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包含参考答案[包含参考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朝阳市普通高中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使城市成为“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而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B(文章第二段以诗歌和绘画中的传统为例,证明的是历代文学、艺术家对自然的审美价值的肯定。
)3.D(“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A(3分)(B是和父母一起住。
C.“从父母那里知道雷震子的故事”,于文无据;作者不是不怕他,而是“畏惧减少了些”。
D.“更讨厌雷声”错误,原文是作者觉得很爽快。
)5.(5分)①丰富文章的内容。
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
③写作者对雷声认识的变化。
(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6.(6分)变化:由害怕,到不再畏惧,再到产生畅快的感觉。
感悟:人对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人的逐渐成熟。
(每个问3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A(北京、上海、广州是“周边区域5小时旅行圈”的中心,而非中国高铁的中心)8.BC(5分)(A项,错在“同城效应凸显,这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的特点;D项,错在“一般”“主要优势”,原文无此信息;E项,原文为“不仅对其商业信誉造成打击,更有损沿线美国民众的利益”而“终止合作不会对中方带来任何影响”属于无中生有。
)9(4分)①中国高铁优势很多,远超发达国家,安全运营水平世界最高,所以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和信任,加之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推介,与中国洽谈合作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前景广阔;②有些国家依然秉持贸易保护主义,在与中国的高铁项目合作中设置障碍或单方违约,影响中国高铁的海外发展,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C (3分)11.C (3分)(只有重犯如叛逆、剧盗、杀人等才会戴此重刑刑具,一般的轻犯只会选择其一,所以三木借指重刑。
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朝阳市普通高中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刘成纪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
高三语文2018朝阳期末考试答案解析精校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2018.1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1.(2分)B2.(3分)A3.(3分)B4.(3分)C5.(3分)D6.(3分)B7.(6分)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前所未有的都市规划和发展格局(城市体系完善、街市制度兴起、商业贸易发达;人口达到百万);市井文化兴盛。
(每点2分,共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8.(3分)C(久远、悠久)9.(3分)A(均为“于是、就”)(B 用来;……的原因;C句尾语气词;兼词;D怎么;还是)10.(3分)C(“因而使后世之人对周王室义愤不已”理解有误)11.(6分)①然而现在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记载了,因而也不能知道他们是如何尽到帮助君主赏罚的权力的。
②只因为知道史官的权力,可以用来帮助君主的赏罚,所以使他处于尊贵显耀的地位。
12.(2分)A(《春秋》为编年体史书)13.(7分)①(3分)文中“史官”的作用:(1)与天、君主互相交替补充来裁断天下的是非;(2)帮助君主赏罚功过之人;(3)传播贤人的丰功伟绩和记载贼子的罪恶行径,使后世知晓。
②(4分)孔子和左丘明都感到可耻的人:花言巧语,对人表现出过分的恭敬;把怨恨藏在心里,却表面上对人友善。
(解释句意2分,认识2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D(“毫无情义”理解有误)15.(3分)C(两句均为动景)16.(6分)(给分原则:内容分析4分,情感表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①描写内容不同:《鹧鸪天》写夜雨后第二天散步,《定风波》写散步途中遇雨;《鹧鸪天》词人眼中所见既有衰败的景象,如乱蝉衰草,也有充满生机的景象,如翻飞的白鸟、淡淡香味的荷花,《定风波》词人眼中所见是“穿林打叶”的雨景,“山头斜照”的雨后转晴之景。
②表达情感不同:《鹧鸪天》写谪居时于无奈之中,词人有短暂的闲适和愉悦,《定风波》写谪居时,词人能看淡身世浮沉、人事变迁,体现了一份旷达洒脱。
17.(8分)①聊乘化以归尽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2018届高中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辽宁省朝阳市

2018 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辽宁省旭日市)旭日市一般高中2018 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纸上,仔细查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据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地点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变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署名)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依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地区(黑色线框)内作答,高出答题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洁净,不折叠,不损坏。
5.做选考题时,考生依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 I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刘成纪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川。
本质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川的歌吟诚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建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流传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超越血缘、族际、地区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齐集而成为精巧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地区性审美风俗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拟订者。
固然城市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感情领域,仿佛又对城市生活其实不认可,他们更乐于必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川传统、绘画中的山川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类审美取向的反应。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川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其实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对于乡村的心灵映像。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模参考答案1.B(A原文语意是“或”,选择关系;C原文语意是说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而有丰富的艺术语汇,在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上空间阔大;D原文语意是中国书法特征在总的方面诠释了“三易”思维)2.B(无中生有,没有做影响的比较)3.C(原文语意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等许多观念进入了汉字书写)4.B(“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不当)5.情节上: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
人物上:用省城的年轻医生与两个徒弟构成对比。
两个徒弟慑于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
主题上:最后由年轻医生点明故事的主旨,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
有讽刺意味。
6.(1)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
(2)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3)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
(4)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7. B(“连年增长”不当)8. AD(A“人性化不足的缺点”不当D“不足为信”表达有误)9. ⑴取得了领先世界的巨大成就⑵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⑶隧道桥梁和车身等技术领先⑷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10. C11. A(在古代,被徇首的,并不一定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12. D(“中暑而死”时,还未担任尚书令,未上任)13. (1)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一百多家。
(“粗粝”“赈””客”各1分,句意2分)(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资”“荒耗””图”各1分,句意2分)14. BD (B项写声音是侧面、间接表现诗人静夜不寐; D项尾联貌似表现诗人超脱,实则是愤激之词)15.《冬夜》诗表达了诗人晚年不忘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朝阳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答案]2018年朝阳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2018.4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題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末民初以后,中国传统哲学需要进行现代转型似已成为共识。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此观点又提出了疑义: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这种借用西方话语和模式来进行所谓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以西方化为现代化,乃是中国学人的一种“自我阉割”;也有学者认为“古典式学问不仅比现代式学问高贵,而且比现代式学问高明”,将古典性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主张一种没有现代性干扰的古典性。
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学术文化上的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关系问题。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文化的时代性是指该文化在社会发展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的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时代或相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落后与先进之别;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各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各自的不同传统。
我国近代以来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应分两个不同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
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感到需要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新文化,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
在这种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乃是落后向先进学习的过程,因而可看作是古今问题,而不是中西问题。
冯友兰先生说:“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谓中西之分,实际上是古今之异。
以中学为主,对西学进行格义,实际上是以古释今;以西学为主,对中学进行格义,实际上是以今释古。
”二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已处于国家强盛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因而,现代的中西关系就不再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
我们学习西方不再是追求西方化、西学化,而是追求国际化、世界性等。
从文化的民族性来说,确实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中西文化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彼此各有特色。
学习西方文化,我们要吸收、利用和超越西方文化,以形成自己更高水平的民族文化。
贺麟先生既不主张全盘西化,又反对中体西用,提出了“化西”的中国哲学。
他认为,正如宋明理学不是“佛化”的中国哲学,而是“化佛”的中国哲学,现今的中国哲学也不能是“西化”的中国哲学,而只能是“化西”的中国哲学。
至于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我们所理解的古代经典实际上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也就是古代经典“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沟通”。
比如,我们所理解的古希腊、柏拉图已不是当时的古希腊、柏拉图,而是我们此时的古希腊、柏拉图,我们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已不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
我们对古代经典进行理解,这种理解永远是过去与现在的综合、陌生性与熟悉性的综合、他者与自我的综合。
(摘编自洪汉鼎《正确把握文化上的中西古今关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代以来的学者认为,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是对中国传统的抛弃。
B.时代性是判断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因素,民族性是各种文化不同特质的区分因素。
C.中国向西方学习科技、文化,应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不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
D.贺麟认为如今的中国哲学是“化西”,原因是宋明理学乃“化佛”的中国哲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先树“靶子”,提出了两种错误观点,并指出了错误的根源。
B.文章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古代和现代等关系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人分析。
C.文章以冯友兰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批驳了开头提到的两个错误观点。
D.完成批驳后,文章又分析了如何把握文化上的中西和古今,对此提出了正确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分研究者未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从而造成错误观点流传。
B.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双向交流两个阶段。
C.只要我们坚持“化西”而不是“西化”,中国哲学就一定能够超越西方哲学。
D.经典通过现代人的解读,能够完成古今的思维沟通,完成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特”格尼马兰店人遇到不合群的,会概括成一个字:特。
这个字放在明处,基本是玩笑话,意思是和常人两样,无谓好坏。
但是,出现在背地里,就不大好。
说那人很特,是包含着反感的,不讨人喜欢的。
田万方家就很特。
早些年,人们没发现田万方家很特。
田万方一家人都喜欢笑,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
样子狡诈了些,人却憨实耿直,乐于助人的。
那时,龙老三家还没儿女,眼看年纪往上长,非亲非故的,田万方倒急得睡不好,常去寻些偏方,不是挖蚯蚓就是抓蚂蚁,泡了酒给龙老三喝。
龙老三四十多岁得了双胞胎,田万方乐得像撒欢的耗子。
看起来倒像他家生了双胞胎。
屯里不管谁家有啥难事,田万方都是这样热心,平时也不招谁惹谁,遇见两家互不待见的,田万方就两头劝。
那时,人们还没意识到田万方一家人整体很特,他们是多么喜爱田万方那黑不溜秋的一家人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屯里的壮年男女开始往外走,他们看够了低眉顺眼的土坯房和一声不吭的漫天繁星,去那满眼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地方,赚钱,生活。
田万方家的儿子媳妇没走,一直没走。
人们问田全有为啥不出去,田全有说:“种地就好好种地,地里啥都有。
对劲儿!”起先谁也没在意,出不出去是人家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也碍不着谁。
屯里年老的人只是在老天爷用冰雹、山洪、烈日、狂风把庄稼毁了的时候奉劝田万方:“让你的儿子出去吧,外面好找活,好赚钱。
”田万方挺起枯瘦的脊梁嘿嘿两声笑,露出两排小尖牙。
“要不是因为钱能换拖拉机换衣服换电,我不种那么多地,种够口粮完事。
不出去。
”又一个灾年之后,大伙又劝田万方让儿子出去,再不出去找点活,裤子都穿不上了。
田万方望望天,看看地,俯身抓把黑土揉捏半晌,又慢慢起身把花白的头发将了很久。
都以为田万方要让儿子出去了,哪知田万方仍是一头转不过弯的老倔驴。
“不出去!对劲儿!”田万方扯扯破旧的衣襟,斩钉截铁地说。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人们不会意识到田万方家特,心尖上也不会一点点生出矛头来。
田地到外面玩,不是手里的豆包被抢了,就是裤腰上别着的木头枪给折断了。
田地哭,回家拱到爹妈怀里蹭上一会就好了。
这让那帮爹妈不在身边的孩子心里尤其气恼,回家朝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爹要妈,把老头老太太要得直抹泪。
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怂恿田全有出去,说不通田万方和田全有,就找老田太太说。
老田太太不管事,他们又让外面回来团圆的人给田家媳妇说,把外面说得天花乱坠。
他们还用外面寄回来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馋田地,让田地找爹妈要。
哪知田万方一家人穿连档裤的,就是不为所动。
田地有时爬到田全有肩膀上,像个小巨人出现在孩子们中间,惹得那些孩子回家闹腾。
人们怨气也就上来了,背地里少不了讲究。
“那家人特,不是一般的特。
看他家起那些名吧,田万方,田全有,田地,越叫越没边。
简直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掉田字格里出不来,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没出息的货。
”田万方一家人明显感觉到人们对他们的排斥怨忿,使人们牙根痒痒的是这家人即使撞见大伙讲究,也仍然是那副样子,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
让人有怨气也找不到正地方发。
有时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手挽手出现在傍晚话家常的人群中,田家媳妇时不时给婆婆揉揉肩捶捶背,更让屯里的老太太们心生嫉妒,气得呸呸直吐唾沫。
“这年头装腔作势的人总是有,碍手碍脚碍眼睛。
”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像听不懂一样,双眼带笑,黝黑的猪腰子脸凹成深槽,把黄灿灿的夕阳盛得满满的。
“这家人,不是一般的特!”人们说。
(节选自格尼《啃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平实生动,常有精妙之语,如“撒欢的耗子”就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田万方的古道热肠;还因方言土语的使用而富有乡土气息。
B.小说对田万方一家人的外貌描写采用了明抑实扬的技巧,表面说他们“黑不溜秋”、“猪腰子脸”,实则以此反衬其情怀之高尚。
C.小说中两次出现了村民们对田万方家的评价——“那(这)家人,不是一般的特”,第一处表现了对田万方家的怒忍和不理解;第二处表现了村民的赞扬和肯定。
D.小说中屯里人想方设法怂恿田全有夫妇外出,表面看来是因为他们自家小孩的哭闹,实则表明大家已接受了城市化带来的命运改变。
5.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6.对田万方一家人的“特”,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含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完成5379.2亿元;其中,快递业占比首次突破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递包装的污染逐渐显现。
据测算,我国平均每件快递的胶带使用量是0.8米。
此外,生产一吨纸需要砍伐17棵十年生大树,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3吨以上石油。
业内人士表示,快递使用的塑料袋大部分为一次性再生塑料袋,但胶带部分主要材质仍是聚氯乙烯,需要经过近百年才能降解。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仅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而快递包装量增速仍在不断增加,但回收率不足10%o(摘编自《经济参考报》:《快递包装污染》)材料二:“双11”网购大潮来了。
2017年,在眼花燎乱的促销大战中,出现了“共享快递盒”。
有电商平台称,“双11”期间将在全国13个城市投入使用20万个共享快递盒。
与普通一次性使用的纸盒不同,这种共享快递盒可多次使用,能有效减少包装垃圾,十分绿色环保。
据介绍,共享快递盒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可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去重复使用。
毫无疑问,共享快递盒能减少包装垃圾,可全面推开并不容易。
用共享快递盒送货,需要快递员当面拆解,消费者不在家怎么办?回收共享快递盒,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量,快递员不乐意怎么办?用“共享”理念治理污染,电商平台的初衷是好的,但真正收到效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及时跟上。
现在,我国快递包装垃圾成倍增长,但快递包装的系统性规范几乎一片空白,无专业回收机构,无强制性国家标准,快递包装物的整体回收利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