嫉妒而损人利己的人,确是古已有之,随手可以拈出几例来。
刘基笔下的巴童就是一例。
毫无疑问,养猴的僰人是一位优秀的驯兽师。
他可以把顽劣好动的猴群,“衣之衣而教之舞”,训练到“规旋矩折,应律合节”的熟练程度,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可是,这个狡黠的巴童仍然从“规旋矩折,应律合节”的猴群中看出它们致命的弱点。
他抓出几把茅栗,就使得猴性大发,原形毕露,翻壶倒案,溃不成军。
巴童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他所以能取胜,因为他熟悉猴性猴情,这种动物可以在表面的规定动作上达到某些要求,但它的贪婪好动,经不起食物引诱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以利攻其心,必胜无疑。
由此,刘基在文后慨乎言之:“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今天读来,仍觉其味酸苦,回味无穷!。
僰人养猴

僰人养猴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6年第43期【原文】僰人①养猴,衣②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③,应律合节④。
巴童⑤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⑥,乃袖⑦茅栗⑧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⑨。
巴童佁然⑩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輥?輯?訛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輥?輰?訛。
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选自《郁离子》)【注释】①僰人: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②衣:给猴子穿上衣服。
③规旋矩折:规,圆规;旋,旋转;矩,画方形的工具;折,拐弯。
旋转曲折,都合乎规矩。
④应律合节:符合音律和节奏。
⑤巴童:巴族小孩。
⑥败之:毁坏它。
⑦袖:用衣袖装东西。
⑧茅栗:一种山果。
⑨蹈节:用脚打拍子。
⑩佁然:痴呆的样子。
此处意为神态自若的样子。
?輥?輯?訛褫:剥衣服。
?輥?輰?訛案:长条桌。
【参考译文】有一个僰人驯养了一群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并教它们跳舞。
它们的舞态,旋转曲折,都合乎音乐的旋律节拍。
有个巴族小孩看了,心生妒忌。
他很羞愧自己还比不上猴子,就想破坏这件事。
于是他在袖子里藏了不少茅栗子,去观看猴子表演。
僰人摆开了筵席,把猴子放了出来。
观众们都凝神观看,旁边的人还用脚打着节拍,这时那个巴族小孩神态自若地挥起衣袖,把那些茅栗子扔了一地。
那些猴子见了茅栗子就剥去了衣服,扑上前去争抢。
酒壶翻了,桌子倒了,僰人大声呵斥它们也禁止不住,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寓意】穿衣服的猴子,会跳舞的猴子,终究还是猴子。
华贵的服装,不俗的谈吐,也不能掩盖某些人丑恶的本质。
《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郁离子》文言文翻译《郁离子》文言文翻译《郁离子》是刘伯温的作品。
下面小编收集了《郁离子》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原文:《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
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
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
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
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
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
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
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
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
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
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
有激而言也。
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
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
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
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
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公之谓也。
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
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
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
陈太丘与友期 僰人舞猴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僰人舞猴阅读附答案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顾②耻己之不如也耻
③思所以败之所以④乃袖茅栗以往袖
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幺?(2分) 参考答案:。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的翻译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的翻译
意思是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
出处:明刘伯温《郁离子·僰人舞猴》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出处原文
人们养猴子,穿衣服,教它们跳舞,扭弯规则,遵守法律。
你为自己感到羞耻的是过去,因为你为自己感到羞耻,你认为你被打败了。
宴开猴儿出,众客皆立于众,两边皆舞。
巴统用袖子把头发甩出来,扔到地上。
猴子争衣服,案子却翻案了。
你不能禁止它,大菊。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译文
撒拉族人(擅长)训练猴子,给它们穿衣服,教它们跳舞。
他们(使他们)以非常圆的方式旋转(组织良好),并与节奏协调(默契)。
四川的孩子嫉妒他们,耻于他们不如他们,想着怎么灭了他们,就把毛里子放在袖子里。
开幕宴上,猴子出场(表演),大家都站起来聚精会神地看。
左右猴子合着节拍跳舞。
四川的小朋友不小心挥了一下袖子,把栗子扔到了地上。
猴子(看见了)扯掉衣服,争了起来。
酒壶被撞倒,桌案被掀翻。
彝族人(how)喊个不停,很压抑。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

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1原文: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之食,无使失所。
”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
”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二处)(2分)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译文:楚宣王喜欢安陵君,安陵君执政当权,景睢请江乙去向安陵君建议说:“楚国贫民多,请求把云梦一带的田地租借给他们耕种,解决吃饭问题,不要使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安陵君向楚宣王转告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后来,安陵君见到了景睢,便问他收入的赋税额有多少,景睢说:“没有收入。
”安陵君惊愕地说:“我还以为你是为了对楚王有利才那样建议的呢,你竟然把把好处送给百姓而作为恩惠吗?”景睢满脸惊异而退去,并告诉人们说:“国家危险了!执政者只想取利,却忘记了百姓,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啊!”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翻译2原文: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嬴。
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
《郁离子》(三)

《郁离子》(三)122/茧丝郁离子曰:“蚕吐丝而为茧以自卫也,卒以烹其身,而其所以贾祸者,乃其所自作以自卫之物也。
蚕亦愚矣哉!蚕不能自育,而托于人以育也,托人以育其生,则竭其力,戕其身,以为人用也弗过。
人夺物之所自卫者为己用,又戕其生而弗之恤矣,而曰天生物以养人。
人何厚,物何薄也?人能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育天下之物,则其夺诸物以自用也,亦弗过。
不能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蚩蚩焉与物同行,而曰天地之生物以养我也,则其获罪于天地也大矣。
”123/东陵侯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
吾闻之畜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
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
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
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邱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124/情为欲使郁离子曰:“气者,道之毒药也;情者,性之锋刃也。
知其为毒药、锋刃而凭其行者,欲使之也。
呜呼!天与人神灵者也,而皆不能不为欲所使,使气与情得以逞其能,而性与道反随其如往。
造化至此,亦几乎穷类!”125/枯荷履雪郁离子见披枯荷而履雪者,恻然而悲,涓然而泣之沾其袖,从者曰:“夫子奚为悲也?”郁离子曰:“吾悲若人之阽死而莫能恤也。
”从者曰:夫子之志则大矣,然非夫子之任也,夫子何悲焉?夫子过矣。
僰人养猴文言文翻译

僰人者,古之西南夷也。
其地多山川,气候宜猴。
故僰人常养猴以为乐。
昔者,僰人村中有一老者,名唤养猴翁。
翁年虽高,然精力充沛,性好山野。
每至春日,翁必携酒一壶,赴山林之中,寻猴为伴。
猴见翁至,皆欢跃而来,围绕翁旁,嬉戏追逐。
翁养猴之法,独树一帜。
不若他人以笼养之,翁以放养为主。
猴于山林之中,自由自在,饮食无忧。
翁则于每月之望,备酒果以飨猴。
猴食其果,饮其酒,与翁同乐。
养猴翁与人不同,不拘小节。
猴有疾病,翁亦不以为意,常以草药为之疗治。
猴感翁恩,愈发亲近。
翁亦视猴如子,朝夕相伴,情同手足。
一日,翁于山林中发现一幼猴,被猎人追捕,困于山崖之上。
翁见状,急中生智,攀援而上,将幼猴救下。
幼猴自此认定翁为父,日夜不离翁侧。
岁月如梭,猴群日益壮大。
翁亦渐老,然猴群依旧围绕翁旁,不离不弃。
翁感猴恩,遂决意传其养猴之术。
翁谓猴曰:“吾年已老,体力不支,养猴之术,非吾所能。
汝等宜自立,寻一良地,繁衍生息。
”猴闻言,齐声答应,感谢翁恩。
翁择一风水宝地,将猴群引至此处。
猴感激涕零,筑巢而居。
翁亦于此地搭建茅屋,养老颐生。
数年后,翁仙逝,猴群为之哀悼。
翁葬于猴群居住之地,猴群日夜守护,不敢有失。
翁养猴之术,传至后世,僰人养猴之风盛行。
夫僰人养猴,非徒为娱乐,实为传世之宝。
猴以翁恩,世代铭记;翁以猴伴,终身无悔。
此乃人猴和谐,共度时光之美谈也。
译文:僰人,古时候的西南夷族。
他们的居住地多山川,气候适宜猴子生存。
因此,僰人常常养猴子来作为乐趣。
从前,僰人村中有一位老者,名叫养猴翁。
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他的精力依然充沛,喜欢在山野中游玩。
每当春天来临,翁就会带着一壶酒,前往山林中寻找猴子作为伴侣。
猴子们看到翁到来,都会欢快地跑来,围绕在翁的身边,嬉戏追逐。
养猴翁的养猴方法与众不同,不像别人用笼子养猴子,翁采用的是放养。
猴子们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饮食无忧。
翁则每个月的月圆之夜,准备酒果来款待猴子。
猴子们吃着果实,喝着酒,和翁一起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译文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
刘基
原文: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③,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④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⑤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螘⑥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明·刘基(字伯温)《郁离子·卷七》
译文:
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
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
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
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
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
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注释:
①僰,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②妬,同“妒”
③伫,站立起来看
④佁然,静止貌
⑤褫,剥去衣服
⑥螘,“蚁”的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