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场需求与供给解析

合集下载

供需关系及市场机制的理论解析

供需关系及市场机制的理论解析

供需关系及市场机制的理论解析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及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则。

供需关系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市场机制则是指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供求双方通过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对供需关系及市场机制的理论进行详细解析。

一、供需关系的基本概念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法则,它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关系。

供给是指市场上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指市场上买方准备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的变动可以通过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来反映,即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可以影响供需关系的平衡与调整。

二、供需关系的形成与作用供需关系的形成是由市场主体的需求与供给行为共同作用产生的。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等,需求的决定因素则包括消费者收入、价格、个人偏好等。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时,市场供需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当供给量超过需求量时,市场供给过剩,价格会下降,从而刺激消费者增加购买量,最终恢复供需平衡;相反,当需求量超过供给量时,市场供给不足,价格会上涨,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并促使供给方增加供给,以达到供需平衡。

三、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市场机制是实现供需关系平衡的一种机制,它通过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来调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竞争:市场机制依赖于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多个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竞争来决定价格和数量。

自由竞争可以保证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

2. 价格信号: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通过价格的变动,供求双方可以获得信息,调整自身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价格的上升反映了供给不足,需求过多,供给者会增加供给,消费者会减少需求,从而恢复供需平衡。

3. 门槛管理:市场机制需要对参与市场的主体进行一定的门槛管理,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信息透明。

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

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

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供需理论作为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旨在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和分配。

本文将围绕供需理论展开讨论,探讨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一、供需理论的核心概念1. 供给供给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供应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生产技术、资源供给以及供应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曲线通常是正斜率的,表现出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的趋势。

2. 需求需求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收入水平、价格水平、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未来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曲线通常是负斜率的,表现出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的趋势。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此时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完全匹配。

市场均衡价格是供需双方在市场上自愿交易的价格,市场均衡数量是供需双方在该价格下进行的交易数量。

二、供需理论的基本原理1.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给和需求的变动直接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动。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市场价格下降;相反,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市场价格上升。

供求关系的变动导致价格的波动,市场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实现供需的平衡。

2. 供需关系决定数量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也影响市场数量的变动。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市场数量增加;相反,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市场数量减少。

供需关系的变动决定着市场交易的数量,进而影响着市场的总体供给和需求。

三、供需理论的实际应用1. 价格决策供需理论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制定价格决策的理论基础。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确定产品的最佳价格,以获得利润最大化。

政府也可以利用供需理论来指导价格管制和市场调节,以维护市场的平稳运行。

2. 政治经济分析供需理论也可以用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中,揭示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2022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知识点 第02章 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2022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知识点 第02章 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18年11月3日下午1题1分1题2分3分11月4日下午1题1分1题2分3分2017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6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5年2题2分1题2分4分【本章基本框架】【本章考点详解】【考点一】需求及市场需求需求及市场需求项目含义重点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与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愿意)支付能力(能够)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记忆方法】需求的构成要素:我想我能通过中级经济师。

想——购买欲望;能——支付能力;我——买方(主要指消费者)【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A.需求与通常所说的需要是相同的B.需求的构成要素包括支付能力和购买欲望C.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和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购买的数量E.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答案】BE【解析】需求的构成要素“想+能”,没有支付能力可以是需要,但不是需求,所以需求与需要不同,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错误是因为条件中缺少“一定价格条件下”,D 项错误是缺少“且能够”【考点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一)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解释1】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茶和咖啡。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具体分析如图1-2所示图替代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解释2】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具体分析如图1-3所示图:互补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煤气价格电力需求煤气相对于电来说变的更贵了,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相对便宜的电力。

分析某某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分析某某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分析某某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因此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非常重要,而这些变化在某些市场中也许会很显著。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侧重于某个特定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

探讨市场运作将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析,在这个市场供给充足还是供不应求,在这个市场中顾客的需求特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能够揭示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和行业趋势,并为业务决策制定提供建议。

一. 市场现状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结果,在某个区域内的这个市场,商品供给基本能够满足顾客的购买需求。

这个市场中,主要的供应商是几家大企业,虽然一些小型经营者在市场中也提供商品,但规模相对较小。

尽管来自大企业的部分商品压缩了一些小型经营者的利润,但国内市场大部分顾客出于价格考虑更愿意到小型经营者那里购买相同类型的产品。

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化的。

由于这是大都市区的一个市场,所以消费者群体非常庞大,包括但不限于中产阶层,年轻人和老年人。

对于这个市场的顾客群体而言,他们有很多种需求和期望:一些人更加看重价格,而有些人则更看重商品质量和品牌,还有一些人则更喜欢为感性需求而花费,比如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对自己价值观的认同等。

二. 市场趋势基于我们对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市场中具有很多的行业趋势:更好地接听顾客需求:在市场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供应商必须对顾客需求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购买偏好。

然后,通过密切关注顾客的反馈,这些供应商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及开发战略方向。

更加积极地开发线上业务:随着消费者网购意愿的增长,供应商们增加了在线业务模式的投入。

越来越多的商品提供商都拥有在线商城,并利用电商平台来促进销售、打造品牌意识和联系顾客。

由于对线上市场增长的追逐,消费者也受益因为越来越多的商品提供商开始通过线上营销方式来降低他们的营销成本,从而提供更合理的价格。

经济学原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

经济学原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

经济学原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1. 引言1.1 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对于解读市场供需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市场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行为,其形成的价格和数量相对稳定。

了解市场供需关系对于正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进行合理决策、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机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学原理中相关内容展开阐述:-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概括性地说明全文结构。

- 经济学原理及其重要性部分将简要介绍经济学原理并探讨研究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性与价值。

- 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部分将详细解释第一个基本定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基本定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基本定律:市场均衡点的形成与调整机制。

- 实例解析市场供需关系的三个基本定律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前述的三个基本定律进行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 结论和启示部分将总结对市场供需关系三个基本定律的解读,并探讨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而系统地解读经济学原理中与市场供需关系相关的重要内容,明确市场供需关系的基本定律,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市场供需关系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为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提供启示。

2. 经济学原理及其重要性2.1 经济学原理简介经济学原理是研究经济现象和行为的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是经过长期实践和大量数据验证的总结,以推导出一般适用于各种经济问题的基本定律和规则为目标。

这些原理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供需关系以及经济运行的机制。

2.2 解读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性市场供需关系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解读和预测市场走势、调节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解析在西方经济学中,供需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资源分配的机制。

本文将对供需理论进行解析,分析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供需理论的核心概念1. 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方愿意以某个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等。

2. 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买方愿意以某个价格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消费者收入、人口变化、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在市场均衡点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二、供需理论的基本原理1. 供给与需求的反向关系: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从而推动价格的下跌;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促使价格上涨。

2. 市场价格自动调节:市场经济中,通过供需关系的变化,价格就能自动调节,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调刺激购买需求,从而重新达到供需平衡;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上涨刺激供给增加,恢复供需均衡。

3. 长期供需调整:供需理论认为,在长期内,供给和需求都可以通过适应机制来调整,以使市场保持均衡状态。

例如,当需求增加时,生产者会增加生产,增加供给量,从而缓解需求压力。

反之,需求减少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减少供给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供需理论的应用1.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供需理论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

2. 价格变动的分析:供需理论可以用来解析价格变动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上涨,从而引导生产者增加供给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反之,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下降,促使生产者减少供给量。

3. 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供需理论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解析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解析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解析引言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本文将详细解析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给和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在市场中的作用。

一、供给1.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其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2.影响因素:–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

–技术进步:新技术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税收政策:税收水平直接影响生产者销售产品的意愿。

3.曲线表示: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向倾斜,即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增加。

二、需求1.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影响因素:–市场规模:人口数量和购买力对需求有直接影响。

–收入水平:收入增加可能导致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价格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3.曲线表示: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向倾斜,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

三、供求均衡1.定义:供给和需求相等时达到供求均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2.均衡点的确定:–运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找到二者交汇的点即为均衡点。

–均衡点处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3.均衡调整:–当供大于需时,市场会出现过剩;当需大于供时,市场会出现短缺。

–过剩和短缺将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至供求平衡。

四、市场的变动1.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当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因素发生改变时,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都会发生移动。

2.曲线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移动后的新均衡点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和数量都有所调整。

结论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是经济运行的核心。

通过了解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中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分析及其对均衡点的影响帮助我们预测市场变动,并促进合理调控资源分配。

参考文献•罗伯特·哈尔、马克·林斯顿 (2013). 《宏观经济学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尤金·A·斯林 (2015).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三章 需求与供给

第三章 需求与供给

第二、经济联系。将高度分工中的行业、经济主体联系起 来。
第三、利益协调功能。
第四、信息传导功能。
第五、优劣评判功能。
二、市场的构成(类型) (一)从市场交换的内容划分: 1、商品与劳务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 (1)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
(2)劳动市场;
(3)房地产市场; (4)技术、信息市场。
• 理解需求和供给的经济模型 • 理解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决定的机制。
主要内容:
• 市场概述
• 需求与供给 • 市场均衡 • 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如果说资源的稀缺性、选择和协调组成了基本的经济问题,
那么需求和供给就是其基本的分析手段。本章将初步介绍需求供
给分析的基础知识,运用供给与需求模型来分析物品和劳务的价 格决定问题,同时将分析经济中的各种变化将如何影响物品和劳
市场经济中的参 与者及相互关系
产出供给
外国的市场参与者
P D S Q 产出(产品) 市场 (商品和劳务) 产出需求
厂商
W D 劳动需求
政 府
家庭
S 劳动市场 L
劳动供给 储蓄(资
投资(资 本需求)
r D 资本存量 S
本供给)
财富
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 I
外国的市场参者
3、市场的功能
第一、价值实现功能。市场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场所,市场 状况决定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务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一旦我们掌握了需求和供给这一基本的
分析方法,就能对现实经济中的诸经济问题和现象作出恰当的解 释,并对政府的政策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 势作出正确的预测和明智的对策。
第一节
市场的基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量变动表示 价格变动引起需 求量沿着需求曲 线移动。
A
1.5
D1
0
4
6
冰淇淋需求量
9
需求曲线的移动: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

1.格之外的 任何一种影响因素变动时,将导致整条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变化:价 格变动引起需求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P1 P2
45
3 5
7 10
6
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
总。

数学推导:

Qd1=fd1(P), Qd2=fd2(P) Qdm= Qd1 +Qd1 =fdm(P)。 例: Qd1=100-10P, Qd2=50-25P Q dm= Qd1 +Qd2 =150-35P
D1 50 40 D2
50000 60000
最新服装 的数量
16
总结



价格: 收入: 相关物品: 偏好: 预期: 买者数量: ……
表现为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17
3.2 供给
供给:在不同的价格下厂商愿意并能够生产 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3

市场:供给与需求
本章重点: 需求定理 供给定理 需求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 供给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


阅读章节:3
1
市场


市场: 指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参与者: 买者,卖者 价格与数量:价格是自变量,数量是因变量。 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 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10
价格
需求增加
需求变动表示价 格以外的因素引 起需求曲线的整 体移动。
斜率 可能 不变 也可 能改 变
11
需求减少
D2
0
D3
D1
需求量
影响需求因素

消费者收入

奢侈品:收入↑(↓) D↑(↓) 正常品:收入↑(↓) D↑(↓) 低档品:收入↑(↓) D↓(↑)

其它商品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Ps ↑(↓) D↑(↓) 互补品的价格:Pc ↑(↓) D↓(↑)
14
注意: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需求量 (Quantity Demanded) 变动:价格变化时, 购买量沿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Demand)变动:除价格外,任何一种决定需 求的因素变动时需求曲线的移动 作图说明:流行时装的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
P P
需求量变动
Q
需求变动
Q
15
需求的变动:广告与消费者偏好

1.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
供给(Supply)变化:除价格之外的 任何一种影响因素变动时,将导致整 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变化: 价格变动引起供给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24
冰淇淋 价格 C
$2.0
供给量变动表示 价格变动引起供 给量沿着供给曲 线移动。
1.5
供给定理:

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 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反之亦成立。 例外:劳动力等
18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表: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
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
间关系的图形。


函数形式:Qs=fs(P) 线性函数形式: Qs=α+βP
2
3.1

需求量: 在某个特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 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表: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价格在纵轴需求量在横轴 d 函数形式:Qd=f (P) 线性函数形式: Qd=a-bP
3
Catherine的蛋筒冰淇淋需求表
A
D1
0
2
3
冰淇淋需求量
25
价格
供给减少
S3
供给增加
供给变动表示价 格以外的因素引 起供给曲线的整 体移动。
斜率 可能 不变 也可 能改 变
S1
0
S2
供给量
26
影响供给的因素

投入的 价格(成本) 技术 厂商预期


厂商的数量
政府政策


税收、补贴、管制等 …… …… ……
27
供给函数:供给与影响供给水平的因 素之间的关系
数学推导:


Qs1=gs1(P), Qs2=gs2(P) Qsm= Qs1 +Qs1 =gsm(P)。 例: Qs1=50+15P, Qs2=30+18P Qs = Qs m 1 +Qs2 =80+33P
22
市场供给曲线
A厂商
B厂商
市场
P1 P2
4
5
3 4
7 11
23
供给曲线的移动: ——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
7
需求规律(需求法则)

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 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对需求法则的理解: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例外情况: 吉芬商品、炫耀物品 问题:某地区考研参考书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 但需求量却上涨了20%。这种现象是否违反了需求规律?
8
冰淇淋 价格 C
$2.0
19
Ben的供给表
20
Ben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蛋筒价格
$3.00
1.蛋筒价格上升
2.50 2.00 1.50 1.00 0.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蛋筒数量
21
2. ... Ben愿意供给的蛋筒数量上升.
市场供给曲线和个人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是个人供给曲线的水
平加总。

12


偏好 社会舆论、宣传、广告、促销等 预期 对收入预期 对商品价格预期
买者的 数量

其他
人口
政府的消费政策(税收或补贴)
13
需求函数:
QD=f (P, PS, PC, Y, A, AC, N, CP, PE, TA, T/S …)
式中,QD=商品的需求量 P = 商品的价格 PS= 替代品的价格 PC= 互补品的价格 Y = 消费者的收入 A = 广告支出(和其它营销支出) AC = 竞争对手对该商品的广告支出 N = 人口(及其它人口因素) CP =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兴趣与偏好 PE = 预期(未来)价格的变化 T/S = 税收或补贴
4
Catherine的蛋筒冰淇淋需求曲线和需求表
蛋筒价格
$3.00 2.50 1. 价格下降 ... 2.00 1.50 1.00
0.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 Catherine愿意购买 的蛋筒数量也上升.
5
蛋筒数量
单个需求和市场需求
张三
李四
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