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pdf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巩固知识,总结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包括哪三个?(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A立法权:即指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③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①性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②职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位:它们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4.人大代表(1)性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2)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们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她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直接与间接)产生。
5、★人大代表的职责:①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与质询权;②义务:人大代表应该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②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③组织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④民主集中制:A、含义: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复习提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人民就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温习提纲必修2?《政治生活》温习提纲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1课人民民主专政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份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注意区分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1)人民民主最广泛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但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1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资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趋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成绩,充分反应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我国建立1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保护国家统1和民族团结、遵照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包括哪三个?(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A立法权:即指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③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①性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②职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位:它们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4.人大代表(1)性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由民主选举产生。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县以上的,即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即间接选举产生。
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完整版共8页)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一、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又叫国家性质)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是什么★(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注意:★★A、人民民主的两个特点b: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成就)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注意:特指选举或被选举为人大代表)★★地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注意:自由是有限的,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对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含义: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注意监督对象)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三、公民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三条)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1、了解我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是新型的民主)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懂得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9)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懂得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和责任(P9)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应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4、学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P10):①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村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直接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还有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必修二复习提纲思想政治1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2思想政治必修第一课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1 国家的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2 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3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4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同时,相辅相成:障。
不同之处:适用范围不同。
民主是针对我国人民,而专政是针对极少数敌人。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5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想。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重要性6 含义:公民享有选举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利机关代表的权利。
重要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公民监督权的含义包括什么7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什么8服兵役和参加民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兵组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9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 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关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履行政治义务;行使政治权利,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选举方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点?11 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直接选举: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但对选民积极性有影响。
差额选举: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但容易造假。
1必修二复习提纲思想政治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政制度。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PDF.pdf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四考前知识导读基本框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1)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研究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
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6、唯心主义及其状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们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直接和间接)产生。
5、★人大代表的职责:①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②义务:人大代表应该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②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③组织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④民主集中制:A、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复习提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人民就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根本原因: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意义:A、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B、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C、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D、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③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④优越性: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坚定制度自信,不要固步自封;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复习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注意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同: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意义: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指导思想:①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②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⑤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⑥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①关于邓小平理论:A、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精髓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②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发推动经济社会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7、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和职能:①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③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复习提示: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执政和参政不同,但有密切联系。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工作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它们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2、我国的多党派合作不是多党联合执政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执政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各民主党派成员被选为人大代表,在人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是他们不是通过名额分配代表民主党派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不能把民主党派参政视为执政。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与联系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机关。
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③联系: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党的主张、政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的法律和规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其中,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4、★我国处理民主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③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必然性:适合我国国情。
由我国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决定,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②优越性: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有利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复习提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复习提示:1、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要注意不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要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③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