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寒食的古诗大全

合集下载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

古诗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关于节日的古诗七言绝句

关于节日的古诗七言绝句

七首关于节日的七言绝句一、春节《元日》 --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清明节《清明》 --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寒食节("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禁火,吃冷食。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中秋节《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五、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七夕节《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除夕夜《除夕》–宋陆游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更无一事横胸臆,此是人间第一福。

作者简介:1.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推行变法,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其诗作以清新、高远著称。

2. 杜牧(803-852):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作以豪放、奔放、清新见长。

3. 韩翃(约754-约823):唐代诗人,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其诗作风格清新明快。

4.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诗词广泛涉猎,风格多变,以豪放、奔放著称。

5.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作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深沉的情感著称,被誉为“诗圣”。

6.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作以豪放、悲壮著称。

关于寒食节的经典古诗词

关于寒食节的经典古诗词

【导语】寒⾷节,中国传统节⽇,在夏历冬⾄后105⽇,清明节前⼀⼆⽇。

寒⾷节是汉族传统节⽇中以饮⾷习俗来命名的节⽇。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寒⾷节的经典古诗词。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寒⾷节的经典古诗词 寒⾷ 韩翃〔唐代〕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译⽂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赏析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诗⼈⽴⾜⾼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语,⾼度凝炼⽽华美。

“春”是⾃然节候,城是⼈间都⾢,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限美好的景观。

“⽆处不飞花”,是诗⼈抓住的典型画⾯。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般性的概括,⽽说是“⽆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加强了肯定的语⽓,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不说“⽆处不开花”,⽽说“⽆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机外,还说明了诗⼈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

不说“落花”⽽说“飞花”,这是明写花⽽暗写风。

⼀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处不飞花”,⽽这⼀句诗中最能耀⼈眼⽬者,就在⼀个“飞”字。

“寒⾷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然也吹⼊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形⽆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般指东汉时,同⽇封侯的五个外戚。

这⾥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

这两句是说寒⾷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宫⾥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寒食古诗讲解

寒食古诗讲解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全文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讲解: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春天长安城的景色。

诗人用“无处不”来强调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春意,柳絮飞舞,落花满地,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和地点。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也叫寒食节。

在这一天,人们禁火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而“东风”则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御柳”指的是皇宫中的柳树,因为风吹而斜倚,进一步增添了诗中的春天气息和皇家气派。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是写夜晚的景象。

寒食节虽然禁火,但皇帝却特许宠臣五侯家得到烛火。

到了傍晚,汉宫中传出了赐予的烛火,轻烟袅袅,散入了五侯的家中。

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

总的来说,《寒食》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实,结构严谨,蕴含多重转折,用笔含蓄,寓意深远。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刺,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寒食古诗三首

寒食古诗三首
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一个“落”字,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
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 人间似的。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 谈你的理解。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
不能欢聚
课文小结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 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写出诗句的译文。 3.第二课课后生字注音一个生字一行。
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 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 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思考: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思念的?
诗人独自在异乡,看见地上的月光,树上归栖 的乌鸦,联想到人人都在望月。最后,诗人却用一 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 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 现得蕴藉深沉。
“月”的别称
拓展延伸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
修辞知识
叠字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
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清明节前一天,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日。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关于韩非子为了追求学问,不顾他人眼光剖腹取义的故事。

这一节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成为了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的译文及解析。

寒食节诗1. "春意浓,寒食树,孤城千里鸟雀疏。

"译文:春天的气息逐渐浓烈,寒食节时,城中的人都离开了,只有鸟雀寂寞地在天空中飞翔。

解析:这首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寂静景象,寒食节是一个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所以城中的人往往会离开。

2. "寒食起,复道旧期,别草十怜花恐啼;"译文:寒食节到来,我又踏上了熟悉的路,看着别人给亡者扎的草,我的心里十分伤感,生怕鲜花会为他们而哭泣。

解析:这首诗描述了寒食节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3. "苦寒日日起庐舍,何时来逐阵云边;"译文:寒食过后的日子,我每天都起得早,住在简陋的屋舍里,但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阵阵春云。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在寒食节过后,人们渴望寒冷的日子能早点过去,迎来温暖的春天。

4. "寒食雨,青山门巷,马蹄车轮人不见;"译文:寒食节时,下着小雨,整个街头巷尾的人们都躲在家里,青山、门巷和马车轮子都变得空无一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人们守在家中的景象,寒食日的降雨使得整个街道变得安静。

5. "琼枝叶,宝枝杂垒,楼台栋角堪参差;"译文:寒食节时,树上的花朵和树叶都变得美丽,就像一堆珍宝,而楼台上的柱子也随意地错落摆放。

解析:这首诗写出了寒食节时的自然景观,寒食那天,花朵娇艳动人,与楼台的柱子交相辉映。

6. "隔座宴,有美食还有美酒,原是笑谈悲冤之时;"译文:寒食节时,人们在席间对饮美酒,品尝美食,本来是一场愉快的宴会,但还抹不去心中的悲伤和冤屈。

寒食古诗和注释

寒食古诗和注释

寒食古诗和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寒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清明节前一个重要的节日。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寒食节这一天,人们祭拜祖先,缅怀先人,也是一个寒食禁火,冷食之日,故名“寒食”。

在关于寒食的诗词中,寒食古诗占有重要位置,反映了古人对寒食节的热切期盼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下面,将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寒食古诗,并配以注释,一起来领略其中的妙处。

1.《寒食》--唐李益寒食年年来,清明动国时。

家人未犹思,班子先一悲。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氛围,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要祭拜祖先,缅怀先人。

诗人通过描写家庭成员的感情变化,展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深切怀念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若为遇暴风,宁知汉使悲。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离别的情感。

诗中的“若为遇暴风,宁知汉使悲”,表现了诗人的无畏与坚强,也暗示了寒食节的离别之情。

风景水声抱怨秋,凉风高阁夜侵楼。

春心莫共行人说,惆怅寒食独裁愁。

注释:这首诗将寒食节与秋高气爽的景色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寒食的惆怅之情。

诗中的“惆怅寒食独裁愁”,抒发了诗人对节日离别的感伤之情。

悲来生菜向凉云,思妇栖栖绿映门。

黄鸟遥惊方堕泪,清风微茫暮城根。

春风吹老杏花开,半叶夹明当绣槐。

野渡好船回短橹,大堤日暮看迷骚。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春光明媚,表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慕羡之情。

诗中的“野渡好船回短橹”,表现了诗人在节日时的惬意心情。

以上是一些关于寒食的古诗及其注释,这些诗句不仅在形式上优美,更是代表了古人对寒食节的情感表达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通过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寒食节的古老庄严与文化内涵,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传统节日的珍视和珍惜之情。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让寒食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描写寒食的古诗大全

描写寒食的古诗大全

描写寒食的古诗大全寒食野望吟【xx】xx
乌啼鹊噪昏xx,
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xx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xx,
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
xx暮雨人归去。

送xx还沙上省墓【xx】xx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xx来?
寒食上冢【xx】xx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xxxx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xx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xx)xx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xx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xx)xx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xxxx,不见xx人。

xxxx明主,xx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郊行即事》(xx)xx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xx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xx莫忘归。

《送xx还沙上省墓》(明)xx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xx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寒食的古诗大全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
萧萧暮雨人归去。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