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简介及其发展概况
聚丙烯腈合成碳纤维

稳定过程中的反应
环化反应是稳定化过程中的关键反应在这一过程中,碳氮三键转化为碳 氮双键,形成双键后形成环状结构。
在由PAN前驱体生产碳纤维的过程中,环化反应的进展,会影响到其他 热稳定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机制
稳定过程中的反应
碳纤维生产的热稳定过程涉及14个参数,包括(i)烘箱温度,(ii) 再循环风速,(iii)接触网,(i v)排气吸力,(v)再循环期间的空 气输入量,(vi)拖车计数,(vii)每个拖车中的灯丝数量,(viii) 能量释放纤维,(IX)在缝隙处的间隙,(x)纤维中的水分含量, (XI)细丝直径,(XII)停留时间,(XIII)在烤箱端部的密封,和 (XIV)炉内烟道气体的浓度。
2
聚丙烯腈 的应用
聚丙烯腈在水净化、空气过滤、防护服、超级电容 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水净化
重金属、细菌和化学物质等对水体的污染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威胁。 目前,聚丙烯腈基膜具有着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以及较好 的机械性能,学者们对其在水净化中的应用越来越感兴趣。 通过各种化学物质(如:二乙烯三胺、聚乙二胺四乙酸、羟胺、 羟胺盐酸盐)对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进行功能化处理,可以观察 到其在去除金属离子、染料和细菌等方面的优异性能。
电纺纤维在280℃的空气中热稳定1小时,然后在800℃的氩气气氛中进一步 碳化。加入氯化锌有助于在较低温度下获得芳香碳结构,在热稳定过程中以 水的形式消除氢。此外,它还通过刻蚀碳原子进一步催化碳化过程中微孔的 形成
3
聚丙烯腈合成碳 纤维
湿法纺丝工艺
制备的聚丙烯腈溶液 在非溶剂和溶剂的混凝剂 溶液中转化为纤维。聚丙 烯腈溶液最初被过滤,并 进入浸入含有溶剂(如硫 氰酸钠水溶液)的浴中的 喷丝板。使得纤维沉淀, 然后当它从喷丝孔出来时 凝固。在凝固浴中的停留 时间通常保持为10秒。在 随后的步骤中,过量的溶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现状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现状摘要:介绍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国际碳纤维产业的情况和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an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n carbon fiberzhao xiao-li ,wang li-juanxi’an carbon materials company limited, xi’an, shaanxi 710025, p. r. 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n carbon fiber in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 mainly.keywords: pan carbon fiber, the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pan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
它一般不单独使用。
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
既可以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
因此,近年来碳纤维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在航空、航天、汽车、风力发电、建筑、电子、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一、发展现状1.国外发展现状1959年聚丙烯腈碳纤维首先由日本的进腾昭南研制成功,1963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中心在纤维处理过程中施加张力进行牵伸,制得高性能碳纤维。
1967年日本东丽公司结合英美的技术,于1971年建成12t/a的生产线,20世纪80年代,碳纤维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性能得到了迅速提高,30多年来,东丽公司开发出了系列碳纤维,如高强型碳纤维t300、t400、t700、t800、t1000;高模量石墨纤维m40;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40j、m50j等,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与应用

生产现状
国外情况
世界 P A N 基 碳纤维的生 产 , 在 20 世纪 60 年代 起步 , 经
作者简介 : 汪家铭 ( 1949- ) , 男 , 工程师 , 1985 年毕业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机械专业 , 曾从事大型引 进化肥装置设 备管理和维修工 作 , 1993 年后从事 化工科技期刊编辑及化工情报信息工作 , 先后在国内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化工科技论文 180 余篇。
18
化工新型材料
第 37 卷
过 70~ 80 年代的稳定 , 90 年代的飞速发展 , 到 21 世纪仍 是扩 大生产的快速发 展期。目 前 , 世 界碳 纤维年 产量 约 4 8 万 t, PA N 基碳纤维约占各种碳纤维材料的 80% 以上 , 其中日 本东 丽、 东邦和三菱人造丝 3 家公司占据了 70% 以上 , 其余主 要的 生产商还有 美国 Hex cel、 Cytec、 Zoltek 公司 和德国 SGL 公司 及韩国泰光产业公司等。 近年来 , 国外对碳纤维技术开 发研究集中 在提高 性能、 降 低成本方面。日本东丽公司根据先进复 合材料市 场发展 的需 求 , 已 决 定逐 步 淘汰 T 300 类 碳 纤维 , 重 点发 展 拉伸 强 度 为 4000~ 5000M P a、 价格与 T 300 基本 相当 的碳 纤维 品种 , 同 时
[ 1]
。
PA N 基碳纤维因其具有 的高强 度、 高 刚度、 重量 轻、 耐高 温、 耐腐蚀、 优异的电 性能等 特点 , 在 与其他 纤维 的竞 争中 发 展壮大。目 前世界主要 P AN 基碳 纤维 生产厂 家的 总生产 能 力已达到 3. 65 万 t 的规模 , 仅 次于 芳纶 , 跃居 世界 高性能 纤 维的第 2 位。碳纤维是 军民 两用 新材料 , 是 我国 目前 乃至 今 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鼓励 优先 发展的 高科 技纤 维之一 , 也 是 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 术纤维品 种。随着近 年来 我国对碳纤维的需 求量日 益增 长 , 碳纤维 已被 列为国 家化 纤 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 , 成为国内新材料产业 研发的热点。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针对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 ,研究者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高性能化
未来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将继续向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以满足高端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更高要求。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绿色生产 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包括采用环保原料、优化生 产工艺等。
耐疲劳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 的耐疲劳性能,能够承受 长期的交变载荷作用。
热稳定性及耐候性评估
热稳定性
PAN基碳纤维在高温下能 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 易发生热分解或氧化反应 。
耐候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 的耐候性能,能够抵抗紫 外线、酸雨等自然环境的 侵蚀。
耐腐蚀性
由于碳纤维的化学稳定性 较高,因此它对于多种化 学物质都具有良好的耐腐 蚀性。
汽车工业领域应用
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 强度高、比模量高等优点,是实 现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可用
于车身、底盘等结构件。
安全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碰撞时能够吸收 大量能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舒适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 能,能够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 动和噪音,提高乘坐舒适性。
体育器材领域应用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 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丝 制备、预氧化、碳化、石墨化 等步骤,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 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 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 器材、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如飞机结构件、汽 车轻量化部件、高性能运动器 材等。
02
CATALOGUE
聚丙烯腈与碳纤维

碳纤维的应用
航天、航空、 汽车、 电 子、 机械、化工、轻纺 等民用工业&运动器材和 休闲用品
Diagram 2
Logo
碳纤维生产流程
Logo
预氧化
预氧化:200℃~300℃的氧化气氛中,原丝受张力情况下 进行。预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以环化、氧化和脱氢为主。
Logo
预氧化
PAN原丝热氧化稳定化中各反应顺序
230
294 392 588
1.5
2.2 0.7 0.7
碳纤维的性质
• • • • • • • •
高比强度、高比模量 耐高温,使用温度2000℃ 3000 ℃非氧化气氛中不融不软 耐强酸、强碱及强有机溶剂的浸蚀 热膨胀系数小,约等于零 热导率高,约为10-140W/(m 。K) 摩擦系数小,有自润滑作用。 导电性好,102-104/欧姆-厘米
Logo
碳化
(1)氨的释放:端基亚氨基脱除和失活的结果,芳构化反应停止。
Logo
碳化
(2)H2O的脱除:含氧基团缩聚。
Logo
碳化
(3)CO和CO2的释放:未被结合到梯形结构中的含氧基团被热解。
(4)HCN的释放:小的芳构化片之间缩聚的副产物。
Logo
碳化
Logo
碳化
(5)N2的释放:HCN的释放影响收率,900~1300℃是脱氮高峰。
聚丙烯腈&碳纤维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内容
1 2 3 4
聚丙烯腈(PAN)简介 聚丙烯腈的合成 碳纤维简介 碳纤维的制造
聚丙烯腈
概念
聚丙烯腈是由丙烯 腈单体经自由基聚 合反应得到的聚合 物。主要用于制聚 丙烯腈纤维(腈纶 )。
年产聚丙烯腈纤维

年产聚丙烯腈纤维1. 简介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汽车、建筑等领域。
本文档将介绍年产聚丙烯腈纤维的相关信息,包括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和市场前景等。
2. 生产工艺2.1 原料准备聚丙烯腈纤维的生产主要原料为丙烯腈单体。
原料的准备包括丙烯腈的采购和质量检测。
2.2 聚合反应原料丙烯腈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腈。
聚合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添加聚合催化剂等参数。
2.3 纺丝和拉伸聚合得到的聚丙烯腈通过纺丝和拉伸工艺,形成连续的聚丙烯腈纤维。
纺丝过程中需要控制纺丝温度和纺丝速度,拉伸过程中需要控制拉伸速度和温度。
2.4 染色和后处理获得的聚丙烯腈纤维可以进行染色和后处理。
染色可以改变纤维的颜色和外观,后处理可以改善纤维的强度和柔软性。
3. 产品特性聚丙烯腈纤维具有以下特性:•高强度:聚丙烯腈纤维的强度比其他合成纤维高,可以用于制备强度要求高的纺织品。
•耐磨性:聚丙烯腈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适用于制作耐久性要求高的衣物和织物。
•耐候性:聚丙烯腈纤维对紫外线和氧化性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够在户外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舒适性:聚丙烯腈纤维具有柔软和吸湿排汗的特性,能够增加纺织品的舒适感。
•抗菌性:聚丙烯腈纤维具有抗菌性能,可以防止细菌滋生。
4. 市场前景聚丙烯腈纤维作为一种功能性纤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对纺织品的功能性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聚丙烯腈纤维具备多种功能特性,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纺织行业中,聚丙烯腈纤维可以用于制作高强度的织物和服装,如军用服装、工作服等。
在医疗行业中,聚丙烯腈纤维可以应用于医疗纺织品,如手术衣、口罩等。
在汽车行业中,聚丙烯腈纤维可以用于汽车座椅材料,提供舒适性和耐久性。
在建筑行业中,聚丙烯腈纤维可以用于制作防水材料和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性能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年产聚丙烯腈纤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纺织品功能性的需求。
聚丙烯腈碳纤维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
最全面应用面最广 生产规模最大 需求量最大(70%-80%) 发展最快 性能最佳
聚丙烯腈碳纤维
PAN 的独特结构
➢ 具有图示的结构,这种结构容易形成共轭结构 的梯形高分子,使其能够承受较快的速度热解而保 持原有的纤维状基本结构。
➢ 分解温度在于熔融温度之前。
从侧向看,分子间—CN相互吸引, 因此导致大分子相互有规则的排列。但 是由于大分子链向上和向下排列的不同 ,而且分子链无规扭曲,因此并不是侧 向全部有序(即并不是全部—CN能配对 )。因此PAN大分子侧向有序,但还存在 无定形部分。
分子间的—CN在无定形区也有相互 作用,尽管这时—CN的相互作用不是很 有规则,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因此PAN 非晶区的规整程度比一般高聚物的无定 形区高。
聚丙烯腈碳纤维
尽管在链的侧面(a轴和b轴)方向上分子链之间的排 列是有规则的,但在c轴方向不存在等同周期,因此 PAN纤维并不是真正的结晶结构。
PAN非晶区的规整程度较高,因此没有一般概念的无 定形部分。
典型半结晶聚合物、纤维的玻璃化转变和它们的无定 形区相关,PAN的玻璃化转变和它的无定形部分关系不 明确。
熔融纺丝
➢ 纺速远比湿纺高 ➢ 表面缺陷、内部孔洞 ➢ 纯度较高 ➢ 内部残留溶剂难于去除 ➢ 碳聚丙纤烯腈维碳纤质维 量低下
优质原丝需要具备的特性:
➢ 高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2.6X105) ➢ 适当的分子量分布(重均数均比2.0-2.5) ➢ 最小的分子缺陷 ➢ 结晶取向度90%以上 ➢ 低共聚组分含量(2-3%) ➢ 低纤度(0.7-1.2 旦)有助于原丝向CF转化时 ➢ 热量的放出。可避免放热引起的得率降低 ➢ 高强度及高模量 ➢ 拉宽加热过程中由于氰基排列产生的放热峰,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SGL 台塑集团
Aksa
Aldila
世界PAN碳纤维主要生产企业
全球主要企业PAN碳纤维产能
设计产能(吨)
东丽集团
东邦特耐克丝公司
小丝束
1K/3K/6K/ 12K/24K
三菱人造丝公司 台塑集团 赫氏公司 氰特工程材料公司
土耳其Aksa公司
印度Kemrock公司
产能合计
产量系数0.7
2009 17600 13500 7400 6150 4750 2000
▪ 2010年,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通过碳纤维及关键设备研发项目的国家级鉴 定,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碳纤维国产化和产业化,建成国内首台套规模最大、 技术成熟的千吨级生产线。
国内碳纤维研究学术机构及个人
1、杨玉良,科技部“973”计划“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 2、徐樑华,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副院长 2、余木火,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东华大学 研究院副院长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对碳纤维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家 863计划、973计划等均对碳纤维研制进行了支持,但进展较缓慢, 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2000年以来,在以师昌绪院士为首的一批材料界前辈的大力 推动下,我国碳纤维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内科研院所和以 中国航天四院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的参与下,完成了高强中模碳纤 维和基本型高模高强纤维制备技术的攻关,今后的研发重点将围绕 超高强中模和更高性能的高模高强碳纤维制备技术展开。
其他性能
耐高温(2000℃ 以上),低热膨 胀系数,比热容 小,出色的抗热 冲击性,优秀的 抗腐蚀和抗辐射 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简介及其发展概况摘要: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人造合成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体育、汽车、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产碳纤维采用特殊组分且性能优异的专用PAN基纤维即PAN原丝。
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PAN基碳纤维的发展概况和现状,PAN基碳纤维的应用,重点介绍了PAN基碳纤维的结构、性能、纺丝、制备等技术,以及分析我国碳纤维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国内外发展比较差距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
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和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PAN基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的品种。
一、碳纤维及其发展史1.1碳纤维的先驱——斯旺和爱迪生碳纤维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用碳丝制作灯泡的灯丝早于美国人爱迪生。
十九世纪后期他俩各自设计出了白炽灯泡.他是研制碳丝的第一人,同时他的利用挤压纤维素成纤技术为后来合成纤维的问世起到了启迪作用。
爱迪生解决了碳丝应用与白炽灯的灯丝问题,他发明的电灯,这也是碳丝第一次得到了实际应用。
1910年库里奇发明了拉制钨丝取代了碳丝作为灯丝,从此碳丝的研制工作停止了下来。
指导了20世纪50年代碳丝的研制又重新出现在现在的材料科学的舞台上,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战略武器的耐高温和耐烧耐腐蚀材料,今天的碳纤维已经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型材料体系,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和民用工业领域,而且仍在强劲发展.1.2碳纤维的三大原料路线黏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其中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本文将要为大家介绍的。
1.3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发明者――近藤昭男近藤昭男从业于大阪工业大学技术实验所,在碳研究室从事于碳素的崩散现象和碳素的崩散碳素胶状粒子的研究。
他研究了应运腈纶在一系列热处理过程中物性和结构的变化,即开始研制PAN基碳纤维。
虽然近藤昭男发明了用PAN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方法,但英国人瓦特在预氧过程中施加张力牵伸,打通了制取高性能碳纤维的工艺流程,从而牵伸贯穿了氧化和碳化的始终,成为研制碳纤维的重要工艺参数。
所以近藤昭男发明了用PAN基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瓦特打通了制造高性能PAN基碳纤维新工艺。
1.4从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PAN基原丝的重要性。
日本东丽公司无论碳纤维的质量还是产量都居世界之首,以该公司研发碳纤维历程给人们一个启迪,即原丝是制取高性能碳纤维的前提,没有质量好的原丝就不可能产出好的碳纤维东丽公司成立于1926年,1962年开始研制PAN基碳纤维,原丝为民用腈纶,产不出质量好的碳纤维,没有用户,失去市场。
时隔5年,1967年,公司看好碳纤维发展前景,重新研制碳纤维,重点研究适用于制造碳纤维的共聚原丝,把提高PAN原丝放在第一位,1969年公司掌握了预氧化和碳化工艺及其设备,具备了成产高性能碳纤维的条件。
东丽公司从研制共聚PAN原丝到生产出T300大约用了35年时间,改进、完善、提高质量大约用了10年,使T300成为世界公认的通用级碳纤维。
1981年,波音公司提出需求高强度,大伸长的碳纤维,以制造大型客机的一次结构材料,1984年东丽公司研制成功T800,1980年研制成功T1000。
T1000是目前拉伸强度最高,断裂伸长量最大的碳纤维。
近来,该公司易已近研制出直径3.4nm,拉伸强度9.03Gpa的碳纤维,是否批量投产还不确定.1.5 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的历程我国研制PAN碳纤维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突破连续化工艺,即预氧和碳化.1974年7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始我国第一条碳纤维成产线,并与1956年建成。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研制PAN原丝有三条技术路线:兰州化纤厂的NASCN一步法;吉化的HNO3一步法和上海合纤所的DMSO二步法近年来,我国碳纤维取得了长足进展,T300正在进行产业化,T700研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T800开始预制。
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2.1聚丙烯腈纤维的形态结构丙烯腈(AN)在一定条件下双键被打开,通过单键相连生成大分子链,同时释放出17.5Kcal/mol的反应热。
丙烯腈腈基(C—C=N)中原子中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腈基中的碳原子与氯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偏向氯原子一侧,程电负性,则碳原子碳原子呈现正电性,同时由于诱导引发作用,使与腈基相连主链上的碳原子与腈基碳原子之间的偏向腈基的碳原子,形成极性很强的偶极。
同一条聚丙烯腈大分子链上,由于腈基的极性相同,彼此相斥,使得大分子链上的腈基按一定角度排列,呈现出僵硬的刚性,形成了对称的棒状,这种圆棒状的直径约为0.6nm,长度为10~100nm。
几根至几十根圆棒状体平行且紧凑排生成有序的晶区,而杂乱堆砌的大分子链形成无定型区。
这种具有一定刚性的圆棒状体平行排列有序区类似于芳烃大分子形成的中间相液晶。
聚丙烯腈属六方准晶体,聚丙烯腈自由聚合的反应机理:在聚合条件下,丙烯腈在引发剂的自由基作用下,双键被打开,并彼此连接为线形聚丙烯腈大分子链,宾释放出17.5Kcal/mol的反应热:2.2 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特征碳纤维的化学性能与碳十分相似,在空气中当温度高于400℃时即发生明显的氧化,氧化产物CO2、CO在纤维表面散失,所以其在空气中的使用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在360℃以下。
但在隔绝氧的情况下,使用温度可大大提高到1500~2000℃,而且温度越高,纤维强度越大。
碳纤维的径向强度不如轴向强度,因而碳纤维忌径向强力(即不能打结)。
碳纤维有通用型(GP)、高强型(HT)、高模型(HM)、高强高模(HP)等多种规格,其性能指标下表。
碳纤维有如下的优良特性:①比重轻、密度小;②超高强力与模量;③纤维细而柔软;④耐磨、耐疲劳、减振吸能等物理机械性能优异;⑤耐酸、碱和盐腐蚀,可形成多孔、表面活性、吸附性强的活性碳纤维;⑥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高,不出现蓄能和过热;高温下尺寸稳定性好,不燃,热分解温度800℃,极限氧指数55;⑦导电性、X射线透过性及电磁波遮蔽性良好;⑧具有润滑性,不沾润在熔融金属中,可使其复合材料磨损率降低;⑨生物相容性好,生理适应性强。
碳纤维力学性能主要是抗张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等3个参数,变异系数即CV值=标准偏差/平均值×100(%),碳纤维的CV值是设计构建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碳纤维的CV 值较小,涉及碳纤维拉伸强度等利用率高,可充分发挥其增强效果。
在使用碳纤维时,大多制造成复合材料的结构件。
对于同一性能的结构件,碳纤维的CV值越小,用量少,增强效果好;如果CV值较大,用量较多,构件笨重,增强效果差。
下表为民用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由表可看出,所生产的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而伸长率较低,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大的刚性;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的CV值都较低,表明材料的均一性较好。
2.3 聚丙烯腈纤维的纺丝技术对于高聚物的纺丝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熔融纺丝和溶液纺丝,溶液纺丝又分为干式纺丝和湿法纺丝,湿法纺丝又分为湿法纺丝和干喷湿纺。
2.4 聚丙烯腈基纤维的制备聚丙烯腈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碳纤维,主要作复合材料用增强体。
无论均聚或共聚的聚丙烯腈纤维都能制备出碳纤维。
为了制造出高性能碳纤维并提高生产率,工业上常采用共聚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
对原料的要求是:杂质、缺陷少;细度均匀,并越细越好;强度高,毛丝少;纤维中链状分子沿纤维轴取向度越高越好,通常大于80%;热转化性能好。
生产中制取聚丙烯腈纤维的过程是:先由丙烯腈和其他少量第二、第三单体(丙烯酸甲醋、甲叉丁二脂等)共聚生成共聚聚丙烯腈树脂(分子量高于6~8万),然后树脂经溶剂(硫氰酸钠、二甲基亚矾、硝酸和氯化锌等)溶解,形成粘度适宜的纺丝液,经湿法、干法或干-湿法进行纺丝,再经水洗、牵伸、干燥和热定型即制成聚丙烯腈纤维。
若将聚丙烯腈纤维直接加热易熔化,不能保持其原来的纤维状态。
因此,制备碳纤维时,首先要将聚丙烯腈纤维放在空气中或其他氧化性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预氧化处理[6]。
预氧化处理是纤维碳化的预备阶段。
一般将纤维在空气下加热至约270℃,保温0.5h~3h,聚丙烯腈纤维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棕色,最后形成黑色的预氧化纤维。
这是聚丙烯腈线性高分子受热氧化后,发生氧化、热解、交联、环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耐热梯型高分子的结果。
再将预氧化纤维在氮气中进行高温处理(l600℃),即碳化处理,则纤维进一步产生交联环化、芳构化及缩聚等反应,并脱除氢、氮、氧原子,最后形成二维碳环平面网状结构和层片粗糙平行的乱层石墨结构的碳纤维。
由PAN原丝制备碳纤维的工艺流程如下:PAN原丝→预氧化→碳化→石墨化→表面处理→卷取→碳纤维。
2.5 PAN基纤维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为满足航天、航空等军事部门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但因一般工业部门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不及上述部门严格,故开发应用的周期较短,推广应用的很快。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工业领域。
碳纤维除用于高温绝热材料及除电刷子之外,一般并不单独使用,常加入到树脂(以环氧、酚醛为主)、金属或陶瓷、碳、水泥等基体中,构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为有用的结构材料。
它不仅质轻、耐高温,而且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2.5.1 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比模量)、耐高温、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独特优点,是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雷达[10]等结构上不可或缺的战略材料。
航空则以客机、直升机、军用机为主要应用对象。
2.5.2文体和医疗用品文体休闲用品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重要领域,高尔夫球杆、网球拍和钓鱼杆是三大支柱产品,其次是自行车、赛车、赛艇、弓箭、滑雪板、撑杆和乐器外壳等。
医疗领域包括医学上用的移植物、缝合线、假肢、人造骨骼、韧带、关节以及x光透视机等。
2.5.3 一般工业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用于汽车骨架、活塞、传动轴、刹车装置等;在能源领域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新型储能电池、压缩天然气贮罐、采油平台等;碳纤维因其质轻高强和极好的导电性及非磁性而在电子工业中用于制备电子仪器仪表、卫星天线[11]、雷达等;碳纤维增强材料(CFRC)与钢筋混凝土相比,抗张强度与抗弯强度高5-10倍,弯曲韧度和伸长应变能力高20~30倍,重量却只有l/2,已被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混凝土结构增强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