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造各个工序质量管理组织标准规定要求
铸造厂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铸造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提高市场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铸造产品及其生产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铸造厂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协调、监督本厂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质量教育培训;3. 监督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4. 处理质量事故和投诉;5. 组织产品质量改进活动;6. 向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各生产车间、班组应设立质量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本部门产品质量的监控;2. 组织开展质量自检;3. 及时发现并报告质量问题;4. 参与质量改进活动;5. 配合质量管理部开展工作。
第三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第七条原材料采购控制1. 采购原材料前,应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合格供应商;2. 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质量要求、检验标准、交货期限等;3. 采购原材料时,应严格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第八条生产过程控制1. 生产前,应对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2.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稳定;3. 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4. 生产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第九条成品检验控制1. 成品检验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2.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检验技能和知识;3. 检验结果应及时反馈,不合格品应立即隔离;4. 检验合格的成品应进行标识、包装、储存。
第十条质量记录与追溯1. 建立健全质量记录制度,确保质量数据的完整、准确、可靠;2. 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实现产品质量追溯;3. 质量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铸件质量管理制度

铸件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铸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质量事故发生,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以规范生产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二、组织机构1.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铸件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测产品质量,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2.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产品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
3. 设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各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三、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工艺生产、检验评定符合相关标准。
2. 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设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检测、过程控制、质量评定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四、质量管理1. 对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质量事故发生。
2. 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抽检和自检,建立质量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艺流程。
3. 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质量不良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五、质量保证1. 严格控制原材料和工艺,保证产品质量。
2. 设立质量追溯体系,对每一批产品进行追溯,便于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3. 保证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六、质量改进1. 对产品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产品的品质。
2.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质量产品和服务。
3.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产品质量。
七、质量检测1. 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对产品的外观、尺寸、性能等进行全面检测。
2. 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 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产品质量。
八、质量记录1. 建立质量档案,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相关信息。
2. 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铸造工程质量管理规范

铸造工程质量管理规范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1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在铸造工程中,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流程,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1.2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部门应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生产过程。
1.3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对每一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检测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这样可以为产品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二、员工素质管理2.1员工培训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只有员工具备了足够的技能和意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2.2质量管理培育公司应该对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进行培育,使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
只有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氛围。
2.3员工奖惩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奖惩机制,对于质量管理中的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对于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惩罚。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
三、质量控制管理3.1原材料控制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公司应该建立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检验流程,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3.2生产过程控制在铸造工程中,生产过程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生产控制流程,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检验和控制,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3.3产品质量检测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对每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
质量检测应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材质分析等。
3.4质量问题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公司应建立专门的质量问题处理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质量问题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四、质量监督管理4.1内部审核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铸造质量管理制度

铸造质量管理制度铸造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管理制度,它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铸造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一、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铸造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以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为目标,遵循科学、精益、透明、高效的管理理念。
同时要注重人本、绩效、价值和员工发展等原则,建立完备的经验积累、内部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二、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1.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组成:质量管理部门是铸造企业的重要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认证评定和检测评估等工作。
质量管理部门的组成应包括负责人、技术人员、检测人员和行政人员等。
2.质量管理的职责和分工:为了保证铸造质量管理的顺畅进行,各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应明确。
产品管理部门、工艺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部门之间应有良好的合作机制。
三、铸造质量管理制度1.产品设计制度:要求产品设计要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完善产品规范,严格控制产品设计的流程。
2.原材料采购制度: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入库,采用标准化的物料配送管理,确保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
3.工艺制度:要求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制度,加强员工的工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4.产品质量检测制度:要求必须采用标准化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制定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规范。
5.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是铸造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原材料、工艺、产品质量等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以及建立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等。
6.持续改进制度:持续改进制度是企业铸造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要求制定长期的改进计划和措施,引入新技术和改进方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质量管理的评估和评价1.质量评估要求:质量评估是铸造企业对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一种管理方式,要求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监控技术,对质量控制的效果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全套铸造质量管理制度(两篇)

引言概述:全套铸造质量管理制度是针对铸造行业制定的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旨在确保铸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客户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继续讨论全套铸造质量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工艺控制、设备管理、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和人员培训等五个方面,通过细致的分析和阐述,全面展示了铸造行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细节。
正文内容:1. 工艺控制在铸造过程中,工艺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关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1 确定合理的铸造工艺参数,包括炉温、炉压、冷却时间等,以确保产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1.2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铸造工艺步骤、工艺控制点和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等,以规范铸造操作,减少人为失误。
1.3 实施过程监控,通过对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2. 设备管理铸造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资源,保养和管理设备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2.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明确设备维护的周期、方法和职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2.2 建立设备台帐,记录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日期及维修情况等信息,对设备进行分类和编码,方便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2.3 开展设备改进和升级,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3.1 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建立供应商名录,并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2 确定原材料标准和采购要求,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交货时间,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接收工作。
3.3 建立原材料质量跟踪和追溯体系,对于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批次管理和质量记录,确保每一批原材料的质量可追溯。
铸造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铸造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与范围为规范铸造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铸造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铸造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监理、技术员、操作员等。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目标(1)保证铸造工程项目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合格水平。
(2)持续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铸造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2 质量管理原则(1)依法合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2)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铸造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3)全员参与:强调全员共同参与,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4)严格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个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和检查。
2.3 质量管理体系铸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明确铸造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2)技术管理:建立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铸造工程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符合要求。
(3)质量控制: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铸造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4)培训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5)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质量问题严肃处理,确保问题不断发生。
第三章质量管理流程3.1 工程洽谈阶段(1)项目接洽:对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详细了解,明确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方案设计:根据客户需求和技术要求,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3)备案登记:对方案设计进行备案登记,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3.2 施工过程管理(1)工程监理: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要求。
(2)质量检验: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质量反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并做好记录。
铸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铸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铸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引言铸造生产过程概述铸造是通过将熔融金属或合金注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然后进行冷却凝固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
铸造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模具制作、熔炼与浇注、冷却凝固和后处理等环节。
质量控制措施铸造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模具制作的质量控制模具的准确度要求高,尺寸精确、表面光滑,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模具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要合理,以保证模具的耐磨性和寿命。
2. 熔炼与浇注的质量控制熔炼时要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保证金属或合金的成分均匀,不产生气体和夹杂物。
浇注时要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避免产生气孔、夹渣和缩松等缺陷。
3. 冷却凝固的质量控制控制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以避免产生组织缺陷,如晶粒过大、晶界不清晰等。
控制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避免产生应力和变形。
4. 后处理的质量控制清理杂质和缺陷,如夹渣、气孔等。
进行热处理、表面处理或机械加工,以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表面质量。
质量控制方法为了有效控制铸造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设计质量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考虑产品的铸造性,合理设计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壁厚,减少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变形。
2. 工艺参数控制对每个工艺环节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如熔炼温度、浇注温度和速度等。
在铸造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
3. 检测和检验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如X射线探伤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对产品进行无损检测,以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缺陷。
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检验,如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和成分分析等。
4. 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记录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追溯,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结论铸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铸造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铸造工厂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检验、销售等环节,涉及所有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以下机构:1.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质量培训,协调各部门质量管理活动。
2.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3. 检验部:负责产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4. 销售部:负责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反馈,提高产品质量。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质量管理部:(1)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2)组织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3)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4)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保其持续有效。
2. 生产部:(1)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2)组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3)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处理和记录;(4)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3. 检验部:(1)制定检验规程,确保检验工作规范、准确;(2)对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3)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处理和记录;(4)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4. 销售部:(1)收集客户反馈,了解客户需求,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2)对客户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3)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维护良好合作关系。
第三章质量管理流程第七条原材料采购:1.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要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2. 采购合同中明确质量要求,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标准;3. 收货时,检验部门对原材料进行验收,确认质量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模铸造各个工序质量管理标准要求
㈠配置蜡料
⑴工艺质量标准:
1稀蜡全熔温度:70~90℃,严禁超过90℃。
2根据蜡模质量或酸值分析结果,酸值应为10.5如达不到时须补加适量的硬脂酸。
3稀蜡要纯净,不得有杂物。
4蜡料配比:
表1
附注:正常生产时采用三、四种配比。
⑵质量检验要求:
1经常测量蜡液温度,不准超过90℃。
2每周至少两次化验旧料和已配好蜡在蜡料中的酸值。
3每批蜡料必须有合格化验单。
㈡压制蜡模
⑴工艺质量标准:
1稀蜡温度:65~80℃。
2稠蜡保温水温;48~50℃。
3压送稠蜡的压力:1.5~4公斤/厘米2 。
4不允许水分和过多的空气混入稠蜡内。
5稠蜡应呈搅拌均匀的膏状,温度应保持在45~48℃。
6蜡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10~60分钟。
⑵质量检验要求:
1俢除分型面上的飞边和注口余头。
2用稀蜡填补注蜡口处的缺肉处并修理光滑。
3用毛刷清扫或用压缩空气吹除蜡件表面的蜡渣。
4自检蜡模质量要求达到“四不”:即不缩、不裂、不涨、不
洼陷,“两无”即:无飞边、无蜡屑。
5容易变形的蜡模要摆放整齐,易损坏的蜡模不允许在吹洗
蜡模机口吹洗。
㈢模组装配
⑴工艺质量标准:
1室温:18~28℃,(最高不得超过30℃)
2蜡模之间的间距:5~15mm.
3根据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蜡棒,按照工艺参数表的规定,焊正角度和方向。
4焊缝要严密,装配要均匀,不得有蜡滴、蜡渣、灰尘。
⑵质量检验要求:
1装蜡模前发现蜡模上有蜡渣或灰尘过多不许装配。
2焊缝要密实,间距应均匀并符合工艺规定。
3蜡模上不准烫伤或有蜡滴,也不准有灰尘或蜡屑。
㈣涂料模壳
⑴工艺质量标准:
1涂料液配制的标准参数:
①原水玻璃:模数M=3.1~3.5 比重ν=1.38~1.4
②工艺参数:见表2
2涂料配制工艺标准:
①用比重计先将配好的水玻璃测量,不符合规定的水玻璃不许配
料。
②按重量比将粉状料加入搅拌机与水玻璃混合直至搅拌均匀,无
疙瘩后方可停止搅拌。
③搅拌后镇静二小时,再进步均匀后测量其粘度,符合要求后
方准送至制壳线用于生产。
3硬化水的配置标准
硬化水是将1/4的氯化铵溶于3/4的水中配置而成,氯化铵水中的溶解度见表3.
每100克溶液内含无水氯化铵的克数表3
4石英砂标准要求:
①沙粒度标准
面Ⅰ层用牌号45,面Ⅱ层用牌号75,二、五层用牌号28,
三、四层用牌号12.
②砂子必须保持清洁,不得混有其它杂物,并严格按工艺要求
分别储存。
5涂制模壳标准要求:
①在涂制前用浓度0.1~0.2%洗涤剂水清洗蜡模组,以除去
蜡模上的油和蜡屑,清洗后的蜡模组须晾干方能进行涂
料。
②把准备好的蜡模组缓慢旋转地浸入配制好的涂料液中,然
后徐徐提起,并转动着仔细检查涂料质量,但动作要迅速,
控件时间不能过长,当涂料质量无问题时,方能撒上精选
的石英砂。
③涂完面层后,需自然干燥及硬化均根据室温而定见表4:
表4
采用本表参数一定要根据具体零件及气候条件而定,保证表面层模壳既能干燥好,又不开裂。
③对于一、二层难涂或易堆积的蜡件,须用毛刷点刷或用压
缩空气吹除,力求不放过一个气泡。
④在各层涂料、撒砂、硬化、干燥过程中,操作者要认真负
责,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解决。
㈡质量检验要求:
1硬化水温、风温及涂料粘度须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加以调节,并详细如实的在做好记录,确保涂料质量。
2 每三个月需清理硬化槽的杂物,并清理涂料槽及干燥室。
3 硬化水每班都要补加氯化铵,以保证其浓度合格为准,克超加之饱和状态。
硬化水要每天取样送化验室,化验氯化铵浓度必须合格。
4 室温在10℃以下时不允许涂料作业。
㈤脱蜡
㈠工艺质量标准:
1 脱蜡水温:93~98℃,严禁沸腾。
2 脱蜡水NH4CL浓度:5~10%。
3 脱蜡时间:根据零件大小和出蜡情况,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㈡质量检验要求:
1 每天取样化验脱蜡水NH4CL浓度。
2 每次脱蜡都要检查水温,质检员每班抽查1~2次。
3 浇口杯的浮砂脱蜡前后要清理干净。
㈤焙烧
㈠工艺质量标准:
1焙烧炉温度:1000±40℃.。
2模壳焙烧时间:120~180分钟。
3 清除浇口杯处浮砂、赃物。
4 焙烧车上铺一层底砂,一个焙烧车只能装相同材质的件。
5 模壳断裂、破损的经修补后才能焙烧。
㈡质量检验要求:
1 模壳焙烧要均匀,不允许有黑点。
2 控制炉温操作者要经常观察炉内温度情况,并且每小时要填写一次炉温记录。
㈥浇注
㈠工艺质量标准:
1 根据模壳的材质熔炼钢水。
①根据模壳的材质要求配制所需炉料。
镀锌、密封管型料严禁加入
炉内。
②当炉料全熔,炉内钢水温度加热至1530℃左右时,扒渣、脱氧、
然后取炉前样分析化学元素含量。
③根据分析报告单调整化学成分。
④当炉内温度合适、成分合格、脱氧正常后出钢水。
⑴对于易产生冷隔、浇不足的零件,应高壳温、高钢水温度、大
流量浇注
⑵对于易产生皮下气孔的零件,应高壳温、高钢水温度,细流
温浇。
⑶对于易产生热裂的零件,应高壳温,低钢水温度浇注。
⑷对于易产生缩孔。
缩松的零件,应低壳温。
低钢水温度浇注。
⑤出钢水时取样化验并做记录。
㈡质量检验要求:
1 检查模壳、钢号、炉次是否一致。
2 认真填写好原始记录。
㈦落砂清理
㈠工艺质量标准:
1铸件浇注两小时后方可落砂清理。
2 有特殊要求的铸件要和炉次对号,严禁乱放。
3 清理时不得损伤铸件,严防变形和锤伤。
4 铸件上的壳砂要清理干净,但死角、盲孔、允许有少残砂。
㈡质量检验要求:
1 检查铸件有无裂纹、变形和打伤。
2 检查铸件上的残留壳砂量。
㈧磨浇口
㈠工艺质量标准:
1 铸件浇口要磨平,浇口的残留量不得超过其要求。
2 磨浇口时不得损伤铸件本体。
3不同材质的铸件不得混杂。
4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砂轮机。
㈡质量检验要求:
1 检查铸件浇口磨得是否符合要求。
2 不同材质的铸件是否有混杂。
㈨铸件热处理
㈠工艺质量标准:
1 铸件入炉前炉温不低于600℃。
2 正火件出炉后空冷,不许喷水或吹风强制冷却。
3 按铸件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严格控制加热和保温时间。
4 铸件的加热、保温时间要做好记录。
㈡质量检验要求:
1 检查铸件是否达到硬度和金相组织要求。
2 经常检查温度,做到仪表记录、指针、炉膛三对照。
㈩抛丸喷砂
㈠工艺质量标准:
1 热处理的铸件须冷之45℃以下,才能装入抛丸机喷砂清理。
2 喷砂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铸件的特点具体掌握。
3 抛丸过的铸件不得有氧化皮及粘附的壳砂。
4 能互相咬合的铸件不能装一起抛丸喷砂。
㈡质量检验要求:
检查铸件抛丸清理的是否干净。
(十一)铸件检验
㈠工艺质量标准:
1 根据质量要求逐件检验铸件。
2容易变形的铸件要校正至合格尺寸。
3 检出的气孔、砂眼铸件焊补后必须重新热处理。
4 检出的废品件送大炉熔炼,以免混淆。
5 有特殊要求的铸件要进行防锈处理。
6 合格品送成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