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

合集下载

部编七上册第课《济南的冬天》

部编七上册第课《济南的冬天》

部编七上册第课《济南的冬天》本文档是对部编七上册第课《济南的冬天》进行介绍和的文档。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人们在寒冷季节中的生活情况。

本文档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这一课。

内容一、济南的冬天特点济南位于中国的东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冬天来临时,济南的气温会大幅下降,常常出现寒冷天气。

除了低温天气,济南的冬天还经常出现的是雾霾天气。

这是因为燃煤取暖和工业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

因此,冬天时济南的空气质量较差。

二、济南冬天的风景尽管冬天的济南寒冷,但它的风景依然美丽。

著名的泉城奥帆基地,在冬天也不失其魅力。

湖面上的水汽与冰冷的空气相交融,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此外,济南的冬天还有许多植物园和公园,如千佛山植物园和大明湖公园,它们在冬天时呈现出特殊的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济南冬天的生活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暖。

在济南的冬天,人们通常会穿暖和的衣物,如羽绒服、毛衣等。

此外,人们还会喝热的饮料,如热茶、热巧克力等,来暖身。

煮火锅是冬天的常见活动,人们会邀请家人和朋友一起围坐在火锅旁,品尝美食,享受温暖的氛围。

四、济南的冬天习俗冬至和春节是济南的重要节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吃饺子、汤圆等传统的节日食物,以庆祝冬天的到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欢聚一堂,庆祝新年的时刻。

济南人会贴春联、放鞭炮,还会举行传统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通过对部编七上册第课《济南的冬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人们在寒冷季节中的生活情况。

济南冬天的特点包括低温和雾霾天气;济南冬天的风景依然美丽,有著名的泉城奥帆基地和许多植物园和公园;人们在济南的冬天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暖,并会参与煮火锅等活动;冬至和春节是济南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庆祝这些节日。

总的来说,济南的冬天充满了特色和习俗,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济南的冬天》仿写300字

《济南的冬天》仿写300字

《济南的冬天》仿写1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雨呀。

看吧,校园里的小树越发的翠绿,树叶上戴着一串串项链,好像高贵的贵妇。

薄薄的水雾,给校园穿上了一件白纱。

大榕树好像在雨中亲戚自己的头发,“沙沙”的'声音好像沙锤一般有节奏的响着,这个沙锤好像被雨儿摇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校园的秀气。

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金黄的阳光斜射在树叶中的水珠上,那点儿小雨滴好像忽然睁开了眼睛,闪出了晶莹的光芒。

就是下点小雨吧,校园是经不住大雨的,这个校园太秀气!《济南的冬天》仿写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空中的雾越发的灰蒙,乌云密集在一起,时不时就有几道闪电划空而过。

雨“哗啦哗啦”的落下来,给树叶镶上一道银边。

马路上有的.地方只有一滴滴雨点,有的地方成了一个小水坑;这样从远方看,如同一幅抽象的画作;看着看着,风吹动了柳条,柳树仿佛在清洗着自己的秀发。

等到雨快停了的时候,一束金光照射在大地上,小草上顶着些许露珠,好像挂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金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那点儿露珠好像忽然害了羞,偷偷地从叶子上滑落下来。

这些小雨太可爱,到哪儿,哪就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是那么的美好!最妙的是下点小雨呀。

看吧,一点一点的雨落到人们的雨伞上,“噼里啪啦”的在伞上跳着欢快的舞;柳树在雨中梳理那长长的秀发;小鸟欢快的`在巢里唱起动听的歌。

风呼呼的吹着,在公路上修路的工人终于吹到了凉爽的风,柳树的秀发也被吹动,风姑娘像在帮它吹干秀发。

小花小草被几天的日晒终于喝到了甘甜的水,还在雨中有节奏的洗澡。

小孩子们在雨中欢快的你追我打,大人们在庭院里喝茶聊天,温馨又舒适的画面,小雨更欢快了,它越过山,越过海,去下一所城市,让他们和它一起欢快的跳舞。

这就是下小雨吧,给整个城市带来了欢快、凉爽、安心、温馨又舒适的日子。

济南的冬天仿写4如果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那么吉兰泰的冬天就是严厉又美丽的,不信的话,就跟我一起看一看吧。

早上,当你起来后,会发现天还没有亮,绝不是你看错了,因为这里的冬天天亮的很迟。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秀5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3.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

情感目标:5.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和背景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

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前一课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学到可以从多角度,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描写景物,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此前已学了不少的写景散文,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懂得比喻、拟人等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现在能否换用另一种形式让他们更喜欢,也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呢?因此,在本节课中,如何创设合适的学习探究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感知和品味文章的语言,成为教学的关键。

【设计理念】本着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散文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是美得让人陶醉。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二、感知课文让学生听的录音,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一些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图片。

让学生领略到济南冬天的美,走进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完成课前布置的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1、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吗?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指名答,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再给予点评、鼓励。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上完这节课后我得到了两点经验:一、小组如何合作现在我们的课堂座位的形式与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让小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点探究,因而我把本学期的微型课题就确定为《“三环节、双点式”语文课堂有效小组合作的探究》。

1、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组织人(一般是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确定展示人。

这也是借鉴何炳章先生的做法。

我把课文分成六个板块,即作者简介和生字生词、阳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评析济南的水、优美语句赏析,各小组承包一个板块进行预习、展示。

2、合作时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老师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讨论,场面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合作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应该说,小组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三个环节,但我个人认为,预习环节尤其离不了小组合作。

我在与预习是让每个小组各承包一个板块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预习最充分的同学作为组内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由专人加以记录,然后确立本组的展示人。

从实际效果看比较理想,但过程需要耐心指导。

二、展示环节如何不流于形式以前我们在展示环节,只是单纯的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诉了全班同学,其他同学没有思考的过程,难以深入理解。

因而,我让每组展示的时候应以问题引领,展示的同学尽量能够模仿老师上课的做法,带领大家学习。

这样,展示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也喊了很长时间: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这就是要给他落到实处。

事实证明,学生的老师当得还是像模像样的,葛艺勋同学就如何设计台词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还在跟冯老师说,汪贵旗同学展示的认真负责,唐逸、王雅娴、孙伟等同学的展示也可圈可点。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展示时争相质疑互动,小组展示不够充分的地方或难以回答质疑的地方,我给以了适时的“点拨”,如对于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这一特点如何贯穿全文始终的,学生难以找出规律,其实这牵涉到散文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给了学生以点拨,对于小组的展示,我和同学进行了恰当的“点评”。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链接材料
资料一: 老舍在济南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1931年夏,完成长篇小
说《大明湖》;1932年长篇政治寓言体小说《猫城记》发表;1933年夏, 完成长篇小说《离婚》,广受好评;1934年完成他写得最艰难的长篇小说 《牛天赐传》。
资料二: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至上而下全 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蓝水晶比喻济南清亮的冬天世界, 描绘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晴朗,用蓝水晶的蓝写出了天气的温暖,天蓝 是晴朗的表现,水蓝是温暖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再来找找拟人句,赏析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济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
同学们感受过哪些城市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处?
温度?湿度?是否下雪?是否刮风?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 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 们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萧红《北方的严冬》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它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间接抒情: 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紧紧围绕 “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 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但同时,也 寄予着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与无限热爱之情。
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自然段
山上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小学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济南的冬天》(文章)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描写,抒发了的赞美之情。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把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

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领悟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拟人、比方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纳配乐朗读、老师范读、同学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同学争论、沟通的过程中拓展同学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予的浓浓爱意。

2、激发同学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育审美力量。

重难点分析: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认真观看、仔细思索、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同学反复朗读,感悟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一)出示济南风光图片。

(二)老师导语。

济南是一座漂亮的城市。

冬天中国的北方多是狂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高校任教时登记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会浸滋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生字新词。

思索: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反馈沟通中引导同学关注第一自然段,说出:全文是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绽开描写的。

(二)同学展现读课文。

要求留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索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反馈沟通中引导同学说出: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景、水色。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贮zhù蓄:存放、储藏。

澄chéng清:文中指清澈明亮。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住另一物体的边缘。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安适:安静而舒适。

空灵:文中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

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

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板书: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