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诊疗指南解读及脱发专科建立
斑秃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斑秃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斑秃概述斑秃(alopecia areata,AA)俗称“鬼剃头”,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脱发区边界清楚、无瘢痕、无炎症反应。
目前多认为与情绪应激、内分泌、遗传和自身免疫等有关。
英文名称:alopecia areata其它名称:鬼剃头相关中医疾病:油风、鬼舔头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有人患斑秃,则本人发病风险增大发病部位:头部常见症状:局限性斑块状脱发主要病因: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情绪应激、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检查项目:毛发轻拉试验、显微镜检查重要提醒:脱发区头发多可再生,但有可能复发临床分类:1、根据毛发受累范围分类(1)局限性斑状斑秃(AAP):发生在某一部位,边界清楚的斑片状脱发。
(2)全秃(AT):头发迅速全部脱失。
(3)普秃(AU):头发、胡须、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毳毛在医学上指除头发、阴毛、腋毛以外,其他部位所生的细毛)全部脱落。
2、根据脱发区形状和分布部位分类(1)斑片状斑秃:这是最常见的斑秃类型,可以单发,也可能多发。
(2)网状型斑秃:当斑片不断增多,脱发区和有毛发区融合成了密集、多发的秃发斑,可形成网状。
(3)带状型斑秃(也称为匐行型斑秀):脱发区域主要是沿着枕部发际线分布,看上去是枕部的发际线上移,还可以累及额部发际线和鬓角。
(4)中央型斑秃:秃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头顶和上枕部,与带状型斑秃正好相反。
(5)弥漫型斑秃:全头皮的弥漫性脱发,均匀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但很难发现明显的秃发斑。
急性弥漫型斑秃可在一周至数周内发展至全秃。
二、斑秃的发病特点三、斑秃的病因病因总述: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情绪应激、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约25%患者有家族史,神经精神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

病因和发病机制 床临表床现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AA 的预后
拉发试验
✓嘱患者3 d 内不洗发,以拇指和食指拉起一束毛发,大约五六十根,轻轻向 外拉,计数拉下的毛发数,>6 根为阳性,表明有活动性脱发。进展期AA 常 为阳性,毛发根部呈杵状或锥形。
✓急性或慢性休止期脱发、急性生长期脱发者的活动期也可为阳性,而雄激素 性秃发患者一般为阴性。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AA 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参考美国AA 评估指南所推荐的SALT(Severity of ALopecia Tool)方法,根据脱发面积占整个头部面积的比例(S)和头部以外体毛脱落 的程度(B)及甲受累情况(N)来进行,从而确定其严重程度。
✓S 代表头发脱落情况:S0 为无头发脱落,S1 为头发脱落<25%,S2 为头发脱落 25%~49%,S3 为头发脱落50%~74%,S4 为头发脱落75%~99%(S4a 为头发脱落 75%~95%,S4b 为头发脱落96%~99%),S5为头发脱落100%;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AA 的组织病理表现包括: ✓毛球部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可呈“蜂拥状”; ✓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可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细胞浸润的程度常与病情严重程度不成比例,全秃和普秃患者皮损中并不一
定有明显的炎症浸润; ✓生长期毛囊减少,退行期和休止期毛囊增多(比例>50%),并可见毛囊微小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AA 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⑤生长期脱发:药物(如化疗药等)引起的弥漫性脱发,需要和急性弥漫性AA 鉴别。 ⑥女性型雄激素性秃发:本病有时需要与弥漫性AA 鉴别。雄激素性秃发发病缓慢, 以额部及顶部为主,拉发试验阴性,皮肤镜下无断发、黑点征或感叹号样发。 ⑦休止期脱发:各种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精神因素以及节食减肥等可导致休止期 脱发,通常脱发较为弥漫,部分可出现拉发试验阳性,但一般无断发、黑点征或感叹 号样发。 ⑧先天性秃发:儿童AA 需要与先天性秃发鉴别。先天性秃发通常发病更早,出生时 或生后不久发病,可无毛发或毛发稀疏,可局部或全身毛发受累,毛干可有结构改变, 如念珠状发和羊毛状发等,部分患者可并发外胚叶发育异常。儿童AA 一般出生时毛 发正常,儿童期开始出现斑状脱发,毛发常可再生,病情常反复。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
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m alopecia),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
称为女性型秃发(female pattem alopecia)。
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
黑人和黄种人较低。
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为21.3%,女性患病率为6.0%。
本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改善。
1 病因与发病机制1.1 遗传因素AGA具有遗传倾向性,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AGA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父系明显高于母系。
全基因组扫描和定位研究发现了若干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
有研究发现脱发区雄激素受体基因呈高表达。
此外,5仅一还原酶缺陷者不会发生男性型秃发,提示5号染色体sRD5A1基因和2号染色体SRD5A2基因与AGA相关。
AGA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同的染色体10q24.3位置的CYPl7基因变异,说明有一定的基因相关性。
1.2 雄激素男性阉割者不发生AGA,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基因易感者出现脱发,发生AGA.停用睾酮可以阻止脱发的进一步发展,提示AGA与雄激素有关。
男性雄激素主要来自睾丸,主要为睾酮,肾上腺皮质可合成少量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
女性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可少量分泌,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是雄烯二酮,可被代谢为睾酮和5仅一二氢睾酮(DHT),DHT是导致AGA的重要分子。
头皮毛囊是雄激素的靶器官之一.全身和局部雄激素代谢的异常改变是AG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
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m alopecia),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
称为女性型秃发(female pattem alopecia)。
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
黑人和黄种人较低。
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为21.3%,女性患病率为6.0%。
本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改善。
1 病因与发病机制1.1 遗传因素AGA具有遗传倾向性,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AGA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父系明显高于母系。
全基因组扫描和定位研究发现了若干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
有研究发现脱发区雄激素受体基因呈高表达。
此外,5仅一还原酶缺陷者不会发生男性型秃发,提示5号染色体sRD5A1基因和2号染色体SRD5A2基因与AGA相关。
AGA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同的染色体10q24.3位置的CYPl7基因变异,说明有一定的基因相关性。
1.2 雄激素男性阉割者不发生AGA,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基因易感者出现脱发,发生AGA.停用睾酮可以阻止脱发的进一步发展,提示AGA与雄激素有关。
男性雄激素主要来自睾丸,主要为睾酮,肾上腺皮质可合成少量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
女性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可少量分泌,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是雄烯二酮,可被代谢为睾酮和5仅一二氢睾酮(DHT),DHT是导致AGA的重要分子。
头皮毛囊是雄激素的靶器官之一.全身和局部雄激素代谢的异常改变是AG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斑秃科普讲座PPT课件

目录 导言 斑秃的原因 斑秃的症状 斑秃的治疗方法 总结
导言
导言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头发稀疏和 脱落问题
它通常影响男性,但也可发生 在女性身上
导言
本讲座将介绍斑秃的原因、症状和可行 的治疗方法
斑秃的原因
斑秃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斑秃病史 免疫系统紊乱:免疫系统攻击 毛囊导致脱发
斑秃的治疗方法
植发手术:将健康的毛囊移植到脱发区 域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因脱发而带来 的心理压力
总结
总结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头发问题, 特征是头部物 、光疗、植发手术和心理疏导
总结
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 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斑秃的原因
环境因素:压力、营养不良、化学刺激 等
斑秃的症状
斑秃的症状
头部局部脱发:圆形或椭圆形 的脱发斑块
毛发绒毛化:脱发区域的毛发 变得细弱、呈绒毛状
斑秃的症状
可有瘙痒感:脱发区域可能出现轻微的 瘙痒感
斑秃的治疗方 法
斑秃的治疗方法
外用药物治疗:如米诺地尔、 外用类固醇等 光疗:使用光照射刺激毛发生 长
斑秃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斑秃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斑秃,又称斑痣脱发,是一种常见的脱发症状,通常表现为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脱发斑块。
斑秃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
对于斑秃患者来说,脱发给他们的外貌和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了解斑秃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斑秃的原因。
斑秃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医学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斑秃的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一定关系。
遗传因素是斑秃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患有斑秃的成员,那么患者患上斑秃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自身免疫也是导致斑秃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毛囊细胞,导致毛发脱落。
此外,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也会对斑秃的发病产生一定影响,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都可能导致斑秃的发生。
其次,我们来谈谈斑秃的治疗方法。
对于斑秃患者来说,治疗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目前,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斑秃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外用药和口服药。
外用药主要是通过局部涂抹药物来促进毛发生长,口服药则是通过内服药物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减轻自身免疫对毛囊的攻击。
激光治疗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刺激毛囊,促进毛发生长。
手术治疗则是对于一些顽固性斑秃病例的治疗方法,包括毛发移植和毛囊移植等。
总的来说,斑秃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也多样。
对于斑秃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平时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斑秃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对斑秃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斑秃salt评分标准

斑秃salt评分标准
斑秃的SALT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斑秃病情严重程度的工具。
SALT评分范围为0-100,0分为无头皮脱发,100分为头皮完全脱发。
具体来说,如果斑秃的SALT评分为50或更高,那么患者的严重程度为脱发评分工具(SALT)评分为50或更高,此时可能表现为头发缺失面积超过50%(SALT≥50%)。
同时,如果患者的基线平均SALT评分为85.5,即平均缺失面积为85.5%,头发覆盖面积仅14.5%。
此外,有69.4%的患者出现显著的眉毛缺失,57.9%的患者出现显著的睫毛缺失。
在治疗36周后,接受4mg Baricitinib剂量组约39%
患者达到SALT≤20,即头发覆盖面积超过80%。
而接受2mg Baricitinib剂量组约22%患者达到SALT≤20。
此外,4mg Baricitinib剂量组有40%的患者达到了眉毛、睫毛的完全生长或最小间隙。
白癜风诊疗指南

祥云集团《白癜风诊疗指南》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多发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周围皮肤的色素增多或正常,患处毛发可以变白。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印度发病率最高,我国约有1200万人发病,本病可以累及所有种族,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
近年白癜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为规范白癜风的治疗,避免医源性伤害的发生,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白癜风治疗指南,祥云集团制定白癜风诊疗指南。
祥云集团专家组将不断地根据临床研究成果的依据,定期对《指南》加以修改完善,来适应临床的需要,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白癜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白癜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概述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
我国古代医家隋•巢元方(公元610年)在其《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面及颈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
vitiligo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viti”来源于拉丁语的“vitium”,意思是损伤,瑕疵。
“ligo”是拉丁语里表示原因的常用结尾。
Vitiligo 就是“产生瑕疵或者损伤”病程慢性进行,病因不明。
局部色素脱失,影响美容,易诊难治。
白癜风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皮肤病。
患病率:在美国居民中估计患病不少于1%,丹麦一岛中调查,白癜风的患病率为0.38%,其中男性为0.36%,女性为0.40%。
我国居民中较欧美为低。
根据苏北地区一些农村调查,患病率为0.09%~0.15%,而城市中患病率较高,约为0.29%。
二、症状皮损是边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边界附近的皮肤正常,或是色素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治疗-接触免疫治疗
是斑秃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欧美日三个指南都推荐该治疗方法为斑秃的一线治疗方法 三种局部致敏剂被推荐使用: 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 方正酸二丁酯(squaric dibutylester,SADBE) 二苯环丙烯酮(diphencyprone,DPCP)
斑秃诊疗指南解读及脱发专科建 立
背景
斑秃是皮肤科的常见病; 中国6城市斑秃患病率为0.27%,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随着
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斑秃的发病率 逐年增加; 日本指南中称之为“最难治疗的皮肤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患 者存在反复发作,严重时全身毛发脱落,给该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也有不少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也 报道不一,其中有些方法没有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的批准。
强烈推荐应用(该方法至少在证据等级Ⅰ或Ⅱ中证明有效) 推荐应用(至少在一个证据等级证明有效,如Ⅱ级低水平, 或Ⅲ级高水平,或Ⅳ级特别高质量的有效) 可考虑使用,但证据不够充分(如Ⅲ-Ⅳ的低质量证据, Ⅴ 级高质量的证据,或专家委员会认可的Ⅳ级证据) 缺乏证据,不推荐使用(没有证据说明有效性) 避免使用(有明确的证据说明方法无效或有害)
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UV、环孢素A 用于治疗,但有些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
尤其是全秃和普秃,对治疗有较高的抵抗。
5
病史及体格检查
脱发的病程、部位、脱发的量,包括胡须,眉毛和睫毛,四 肢,阴毛,腋毛的情况;
家族史; 贫血、结缔组织病、甲状腺疾病、梅毒; 失眠、脱发皮损处有无瘙痒或刺痛感、用药史、工作情况; 指甲的变化(出现指甲畸形,尤其是慢性期) 可疑的诱发因素往往在发现秃发的前1-3个月(病毒感染,
21
治疗-接触免疫治疗-方法
其他不良反应有: 严重的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荨麻疹; 特应性皮炎的加剧; 流感样症状; 颈部和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多形红斑样反应; 头痛; 色素异常(色沉、色减、皮肤异色症、甚至白癜风); 面部和头皮的水肿
22
治疗-激素皮损内注射-方法
23
24
治疗-大剂量激素间歇疗法
疲劳,缺乏睡眠) 绝大多数患者不能确定诱发因素;
6
辅助检查
梅毒性脱发
7
辅助检查-皮肤镜
8
黄点征
黑点征
断发、短毳毛 感叹号样发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叹号样发
10
辅助检查-血液检查
11
辅助检查-皮肤活检
女性急性弥漫性斑秃(ADTAFS)及休止期脱发鉴别。 头皮活检可以告诉我们斑秃的活动性,并提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 在慢性期,在毛囊内和毛囊周围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往往提示对免疫
25
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26
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口服激素适用于近期发病的斑秃,而对于慢性斑秃,如匐行性斑 秃和普秃反应较轻,不建议对他们的治疗。
2
背景
北美1999年制定了斑秃治疗指南; 欧洲2003年制定斑秃治疗指南; 日本2010年制定斑秃治疗指南; 英国2012年制定斑秃诊疗指南; 国内目前为止还没有类似的指南发表
3
发病机制
4
以往认为斑秃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如精神创伤 及工作压力等;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免疫的机制起主要作用, 即组织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抑制治疗的抵抗; 皮肤活检不仅有助于鉴别诊断,还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12
治疗
13
证据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推荐等级 A B
C1
C2 D
有系统全面或Meta分析的证据 有一篇或多篇随机对照的研究报告证据 非随机的对照研究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研究或回顾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病例收集的研究) 专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或意见
C1
PUVA
C1
假发
C2
环孢素
C2
中药
C2
安定药
C1
液氮冷冻疗法
C2
地蒽酚
15
斑秃 ≥16岁
受累面积<25% 单发或多发性
急性期
慢性期
受累面积>25% 多发性斑秃、全秃、 普秃、匐行性脱发
急性期
慢性期
C1治疗 除了系统激素治疗
接触免疫治疗 皮损内激素注射 C1治疗 除了系统激素治疗
C1治疗 包括系统激素治疗
接触免疫治疗 C1治疗 除了系统激素治疗
16
斑秃 <15岁
受累面积<25% 单发或多发性
急性期
慢性期
受累面积>25% 多发性斑秃、全秃、 普秃、匐行性脱发
急性期
慢性期
C1治疗 除了系统激素治疗
接触免疫治疗 皮损内激素注射 C1治疗 除了系统激素治疗
接触免疫治疗 C1治疗 除了系统激素治疗和PUVA
以要存储在防紫外线的棕色瓶中。
20
治疗-接触免疫治疗-方法
当发现有新发长出,要继续抹药,不可停止治疗; 如果治疗部位没有改善,要改用其他方法。 全秃和普秃如果因致敏的接触性湿疹出现色素沉着,他们很可能对接
触免疫治疗反应不佳。 组织病理显示:苔藓样的或空泡样的界面性皮炎,伴有角质形成细
胞坏死和真皮噬色素细胞,及色素沉着性接触性皮炎一致。是接触免 疫治疗反应差的提示。
18
治疗-接触免疫治疗
SADBE是一个强致敏原; 在工业中作为稳定剂和抗雾剂用于照相乳胶中。 在自然环境中不存在,及现存的化学物也没有交叉过敏。 SADBE很不稳定,极易被氧化水解,所以要放在丙酮中溶解。 在日本该物质常用于接触免疫治疗。 无论其存放在何种溶剂的瓶中,都必须加用分子筛。
14
推荐级别 药物或方法
B
接触免疫治疗
B
激素皮损内注射
C1
口服激素
C1
大剂量激素间隙性疗法
C1
抗组胺药
C1
千金藤碱(促白细胞增 生药)
C1
Carpronium chloride hydrate
C1
外用喷剂
推荐级别 药物或方法
C1
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外 用
C1
甘草酸单铵盐
C1
Linear polarized infrared irradiation
19
治疗-接触免疫治疗
在美国和欧洲则常用DPCP; 二苄基甲酮通过溴化反应形成前体物(α,α-
dibromodibenzylketone),后者通过环化形成DPCP。 α,α-dibromodibenzylketone是致基因突变剂,作为杂质存在
于DPCP中。 DPCP受到UV照射或受热后可以分解成二苯乙炔和一氧化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