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1:引言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2:耳穴压豆的原理耳穴压豆利用耳部特定的穴位与人体的经络相通的理论,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效果。

通过施加压力于穴位上的豆子,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3: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清洁耳朵,确保穴位和周围皮肤干净。

准备一些豆子,并消毒。

(2)确定穴位: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可以参考耳穴穴位图。

(3)按压豆子:用消毒的豆子轻轻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不宜过大。

(4)保持时间:每个穴位按压约5-10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调整次数: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每天可进行1次或多次的耳穴压豆操作。

4: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1)疼痛治疗:耳穴压豆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腰腿痛等。

(2)疾病预防:通过按压特定穴位,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调节内分泌:耳穴压豆对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问题。

(4)辅助治疗:耳穴压豆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段,如针灸、推拿等。

5: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耳穴压豆方法和穴位,应根据具体病情和需求,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操作过程中注意卫生,确保豆子和操作环境的清洁。

(3)对于有严重疾病或年幼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耳穴压豆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疗法:中医疗法是指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所阐述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中药等。

2:经络:中医学中指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体脏腑联系密切。

3:阴阳:中医学中的概念,代表了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一性,描述了事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4:穴位:中医学中指人体特定的部位,与经络相通,通过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功能。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不重幼耳对

可器儿廓胶
胡质、皮布
乱性孕肤王 选病妇有不
穴变、冻留
者年疮行
老、籽
体破过 弱溃敏
严者者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分享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
患者,女,46岁,自述6月前无明显 诱因出现夜间不易入睡,眠浅,易醒, 平心烦夜间汗出,口干舌燥,头晕、耳鸣, 舌红,苔少,脉细数,分析:肾阴亏虚, 心火偏亢,心神失宁,故眠浅,易醒,入 睡困难;虚火扰心,则心烦;虚热内灼, 阴液外泄,则夜间汗出,口干咽燥;肾虚 则隋海不充,则头晕、耳鸣;舌红,少苔, 脉细数。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 护理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录
壹贰 叁 肆伍

耳 应耳 案

根 溯
穴 疗
症穴 及压

法 禁豆 分
豆 知 识

攻 效
忌的 症适

分 享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追根溯源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两千年前, 《内经灵枢》 记载“耳者宗 脉之所聚也” 就运用耳廓诊 断,治疗和预 防疾病。
时间不宜长,以免潮湿或皮肤感染
➢ 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
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
痛性疾病宜重手法强刺激
耳穴压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感谢聆听!
通过其疏通经络,推
动、驱散病灶中郁滞

的气血和病气,调节

脏腑气血功能,促进
的 功
机体的阴阳平衡,以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匠心精神
(铜砭虎符刮痧、平衡罐门诊 )
内容
一、现状调查 二、耳穴压豆概述 三、脏腑辩证 四、选穴原则 五、耳穴压豆在常见病中的应用 六、工作坊(分组,每组1名指导老师)
耳穴压豆概述
概念: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 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 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 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 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 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 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评估 选穴原则 开展量
宣教
1.太机械,缺乏交流,评估不够全 面 2.对疼痛的告知和耐受程度评估不 足
1.未体现辩证施护(完全遵医嘱)
1.疗效告知不够 2.推广不够(排除客观因素)
1.对于个别穴位的异常疼痛处理告 知不够(去除耳贴的技巧未告知) 2.耳穴贴压期间的局部过敏反应及 日常维护告知不够
建议参考资料
失眠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 其表现为入睡困难, 病人辗转反侧,烦躁 不安,不能入睡。失 眠可分为起始失眠、 间断失眠和终点失眠3 种。起始失眠大都由 于生活紧张、忧虑、 焦急和恐惧等引起。 中年人伴消化不良易 产生间断失眠。老年 人易发生情急躁易怒,不寐多梦,头晕头胀。 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 弦而数。 (2)胃气失和:胸闷嗳气,脘腹不适,不寐,大便不爽 , 脘腹胀满,苔腻,脉滑。 (3)阴虚火旺:心悸不安,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 忘、腰酸、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4)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弦,面色 少华,舌质淡,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脉细弱。
选穴原则
耳穴治疗疾病时,取穴原则应是以 脏腑、经络学说为导,根据病证, 选取耳穴。
可分为以下5种取穴方式,五种方法 可辨同证时取穴用也可分随证开取单穴 独应用经。验取穴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的临床应用

五、操作方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现介绍一些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 1. 毫针法 即以毫针防治疾病的针刺方法,是临床上应 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2. 电针法 即针刺入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 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 疾病的一种方法。 3. 埋针法 即将皮内针埋入耳穴。 4. 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的一种简易疗法。此 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 应用于临床。所选材料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应用时,将王 不留行籽贴附在0.6*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 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1-2min ,2-7天更换一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视患者情况而定 ,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 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 灰尘样或脂溢性皮屑,不易擦去,提示内分 泌功能紊乱,在三角窝表明妇科炎症,在食 道表明消化不良。
4.血管
? 血管红色有光泽多为急性炎症;若暗红或暗 灰色无光泽,提示瘀血或慢性炎症。
二、耳触穴、的压适诊应证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 神经性疼痛等。 ?触2.诊炎是性指用疾手病摸及传染病 如急慢性结肠炎 ??、等?压3探诊牙。.头是功周或指能炎手用紊指火、按柴乱胆压头性囊、疾炎病、流寻二感如找者、胃反常菌肠应常痢神点合、经,并腮官用腺能炎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 ?眩衰晕弱症、、癔多病汗等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
? 望诊:
?
? 主要观察
? ?
颜色 形态 皮屑 血管
1.颜色改变:
? 观察颜色的变化是辨别虚实的主要方法,一 般来说虚证颜色淡一些,如淡红、淡白,如 果苍白就是虚极;实证颜色深一些、鲜艳一 些,如鲜红、深红色。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1、全耳腹面按摩法: 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二 十左右,使之生热。可对全身进行保健, 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强身健体。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9
(二)日常保健按摩方法( 2)
2、手摩耳轮摩擦法: 手握空拳,以拇、食指 夹捏耳轮,上下摩擦耳轮部左右二十次左 右。可预防颈、肩、腰、腿痛,头痛、头 晕等。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4、黄蜂入洞法: 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 向前按压及旋转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 鼻炎、感冒等。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7
(四)按摩治疗耳聋( 1)
1、鸣天鼓: 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 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 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食指翘起 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地叩 击脑后枕部,即可闻及洪亮清晰之声 如击鼓。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8
(四)按摩治疗耳聋( 2, 3)
2、营治城廓: 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 摩两侧耳轮。
3、鼓膜按摩: 以手食指(或中指)按 压耳屏,随按随放。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9
谢谢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20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
概述
耳针是指用各种方法刺激耳壳上相应穴位 或反映点,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机体出现 病症时,往往在耳廓一定部位上出现反应,如 压痛点,敏感点,电阻变低,局部变色、变形 等。这些反应部位就是耳针治病的刺激点,称 为耳穴。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如按摩耳穴具 有防病保健作用。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12源自(二)日常保健按摩方法( 5)
5、全耳按摩法: 以拇指指腹自三角窝始摩擦 耳夹艇耳甲腔各十余次,使之发热,可预防 脏腑病症,对内脏进行保健和治疗。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耳穴疗法及其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耳穴疗法及其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终末 支及其 伴行 血管 。耳廓 上 神经 分 布较 为 丰富 , 包 括来 自脊 神经 颈丛 的枕小 神经 和耳 大神 经 、 来 自脑 神 经 的舌 咽神经 、 耳 颞 神 经及 迷 走 神 经 分 支 等 ; 耳 廓 内 脏代 表 区 由面神 经 、 舌 咽 神 经及 迷 走 神 经 支 配 , 躯 体
病 理变 化 J 。生物 电学 说认 为 病 变 部 位 产 生 的异 常 生物 电可 通 过 经 络 传 至 耳 穴 , 使 相 应 耳 穴 的 电 阻 变 低, 因此 刺 激 相 应 耳 穴 可 以起 到 治 疗 疾 病 的 作 用 。 K a w a k i t a等 对 腹膜 炎 大 鼠耳 廓 皮 肤 施 加 电压 脉 冲 后 发现 大片 耳廓皮 肤呈 现低 电 阻状 态 , 且 低 电 阻 区域 在脉 冲治疗 后 的 7~1 4 d内逐渐 增 加 , 认 为通 过 电刺 激耳廓 皮肤 可 以 改变 机 体 的病 理状 态 。生 物 控 制 论 学说 主要 以 内部 环境 与外部 表现 之 间 的信息 接 收 、 传

2 8・ ( 总1 8 8 )
中医正 骨 2 0 1 7年 3月 第 2 9卷 第 3期
J T r a d C h i n O l f h o p T r a u ma , 2 0 1 7, V o 1 . 2 9, N o . 3
耳 穴 疗 法及 其 在 骨科 临床 中的应用 进 展
3 耳 穴 疗 法 的作 用 机 制
耳穴 疗法 的作用 机制 目前 尚不 明确 , 主要 包 括 生 物 全息 律学说 、 生物 电学 说及 生 物控 制论 学说 。生物
全 息律 学说认 为 生 物体 某 一 相 对 独 立 的 部分 都 是 整 体 比例 的缩 小 , 可 以反 映 整 体 的 生理 及 病 理 变 化 , 因 此 耳作 为人 体整体 的缩 影 , 可 以直 接 反映 病 变部 位 的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耳穴在临床中对治疗失眠、多梦、晕车、耳聋、耳鸣、近视、远视、红眼症、肥胖症、戒断综合征和各种疼痛性疾病等有一定疗效,但是耳穴的功效并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无所不能,包治百病。

临床上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显著,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即使是同样的一个人,使用耳穴治疗时左右两侧耳穴经常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耳穴在耳朵上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包括从头到脚的穴位,不同的疾病在其相应的部位一般有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医学被人们冠以严谨和神圣,耳穴的研究和使用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说人们对医学苛求一点不为过,其实不仅仅是医学,人们对其他行业也有所苛求。

很多人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一味的要求对方付出,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让他人付出?现在有部分患者说自己找不到好大夫,人们在寻求好大夫好医生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否是个好病人好患者?即使在使用耳穴的时候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如果找不到好大夫那就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言行,这也是一种反应。

人体内脏或躯体的部位在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穴的相应区域有体,现耳穴的病理反应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变形如隆起、凹陷、结节、皱褶等,变色如点片状红晕、充血、白色、暗红色、中间白周围红晕,血管改变如充盈、鼓胀、扭曲、网状、环状等,皮肤出现脱屑、丘疹等,还有部分穴位处有明显压痛等,不同的反应代表着不同的病理变化。

大多数的实证患者如食积、疖肿、过敏和大便秘结等易出现耳部肿胀,相应的耳穴大多出现增厚红肿,表面皮肤温度增高等反应。

再如颈椎病患者的颈或颈椎耳穴处可出现变形、扭曲、变色、疼痛等帮助诊断,同时在反应点处进行刺激也可以治疗疾病。

除了耳穴上标明有具体准确名称的穴位之外,还有一些阳性反应点称为阿是穴。

不仅仅是耳穴,还有头面部、手部、足部、眼部和脊柱部等处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

耳穴的刺激方法可用毫针、铍针、压籽、电针、埋针、磁疗、温灸、放血(大部分病人针刺到血管有出血,但是也有部分病患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即使刺到血管也无出血)、推拿按摩等,毫针使用针灸针快速和留针治疗,耳穴压籽法出现疗效的主要作用是穴位,古人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发现王不留行最适宜用于耳穴埋豆。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随证取穴
• 随证取穴,既包括证,即中医按证取穴, 又包括随症状取穴。 • 例如: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病可以取耳穴 的肺来治疗,按中医的证取穴。
• 另外随症取穴:如咳嗽可以取耳穴肺来治 疗。 • 在临床按证取穴与按症状取穴不能截然分 开的。
三、经验取穴
• 经验取穴----临床遇到某病时,取前 人验证有效的耳穴及自己在临床中 行之有效的耳穴治疗疾病。 • 例如:高血压点、渴点、饥点、感 冒点、喘点、便秘点、腰痛点、牙 痛点、神经衰弱点、荨麻疹区、睡 眠区等等。
• • • • •
2.治疗 (1)主穴:直肠、大肠、便秘点、皮质下。 (2)配穴:实秘:肺、胃、三焦、腹。 虚秘:肺、脾、肾 (3)方义:直肠为相应部位取穴,与便秘点合用, 具有促进大肠蠕动、润肠通便的作用。大肠与肺 相表里,两穴相配,可调整肺的宣肃功能,以升 清降浊,起到通便作用。皮质下、交感具有调节 大脑皮层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 胃、腹为相应部位取穴,配以三焦具有通腹泻热 作用。脾、肾两穴健脾益气、补肾壮阳,以达益 气通便之目的。属情志不遂者,加肝、胆、肝阳1、 肝阳2。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已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子时
23-1 时
1-3 时
3-5 时
5-7 时
7-9时
9-11 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大 肠



小 肠
膀 胱

心 包
三 焦
• 一、瞧一瞧
观耳辨病法
• 耳廓的大小、厚薄 反映先天肾气的强 弱。 • 健康人的耳廓颜色 微黄而红润,不健 康人的耳廓则枯燥 而不润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疗法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了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和交流,我国制定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奇经八脉中阴蹻、阳蹻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

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

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

可见,耳与其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分割的。

耳穴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耳穴的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征、心脏神经官能征、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6.其他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二)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

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选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

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

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

5.按临床经验选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三)操作方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毫针法是利用毫针针刺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操作程序如下:
(1)定穴和消毒:以选定耳穴作为针刺点(包括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所测得的敏感点)。

针刺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脱碘,待乙醇干后施术。

(2)体位和进针: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6~30号粗细的~寸长的不锈钢针。

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

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均可。

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

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

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

(3)留针和出针: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

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

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医者左手托住耳郭,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

2.电针法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机两个极,具体操作参照电针法。

通电时间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

适应于神经系统疾患、内脏痉挛、哮喘等。

3.埋针法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使用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部,右手用镊子挟住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再用胶布固定。

一般埋患侧耳郭,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一疗程。

4.耳穴贴压法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的一种简易疗法。

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丸所选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小米、绿豆、白芥子等。

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

应用前用沸水烫洗2分钟,晒干装瓶备用。

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厘米×厘米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四)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
1感冒:肺、内鼻、下屏尖。

2咳嗽:支气管、肺、神门。

3哮喘:平喘、肺、下脚端、下屏尖。

4胃痛:胃、神门、脑、下脚端、脾。

5月经不调:子宫、卵巢、屏尖。

6眩晕:肾、神门、内耳。

7扭伤:相应部位、神门、脑。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因耳郭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

针刺后如发红、肿胀,应及时涂%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
膜炎的发生。

2.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应嘱其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5.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