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合集下载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当东经120度为元月1日正午时,全球进入新年的地区为( 120度为元月 5.当东经120度为元月1日正午时,全球进入新年的地区为( A.恰好一半 B.一半多 C.少一半 D.全部 6.3月 时整,甲地(40 (40° 45°E)正好日出 正好日出。 6.3月21 日 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此时一艘 轮 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 10分钟后 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 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 A.3月21日14时50分 B.3月22日15时10分 . 月 日 时 分 . 月 日 时 分 C.3月20日 15时l0分 D.3月22日14时50分 . 月 日 时 分 . 月 日 时 分
日期的范围
30ºE
2.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 地方时0 地方时0时的经线 昨天 t-1日) - 今天( 日 今天(t日)
加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
2.计算规则 . 国际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不同日期 °经线) 180°(日界线) ° 日界线)
6.22的俯视图 的俯视图
0 30 A
B
分别找出、 两点的地方时 两点的地方时。 分别找出 、B两点的地方时。
四.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和经度。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和经度。 已知某地区时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下图为该地“ 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 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40, 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 正午时的最大。 正午时的最大。该地位于 A.45°N,110°E B. 21°34’N,110°E C .45°N,130°E D.21°34’N.130°E

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 时间的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 时间的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2)求时区差
(3)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2)计算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 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西五区
15° 求所在地时区=某地经度÷ ___________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9月18日 20时
(2)计算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3)东加西减
(2)求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西面 所求时区(西五区)在已知时区(东八区)的_________
三、日界线
1、定义: 日期变更的分界线
172.5º E 180º 172.5º W
日期变更: 日界线两侧日期不一样
自然界线: 0:00所在的经线 人为界线: 大致以180°为分界 0º
今 天 昨 天
东12区 西12区
172.5º E 180º 172.5º W
时刻不变;日期减1天 今 天 昨 天
起飞时B地时间
降落时B地时间
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 飞行,降落到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起飞时A地时间
± 时 差
+m小时
降落时A地时间
± 时 差
起飞时B地时间
+m小时
降落时B地时间
2005年辽宁卷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保( 60°N , 30°E)起飞,向 西南经过 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 18日15时。据此回答 1~2题。 1.飞机到达哈瓦那里,当地时间是 ( D)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 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 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 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宁15=M (商),门(余数)(n<7.5时,时区数二M; n>7.5时,时区数二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XM (时区数)士7.5( 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 6 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 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 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希来学园精细化教育领导者一、知识点梳理1.地方时求地方时的方法: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4分钟×两地的经度差)(注:按照地球运动方向,向东取+,向西取-,简称“东加西减”)。

2. 时区与区时求时区、区时的方法:(1).求某地所在时区号:用当地经度/15°,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处时区,余数大于7.5,则所处时区为所得整数加1;(2).求区时:T 求=T 知±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3.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日界线与日期:(1).当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全球日期相同。

(2).除此之外的任何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

判断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一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一天的范围。

4.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即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晨昏线只有在春分,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的判读: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 18时→昏线 昼夜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3)确定地方时的四个特殊点→6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晨赤交点)(4)确定昼夜长短:同纬度的各地昼(夜)长是相等的,弧长15°为1小时。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x2=(12-日出时间)x2→12时:昼半球中央经线 →0(24)时:夜半球中央经线→18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昏赤线)希来学园精细化教育领导者 →某地夜长=日出时间x2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公式:H=90º-|φ±δ| (H 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地理学习中地方时和区时是最让学生头疼、最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怎么算都算不对地方时和区时?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区时和地方时计算

区时和地方时计算

B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6时
0时或24时
12时
18时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以 南极 为中心的光照图。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2.图示中的晨线是
AB
,昏线是
BC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3.判断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A、D、E自转线速度A>D>E;角速度都相等。
旧一天(昨天)
180O 地球自转方向 0O 180O
子 夜 线
N 12
180O
新一天(今天) 昨天
0:00 今天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上图阴影部分为7月6 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1、甲地的时间为( ) A. 15 时 B. 9 时 C. 3 时 D. 12 时 2、北京时间为( ) A. 6日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6.此时全球与E点属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是( D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方向
北逆南顺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全球相等,(极点除外)
地 球 自 转
地 球 自 转
周期 速度
线速度:赤道最大,(极点为0) 晨昏线的判定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的应用
B. 三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日期分界线在光照图中的位置
3、地转偏向力
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 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
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面向物体运动方向: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三、区时
Hale Waihona Puke 1、含义: 含义: 各时区按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内统一使用 各时区按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内统一使用 的时间。 的时间。 【记住】中央经线的度数=15°×该时区的时区序号 记住】中央经线的度数=15°×该时区的时区序号 °× 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54° 54°
读图,一艘由太平洋注向大西洋的船经过 地时 地时, 读图,一艘由太平洋注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时, 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 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 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 分 秒 北京时间) 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下题: 据此判断下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该船员拍摄照片时, 地的地方时为 地的地方时为: ( c ) B. 14时 时 D. 16时 时
二、时区及其划分
1、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 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 15 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 7.5º 2、以0º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º,合计 15º 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为15º,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 12个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 分钟×经度差)
2、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记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记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 小时 ①时区差的计算: 时区差的计算: 若两时区在中时区的两侧,则时区差等于两时区序号之和 若两时区在中时区的两侧, .........一侧.............差 一侧............. .........一侧.............差 ②±号的选取: ②±号的选取: 号的选取 所求区时所在的时区 已知区时所在时区的东侧 区时所在的时区在 东侧取 若所求区时所在的时区在已知区时所在时区的东侧取+ ....................西侧 西侧取 ....................西侧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步骤(1)求经度差
(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经度差
时间差
360° 15° 1°
15′
24小时 1小时 4分钟 1分钟
一、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步骤(1)求经度差
(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经度差 35°
时间差 2时?20分
地方时
2、地方时的计算
步骤 (1)求经度差
7月5日10时30分—2时20分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2)求时区差
相差13个时区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相减 ; 若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则 相加 。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9月18日
(1)定义
20时
(2)计算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2)求时区差
(3)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所求时区(西五区)在已知时区(东八区)的___西_面_____
减去时区差,减去13小时
三、日界线
1、定义:国际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 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 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期变更 线”。它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3)东加西减
= 7月5日8时10分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所求地(15°W)在已知地(20°E) 的__西__面___________减__时_间_差_____
二、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间的计算
主要知识点
一、地方时 二、时1、概念:因___经__度_____不同而出现
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 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__1_2_____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 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步骤 (1)求经度差 (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3)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一、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已知20°E的地方时是7月5日 10时30分,求15°W的地方时?
一、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步骤 (1)求经度差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20°E和15°W相差___3_5_°____ 20°E和15°E相差___5_°_____
一、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

转,同纬度地区,相对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A B
假设:赤道上 的两点A 和B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当B点日出时
B为6时
A为3时
A点还需要三小时才能看到日出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假设:赤道上 的两点A 和B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地球自西向东转
AB
当A日出时
A为6时 B为9时
B点在3小时之前就已经看到日出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AB
AB
向东,时间越早,地方时的数值越大,用“+”
向西,时间越晚,地方时的数值越小,用“—

180º 西经

东经
180º
一、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中央经线= 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2)计算
北京116°E为9月19日9:00时,求 70°W所在地的地方时?
步骤(求地方时) (1)求经度差 (2)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3)东加西减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不一样
时区的划分
172.5ºE 180º 172.5ºW
时刻不变;日期减1天
日界线




东12区 西12区

时刻不变;日期加1天。
三、日界线
2、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练一练
• 地理卷(二):选择题13题。 • 《导与练》活页P79,综合题11题。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2)计算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 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2)求时区差 (3)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2)计算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 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西五区
求所在地时区=某地经度÷ __1__5_°______
(余数>7.5°,商数加1即时区数;
余数<7.5°,商数即时区数)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2)计算
注(合意2计)为:以1中50ºº经 ,时线 该区为 时、中区央称东经为西线中十,时二向区东(区、或的西零特方时向区殊各 )性取 。7.5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时区的划分
二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 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