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梯行业发展简史
电梯知识资料

• 电气故障排除:检查控制器、电动机、传感器等设备的电气连接和参数设置,确保电梯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 安全装置故障排除:检查限速器、安全钳、紧急救援装置等安全装置,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05
电梯使用注意事项与礼仪
乘客使用电梯的注意事项
• 注意事项: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 安装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各项安装符合要求
•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确保电定期检查:对电梯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火灾等,按照电梯内的紧急救援装置
进行操作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
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
群,提供帮助和关爱
携带物品:携带物品乘
坐电梯时,注意物品的
摆放和安全
• 保持冷静,按照电梯内的提示和
• 主动为特殊人群让座,提供帮助
• 将物品放在轿厢的角落或地板上,
标识进行操作
和关爱
避免影响其他乘客的乘坐
• 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不擅自
• 采用悬挂式设计,通过绳索驱动
• 采用液压驱动,提高运行效率和
• 电动电梯:采用电动机驱动,运
• 主要用于工厂和仓库,提高货物
安全性
行平稳,噪音低
运输效率
• 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如巴黎的艾
• 自动电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
菲尔铁塔
实现电梯的自动运行和停靠
电梯技术的进步与演变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控和故障诊断
• 变频控制技术:实现电梯的软启
• 大数据分析:为电梯的维护和更
电梯发展历程

电梯发展历程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起源开始,详细介绍电梯的发展历史。
电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埃及。
当时人们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称为“缩放车”,用来运送大型建筑材料。
这种装置由一组绳索和滑轮组成,通过人力操作将物体上升到需要的高度。
尽管与现代电梯相比,这种装置非常原始,但它标志着对垂直运输的发展。
在17世纪,意大利建筑师丹尼尔·贝尔托利蒂设计了一种蒸汽动力升降机。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电梯设计,使用一台蒸汽机来提供动力。
然而,由于蒸汽机的体积庞大、动力不稳定等问题,这种电梯并没有应用于实际建筑。
19世纪初,英国发明家乔治·皮斯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梯设计,他的设计主要基于液压原理。
这种液压电梯利用一根垂直的活塞来提供动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当时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发明家埃利欧特·弗尼斯在美国发明了蒸汽涡轮机。
该发明的出现使电梯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蒸汽涡轮机的高效能使电梯能够运行得更快、更远。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电梯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20世纪初期,电梯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电力替代了蒸汽作为动力来源。
这使得电梯运行更加便捷和高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电梯工业的发展。
此外,还提出了新的安全措施,如安全闸门和意外停机装置,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在20世纪的后半期,电梯工业不断创新发展。
1960年代,发明家詹姆斯·斯马塞设计了第一个数字操纵系统,大大提高了电梯的智能化水平。
而今天,电梯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升降工具,它还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可以通过电梯监控、自动救援等功能来保障乘客的安全。
总的来说,电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装置到现代的智能电梯,每一次的创新都使电梯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化。
电梯概述

2.我国标准规定电梯型号的表示
1986年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的JJ45—86《电梯、液压梯 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中,对电梯型号的编制方法作了如下规定:电 梯、液压梯产品的型号由类、组、型、主参数和控制方式等三部分组 成。第二、第三部之间用短线分开。
第一部分是类、组、型和改型代号。 类、组、型代号用具有代 表意义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 (字头)表示,产品的改型代号按顺序用 小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置于类、组、型代号的右下方。
这种电梯有自动门和手动门两种。
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电梯,其自动程度除了具有自动平层和自动开门功能 外,尚有轿厢命令登记、厅外召唤登记、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通常有司 机客梯或客或两用电梯。
⑴、额定载重量(kg):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主要有如下几种:
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kg等。 ⑵、额定速度(m/s): 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为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所允 许的电梯速度,单位为米/秒,额定速度与额定载重量一样,也是电梯设计与 制造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因此也是电梯的主参数。
3.02 4.67 6.20 8.20 11.10 13.50 11.96 14.59 23.58 21.68 25.86 38.21 44.27 55.60 58.92
第三节 电梯的定义与主参数
1、电梯的定义 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全文)对电梯的定义: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 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 (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第二部分是主参数代号,其左上方为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右下方 为额定速度,中间用斜线分开,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电梯发展史

电梯发展史
电梯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电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6年中国古代的赵国,作为王宫中的交通设施,运用了人力驱动的原理。
但直到19世纪末,电梯才出现在美国。
第一部电梯于1854年在纽约装置好,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电梯曾经面临过一些危险和问题。
直到1861年,有人发明了安全刹车,才让电梯发展走向更加安全,从而促进了电梯的推广和应用。
到了20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920年代,液压电梯出现了,这一技术使得电梯可以适用于高层建筑并且又更加安全。
在1930年代,电动扶梯开始广泛使用,并被用作商场、写字楼等室内交通工具,使得人们不再需要爬楼梯。
到了1960年代,电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微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梯运行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大大缩短等待时间,同时对电梯的安全和监听等方面也有了更为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随着对建筑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现代电梯也趋向于更加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现代电梯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
总的来说,电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设计初步、安全保护、智能化和环保等不同的阶段。
在未来,电梯可能会更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和更高效、智能的运行。
同时,对于电梯的安全监管管理,也需保持
持续不断,使电梯变得更加人性化、舒适化和安全化,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快捷、便捷的选择。
电梯发展历史

电梯发展历史标题:电梯的发展历史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出现和演进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带您回顾电梯的发展历史,展示电梯技术在不同时期的变革与创新。
1.早期起源与简单机械升降器电梯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机械装置来实现升降运输。
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常用绳索和滑轮系统操纵升降平台,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电梯雏形。
2.第一台蒸汽驱动电梯的诞生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电梯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
1823年,英国工程师伦敦·沃特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驱动的电梯。
这项发明为后来电梯的自动化提供了基础。
3.电力时代与安全改进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电力驱动的电梯开始在城市中普及。
1889年,美国工程师E·O·奇利安(E.O.Chiland)发明了安全制动器,大大提高了乘坐电梯的安全性,从此人们对于电梯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4.高层建筑与液压升降机的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摩天大楼的兴起对电梯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液压升降机应运而生,它采用液压系统驱动,能够垂直运输乘客和货物,并且在高层建筑中表现出色。
5.电子控制技术与智能化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梯控制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引入电子控制元件,如微处理器和传感器,使得电梯运行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现代电梯不仅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紧急呼叫、故障检测和远程监控,还提供了更高的乘坐舒适度和运行效率。
6.绿色与节能的未来趋势如今,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绿色电梯成为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如再生制动、光伏发电和能源回收系统,为电梯行业带来了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总结起来,电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简单机械装置到现代智能化系统的演变过程。
通过技术创新和安全性的提升,电梯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电梯行业继续朝着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电梯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电梯行业发展历程回顾1 9世纪在美国出现一种升降机,它只用于工厂和仓库运送货物和机器。
1 9世纪中期.美国人奥的斯意识到电梯的载人用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梯。
但是.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这一创新,担心乘坐时轿厢会坠落而发生危险。
为了消除人们的恐惧.在一次展示会上.奥的斯乘坐电梯升至行程顶部.随后命人砍断了悬挂绳,随着轿厢安全地制动在导轨上.人们才接受这~新生事物。
最初的电梯是强制驱动的,主要是卷扬式,且能源来自于人力.随后才出现了链轮链条式、液压式.曳引式.能源变为电力;电梯拖动技术经历了单速一双速一AcVV调速一3VF调速几个阶段;电梯控制技术由最初的仅能实现轿厢上下移动的简单控制,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化控制;电梯导轨也由最初的木质导轨发展到现在的金属专用导轨:悬挂绳由最初的麻绳发展到今天的各种钢丝绳和钢带。
电梯系统和部件的不断创新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电梯行业逐渐成为市场上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行业。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梯技术和市场开始逐渐发展.1 987年.我国发布了等效采用欧洲EN81—1:1 985的G盯588—1 9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为我国电梯的发展确定了较高的起点.也为我国电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在1 979年以前,我国大陆的在用电梯不到1万台。
而2005年我国大陆的电梯年产量达1 3 5万台.比上年净增2 5万台,增幅为22 7%,中国电梯的年产量超过了世界总量的1/3。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统计,2005年新登记注册的电梯为1 24465台,截止2005年底,全国在用电梯达651 794台。
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向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电梯6206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8062台,合计1 4268台.创汇394亿美元。
同期进口电梯2226台,自动扶梯45台,共耗资1 48亿美元。
我国有1 3亿人口.在用电梯的人均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3,是发达国家的1/10,因此.巨大的电梯市场仍然吸引了全世界知名电梯企业的关注。
世界电梯行业发展简史.

第一节世界电梯行业发展简史很久之前,人们就使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和货物。
公元前1100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
公元前236年,希腊数学家Archimedes设计制作了由绞车和滑轮组构成的起重装置。
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威廉•汤姆逊研制出1台液压驱动的升降机,其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工具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1台安全升降机诞生。
1889年,升降机开始采用电力驱动,真正出现了电梯。
电梯在驱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直流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单速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双速电机驱动控制,直流有无齿轮、无齿轮调速驱动控制,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驱动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控制等阶段。
19世纪末,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驱动,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的电梯出现。
1983年,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出现,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舒适感和节能等特点迅速成为电梯的主流产品。
1996年,交流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的无机房电梯出现,电梯技术又一次革新。
由于曳引机和控制柜置于井道中,省去了独立机房,节约了建筑成本,增加了大楼的有效面积,提高了大楼建筑美学的设计自由度。
这种电梯还具有节能、无油污染、免维护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电梯在操纵控制方式方面的发展经历了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等过程,对于多台电梯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
电梯发展历程

电梯发展历程
电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几个世纪前。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使用了一种简单的起重机来帮助他们进行建筑和运输。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发展起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人们对于提高建筑物垂直交通效率的需求。
最早的电梯是由蒂奥多尔·威尔莫斯·帕蒂在第19世纪初发明的。
他的设计基于一个蒸汽驱动的升降平台,通过一根绳索和滑轮系统进行运动。
这一设计被用于工厂和煤矿等工业场所。
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梯也逐渐演变为
电动驱动。
这种新型电梯采用了电动机和缆绳系统,使得电梯的运行更加平稳和可控。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改进,20世纪初的城市化浪潮使得电梯
逐渐成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一时期,电梯不仅用于商业建筑和公共场所,还开始进入住宅建筑领域。
20世纪中期,电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动门、电梯调度系统和安全装置的引入,使得电梯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并且方便。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梯技术也迎来了新的
突破。
无机房电梯、高速电梯以及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磁悬浮电
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电梯的性能和功能带来了显著提升。
总的来说,电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驱动到电气驱动,再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演变。
如今,电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并且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垂直交通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世界电梯行业发展简史很久之前,人们就使用一些原始的升降工具运送人和货物。
公元前1100年前后,我国古人发明了辘轳,它采用卷筒的回转运动完成升降动作,因而增加了提升物品的高度。
公元前236年,希腊数学家Archimedes设计制作了由绞车和滑轮组构成的起重装置。
这些升降工具的驱动力一般是人力或畜力。
19世纪初,在欧美开始用蒸汽机作为升降工具的动力。
1845年,威廉•汤姆逊研制出1台液压驱动的升降机,其液压驱动的介质是水。
尽管升降工具被一代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们进行不断改进,然而被工业界普遍认可的升降机仍未出现,直到1852年世界第1台安全升降机诞生。
1889年,升降机开始采用电力驱动,真正出现了电梯。
电梯在驱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经历了直流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单速电机驱动控制,交流双速电机驱动控制,直流有无齿轮、无齿轮调速驱动控制,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驱动控制,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控制等阶段。
19世纪末,采用沃德-伦纳德系统驱动控制的直流电梯出现,使电梯的运行性能明显改善。
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的电梯,后来槽轮式(即曳引式)驱动的电梯代替了鼓轮卷筒式驱动的电梯,为长行程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上半叶,直流调速系统在中、高速电梯中占有较大比例。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驱动,交流调压调速驱动控制的电梯出现。
1983年,变压变频控制的电梯出现,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舒适感和节能等特点迅速成为电梯的主流产品。
1996年,交流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的无机房电梯出现,电梯技术又一次革新。
由于曳引机和控制柜置于井道中,省去了独立机房,节约了建筑成本,增加了大楼的有效面积,提高了大楼建筑美学的设计自由度。
这种电梯还具有节能、无油污染、免维护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电梯在操纵控制方式方面的发展经历了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等过程,对于多台电梯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
如今,世界各国的电梯公司还在不断地进行电梯新品的研发、维修保养服务系统的完善,力求满足人们的对现代建筑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二节世界电梯行业近年发展现状2000年5月,迅达电梯公司发布Eurolift无机房电梯。
它采用高强度无钢丝绳芯的合成纤维曳引绳“SchindlerAramid”牵引轿厢。
永磁电机无齿轮曳引机驱动。
每根曳引绳大约由30万股细纤维组成,其曳引绳比传统的钢丝绳轻4倍,绳中嵌入了石墨纤维导体,使得能够监控曳引绳的轻微磨损等变化。
2000年5月,据ElevatorWorld报道,意大利Maspero电梯公司在意大利伯尔尼亚冬季滑雪地安装了一台斜行电梯,轿厢在倾斜的井道中沿导轨运行,斜行电梯是一种坡道交通工具。
2000年,奥的斯公司发布Gen2无机房电梯。
它采用扁平的钢丝绳加固胶带牵引轿厢,钢丝绳加固胶带(外面包裹着聚氨酯材料)柔性好。
无齿轮曳引机呈细长形,体积小,很容易安装在井道顶部侧面的钢梁上。
2002年4月17~20日,三菱电机公司在第5届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上展出了倾斜段高速运行的自动扶梯模型。
可铰接伸缩的驱动齿条结构在运行时可使梯级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使速度也产生变化。
其倾斜段的速度是出入口水平段的速度的1.5倍,这样既缩短了乘客的乘梯时间,也提高了乘客上下扶梯的安全性与平稳性。
2002年,正在建设中预计2004年竣工的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将安装日本东芝电梯公司速度为1010m/min(16.8m/s)的超高速电梯。
该电梯连接地下1层和第89层观光层,提升高度为388m。
2003年2月,奥的斯公司发布新型的NextStep™自动扶梯,它采用Guarded™踏板设计,梯级踏板和围裙板成为协调运行的单一模块;它还采用了其它一些提高自动扶梯安全性的新技术,自动扶梯技术又一次更新。
第三节世界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未来无机房电梯的需求将成为电梯发展亮点,将有更多的开发商选择无机房电梯,而无机房电梯价格稳中有升,特别是安全可靠的第四代无机房电梯,将成为购买热点。
同时电梯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有更好的趋势。
二、观光电梯的式样将一改过去半园及菱形的局面,象WALESS平面观光电梯只在原来价格上增加8000元的产品更受用户欢迎,还有WALESS的1/4园无机房观光电梯可以让建筑设计与施工更简单,成本更低,成为未来观光电梯的抢手货。
为此在未来观光电梯的式样将从原来2种增加到5-6种,让用户可以选择更多的观光式样,并满足低价用户选择观光电梯以及别墅观光电梯的需求。
三、住宅电梯的多样性及综合成本选择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住宅电梯的多样性表现在有机房与无机房电梯并存;住宅廉价电梯与高档电梯并存;普通住宅电梯与住宅观光电梯并存的局面。
同时开发商为了开发利益,在电梯井道土建设计、施工及电梯设备采购安装上将多方面考虑,为此不再只比较电梯设备的价格,而综合考虑成本将逐步成为选择住宅电梯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未来电梯企业的广告费用将比以前增多,而且将更多地考虑广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五、电梯标准化生产将在一些企业实施,通过标准化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服务用户、提高产品质量是电梯产品发展的另外一个趋势,而这个趋势可能将从中国开始走向全球。
六、安装和售后服务质量将成为未来的另外一个重要提高的趋势,而且重视培养安装队伍也将成为今后几年重要的教学重点之一。
七、同时本人认为在未来一些原来的知名品牌将受到新崛起的有新技术品牌的威胁,中国电梯行业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更多的投资商将分享电梯这份蛋糕。
八、节能电梯是未来几年发展的主要趋势。
电梯行业发展趋势也迫使采购趋势的改变,采购趋势的更新也将迫使电梯行业发展趋势符合采购需要,在今后几年无论是行业发展和采购趋势,节能电梯将成为主流趋势。
第四节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1979年以前,建国以来30年间,全国生产安装电梯约1万台。
这些电梯主要是直流电梯和交流双速电梯。
国内电梯生产企业约10家。
1980年7月4日,中国建筑机械总公司、瑞士迅达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怡和迅达(远东)股份有限公司3方合资组建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
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机械行业第1家合资企业。
该合资企业包括上海电梯厂和北京电梯厂。
中国电梯行业从此相继掀起了引进外资的热潮中国电梯产业在引入外资后才进入了真正的大发展阶段,中国电梯产业的80年代以后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外资引进的发展史,从外资进入中国电梯行业的进程来看,中外电梯合资企业大体经历了如下四次发展阶段:中外合资中方控股、外方逐渐开始控股、基本由外方控股、全部为外方控股或独资。
具体时间和标志如下表所示:表 1 我国电梯年产量增长里程碑表 2 中国电梯行业外资引进发展历程第五节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真正含义上的电梯(用电力驱动)是20世纪初的事情,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其主要结构和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拖动系统—拖动技术拖动技术从直流拖动到交流变极调速(交流双速),到交流变压调速、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变频变压(VVVF)调速技术。
2.电气控制系统—信号控制通讯技术由最早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的并行通讯,发展到目前的模糊逻辑串行通讯。
随着摩天大楼的增多,控制大楼内多部电梯的协调运作的系统显得尤其重要,由此产生了群控电梯的派梯技术(呼梯指令响应技术),其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有奥的斯的RSR(Relative System Response)派梯系统、迅达的厅外的楼层呼叫系统(Miconic10)等。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客户不再仅仅满足于有电梯可乘坐,对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发现故障的及时性、解决故障的迅速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梯远程监控技术应运而生,在这方面奥的斯的EMS和REM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曳引导向系统—曳引机制造技术曳引机从直流电机到交流电机,到无齿永磁马达技术。
有齿曳引机从涡轮蜗杆减速到斜齿轮减速,到行星齿轮减速技术。
目前由于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复合钢带曳引技术、直线电机技术、磁悬浮应用技术等;为节省空间而引发的无机房电梯技术,包括通力的碟式马达、奥的斯的Gen2电机等。
4.门系统—门机制造技术由最初的手动拉闸门到电阻箱多段调速门机到目前的变频门机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安全要求的提高衍生出来的屏蔽门技术在地铁站得到应用。
除了以上四类以外还有安全保护系统—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上行超速装置等安全部件制造技术、轿厢系统—隔音减震悬挂技术、重量平衡系统—高层高速电梯的重量补偿技术等。
一、电梯的技术标准化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部署,电梯企业积极协助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电梯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
在已经获得批准的标准体系中,有关电梯的技术标准共24项,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2项,推荐性标准8项,行业标准7项,其他有关标准7项。
电梯的标准化工作遵循了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坚持了市场经济原则,优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为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使得国产电梯的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
二、政府和厂商将共同推行节能技术的应用电梯,可是耗电大户,每一台电梯起码相当于10个空调,而且还会产生电磁波、噪音干扰。
因此政府和厂商将共同推行节能技术的应用。
如“磁浮”般运转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磁浮列车,通过磁场切割来产生曳引力,带动电梯轿厢上上下下。
过去,传统电梯运行通过齿轮传动,难免有能量损失,还需要使用润滑油,蜗轮蜗杆减速器也会使机房产生噪音,如今,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将使系统效率提高30%以上,并降低了电力消耗。
以一台载重1050公斤的普通电梯为例,如果日运行16小时,工作状态平均处于40%负荷,那么每台永磁同步电梯较传统产品每年可节电9000千瓦时。
据了解,上海三菱电梯目前已有30%以上的产品采用了这一技术。
装上“记忆大脑”一幢大楼内,多台电梯常常同上同下,十分耗电。
如何让电梯变得聪明而省电?三菱电梯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人工神经元”如同一个信息处理和记忆库,它以每一周为时间段,记载着这一周电梯的运行情况。
根据记载的信息,“人工神经元”会生成最为省电的运行模式,控制大楼里的多台电梯,让它们分工明确,在适当的时间到达适当的位置,方便乘客上下,又减少了电梯启动、运行次数。
对群梯而言,节约电能可达30%以上。
1.节能原理随着工业现代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约电量的呼声日益高涨。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电动机拖动负载的消耗电能占总耗电量的70%以上。
因此,电动机及其所拖动负载的节能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电动机及其负载节约电能的途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提高电动机或负载的运行效率,如风机,水泵调速是以提高负载运行效率为目标的节能措施,再如电梯驱动用变频器调速取代传统的交流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为目标的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