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第3课时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4.3第3课时习题课_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课件

解:在△ABC 中,AB=5,AC=9,∠BCA=30°.
由正弦定理,得∠ = ∠,
·∠
sin∠ABC=
=
×°
=
.
因为 AD∥BC,所以∠BAD=180°-∠ABC.
于是 sin∠BAD=sin∠ABC= .
则∠BAC=(
)
A.60°
B.30°
C.60°或 120° D.30°或 150°
解析:由已知得 = ||×||sin∠BAC=×2×3sin∠BAC,
∴sin∠BAC=.
∴∠BAC=30°或 150°.
答案:D
随 堂 练 习
1.在△ABC 中,a=1,b=2,C=,则 S△ABC 的值为(
求出AC,然后可利用余弦定理求AB,也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性
质求AB.
(1)解法一: ∵A=30°,C=45°,
∴B=105°,
由正弦定理得
·
b=
=
=
°
°
,
=4sin 105°
=4(sin 60°cos 45°+cos 60°sin 45°)
,
(2)由题设及(1)得 cos Bcos C-sin Bsin C=- ,
∴cos(B+C)=-,
∵0<B+C<π,∴B+C= .
又 A+B+C=π,∴A=.
又bcsin A=,且 a=3,∴bc=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易错警示: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底乘高后不要忘记 ( 除以2 )。
提升点1
5.填表。
底/cm 高/cm 面积
平行四边 三角形
形 3 5 12.5 24 4.5 8.5 182 51.46 376.5 1892 314.2.4 440.8.8
提升点2 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一块三角形的广告牌,底是12 m,高是2.4 m,若要 用油漆刷这块广告牌的正面,每平方米需油漆 0.12 kg,一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12×2.4÷2=14.4(m2) 14.4×0.12=1.728(kg) 答:一共要用油漆1.728 kg。
7.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 m,如果底延长1 m,那么它 的面积就增加2 m2。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
6 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RJ 5年级上册
教材习题 (选题源于教材P93第3题)
1.你能想办法计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2.要在公路中间的一块三角形空地(见下图)上种 草坪。1m2草坪的价格是12元。种这片草坪需要多 少钱? (选题源于教材P93第4题)
16×9.5÷2=76(m2) 76×12=912(元) 答:种这片草坪需要912元。
3.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行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14 14.88 200 60.48 200 982.8
(选题源于教材P94第6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1
1.填一填。
用拼接法推导பைடு நூலகம்角形的面积公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研究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10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形。
导学单:(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留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低。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1.自学。
导学单:(1)用例1的举措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快手涨粉软件app详细问题了解下!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
(预设8分钟)1、计算练习。
(第10题)25×12÷2 122×8÷225×(12÷2) 122×(8÷2)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
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32单位:厘米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第12题)(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
(第15题)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导学单:时间3分钟(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1、画一画。
(第11题)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2、汇报交流画法。
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9×2=18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线上课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第三课时教材分析如果按照正常的线下课堂教学,这段时间应该学习第5单元“简易方程”。
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又觉得线上教学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本着“先易后难”的设想,先学习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相对来说,第5单元“简易方程”是新内容,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内容还比较抽象。
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之前已经学过“多边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而且,教师可通过电脑演示课件课件,学生在家里也能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等动手操作,既课堂内容丰富,学生乐学,又减少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有利于保护视力。
学完了“多边形的面积”,如果恢复线下教学更好。
如果继续线上教学,这时候师生都有了一定的线上教学经验,学起来也比较容易些。
所以,我采取“先第6,后第5”的顺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就是学会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课件配合教师讲解,进一步学习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习题设计由易到难,先解决一般性问题,再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2.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关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易出现问题的细节之处,抓重点,破难点。
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方法,养成好的线上学习的课堂习惯。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对数学兴趣和爱国情操。
教学过程1.回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课件演示)2.已知一个三角形物品的底和高,求它的面积。
(先学生解答发言,后课件出示结果。
)3.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沿着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
)4.求一块三角形交通指示牌的面积。
(实际问题。
学习生活知识。
细节是单位:分米、平方分米。
)5.(1)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求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课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200字)
- 创设情境,引入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新课讲解(约300字)
-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 分析公式中各部分的意义,强调理解公式的必要性
3. 练习巩固(约400字)
-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4. 拓展提升(约300字)
-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 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答
四、教学反思(约200字)
-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 对下一节课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约100字)
- 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家庭完成的练习题
- 提醒学生注意复习和预习
以上就是这个教案的基本框架,每个部分的内容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编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练习教案与反思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
教学目标: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1、出示P60出示情景图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
同学们从题目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
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一个边长为9d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那么第一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自己试着算一算。
该怎么算呢?学生计算,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
点名会的学生版演,并讲解。
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1215(平方分米)三角巾的面积:9×9÷2=40.5(平方分米)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30(块)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135÷9×2=30(块)第二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这样算的话可以做34块。
140×10=1400(平方分米)140÷40.5≈34(块)可是老师告诉大家,第二块布做不了34块。
为什么呢?大家分组讨论交流一下。
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P61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课堂小结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出你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练习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1215(平方分米)三角巾的面积:9×9÷2=40.5(平方分米)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30(块)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以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通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楼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这个形状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条高?–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性?–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
(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
(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
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32 18 46 4 5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
(第15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
(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2.汇报交流画法。
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高9厘米;底1厘米,高18厘米(横着画)2.说一说。
(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 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
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
B.完全一样
C.等底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
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
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第14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
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反思学习,内化提升(预设1分钟)
五、课堂作业。
(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第页
拓展练习:图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80m²,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图ppt)六、家庭作业。
《课课练》上第页
拓展题:智力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