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临床观察与分析

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临床观察与分析

・80・临床医学《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one 2016年14期止嗽散由清代中医学家程钟龄创立,原方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具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效,为后世治疗咳嗽的常用方。

笔者根据本方特点临证辨证化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与认识体会报告如下。

1.止嗽散方义分析止嗽散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之功。

方中紫菀、百部止咳化痰,共为君药。

桔梗宣肺止咳;白前降气化痰,两药相协,一宣一降,以复肺的宣降之常,增助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

陈皮行气化痰;荆芥散风解表,散在表之余邪,为佐药。

甘草合桔梗以利咽止咳,兼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本方具有散不伤正、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的特点,正如程钟龄在《医学心悟》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治诸般咳嗽”。

2.中西医学对慢性咳嗽的认识2.1 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咳嗽有深刻的认识。

《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金代著名医家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程钟龄认为“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

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故咳嗽病机总属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并且五脏六腑与咳嗽的关系密切。

2.2 西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病程在8周以上,X 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

我国的慢性咳嗽流行病调查显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2.6%,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8.6%)、嗜酸性支气管炎(17.3%)、过敏性咳嗽(13.2%)、胃食道反流性咳嗽(4.6%)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咳嗽(13.7%)[1],且很多情况下为多种病因同时合并存在,特别是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治疗上缺乏有效措施。

《医学心悟》止嗽散:治嗽第一名方,治诸般咳嗽

《医学心悟》止嗽散:治嗽第一名方,治诸般咳嗽

《医学⼼悟》⽌嗽散:治嗽第⼀名⽅,治诸般咳嗽当下的⽓候环境有点糟,特别是在⼤城市,粉尘和汽车尾⽓等,都会影响空⽓质量。

如果长期处于空⽓质量⽐较差的地区,容易导致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发⽣,⽽这种疾病往往都会有⼀个症状,那就是咳嗽。

咳嗽的出现不仅影响⾝体的健康,⽽且影响正常的⽣活。

对于很多⼈来说,咳嗽就是肺的事⼉。

如果这次这个药管⽤了,下次咳嗽还会⽤这个药,如果好⼏次都管⽤了说明这是个好药。

等到不管⽤了,再换其他的药。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咳嗽成因复杂,有好⼏种证型,⼤的⽅向有虚劳引起的咳嗽、有外感引起的咳嗽,还有内伤引起的咳嗽,⽽每个⽅向下都有细分。

⽽今天介绍的⽅⼦是清代程国彭的⽌嗽散,程国彭,字钟龄,他医术⾼明,⽤药精当,被誉为“⼤国⼿”。

当时安徽泰州府的很多百姓外感风寒,因⽆钱治疗⽽拖延,或者治疗但不彻底,出现许多持续咳嗽的患者。

程钟龄便创制出治疗外感风寒的⽌嗽散,经临床验证后,将其制成散剂,免费赠送给⼴⼤患者使⽤。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嗽散记录在《医学⼼悟》,有⽌咳化痰、疏表宣肺的作⽤,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苔薄⽩等。

配⽅: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前(蒸) 各 2⽄,⽢草(炒) ⼗⼆两,陈⽪(⽔洗去⽩) ⼀⽄。

共研细末,每服三钱,⾷后,临卧时开⽔调服。

如果初感风寒,可⽤⽣姜汤调服。

(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指导下使⽤。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中紫菀、⽩前、百部⽌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都有效果;桔梗、陈⽪宣降肺⽓,⽌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草调和诸药,⼆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

诸药合⽤,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攻击过当之虞,⼤有启门驱贼之势。

是以客邪易散,肺⽓安宁。

程国彭形容这个⽅⼦“可⽤于诸般咳嗽”,但前提是使⽤合宜。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清⼤图例如外感咳嗽。

外感,就是⾝体受到外界过度的风、寒、暑、湿、燥、热中的⼀种或⼏种⽽表现出来的症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症状。

它由小柴胡、黄芩、半夏、人参、芍药、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止咳化痰、平肝散郁的功效。

本文旨在探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一、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的方剂,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清痰而不化,或痰中带黄,胸闷、烦躁等,舌苔白腻,脉浮实。

该方剂通过小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黄芩的清热燥湿作用,半夏的化痰止咳作用,人参的起气健脾作用,芍药的养血生津作用,生姜的散寒降逆作用,大枣的养血调理作用,共同发挥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常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湿痰口臭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抗炎作用研究:黄芩作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这一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咳嗽症状。

2. 止咳化痰作用研究:半夏是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研究发现,半夏中的有效成分半夏碱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咳嗽的传导,减少咳嗽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半夏中的黄半夏素具有抑制痰液产生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能够改善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

3. 调节免疫功能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中的人参、黄芩等药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黄芩具有抗氧化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引起的免疫反应,降低炎症程度。

三、小柴胡汤合止咳散化裁对咳嗽的治疗效果小柴胡汤合止咳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受到临床广泛的认可。

一项对70例湿性咳嗽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联合口腔清咽颗粒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07-28T14:24:08.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爱丽王风珍[导读] 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张爱丽王风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肺病科河南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止嗽散加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顽固性咳嗽;止嗽散加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04-01 顾名思义,顽固性咳嗽是久治不愈的咳嗽[1],是临床上常见的咳嗽形式,主要是由于外感咳嗽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久治不愈、愈而复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连声、咽痒、咳痰不爽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咳嗽的方法较多,西药治疗起效快,但副作用较多,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在中医学中,顽固性咳嗽属于“内伤咳嗽”范畴,因外感邪气后,肺气宣降失常,引发咳嗽不止。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37.2±15.9)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病程(9.7±3.8)年。

止嗽散加减治疗难治性咳嗽128例

止嗽散加减治疗难治性咳嗽128例

本组 18 , 效 9 2例 显 2例 , 大部 分 为支 气 管 炎 或 不 明原 因者 ;
有效 2 8例 , 其中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1 , 2例 支气管炎 2例 , 不
明 原 因者 6例 , 癌 咳 嗽 2例 , 心 病 咳 嗽 3例 , 肺 风 肺结 核 咳 嗽 3 例 ; 效 8例 , 中肺 结 核 咳 嗽 2例 , 心 病 咳 嗽 1例 , 癌 咳嗽 无 其 风 肺
急 症 ,9 4 3 3 : 1 19 , ( ) 12—13 1
1 肖小华 .中风 C 2 T扫描 、 液流 变学 与辨证 的研究 【】 血 J .江西 中医学
院 院 报 ,9 5 7 2 : 19 , ( )2~4
( 收稿 日期 2 0 0 8—0 4一O ) 8

临 床 报 道

少。
前味辛甘性亦平 , 长于降气化痰 。 两者协同 , 一宣一降 , 以复肺气
之宣 降 , 强 止 咳 化 痰 之 力 。 芥 辛 而微 温 , 风 解 表 , 增 荆 疏 以祛 在 表 之余 邪 ; 皮 理 气化 痰 ; 草调 和诸 药 , 桔 梗 又有 利 咽 止 咳 之 陈 甘 合 功 。综 观 全方 , 有 温 而 不 燥 , 而不 腻 , 寒 不 助 热 , 表 不 伤 具 润 散 解
果不佳。
12 治疗 方 法 .
荆 芥 1g 0 ,陈皮 1g 0 ,紫菀 3 g 0 ,百 部 2 g 0 ,款 冬 花 3 g 0 ,枇 杷 叶 3g 0 。热 咳加 浙 贝母 2 g 0 。并根 据 年 龄 和辨 证 情 况 酌 情 加 减 药 味 和剂 量 。 程 1周 。主要 观 察 咳嗽 次 数 、 疗 咳嗽 难 易程 度 及 痰 的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症状加重。

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所以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

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法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

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常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

现将点滴收获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变化、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若此时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治疗不够及时准确,则必然迁延不愈。

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则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 止嗽散的加减应用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是中医中常用的方剂之一,由柴胡、黄芩、黄连、半夏、人参、生姜、大枣
等药物组成。

合止嗽散化裁则是根据患者咳嗽的类型和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
旨在探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

本研究选择了100例咳嗽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

年龄范围
为18-65岁。

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实验组接受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止咳化痰药物等。

观察指标包括咳嗽程度、咳嗽持续时间、咳嗽的体验和生活质量等。

研究时间为4周。

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咳嗽程度减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实验组中咳嗽程
度减轻50%以上的病人占比为82%,对照组为60%。

治疗后,实验组的咳嗽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持续时间为10天,对照组为14天。

实验组的咳嗽的体验和生活质量也有
所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
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减轻咳嗽程度,缩短咳嗽
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咳嗽体验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在临床
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广使用此方法能够改善咳嗽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25例临床疗效分析

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25例临床疗效分析

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25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索止嗽散加减针对临床不同类型咳嗽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清?程国彭撰《医学心悟》止嗽散作为基础方加减对各分型咳嗽患者进行辨证治疗。

依据《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对咳嗽病分类方法:咳嗽病总体分为外感咳嗽病和内伤咳嗽病。

外感咳嗽病再细分3型加减药物:风寒咳嗽加荆芥,风热咳嗽加冬桑叶,风燥咳嗽加梨皮。

内伤咳嗽病细分4型加减药物:痰湿阻肺加半夏,痰热壅肺加贝母,肝火犯肺加青葙子,肺阴亏虚加沙参。

引经药物均用升麻。

每剂熬水450~600ml分早、中、晚口服,每次口服150ml~200ml。

每日1剂,连续3剂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期间不另外服用任何中成药及西药。

结果:咳嗽在1周内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咯痰量少或无咯痰,呼吸通畅,咽喉部充血及滤泡增生明显减轻,达到预期止咳效果。

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临床不同类型的咳嗽病疗效显著,值得中医内科临床运用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止嗽散;咳嗽病;临床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063-02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中医学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系列病症。

中医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无论咳或嗽,本文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的机理就是要宣肺驱邪通气道。

《素问?宣明五气》谓曰“五气所病……肺为咳”,言明咳嗽是由于肺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其气上逆而作。

肺气不宣,气机升降失调为病。

《灵枢?经脉》曰:“是主肺所生病者……”。

虽然说五脏六腑皆可以咳,但肺为首当其冲。

究其因,无非肺之生理功能紊乱,不应寒热虚实导致发病,故分析咳嗽的症状,分辨“咳与嗽”之临床表现的实质,随症采取调气机,驱邪气,畅气道之法,使肺安则咳嗽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对照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验证提高中药治疗疾病的优势。

方法:本研究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拟选26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除常规给药复方甘草片、氨溴索口服液、鲜竹沥外,予以止嗽散加减(方剂组成:紫菀12g,荆芥8g,百部12g,白前12g,陈皮6g,桔梗12g,甘草6g等),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二次。

对照组130例予以复方甘草片4片,日三次口服(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12),氨溴索口服液10ml,日三次口服(四川省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44),鲜竹沥 20ml,日三次口服(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431),30天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后评定各组疗效。

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两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止嗽散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止嗽散;顽固性咳嗽;对照研究【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12-02咳嗽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呼吸道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等均可见咳嗽症状。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咳嗽的患者有增无减。

而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可概括为虚、痰、滞、杂四大特征。

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越来越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在无特效西医治疗方法的今天,从中医学探求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该思路进行前瞻性研究拟选20~60岁住院门诊病人2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

符合以上西医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

1.2 诊断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拟定: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①以咳逆有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症状。

②急性咳嗽,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③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哕音。

④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1]外感咳嗽证拟定:咳嗽频频,声重不扬,咳吐稀薄痰液,色清多沫,并伴有恶寒发热,全身疼痛,无汗,流清鼻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紧者。

1.2.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2007年7月第1版)[2]拟定: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之咳嗽。

引起顽固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GER)、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1.3 入选标准1.3.1符合以上西医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1.3.2年龄20~60岁。

1.4 排除标准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有免疫系统疾病者;近期曾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有其他肺部疾患者;有严重心、脑、肾、血管疾病及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不包括有肺心病本身所引起的心、脑疾病)。

1.5 治疗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拟选26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给药复方甘草片、氨溴索口服液、鲜竹沥外,予以止嗽散加减(方剂组成:紫菀12g,荆芥8g,百部12g,白前12g,陈皮6g,桔梗12g,甘草6g等),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二次。

风寒初起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寒束皮毛,喜暖畏冷咳嗽且喘加杏仁、苏子,以麻黄易荆芥;喉间有痰作哮再加射干;风热咳嗽,咽喉红肿,身热有热不退去百部、紫箢、荆芥加牛蒡子、大贝、蝉衣、金银花、连翘;咳嗽而胸胁作痛加栝楼壳、橘络;热甚加黄芩;寒热往来加青蒿或柴胡;发热夜重晨轻加白薇或地骨皮;暑气伤肺,口渴烦心尿赤,加黄连、黄芩、花粉;湿气生痰,痰延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燥气伤肺,干咳无痰者加栝楼、贝母、知母、柏子仁。

秋感凉燥而咳嗽,状如感冒风寒,但有津气干燥,如唇干溢干,干咳连声等,去荆芥、桔梗、白前,加松子仁、冬花、杏仁,冰糖为引;温燥咳嗽,去百部、荆芥、陈皮,加北沙参、麦冬、川贝、桑叶,枇杷叶为引等;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片 4片,日三次口服(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12),氨溴索口服液10ml,日三次口服(四川省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44),鲜竹沥20ml,日三次口服(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431),30天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后评定各组疗效。

若出现高热、呼吸衰竭则退出研究。

1.6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关于顽固性咳嗽的诊断草案制定。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无咳嗽,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偶有一天1~3阵咳嗽,日常生活轻度受限;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咳嗽每天3阵以上,生活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频繁咳嗽,严重影响生活。

疗效指数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观察临床症状,并做血分析、肺功能检测。

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分析、肺功能指标等变化情况。

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均查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肺功能、凝血五项、心电图等。

1.7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率比较应用Raddit分析。

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肺功能、凝血五项、心电图等异常,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之咳嗽。

引起顽固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GER)、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因引起顽固性咳嗽的病因诸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咳嗽,中医属“咳嗽”范畴,顽固性咳嗽也称久咳、久嗽,因病程较长,故病机也复杂。

中医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为外感风热、风寒之邪袭肺,经治疗寒热之邪虽解,但肺气肺阴已伤,故咳嗽缠绵难解。

顽固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胃、肾、肝、脾、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胃失通降,气逆不顺,可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

肾虚不纳气,肝气犯肺,土不生金,阳气、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均可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引起咳嗽。

此外,久病入络,长期治疗不愈的咳嗽,多夹有瘀血,故多数学者主张治疗顽固性性咳嗽时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特别是一些用抗生素久治不愈的久咳、顽咳,往往能收奇效。

现在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吴艳华、肖达民[3]、郭玉琴[4]等对顽固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明咳嗽其病因不一,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但肺脏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关键所在。

而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可概括为虚、痰、滞、杂四大特征。

治疗上,可采用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其中益肺脾之气、养肺胃之阴至为重要,不能见咳止咳,应重视肺、脾、胃、肝、肾等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疗效。

郑六平[5]阐述顽固性咳嗽的病位在肺,病因为风、寒、热、燥、痰,病机为肺失宣发、肃降失常,治宜疏风宣肺、肃肺化痰、清泄肺热、润降止咳。

赵淑萍等[6]对45例老年顽固性咳嗽应用补气滋阴法治疗,总有效率93.3%,取得满意疗效。

杨秀仙[7]用自拟清咽唐(半夏、厚朴、陈皮、甘草、桔梗、郁金、瓜蒌、紫苏子、浙贝等组成)治疗慢性喉痹79例,总有效率达92.41%,疗效满意。

可见,历代医家及近代临床治疗该病多从风、寒、热、燥、痰、肺脾肝肾诸脏着手,故疏风宣肺、肃肺化痰、清泄肺热、润降止咳即可改善症状,又可增强体质,减少复发。

目前临床上咳嗽、久咳、久嗽所见证候分型纷繁复杂,治疗方法和方剂亦是多种多样,但是总不离肺失宣发、肃降失常、胃失通降、气逆不顺、肾不纳气、肝气犯肺、心气不足、心血瘀阻等以致肺气不降,而发咳嗽之侯。

我们认为临床应该寻求一简要方法,以执简驭繁。

于是就把重点放在了止咳化痰,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之止嗽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

原方组成为:桔梗、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陈皮、甘草。

原服用方法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现多改为汤剂。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诸药合用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并以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咳嗽,多获良效。

方剂组成:紫菀12g,荆芥8g,百部12g,白前12g,陈皮6g,桔梗12g,甘草6g。

方中荆芥祛风解表,紫菀、百部味苦、性温而不热,均入肺经,润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桔梗味苦辛,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长于降气化痰,二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桔梗同用,又可清利咽喉,为治疗咳嗽中的平稳之剂。

西医药理研究发现,止嗽散具有镇咳、祛痰、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等作用。

①桔梗、紫苑、百部和甘草均有较好的镇咳作用;陈皮和百部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②除荆芥和百部外其他单味药均具有祛痰作用。

③荆芥、紫苑、百部具有较强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④桔梗、陈皮和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⑤荆芥、桔梗和甘草有解热作用。

3.结论综上所述止嗽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咳嗽安全有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2.[2]《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2007年7月第1版.[3]吴艳华,肖达民.顽固性咳嗽的辨证思路与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9,20(8):2065-2066.[4]郭玉琴.咳嗽的中医辨证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2009,8 (1):1355-1356.[5]郑六平.顽固性咳嗽的辨治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1):42-43.[6]赵淑萍,周凤银,田朝霞.补气滋阴法治疗老年顽固性咳嗽45例[J].陕西中医,2005,26( 8):742-743.[7]杨秀仙.自拟清咽汤治疗慢性喉痹79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 (6):16.[8]《中药药理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