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企业的供应链比较

时装企业的供应链比较
时装企业的供应链比较

时装企业的供应链比较

这个世界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

同黎娜王庆坤摄影/马庆武键2006年05月02日09:23

郎咸平

未来,一场快速反应的大比拼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

■2000年之后成功的企业,成功不是靠创新,而是靠快速反应。

■ZARA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把前导时间大幅缩减。

“夕阳产业”与“夕阳思维”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

有两家韩国公司可以做证。一家是三星电子,另一家是LG。如果投资100块钱在这两家企业,从2003年开始,资本的回报率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投资一个传统的家电行业,还能得到像IT这样的高科技行业一样的资本回报率?这就是所谓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

再对比美国的GAP和日本的UNIQLO,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它们都达到了顶峰,此后,却都不约而同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2006年,它们被H&M和ZARA赶超下去。ZARA

的母公司是INDITEX,在2003年之前还表现平平,但在2003年,却成为西班牙的最佳品牌。

事实上,若把ZARA、H&M和三星等品牌作对比,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2000年之后成功的企业,它们的成功不是靠创新,而是靠快速反应。这就是今天的业态,谁能够掌握最新的思维,谁就能够成功。

ZARA案例的全面解读

ZARA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把前导时间(由设计到销售所需要的时间为前导时间)大幅缩减。ZARA的前导时间只有12天。

服装业的需求难以预测。一款服装平均每天贬值0.7%,所以它只要能提前10天卖出去,就会少贬值7%,毛利率就会增加13%。而且,越是潮流的衣服,需求越不固定,包括天气、电影等都会轻易改变消费者的口味。所以,越是潮流的衣服,就要求有越短的前导时间。所以,哪个服装品牌能减少前导时间,哪个品牌就能够赢利。

那么,短的前导时间有什么好处?

第一,可以减少对服装业的预测。这就很奇怪,今天的潮流不是增加对服装业的预测,而是减少预测,因为预测不了。

第二,能比较准确地抓住顾客的口味。根据1991年发表的文章,说前导时间缩短50%,预测需求的风险同样会减低50%。

也就是说,前导时间越短,就越能对市场潮流快速反应,它不需要预先有大量的存货,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库存压力。同时,减少前导时间还可以减少预测错误所造成的风险,减少衣服不受顾客欢迎的程度,最后使减价促销的衣物减少。

那么,减少前导时间应采取什么策略?

第一,靠快速反应的模仿。

第二,靠高度整合、全程控制和压缩工序流程,减少全部流程的时间。

以ZARA为例:ZARA在西班牙西北部有200人的设计团队,它大量地派人到巴黎、米兰的时装秀上去寻找设计灵感,然后,只需要一天就能把采集到的最新信息变成生样本送往工

厂。而这件衣服从设计到完成生产,只需要10天,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前导时间。

那么,ZARA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靠快速模仿和快速反映。它的灵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街头文化、时装展览、时装杂志以及电影等。它始终确保能掌握顾客最及时的时装潮流,它专门派人深入时尚人群,迅速掌握顾客品位的转变,记录年轻时尚的穿着。

而相比之下,GAP从搜集资料到设计酝酿期是两到三个月。也就是说,GAP做一套衣服,ZARA可以做6套衣服。这就是ZARA的策略,快速的模仿和高度整合。

ZARA如何能够缩短前导时间?

ZARA的资讯系统就是普通的软件,这种软件是它自己开发的,强调灵活性,有POS,系统本身很普通,但是,更强调的是人的快速反应。

最终,还是得从生产上找缩减前导时间的办法。

ZARA在生产上实行垂直整合体系。ZARA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小加工厂签订合同,给它们下单加工。目前,它在这两地共有260多家原材料供应商,这就保障了稳定、低价。但是,除了下单给小厂加工,ZARA还有20多家比较大型的工厂设在西班牙,而这20多个大型工厂却是资本密集型工厂,这是个很有趣的搭配。

这20多家资本密集的工厂用来做什么?设计出来以后,它们负责做染色以及裁剪,其他的统统都不做。比如,今年流行紫色毛衣,他们就把布料染成紫色,然后,全部进行机械化的工具裁剪,以机器代替人手。而且,ZARA有50%的服装都是这20几个自有的大工厂加工的,以保证绝对的快速。其余的则交给小的加工厂。

ZARA有400家小加工厂,它们负责大量繁琐的缝制工作,而且,一个工厂只生产一个款式,这就绝对保证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非常快的速度。

那么,剪裁好的衣服如何达到其余的400家工厂?

ZARA在20家工厂和400多家工厂之间有一个共长达200多公里的地下传送带。它通过光学读取仪器分辨不同衣服,每小时可以分类6万件的衣服,错误率只有0、5%。而同时为了保证速度,ZARA有70%—80%的衣服都在欧洲生产,可以说是“舍远取近”。它有15%左右的衣服是季前订做,用75%的货品就近用卡车运送,这是为了节省成本。但对美国和日本等地的运送则是用飞机,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但却是一日千里。另外,ZARA还在国际机场附近新增加了物流中心。

ZARA的店,每星期落单两次,这样,库存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它在LV的旁边开店,凭借“款多量少”的新鲜感使它的店有非常高的光顾率。

ZARA还对信息进行高度整合。它把每个店铺的销售信息迅速传回总部,这和信息又会迅速传到设计师那里,设计师迅速出设计,然后又迅速下单生产。这一过程,ZARA需要的时间是14天,而GAP所需要的时间要长达一年。也就是说,ZARA把每一个流程所用的时间尽量压缩。

H&M和ZARA的比较

H&M的前导时间比ZARA多,是21天,但事实上,H&M对各个流程的控制更为严格。H&M的信息系统是ICT平台,所有的环节都运用该系统。通过ICT平台,每个店铺内的信息都能在出售的一瞬间传到设计师和公司总部。整个采购环节的信息,也通过ICT平台迅速传到总部。通过这个系统,H&M所有部门都分享资讯,减少每个环节的延误。

目前,H&M有22个生产部门。它对产品供应商有以下要求:地理位置要优越,从而保证运送时间。

和ZARA不同的是,亚洲是H&M最大的生产基地。H&M有600多家供应商,其中有60%在亚洲。H&M只有40%的款式在欧洲本地生产,其余款式都从亚洲运送过来。和ZARA 用飞机运送不同,H&M采用水运的方式,更好地控制成本。

从中央仓库到分流中心的货舱,H&M用卡车运送。运送的全过程都由ICT系统全程操作,

共有2300名员工负责该系统的全程操作,该系统每天能处理的货品达到了164万件。H&M的整个物流系统是外包给DHL这样的专业公司的,每天有20—55件新货品进入店铺。

对于ZARA和H&M而言,款式多、产量少、从而减少了库存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另外,ZARA不请大牌设计师,H&M会请名设计师。ZARA的宣传费用占到了其销售额的0、3%,H&M的这个数字是3%—4%。ZARA的物流不外包,H&M的物流外包。

总体相比,H&M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更好,规模经济的效益更为明显,毛利率也更高。(演讲者系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 8)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 研究背景(I) 中国纺织服装业——世界的“制造中心”?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生产和出口的规模上已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品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 1、投入:2004,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79.16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0.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8%。 2、产出: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销售收入达到15,7 2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973.8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4%,约占世界纺织与服装业出口总额的25%以上。外部推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国际出口)。 比较优势:历史信誉与历史经验;资源(人力、土地、种植业);政策 “世界工厂”的尴尬:巨大成功中的问题——国外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却开始凸现三个方面的尴尬…… 供应链管理:空间上“制造”与“市场”的距离在扩大…… 研究背景(II)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业组织竞争力。 1、产业: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时代演化:M2PM2O 2、竞争:战略、资源与能力、创新等。成本与响应协调成为决定要素。资源与能力限制。 3、资源与能力:信息资源以及企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4、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战术,也是创新。通过构建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优化跨企业商业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以至于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降低资源配置风险等来赢得客户最大程度的满意,同时,获得最好的商业利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国产业的素质和能力。 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显著的重要性以及产业组织之间及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些恰恰也是一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减少波动,实现收支平衡,保障充分就业以及保护资源和环境等所关注的问题。微观层面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对提升中国经济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减少信息博弈环节,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服装企业实现供应链级库存管理模式

服装企业实现供应链级库存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服装企业频繁出现库存积压的问题,这让我们不由地反思目前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是否较大程度地存在一些不适应供应链管理发展之处。笔者试图按照供应链级的库存管理模式的发展脉络,对其做一次理论上和实务上的梳理,希望能对服装企业建设供应链级库存管理体系有所裨益。 1.以订货点/单库存点模式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缺乏供应链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订货点库存管理模式(另一种提法:单库存点控制策略),一般采用的是周期性检查与连续性检查策略。最基本的策略有:(Q,R)策略,即连续性检查实际库存是否低于固定订货点水平R,低则按照固定订货量Q订货;(R,S)策略,即连续性检查实际库存是否低于固定订货点水平R,低则订货补充至最大库存S;(t,S)策略,即按照检查周期t,补充至最大库存S;(t,R,S)策略,即按照检查周期t,实际库存低于固定订货点水平R时,补充至最大库存S;等等。此外,还使用确定型或随机型库存模型,根据每次订货费用,单位产品库存费用,年需求量,订货提前期等因素来进一步测算以下库存控制决策数据:经济订货批量,安全库存量,订货点和最大库存量。

在传统的供应链上,基于交易关系的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库存,在追求本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每个企业都独自制定了自己的库存目标和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种孤立的运作导致了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进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间的滞后,往往使得库存需求信息在从供应链的下游向上游的传递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从而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 服装行业作为时尚产业的代表,素以产业链较长和市场趋势难以把握而闻名。这就给供应链管理提出极高要求。如果服装品牌企业及其上下游仅仅按照上述策略,个个以我为主,仅仅依赖少量的下游订货信息,各自独立进行供应链决策,这会造成极大的库存积压风险。因为从库存管理角度来分析,这种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有以下难以克服的缺陷: 1)缺乏整体性的库存管理策略; 2)没有全局性的供应链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信息传递不完整及沟通效率低下; 4)库存控制策略较简单造成供应链弹性不足; 5)没有有效的整体协调和激励机制; 6)偏重于生产和供应,而对于营销调整和设计变更考虑不足;

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服装企业特有的面料品种、款式、规格的繁杂以及销售环节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使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另外随着服装企业业务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在内部控制、库存管理、存货周转、采购和销售流程的监控以及财务和业务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体现出来内控低效、内耗严重、信息缓慢、管理失调,造成存货大量浪费和积压等等问题,企业每年在这些方面的损失巨大,又无法提前得到信息警报,正是在这种困难和矛盾状态下,企业决定先从供应链环节入手,即先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将业务和财务达到紧密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在整个服装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ERP系统,达到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目标 通过对行业现状、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信息化的充分研究和分析,创数公司认为服装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要实现四个关键目标: 建立全国服装行业领先的业务运作模式,提高运行效率;

实现全企业有效的信息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扩展新的市场; 借助信息系统智能分析、报表和灵活的查询能力,改善企业的决策支持; 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提供迅速而持续的改善能力。 这是一个宏观的信息战略目标,希望能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在一到二年时间内,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服装企业总体应用需求,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环节,建立沟通服装上下、内外联系的集物流、信. 最终提高服装的管理水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电子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服装品牌与供应链管理.

营销与管理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服装品牌与供应链管理文/肖桂春作为世界纺织业第一大国,我国的服装行业近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服装市场的竞争也步入了品牌竞争时代。面对日益激烈的品牌竞争,服装品牌企业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从而快速响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服装企业,尤其是品牌服装企业更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生产,到批发和零售“一条龙”运作,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面料厂,如“雅戈尔”品牌。二是产权维系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即一家品牌服装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直接控股或层层控股),拥有并统一管理若干工厂、批发机构,控制某种或某类产品的整个供应渠道,实行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的综合经营网络。这种模式更广泛应用于零售业。三是契约维系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即由品牌服装企业与相关生产单位和流通单位,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契约形式维系起来的一种商品供应网络。这种模式较产权维系型模式要松散一些,但因有服装品牌供应链管理模式英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Christopher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在服装品牌供应链管理中,品牌服装企业做为一个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上游的面辅料生产商、代理商、批发商等采购原材料开始,由服装制造商制成服装,然后由下游的服装批发商、零售商等销售网络把服装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品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按组织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一是传统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即以设计、生产、销售为主的品牌服装经营,从服装设计的面辅料采购,在自己的工厂组织52中国物流与采购 CHI NA LOGISTICS & PURCHASING 合同约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四是管理维系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即品牌服装企业由于规模大、声誉高、实力强、管理效率高,得到流通环节中其他组织的自愿依附,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我国品牌服装行业采用比较多的是第三种模式,并且有综合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的趋势。现为:1.服装品牌影响供应链长度。如果一个品牌服装企业的规模小,实力有限,管理效率不高,也就是说这个品牌服装企业的品牌不够强大,那么它控制的供应链长度就会

基于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分析了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必然性,以及服装企业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成员的准确定位、物流配送网络的建立及信息技术的采用等相关对策。 标签: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 1 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供应链是关于各个从采购到分销各个链条上涉及的环节;供应链管理是以企业内、外运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涉及各行业产业链规划设计、供应链系统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等管理领域。供应链管理在外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在我国企业界,尤其是服装行业的众多企业还未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值得充分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1.1 关注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需要极大程度地改进生产过程和向客户提供产品的过程以增加利润;同时,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由一些独立的生产和供货实体组成,世界经济趋于成熟,市场形式变得越来越残酷无情,对待不同顾客的特殊服务,如快速、可靠供货等的竞争压力,这一切凸现于企业眼前之时,我们不得不格外关注与依赖供应链管理。 1.2 服装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因为现代管理也面临如下几个重要的转变 (1)从功能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传统的管理将供应链中的采购、制造、市场销售、配送等功能活动分割开来、独立运作,而这些功能都是都是具有独立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这些目标和计划经常冲突,而供应链管理就是达成这种一致和协调的机制。不仅在企业内部要向过程管理过度,在企业外部,管理供应链上游、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的业务活动,也需要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过渡。 (2)从利润管理向赢利性管理的转变。传统的管理将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这在服装类企业中尤为突出,但现代管理认为利润管理还是很粗放,因为利润只是一个绝对指标,不具可比性,应该用相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赢利性就正好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国外企业界现在强调就是要进行赢利性管理。这里的赢利性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只有供应链各方均具有较理想的赢利性,其单个企业自身的赢利性才有可能得到保证。 (3)从交易管理到关系管理的转变。传统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交易关系,大家考虑的主要是眼前既得利益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的情况。现代管理认为,可以找到一种途径,能同时增加供

6张图解读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痛点和解决方案[精编版]

6张图解读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痛点和解决方案[精 编版] 行业研究:6张图解读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痛点和解决方案 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终端销售不畅,服装业库存积压不断上扬。在此背景下,服装企业纷纷寻找出路——打折促销、加大电子商务渠道投放、转投二三线城市等商业手段花样繁多。 上述各种各样的手段都属于在库存发生后再“消解库存”、“处理库存”,要根本上解决服装业的库存问题,还要从

库存产生的根源——供应链着手,最大限度的“预防”库存产生。

1、“客户订单分离点”与服装业生产组织方式 1.1了解“客户订单分离点”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顾客要求的同时维持合理的库存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库存水平”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做出权衡。 如何权衡库存水平和服务水平,在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客户订单分离点"(Customer Order De-coupling Point,简称CODP,如图一),它是指如何决定库存的位置,以使得某些操作或者实体在供应链中的运行能够独立开来。比如说,一件衣服储存在零售商处,顾客自己从货架拿下,付款买走,而代理商、品牌商看不到下单的过程。这里,零售商的库存就是顾客和制造商之间的缓冲,这个库存点就是客户订单分离点。分离点越靠近顾客,就越能更快的服务顾客。这个点的位置就涉及到对顾客快速响应和更大的库存投入之间的权衡。 理解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对“客户订单分离点”的选择非常重要。用成品库存来服务顾客的企业称为面向库存生产(Make-To-Stock)型企业;根据顾客的特定要求来组装预装模块的企业称为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e-to-Order)型企业;为顾客从原材料到零件再到部件进行生产的企业称为面向订单(Make-to-Order)型企业;面向订单设计(Engineer-to-Order)型企业则是顾客与企业一起设计,然后再从原材料到零件再到部件进行产品生产。 图一:客户订单分离点 1.2服装业的生产组织方 式 服装的订制化类似 于面向订单装配、面向订 单生产、面向订单设计的模式,国内有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目前看效果也不错。这种尝试顺应了服装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变的趋势,适应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要求。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中,“客户订单分离点”的位置更靠近制造,是服装业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属于服装业的战略决策的范畴,对库存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如图二)。

时装企业的供应链比较

时装企业的供应链比较 这个世界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 同黎娜王庆坤摄影/马庆武键2006年05月02日09:23 郎咸平 未来,一场快速反应的大比拼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 ■2000年之后成功的企业,成功不是靠创新,而是靠快速反应。 ■ZARA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把前导时间大幅缩减。 “夕阳产业”与“夕阳思维”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 有两家韩国公司可以做证。一家是三星电子,另一家是LG。如果投资100块钱在这两家企业,从2003年开始,资本的回报率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投资一个传统的家电行业,还能得到像IT这样的高科技行业一样的资本回报率?这就是所谓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 再对比美国的GAP和日本的UNIQLO,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它们都达到了顶峰,此后,却都不约而同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2006年,它们被H&M和ZARA赶超下去。ZARA 的母公司是INDITEX,在2003年之前还表现平平,但在2003年,却成为西班牙的最佳品牌。 事实上,若把ZARA、H&M和三星等品牌作对比,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2000年之后成功的企业,它们的成功不是靠创新,而是靠快速反应。这就是今天的业态,谁能够掌握最新的思维,谁就能够成功。 ZARA案例的全面解读 ZARA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把前导时间(由设计到销售所需要的时间为前导时间)大幅缩减。ZARA的前导时间只有12天。 服装业的需求难以预测。一款服装平均每天贬值0.7%,所以它只要能提前10天卖出去,就会少贬值7%,毛利率就会增加13%。而且,越是潮流的衣服,需求越不固定,包括天气、电影等都会轻易改变消费者的口味。所以,越是潮流的衣服,就要求有越短的前导时间。所以,哪个服装品牌能减少前导时间,哪个品牌就能够赢利。 那么,短的前导时间有什么好处? 第一,可以减少对服装业的预测。这就很奇怪,今天的潮流不是增加对服装业的预测,而是减少预测,因为预测不了。 第二,能比较准确地抓住顾客的口味。根据1991年发表的文章,说前导时间缩短50%,预测需求的风险同样会减低50%。 也就是说,前导时间越短,就越能对市场潮流快速反应,它不需要预先有大量的存货,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库存压力。同时,减少前导时间还可以减少预测错误所造成的风险,减少衣服不受顾客欢迎的程度,最后使减价促销的衣物减少。 那么,减少前导时间应采取什么策略? 第一,靠快速反应的模仿。 第二,靠高度整合、全程控制和压缩工序流程,减少全部流程的时间。 以ZARA为例:ZARA在西班牙西北部有200人的设计团队,它大量地派人到巴黎、米兰的时装秀上去寻找设计灵感,然后,只需要一天就能把采集到的最新信息变成生样本送往工

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doc 7)

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 1.中国制衣行业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的制衣大国之一。据1995年1月的统计数据,全国总共约有4万7千多家服装公司,共吸纳劳动力390多万人,生产衣服96亿8500万件,出口创汇达240亿美元。而到2003年1至10月份,中国总共服装出口创汇约为434亿9900万美元。 在中国,制衣行业中的服装主要为国外顾客设计,而且原料也主要采用进口。在2003年,中国制衣行业第一大出口对象是香港,其次为日本和美国。然而,运往香港的绝大部分服装又流向了日本和美国。同期,中国最大的原料进口对象为台湾,其次为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制衣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不稳定性的提高,促使中国制衣行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 与国外的制衣业比较,我国制衣业价格优势明显。逐步取消配额制度以后,中国制衣业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另外服装出口进行的人民币补贴和出口退税等制度也是中国制衣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2.中国制衣企业现状 中国制衣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制衣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统计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制衣企业员工较少,而且大部分在车间工作。在统计调查的134个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68.7%)员工少于500人,平均有员工549人,其中平均504人在车间工作。 制衣业企业平均的销售收入和资产量分别为637.7和521.1万。总销售和资产情况在不同企业中的差距非常大。大部分企业的销售和资产额小于1000万。在91家提供了销售收入的企业中,有53家销售收入小于500万, 28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在500到1000万之间。47家企业少于1000万。 在统计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制衣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有139家,国有企业仅有2家。在公司结构方面,股份有限公司有52家,非股份有限公司89家。在投资结构方面,中资企业62家,外资企业9家,合资企业70家。 来料加工(OEM)是我国制衣业普遍的商业模式,在有效的69个企业样本中,有67家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做来料加工。这些企业有的仅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中的一类

供应链管理

大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服装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而服装的需求变动性大,时效性强,整个服装供应链从制纱到成衣包括诸多环节,供应链比较长且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很高。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单一服装行业的管理已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这其中库存管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来解决服装供应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比较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尝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合理控制库存,寻求解决服装行业库存问题的策略。本文在对服装企业的流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配货计划、企业间的协调、信息传递等问题。借助现代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和方法,探索性地提出构建整个服装行业供应链库存优化控制模式和策略。在对服装业产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以寻求解决服装企业库存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库存控制

引言:2013年服装行业高库存现状探讨分析 纺织服装行业专家汪前进的判断是,对于企业来说,2013年面临的调整依旧还是库存问题,而库存问题取决于消费,包括内销和出口,与整个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有关。 森马服饰净利陡降38%、美邦服饰净利下滑29%……公开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12年业绩的服装上市公司中,四成服装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据中研普华《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去年行业亏损严重,终端市场销售不好,出口和内销两方面都不行,内销,增速放缓;外销是负增长。内销数量同比增长2%,而以往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出口更不景气,服装出口数量增速下降5%。 目前,服装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企、劳动力不断上涨的成本问题。国家启动棉花收储对棉价形成“托底”效应,导致国内外棉价形成倒挂,且由于配额限制,不少企业无法采购国际低价棉花。巨大的用棉成本差异使我国棉制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而印度、越南等国家则凭借棉纱价格低于我国的优势,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此外,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人工工资涨幅已超过生产率增长,而且上涨速度正在加快,给企业也加大了负担。 需求低迷、库存高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包括安踏、361度、特步等在内的国内42家上市服装纺织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直到去年底,李宁还以抵消应收账款方式,回购渠道库存。 去年,服装行业最头痛的库存之殇已经在财务数据上有所反映。 据中研普华《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刚刚发布年报的美邦服饰经过了一年的存货大战后,库存金额仍然高达20个亿;同样,本土体育品牌中业绩最好的安踏体育去年库存增幅也达 11.17%。安踏副总裁张涛对记者表示,在控制库存方面,安踏在订货方式上将

供应链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1)

综述 服装企业重在供应链 有些公司本来前景很看好,但因资金周转问题面临倒闭,同样在服装企业来说,产品的供应链接可谓是无形的资金周转导向。 供应链管理应该关注从有形创新向无形创新的转变。过去,业内大部分服装企业更多注重的是产品内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创新,比如质量、技术等。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应该在节能降耗减排带来的功效、可持续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工夫。这也是对服装企业一个大的考验。 优化供应链对于提升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意义非凡 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还应跟进时代步伐,定期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 服装企业供应链有技巧: 接单生产模式,在产业链上,越往链条的下游走,市场需求对其产能释放、订单的影响越明显,服装企业必须根据其下游的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按照订单来形成快速反应,这是所谓的“接单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需求,需要对订单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也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服装企业要有承担这种不确定因素风险的信心,对于服装加工厂来说,大订单更能考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能力。

案例一 顺美项目背景及供应链优化 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成立,是北京市顺义区顺义镇农工商总公司与新加坡美都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首都第一家服装合资企业。顺美公司以产销中高档西装为主体,并经营男女时装,休闲装、高科技面辅料西装,以及服装辅料、服饰产品等。顺美服装经历了15年的长足发展,已确立在国内中高档男西服品牌的地位。其产品无论是西服,还是大衣、衬衫、领带等都追求至善至美的制衣风格,面料、款式、颜色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充分体现时尚和品位。 公司主要的业务部门有三个:内销部:面向国内销售,特许经营和全国的门店都隶属于内销部;外销部:出口;制装部:给各个单位、机关团体量体裁衣。公司现有员工2600多人,在顺义县拥有3个设备先进,员工训练有素的工厂,年产各类服装11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是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之一。顺美的国内贸易,以连锁专营为主,同时发展特许经营。现已在昆明、太原、成都、贵阳、郑州、石家庄、西安、沈阳、南京、青岛、天津、南昌、北京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包头、丹东、洛阳、威海、东营、海城等地建立了特许经营店。门店总数达到60多家。顺美服装70%出口,公司享有独立的进出口权。顺美的外贸出口每年在百万件套以上,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南美和美国等地,除高档男女西服外,还有男女时装、便装、衬衫以及针织丝织类产品。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8)_[全文]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8)_[全文]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 研究背景(I) 中国纺织服装业——世界的“制造中心”,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生产和出口的规模上已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品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 1、投入:2004,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793>.16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0.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8%。 2、产出: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销售收入达到15,7 2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973.8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4%,约占世界纺织与服装业出口总额的25%以上。外部推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国际出口)。比较优势:历史信誉与历史经验;资源(人力、土地、种植业);政策 “世界工厂”的尴尬:巨大成功中的问题——国外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却开始凸现三个方面的尴尬…… 供应链管理:空间上“制造”与“市场”的距离在扩大…… 研究背景(II)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业组织竞争力。 1、产业: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时代演化:M2PM2O 2、竞争:战略、资源与能力、创新等。成本与响应协调成为决定要素。资源与能力限制。 3、资源与能力:信息资源以及企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4、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战术,也是创新。通过构建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优化跨企业商业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以至于生

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降低资源配置风险等来赢得客户最大程度的满意,同时,获得最好的商业利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国产业的素质和能力。 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显著的重要性以及产业组织之间及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些恰恰也是一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减少波动,实现收支平衡,保障充分就业以及保护资源和环境等所关注的问题。微观层面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对提升中国经济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减少信息博弈环节,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3、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优势国际贸易关系,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 4、增长促进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研究课题 2004:《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中国服装业供应链现状调查与趋势分析” 2005:“中国北方8省市制衣业供应链管理与信息化应用状况调查” 研究方法数据收集: 1、一手数据——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2、二手数据——政府、协会公告、研究报告以及他人各类研究成果等。抽样过程: 1、2004:全国服装企业;关注服装企业密集地区;关注规模较大企业。 2、2005:《中国服装企业大全》中北方8省市服装制造业的15类企业共有3618家;有网址的有767家(通过测试发现,未登记网址实质上也无网址的概率为98%);选择有独 立网站、有更新内容、信息相对丰富的企业314家;发放问卷。 分析框架:

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doc 7)

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doc 7)

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系统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系统研究发展中心在2003至2004年对我国若干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写成了《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一书。这里登载的是该书的第4章《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的概要内容。 1.中国制衣行业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的制衣大国之一。据1995年1月的统计数据,全国总共约有4万7千多家服装公司,共吸纳劳动力390多万人,生产衣服96亿8500万件,出口创汇达240亿美元。而到2003年1至10月份,中国总共服装出口创汇约为434亿9900万美元。 在中国,制衣行业中的服装主要为国外顾客设计,而且原料也主要采用进口。在2003年,中国制衣行业第一大出口对象是香港,其次为日本和美国。然而,运往香港的绝大部分服装又流向了日本和美国。同期,中国最大的原料进口对象为台湾,其次为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制衣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

企业,有139家,国有企业仅有2家。在公司结构方面,股份有限公司有52家,非股份有限公司89家。在投资结构方面,中资企业62家,外资企业9家,合资企业70家。 来料加工(OEM)是我国制衣业普遍的商业模式,在有效的69个企业样本中,有67家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做来料加工。这些企业有的仅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中的一类提供加工服务,有的同时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做来料加工,其中有52家为国际品牌服务的,54家选择了地方性品牌作为他们的顾客,还有13家向非品牌的分销商提供产品。 3.中国制衣业中的供应链管理 制衣企业的供应链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和订单,原材料采购,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和物流。 根据样本分析,中国制衣企业平均客户数为15家,在这些客户中,通常几个固定的大客户的购买量在总销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52%的制衣企业是订单生产。中国制衣企业收到购买订单的方式主要是纸制本,占42.9%,高于美国/北美(33.3%);其次是E-mail

服装品牌企业供应商管理

服装品牌企业的供应商管理 来源:畅享网服装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经历了从初期的萌芽,到成长期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型的蜕变期。 这是一个孕育着大变革的时期,国际大品牌的进入、国内服装企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等一系列新状况的出现,都需要现有的服装企业做出转型,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把握流行趋势,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将高品质的产品通过渠道,快速地交至消费者手中,实现产品的价值,是今后服装企业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而服装企业如果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到分销都由自身完成,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大多数服务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可能是ZARA“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 因此,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自己定位为服装品牌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的生产功能分离出去,外包给相应领域的专业供应商完成,而自己通过专注于产品设计研发和渠道建设,打造企业品牌。 在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服装品牌企业如何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质优价廉的面辅料,并采购到优质成衣,成为众多服装企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在为服装品牌企业提供管理和业务咨询服务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服装企业内部的一些抱怨:“现在的面辅料供应商根本不具备把握面料流行趋势、进行面料设计的能力,我们只好在现有的面料中进行挑选,再根据面料来设计服装,这对我们设计的创造力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面料价格方面,供应商总是跟我们讨价还价,不仅耗时,而且经常出现面料买贵的现象。”

“由于双方沟通不充分,供应商经常多次返工,才能生产出达到我们要求的面料,导致交货期延长,不利于产品的及时上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困扰服装品牌企业的问题呢? AMT咨询认为,这说明服装品牌企业还未实现对其供应商的有效管理,而这一点,也是很多服装品牌企业管理者一直思索并努力寻求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服装品牌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管理进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应该以合作者的姿态,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和知识的高效共享,并通过“管理制度+管理表格+流程管理体系”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保证供应商管理规划的有效执行。 下面我们就层层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制定供应商管理战略规划 为什么服装品牌企业要制定供应商管理战略规划?是因为我们在为服装企业做采购优化的过程中发现,一次成功的采购,公司对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服务、技术等都有要求,但这种要求来自于公司的各个相关部门,而且各个部门这种要求的标准也大不相同。比如,生产部门看重质量和按时交货率,设计部门重视的是技术,而采购管理部门的目标则往往是价格,这导致的结果是不同部门之间在供应商选择上产生分歧,此类分歧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供应商战略。 可以在公司指定一个部门负责供应商的管理,并由这个部门主导,联合设计、采购、生产、质量等部门共同制定供应商战略,核心任务是选择和开发供应商,并确定未来几年对供应商的技术、质量、价格等的战略目标,绘制供应商战略蓝图,并在供应商总体战略蓝图确定后,根据总体战略目标,制定年度规划,确定该年度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规划如何达到。

中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

中国服装企业供应 链管理 1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论文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论文研究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中国服装业的三种竞争形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当前中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实施供应链管理对服装企业的重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国服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并建立核心竞争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供应链协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流程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服装企业供应链分析(DOC11页)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1.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化市场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无边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企业间的竞争规则也开始被改写。原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竞争形式,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谁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最满意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在竞争中获胜。 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意识到,独立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己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把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将非关键业务转由优秀的其他企业完成。这样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供应链(Supply Chain),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win--Win)的目的。因此,20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体现出了全局性战略管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高度柔性、低风险等优势。 服装供应链是基于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它是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分销商和零售商为了快速响应顾客的不确定性需求,获取最大化利润而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发现,即使在同一个销售旺季或淡季期内,服装制造企业所获得的关于顾客对某款型服装产品的订单波动也相当大;或者当服装制造企业按照订单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发往各分销商处,又会面临着大量的退货、换货。这样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服装供应链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甚至导致了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使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难以准确地制定企业的能力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容易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库存过多或者缺货现象,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居高不下,顾客的满意度低。 2.服装企业供应链分析 ? 2.1我国服装业的三种竞争形态 我国服装业基本上形成了三种竞争形态。 第一种是单纯的生产加工企业。这一类企业以接受国内外客户的订单并

要解决服装行业库存问题应解决供应链管理

要解决服装行业库存问题应解决供应链管理 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服装业出口下滑、国内消费市场冷淡,导致终端销售不畅,服装业库存积压不断上扬。在此背景下,服装企业纷纷寻找出路——打折促销、加大电子商务渠道投放、转投二三线城市等商业手段花样繁多。 上述各种各样的手段都属于在库存发生后再“消解库存”、“处理库存”,要根本上解决服装业的库存问题,还要从库存产生的根源——供应链着手,最大限度的“预防”库存产生。 一.“客户订单分离点”与服装业生产组织方式 1.1了解“客户订单分离点”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顾客要求的同时维持合理的库存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库存水平”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做出权衡。 如何权衡库存水平和服务水平,在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客户订单分离点"(Customer Order De-coupling Point,简称CODP,如图一),它是指如何决定库存的位置,以使得某些操作或者实体在供应链中的运行能够独立开来。比如说,一件衣服储存在零售商处,顾客自己从货架拿下,付款买走,而代理商、品牌商看不到下单的过程。这里,零售商的库存就是顾客和制造商之间的缓冲,这个库存点就是客户订单分离点。分离点越靠近顾客,就越能更快的服务顾客。这个点的位置就涉及到对顾客快速响应和更大的库存投入之间的权衡。

理解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对“客户订单分离点”的选择非常重要。用成品库存来服务顾客的企业称为面向库存生产(Make-To-Stock)型企业;根据顾客的特定要求来组装预装模块的企业称为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e-to-Order)型企业;为顾客从原材料到零件再到部件进行生产的企业称为面向订单(Make-to-Order)型企业;面向订单设计(Engineer-to-Order)型企业则是顾客与企业一起设计,然后再从原材料到零件再到部件进行产品生产。 图一:客户订单分离点 1.2服装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服装的订制化类似于面向订单装配、面向订单生产、面向订单设计的模式,国内有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目前看效果也不错。这种尝试顺应了服装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变的趋势,适应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要求。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中,“客户订单分离点”的位置更靠近制造,是服装业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属于服装业的战略决策的范畴,对库存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如图二)。 图二:服装业客户订单分离点

浅析服装企业供应链现状

浅析服装企业供应链现状 摘要:服装企业如何解决库存管理混乱、分销体系难以掌控、顾客服务量大、质量与成本矛盾?在服装企业不再是一厂一院一围墙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服装企业未来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本文在向读者介绍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及纺织服装产业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服装供应链的设计、运营以及在服装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各种信息技术和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本文的内容是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适合于服装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作为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高职)院校本专科学生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具体应用 一、引言 因为中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以往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组织去了解、掌握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现状和水平,这样也就难以制订符合行业实际的标准,以及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也需要一个科学的引导,需要一个对照,发现自身在“两化”融合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以利于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现状 供应链一体化的企业仓库包括:工厂成品仓库、原材料仓库、办事处仓库、经销商仓库、代理商仓库等等;销售额越大仓库就越大,导致虽然销售额不断增长,但是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却没见增长,年销售额约等于年仓库库存,如何解决巨额的库存是服装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 服装行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具有现代化加工企业共同的特征,如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生产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配送系统等。同时,由于服装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与适应等特性,使服装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行业本身的特点。 1.服装行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季节变化的总体特点,因此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过程控制能力:服装是个季节性服装,服装的生产、流通都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其进、退、调、换的业务都是很频繁,同时随着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和智能分工的细化,流通过程的控制就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服装企业具有对变化过程的较强的管理能力。 2.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同时生产成本又占到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原材料,尤其是毛、麻、丝等原料的成本在成衣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以Zara公司为例

供应链管理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服装供应链分析——以Zara服装公司为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管理一班 姓名:罗洁 学号: 0940104 2011 年 12 月 目录 [键入文字]

1.服装产业供应链分析-------------------------------------------3 1.1服装产业供应链的流程分析-----------------------------------3 1.2服装产业供应链运营的驱动要素分析---------------------------5 2.服装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6 2.1服装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7 2.2服装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办法-----------------------------8 3. Zara服装公司案例--------------------------------------------10 3.1产品组织与设计:与时尚保持同步-----------------------------10 3.2采购与生产-------------------------------------------------11 3.3配送管理---------------------------------------------------11 3.4服装销售与信息管理-----------------------------------------12 4.结论---------------------------------------------------------13 5.参考文献------------------------------------------------------ 1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