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三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
操作系统磁盘调度算法实验报告

while(p)
{
sum=sum+p->time;
p->averageTime=sum;
p=p->next;
SUM+=sum;
} return 0;
}
void print(linknode *head)
{
linknode *p;
p=head->next;
printf("各进程处理时间为:");
#include <stdlib.h>
int SUM=0,K=0;
typedef struct link
{
int time;
int averageTime;
int priority;
struct link *next;
}linknode;
linknode *creat()
{
int n,m;
linknode *head,*r,*s;
return 0;
}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后的磁盘调度序列
源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m=0,n,Seek[100],Flag[100],SCurrent,t,i=0,j,k,i0,j0;
printf("请输入当前的磁道号:");
scanf("%d",&SCurrent);
{
for(i=i0;i>=0;i--)
printf("%5d",Seek[i]);
k=-1;
}
// 3.当前磁道号在已排序的磁道序列的中间//
磁盘调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磁盘调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实现磁盘调度算法,加深对操作系统磁盘调度原理的理解,并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磁盘调度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磁盘调度算法原理分析:磁盘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合理安排磁盘上数据的存取顺序,以提高磁盘的效率。
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电梯算法(SCAN)等。
2.模拟实现磁盘调度算法:本实验选择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作为示例进行模拟实现。
SSTF算法的原理是优先选择离当前磁头位置最近的磁道进行访问,以减少磁头移动时间。
实验步骤:1.根据实际情况,创建一个磁道队列,记录需要访问的磁道序号。
2.初始化磁盘的起始位置和访问队列。
3.对访问队列进行排序,按照磁头当前位置到磁道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
4.根据排序后的队列顺序,依次访问磁道,并记录磁头移动的距离。
5.计算平均寻道长度。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模拟实现SSTF磁盘调度算法,我们获得了磁头对每个磁道的访问顺序和总共的磁头移动距离。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SSTF算法相对于其他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磁盘调度算法以优化磁盘的访问效率。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磁盘调度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磁盘调度算法作为操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对提高磁盘的读写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磁盘调度算法,以达到最优的访问效果。
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

SetDI(DiscLine); //随机生成磁道数
N_Step_SCAN(Hand,DiscLine); //N步扫描算法(NStepScan)
break;
case 6:
SetDI(DiscLine); //随机生成磁道数
FCFS(Hand,DiscLine);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SSTF(Hand,DiscLine);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
SCAN(Hand,DiscLine,0,9); //扫描算法(SCAN)
CSCAN(Hand,DiscLine); //循环扫描算法(CSCAN)
N_Step_SCAN(Hand,DiscLine); //N步扫描算法(NStepScan)
PaiXu(); //寻道长度由低到高排序
printf("\n寻道长度由低到高排序:");
for(i=0;i<5;i++)
{
printf("%4d ",Best[i][0]);
}
break;
}
printf("\n是否继续(按0结束,按1继续)?");
scanf("%5d",&Con);
}
}
return 0;
}
3、运行结果
1)输入初始磁道数及寻找范围
2)选择FCFS算法
3)重新随机生成磁道数,选择SSTF
4)重新随机生成磁道数,选择SCAN
5)重新随机生成磁道数,选择CSCAN
6)重新随机生成磁道数,选择NStepSCAN
7)对同一磁道序列,按算法的寻道效率进行排序
8)退出。
操作系统磁盘调度算法实验报告及代码

操作系统磁盘调度算法实验报告及代码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过程,了解各种不同磁盘调度算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并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
二、实验原理磁盘调度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磁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响应速度。
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有:FCFS(先来先服务)、SSTF (最短寻道时间)、SCAN(扫描)、C-SCAN(循环扫描)等。
三、实验过程1.编写代码实现磁盘调度算法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磁盘请求队列,其中存放所有的IO请求。
然后,根据所选的磁盘调度算法,实现对磁盘请求队列的处理和IO请求的调度。
最后,展示运行结果。
以FCFS算法为例,伪代码如下所示:```diskQueue = new DiskQueue(; // 创建磁盘请求队列while (!diskQueue.isEmpty()request = diskQueue.dequeue(; // 取出队列头的IO请求//处理IO请求displayResult(; // 展示运行结果```2.运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为了验证各种磁盘调度算法的性能差异,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场景,例如,随机生成一批磁盘IO请求,并使用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进行处理。
记录每种算法的平均响应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等指标。
3.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引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论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使用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对磁盘IO请求进行处理,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算法对磁盘IO性能的影响。
例如,FCFS算法对于请求队列中的请求没有排序,可能会导致一些请求等待时间过长。
而SSTF算法通过选择离当前磁道最近的请求进行处理,能够减少平均寻道时间,提高磁盘性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中磁盘调度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磁盘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磁盘调度算法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3磁盘调度算法报告日期:20XX-6-17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实验3磁盘调度算法一、实验内容模拟电梯调度算法,实现对磁盘的驱动调度。
二、实验目的磁盘是一种高速、大量旋转型、可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它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辅助存储器,负担着繁重的输入输出任务,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往往同时会有若干个要求访问磁盘的输入输出请示等待处理。
系统可采用一种策略,尽可能按最佳次序执行要求访问磁盘的诸输入输出请求,这就叫驱动调度,使用的算法称驱动调度算法。
驱动调度能降低为若干个输入输出请求服务所须的总时间,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本实验要求学生模拟设计一个驱动调度程序,观察驱动调度程序的动态运行过程。
三、实验原理模拟电梯调度算法,对磁盘调度。
磁盘是要供多个进程共享的存储设备,但一个磁盘每个时刻只能为一个进程服务。
当有进程在访问某个磁盘时,其他想访问该磁盘的进程必须等待,直到磁盘一次工作结束。
当有多个进程提出输入输出请求处于等待状态,可用电梯调度算法从若干个等待访问者中选择一个进程,让它访问磁盘。
当存取臂仅需移到一个方向最远的所请求的柱面后,如果没有访问请求了,存取臂就改变方向。
假设磁盘有200个磁道,用C语言随机函数随机生成一个磁道请求序列放入模拟的磁盘请求队列中,假定当前磁头在100号磁道上,并向磁道号增加的方向上移动。
请给出按电梯调度算法进行磁盘调度时满足请求的次序,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寻道长度。
四、实验过程1.画出算法流程图。
2.源代码#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Init(intarr) {int i = 0;srand((unsignedint)time(0)); for (i = 0; i = num) {a[j+1] = arr[i]; j++; } else {b[k+1] = arr[i]; k++; } }printf(\访问序列:\\n\); for (i = 1; i 0; i--) { printf(\, b[i]); }sum = ((a[j]-100)*2+(100- b[1]))/15;printf(\平均寻道长度:%d\, sum); }int main {int arr[15] = { 0 }; int *ret=Init(arr); two_part(ret); getchar ; return 0;}4运行结果:五、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scan算法更加深入理解,用C语言模拟电梯调度算法,实现对磁盘的驱动调度,这个相比前两个实验实现起来相对简单,理解了算法实现起来尤为简单,程序敲出来之后没有错误,可直接运行,结果验证也无误。
磁盘调度算法的模拟实现

磁盘调度算法的模拟实现磁盘调度算法是指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物理磁盘的一种算法,其主要目的是优化磁盘访问,提高磁盘效率。
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有FCFS(先来先服务)、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CAN(扫描)、C-SCAN(循环扫描)等。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几种算法的模拟实现。
1.FCFS(先来先服务)算法模拟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队列,用于存储用户请求的磁道号。
然后,将用户请求的磁道号加入队列中,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服务,即按照队列中的请求顺序依次访问磁盘。
计算总体访问时间等信息,并输出结果。
2.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模拟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队列,用于存储用户请求的磁道号。
然后,从当前磁头位置开始,找到与当前位置距离最近的请求磁道号,计算距离最小的请求所在的队列位置,并将该请求从队列中取出访问磁盘。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队列为空。
计算总体访问时间等信息,并输出结果。
3.SCAN(扫描)算法模拟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队列,用于存储用户请求的磁道号。
然后,将用户请求的磁道号加入队列中,并将队列按磁道号从小到大排序。
假设当前磁头位置为start,将磁头移动到队列中第一个比start大的磁道号,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继续移动,直至访问队列中最大的磁道号。
然后,改变移动方向,回到队列中最小的磁道号为止。
计算总体访问时间等信息,并输出结果。
4.C-SCAN(循环扫描)算法模拟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队列,用于存储用户请求的磁道号。
然后,将用户请求的磁道号加入队列中,并将队列按磁道号从小到大排序。
假设当前磁头位置为start,将磁头移动到队列中第一个比start大的磁道号,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继续移动,直至访问队列中最大的磁道号,并将磁头移动到队列中最小的磁道号。
计算总体访问时间等信息,并输出结果。
以上是对于不同磁盘调度算法的简要模拟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如怎样处理新到的请求、队列的管理等。
磁盘调度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磁盘调度实验报告实验总结磁盘调度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操作系统通过合理的算法和策略来管理和调度磁盘上的数据访问请求。
磁盘调度的目的是提高磁盘的读写效率,减少磁盘访问的时间开销,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次实验主要对比了三种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和电梯算法(SCAN)。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各种算法的性能表现和特点,并给出相应的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如下:一、先来先服务(FCFS)算法FCFS算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磁盘调度算法,它按照请求的顺序依次进行访问。
实验结果表明,FCFS算法的平均寻道时间较高,且易产生长期等待现象。
这是因为FCFS算法无法优化磁头的移动顺序,只能按照请求的先后顺序安排磁道的访问,从而导致了较差的性能表现。
二、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算法SSTF算法根据当前磁头位置选择距离最近的请求进行服务。
实验结果表明,SSTF算法的平均寻道时间明显优于FCFS算法,且缓解了长期等待现象。
这是因为SSTF算法可以选择离当前磁头位置最近的请求,从而减少了寻道时间,提高了磁道的访问效率。
三、电梯算法(SCAN)算法SCAN算法也称为电梯算法,它模拟了电梯运行的原理。
SCAN算法先将磁头移动到一个极限位置,然后沿着一个方向依次访问请求,直到到达另一个极限位置,再改变方向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SCAN算法的平均寻道时间与SSTF 算法相当,且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这是因为SCAN算法可以使得磁头在磁盘上的行进路线保持平衡,避免了过多的磁道之间的跳跃,从而提高了磁道的访问效率。
综上所述,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具有不同的性能表现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磁盘调度算法。
一般而言,SSTF算法和SCAN算法在性能上表现较好,可以提高磁盘的读写效率,减少寻道时间开销。
而FCFS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有限,对于长期等待和寻道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不太适用。
磁盘调度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磁盘调度算法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几种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扫描(SCAN)和循环扫描(C-SCAN)算法。
3. 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不同磁盘调度算法的性能差异。
4. 优化磁盘调度策略,提高磁盘访问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磁盘调度算法模拟库:PyDiskScheduling三、实验内容1. FCFS算法:模拟实现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请求顺序访问磁盘。
2. SSTF算法:模拟实现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优先访问距离当前磁头最近的请求。
3. SCAN算法:模拟实现扫描算法,磁头从0号磁道开始向0号磁道移动,访问所有请求,然后返回到0号磁道。
4. C-SCAN算法:模拟实现循环扫描算法,与SCAN算法类似,但磁头在到达末尾磁道后返回到0号磁道。
四、实验步骤1. 导入PyDiskScheduling库。
2. 创建一个磁盘调度对象,指定磁头初始位置、请求序列和调度算法。
3. 运行调度算法,获取磁头移动轨迹和访问时间。
4. 分析算法性能,包括磁头移动次数、平均访问时间和响应时间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FCFS算法:在请求序列较短时,FCFS算法表现较好。
但随着请求序列长度增加,磁头移动次数和访问时间明显增加。
2. SSTF算法:SSTF算法在请求序列较短时表现最佳,平均访问时间和响应时间较低。
但当请求序列较长时,算法性能下降,磁头移动次数增加。
3. SCAN算法:SCAN算法在请求序列较短时性能较好,但随着请求序列长度增加,磁头移动次数和访问时间逐渐增加。
与SSTF算法相比,SCAN算法在请求序列较长时性能更稳定。
4. C-SCAN算法:C-SCAN算法在请求序列较短时表现较好,但随着请求序列长度增加,磁头移动次数和访问时间逐渐增加。
与SCAN算法相比,C-SCAN算法在请求序列较长时性能更稳定,且磁头移动次数更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
学号
学生姓名
年级
专业
教学班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2013年月日 第 节 至月 日第 节
主讲教师
辅导教师
实验( 三 )
实验名称
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
软件环境
VC++
硬件环境
PC机
实验目的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对计算机系统硬﹑软件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指挥中心。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综合运用程序设计基础与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等先行课程的知识以及操作系统课程的知识在各种资源管理调度策略下,设计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模拟程序,使学生加深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机理,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结构设计有更加深入的实践,为开发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打下基础。
int main()
{
int n;."<<endl;
srand((unsigned)time(NULL));
for(int i=0;i<n;i++)
{
a[i]=(rand()%100)+1;
cout<<a[i]<<" "; }
cout<<endl;
while(1) {
cout<<endl;
cout<<"1、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endl;
cout<<"2、最短寻道时间算法(SSTF)"<<endl;
cout<<"3、扫描算法(SCAN)"<<endl;
cout<<"4、循环扫描算法(CSCAN)"<<endl;
cout<<"0、退出"<<endl;
cout<<endl;
cout<<"请选择功能号:";
cin>>s;
if(s>4){
cout<<"输入有误!"<<endl;}
在VC++编写如下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tim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CFS(int a[],int n);
void SSTF(int a[],int n);
void SCAN(int a[],int n);
void CSCAN(int a[],int n);
来先服务算法(FCFS)测试结果
2.最短寻道时间算法(SSTF)测试结果
3.循环扫描算法(SCAN)测试结果
4.循环扫描算法(CSCAN)测试结果
由以上测试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实验前提下,SSTF移动的总道数最少,性能最优
附录(可包括源程序清单或其它说明)
else{
switch(s){ case 0: exit(0);break ;
case 1:FCFS(a,n); break;
case 2:SSTF(a, n);break;
case 3:SCAN(a, n);break;
case 4:CSCAN(a,n);break; }}}
return 0; }
实验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实验任务等)
实验内容:
1、本实验是模拟操作系统的磁盘寻道方式,运用磁盘访问顺序的不同来设计磁盘的调度算法。
2、实现的磁盘调度算法有FCFS,SSTF,SCAN,CSCAN和NStepSCAN算法。
3、设定开始磁道号寻道范围,依据起始扫描磁道号和最大磁道号数,随机产生要进行寻道的磁道号序列。
4、选择磁盘调度算法,显示该算法的磁道访问顺序,计算出移动的磁道总数和平均寻道总数。
5、按算法的寻道效率进行排序,并对各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实验要求:
学生应正确地设计有关的数据结构与各个功能模块,画出程序的流程图,编写程序,程序执行结果应正确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可包括实验实施的步骤、算法描述、流程、结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