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0至2021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0-2021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统考)(1)

2020-2021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统考)(1)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1.【考点】古诗默写【答案】(1)百草丰茂(2)杨花落尽子规啼(3)断肠人在天涯(4)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5)乡书何处达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解析】默写注意写全,要规避错别字,不要漏写。

2.【考点】古诗赏析【答案】A【解析】此题有争议,A项主要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但同时也有和友人重逢后的喜悦。

3.【考点】综合性考查【答案】C【解析】此题有争议。

A项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这里没有出现本体,所以不是明喻。

C项,“成器”这里的意思是“成为有价值的器物”,注意回到原文,定位准确,结合语境去判断。

4.【考点】文言文主观理解题【答案】选其一分析。

材料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参考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的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把朋友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

我们可以肯定,孔子很重视交友,是主张交朋友的,广交志同道合之人,对自己是有很大益处的,所以当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就应该感到很愉快。

材料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参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交友时,首先对自己要求很高,从自身出发,在与朋友相处之时,首先要讲诚信。

孔子曾说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也可以看出“朋友之信”是孔子毕生的追求。

材料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参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交友之时,自身非常的谦逊。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论学问多大,地位多高,都要时刻保持谦虚。

【解析】见解理解类题型,需要明确作者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和会和做法即可。

北京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

北京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五、写作(40份)17. 升入初中,每个人都开启了新的生活,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有人喜欢在校园里细心地观察、有人喜欢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有人喜欢在图书馆安静地阅读,有人喜欢在课堂上努力地探索……开学以来,你的美好时光是什么?请以“______________(填处所)的美好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校园的美好时光如果说校园是夜空,那么校园生活就是夜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现在就让我将那些美好的校园时光,细细地讲与你听……篮球赛·团结我们抽到了三班,老天!看来形势不妙,三班不是有学篮球的吗?谁都知我们班队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时间容不得我多想,裁判的一声哨响,篮球赛拉开了帷幕。

只见我班队员大有猛虎下山的气势,勇敢地冲锋陷阵。

张同学已主动揽下了带头喊加油的重任,全班同学都被她带动了起来,高声为班级助威。

可形势越来越严峻,三班竟顶住压力,抢先投进了好几个球!终于,我班队员拿到了球,得到一个投三分的好机会。

只见他托起篮球,深深吸了口气,不慌不忙地把球投了出去,进了!我们班欢呼起来。

只可惜我们最终只进了几个球,技不如人,我们还是败给了人家,但我们班同学还是向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尽管他们是那样自责。

虽然输了,但我们输得起,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的同时,更收获了一份团结,这才是比赛的真谛!班会课·鼓励“首先咱们有请焦同学上台演讲,大家掌声欢迎!”主持人的声音十分洪亮。

我快步走上讲台,微笑着背起了稿。

问题就出在这!一篇稿子怎么也得六七百字,老师却让我们背下来,说是如果念稿子会挡住脸,而且只给了我们一天时间!这下好,昨天老师发布完这条命令,我们就忙开了,写稿的还在奋笔疾书,背稿的还嚷嚷着没背熟。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一、基础·运用(14分)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酝酿(niàng)应和(hè)着(zháo)落参(cēn)差不齐B. 贮(chǔ)蓄粗犷(guǎng)惩(chěng)戒咄(duó)咄逼人C. 莅(lì)临盔(huī)甲怂(sǒng)恿混(hǔn)为一谈D. 哺乳(bǔ)蜷(quán)伏怅(chàng)然拈(niān)轻怕重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温驯帐蓬纯粹骄媚B. 狭隘派遣云宵倜傥C. 镶嵌宽敞瞭亮绿茵茵D. 喉咙烘托乞丐花团锦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3—5题。①这个秋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经典作品。②我们追随东汉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浩瀚沧海,和唐代王湾停驻在冬末初春的北固山下,与李白一起将愁心托付明月,跟随__________(朝代)“曲状元”马致远流浪天涯寄托秋思。除了精彩的文章,我们还阅读了很多动人的诗歌。我们端坐学堂之中看孔子及其弟子对谈人生,读《诫子书》中诸葛亮对儿子谆谆教导,手捧《聊斋志异》听___________(作者)讲屠夫与狼对决的故事,和朱自清、老舍走过四季,和鲁迅一起感受童年的天真( )少年的困惑( )思索青年的选择。③在这个秋天,我们边读边思,收获颇丰。少年正是读书时,我们不仅要在课内精读,还要在课外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正如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3. 请将第②段横线处的朝代和作者填写完整。(2分)4. 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写在第②段的括号内。(2分)A. 顿号顿号B. 顿号逗号C. 逗号逗号D. 逗号句号5. 画线句作为过渡句表达欠妥,请进行修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丢失第二只猫后,郑振铎诅骂那个不知名的夺去他们所爱的东西的人。B. 因为动物行为研究学家在和高度智慧的哺乳动打交道时,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外行人对这类科学家的误解不可能不消除。C. 在三味书屋中,鲁迅体验了全班放开喉咙读书、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荆川纸”描小说的绣像、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等娱乐活动。D. 由于乱世中孔门师生“弦歌不辍”的学习群像,启发我们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A. 天气转凉,同学们都穿上了厚外套,可连廊边的凌霄仍旧开得花枝招展。B. 春天来了,书房窗台上的花盆里,小区前的公园里,公路那头的原野上……新生命油然而生。C. 个别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损害了集体的利益。D. 眼看着两只饿狼要赶上自己,屠户见异思迁,躲进了路边的麦场。二、古诗文阅读(29分)(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8分,课外古诗每空允许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课内古诗文】8. 《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水波的动荡与山岛的耸立形成对比,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明月表达对朋友的思念。10. 《<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之间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11.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在学习中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13. 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课外古诗】14. 不堪玄鬓影,__________________。(骆宾王《咏蝉》)15. 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诗》)16. 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7. 公子王孙芳树下,______________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18. 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19. __________________,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20. 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21.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22—23题。(4分)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2.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_____________(A. 律诗B. 绝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2分)23. 下列古诗中与“潮平两岸阔”描写季节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杨花落尽子规啼B.古道西风瘦马C. 淑气催黄鸟D.水上桃花红欲然(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4—26题。(7分)文段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文段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曾国藩家书》)2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两狼之并驱如故而后谓之奢也B. 意与日去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亦以焦躁故尔投以骨D. 将复何及复投之25. 翻译文中两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理解: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自己儿子的教诲和无限期望。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B.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危险躁动,就不能调制本性。理解:诸葛亮教育儿子生活可以浪漫潇洒一些,但是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语句简练严谨,智慧理性。26.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淡泊宁静”的重要。【甲】文突出了“静”对于一个人身心修养的影响,即“____________”;对于一个人____________的影响,即“学须静也”。而【乙】文则提出,做事宜“静”,否则就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3分)三、阅读《天马雄风》,完成27—30题。(10分)天马①雄风周涛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击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甲】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湖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嚷的大河。②【乙】雄浑的马蹄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都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丙】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秦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笔下的《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⑥牛从挽犁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丁】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选文有删改)【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27. 文章开头记述了伊犁草原暴雨后“我”看到的一次万马奔腾的奇景,“我”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收获极大;由此,“我”改变了过去_________________的片面认知,发现中国马自有其精神品质与价值;最后,“我”由中国马的历史传说,联想到马的精神与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紧密联系。(2分)28. 文章①②段描写了夏日伊犁草原上暴雨的场面,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一场面描写的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29. 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划线句子语言特色及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马比作山洪奔泻,写出了马群奔腾的力量感和壮观的场面。B. 乙句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嘶鸣”“叫喊”“碰撞”“飞溅”“扭住”“缠住”等,写出了马蹄、雷雨等多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轰鸣,进而表达出这个场面给“我”的震撼。C. 丙句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将马群奇景比作“雕塑群”“油画长卷”,写出了马群气势磅的静态美;排比增强了语势,一唱三叹,流露出作者无尽赞美。D. 丁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发现纵观马的历史,处处都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关联,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发现的无限感叹。30. 文章的标题叫“天马雄风”,其中“雄风”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雄风”的多重内涵。(3分)答: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7分)(一)结合《朝花夕拾》《老虎!老虎!》的具体内容,回答问题。(3分)31. 在名著中,深厚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有许多。请从《朝花夕拾》《老虎!老虎!》中任选一部,举出其中的两个形象(人或动物均可),细说一下他们之间情意的具体表现。(100字左右)(二)阅读《野性的呼唤》的选段,完成32—33题。【前情提要】巴克在濒临死亡时被桑顿救下。在桑顿的精心照料下,巴克身体复原了,并与桑顿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情感。这一天,有人提出要跟桑顿打赌,赌巴克能不能拖动装上一千磅(半吨)重面粉的雪橇,并走上一百码。这看起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赌比赛1爱尔多瑞多全镇出动,都来观看这场打赌比赛。人们离开了桌子,商人们和猎场看守人都走上前来,看这场赌赛的结果,都来押赌。好几百人戴着皮帽子、皮手套、穿着皮衣、皮裤,都在不远的地方围定了雪橇。马托森的雪橇已经装上了一千磅重的面粉,已经在那里一两个小时了。在这种酷冷的天气(零下六十度)中,滑板紧紧凝固在了坚实的雪地上。有人提议说巴克根本就拉不动这个雪橇,他们下的赌注是二比一。2这里没有接受者。没有人相信巴克能完成这件活儿。桑顿已经匆匆忙忙地下了赌,已经背了债了,现在疑虑重重。他盯着雪撬,盯着这个事实,盯着只有十只狗的狗队才能拉起的、在雪中堆起的这堆货物,他觉得要完成这个任务是太不可能了。马托森更加得意扬扬了。3“三比一!”他宣布:“我在那个数字上再给你一千元,怎么样?桑顿!”桑顿脸上的疑惑是明显的,但是他的斗志被唤了起来——这种斗志高高翱翔在不可能意识到的成败上,对所有聚集在这次战斗上的喧闹声充耳不闻。他叫来了汉斯和皮特。他们的袋子是瘪的,加上他自己的,他们三个人总共只有两百多块钱。在他们日见减少的财富中,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了,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放在马托森的六百元钱的旁边。三比一就三比一!4没有十只狗的狗队,只有巴克。巴克戴着自己的绳套,被拉到了雪橇跟前。它感觉到,它一定要用某种方式为约翰·桑顿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来。一些人开始咕哝,赞美它那超凡出众的外表。巴克处在绝对良好的状态中,它过剩的体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一百五十磅的体重使它显得那样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和坚韧不拔;浑身上下的皮毛闪着丝绸般的光泽;横过颈下、肩膀的长毛,又恢复了往昔的雄姿,半竖了起来,看上去每根毛发都有力量去做运动,都显示着超群的活力和动力;那巨大的胸膛、有力的前肢和身体的其余部分,比例协调;肌肉在皮下紧绷绷地凸显着。人们感受到了这些肌肉,认定它们像铁一样的坚硬,加上去的赌注又下降到了二比一。5“好!先生们。好,先生们!”一个坐着头把交椅的贩狗大王结结巴巴地说:“我向你们提议八百元!阁下,比赛前。阁下,八百块钱!”桑顿摇着头一步步地走到巴克跟前。6“你要离开它站着!”马托森抗议,“这是公平的游戏,你要离它远一点!”人们静下来了,只能听到赌徒们得意扬扬的二比一的声音。人们都知道:巴克是一只优秀的狗。但二十袋五十磅重的面粉,在他们眼中是太大了,他们不能不捂住他们钱袋的绳子。7桑顿半跪在巴克的旁边,他的双手支在脸颊上。他不能像平时那样习惯地、开玩笑地摇巴克,或者对巴克喃喃地说些爱的诅咒,只能小声对它说:“既然你爱我,巴克,既然你爱我,去吧。”他只能低声说这些话。巴克用一种被压抑的热情悲鸣着。8人们好奇地观看着。游戏正变得越来越神秘,看上去像一场魔术。桑顿站起身,巴克用前爪抓住了他戴上手套的手,用牙轻轻地咬了一下,然后慢慢地松开了牙。这就是言词的回答,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出于爱心的回答。桑顿极不情愿地一步步走了回来。9“开始!巴克!”桑顿下令。10巴克绷紧了全身,然后慢慢地走了几步。它从来就都是这样开始的。11“右起!”桑顿大喝了一声,划破了紧张的寂静。12巴克向右动了一下,一头扎进向前的运动中。装着二十袋面粉的雪橇绳子,一下子勒在巴克一百五十磅的躯体上。雪橇哆嗦了一下,巴克的四肢下爆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划过冰雪的丝丝声。13“左起!”桑顿又喊了一声。14巴克这次加倍用了力气。这次是向左。雪橇先是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吱吱声,接着声音越来越响。雪橇在原地打着转,巴克的四肢打着划、划擦过雪地,巴克向旁边划了几英寸,雪橇突地向前动了一下。旁观者憋住呼吸,热情地、下意识地看着这个场景。15“前进!”桑顿的命令像一声响。巴克拼命向前。绳索紧绷绷的雪橇发出了刺耳的吱吱声。巴克全身的力气集中在一个点上,它做出了可怕的努力。丝绸般皮毛下的一块块肌肉像活了似的翻滚着、打着结;它把整个胸脯低向了大地;头向下前方探着;四肢由飞快转向疯狂;所有的指甲都狠狠地抓在硬结的雪地上,抠出了一排排平行的、鲜明的凹槽。16雪橇摇动着、颤抖着、缓缓地向前启动了。17巴克的一只脚划了一下,旁观者中有人“哎呀”了一声。接着,雪橇犹豫不决地又动了起来,好象成功地摆脱了一次被阻止的冲撞,尽管它根本就没有被什么东西挡住过。一英寸……一英寸……两英寸……能感觉出,阻力在减小。当雪橇获得冲力时,巴克就向前用劲,直到雪橇稳稳地沿着大道大动了起来。18人们大口地喘着气,用力地呼吸着。他们根本就没有发觉:刚才,他们根本就没有呼吸。桑顿跑在后面,用短促而热烈的话语鼓励着巴克。距离早就被量了出来。当巴克接近那堆用来标记一百码的柴火堆时,欢呼声就开始爆发了。声浪越来越大,在巴克通过了柴火堆,对停止的命令表现得迟疑不决时,声浪终于变成了震天地的吼声。19人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下来,个个眼里都满含着热泪,甚至包括那个马托森。帽子和手套飞上了天空;大家互相握手拥抱,不管是谁,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家的笑声、闹声、热腾腾地滚动着一排排激动人心的大浪。20桑顿跪在巴克旁边,和它头挨头,把它摇来摇去。21急急忙忙走过来的人们听见他在骂着巴克,骂得长久而热烈、温柔而慈爱。22“天哪!阁下,阁下!”那个坐头把交椅的贩狗大王激动得唾沫飞溅地说:“我要为它给你一千元。阁下!一千元。啊…不不不。一千二百元!阁下!一千二百元!”桑顿站了起来,他双眼湿润,泪水坦然地流过面颊。“先生,”他对贩狗大王说,“不行,先生。你见鬼去吧,先生。这是我能给予你的最好答复了,先生。”巴克咬住了桑顿的手。桑顿抱着它笑着、摇着,共同的喜悦使他们化为了一体。23旁观者尊敬地、有礼貌地离开了他们。24他们再也不会随便地被人分离开了。32. 第7段中写到“巴克用一种被压抑的热情悲鸣着”,结合前文的相关内容,说一说巴克“被压抑的热情”是什么?又为什么“悲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33. 文章多次写到旁观者的反应,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最后旁观者为什么“尊敬地、有礼貌地”离开了他们?(2分)答: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40分)34. 请在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题目一:进入初中虽然才两个月,你一定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请以“这件事真让我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二: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中,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昆虫,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变。假如你也可以变形,你会选择变成什么呢?你又会有怎样的奇妙之旅呢?请以“变形记”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试题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1. D(2分)2. D(2分)3. 元代蒲松龄 (2分)4. B(2分)5. 答案示例:除了动人的诗歌,我们还阅读了很多精彩的文章。(2分)6. A(2分)7. C(2分)二、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8分,课外古诗每空允许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8.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 影入平羌江水流13. 不知何处吹芦管14. 米对白头吟15. 物换星移几度秋16. 皎皎空中孤月轮17. 清歌妙舞落花前18. 海上生明月19. 云想衣裳花想容20. 宵眠抱玉鞍21. 长风破浪会有时(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22—23题(共4分)22. A时光匆匆流逝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春天充满希望(生机、力量)以上答案说出任意一个即可给分 (2分)23. B(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4—26题(8分)24. D(2分)25. A(2分)26. 静以修身治学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分,填错不给分。)三、现代文阅读(10分)27. (2分)答案示例:只有西方文化中的马才具有马的精神品格(或“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1分);我们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品格或精神)(1分)28. (3分)答案示例:这一段描写了雨势凶猛、暴雨大作的紧张场面(概括场面1分),烘托除了马群的奔放有力与雄浑壮丽(烘托效果1分),为下文写马的进取崇高、力与美相结合的品质做铺垫(结构1分)。29. C(2分)30. (3分)“雄风”有三重内涵:一是对伊犁夏日暴雨中的雄壮的奔马景象的赞叹;二是对于马“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的品质的赞叹;三是对于中国历史中流传下的龙马精神、骏马与英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的马文化的感叹。(共3分,伊犁场景1分,马的精神品质1分,中国马文化或者龙马精神1分。)四、名著阅读(7分)(一)结合《朝花夕拾》《老虎!老虎!》的具体内容,回答问题。(3分)31. (3分)评分标准:两个形象1分,情意具体表现2分。(二)阅读《野性的呼唤》的选段,完成32—33题。32. (2分)答案示例:“被压抑的热情”指的是巴克感觉到“它一定要用某种方式为约翰·桑顿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来”,但目前还不知道要做什么;(1分)“悲鸣”是因为桑顿知道这件事极其困难,又已经不可挽回,心里忐忑又难过,这种情绪被巴克感觉到,所以后者“悲鸣”。(1分)33. (2分)答案示例:巴克为了桑顿,用尽全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巴克强大的力量,(1分)人与狗之间的深厚情谊,(1分)让旁观者从纯看热闹到心生敬意,所以他们“尊重地、有礼貌地”离开了他们。七、作文(40分)34. 略。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20分)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7分)1、(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倜傥.(tǎng) 酝酿(..liàng)花团锦簇.(cù)B.脑髓.(suǐ)卖弄.(lòng)尊君在不.(fǒu)C.菡萏.(dàn)搓捻.(niǎn) 人迹罕.至(hǎn)D.霎.时(chà)贮.蓄(zhù)俄而雪骤.(zhòu)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鄙薄学习中的细节,一昧好高骛远....,是难以提升自己的成绩的。

B.菁菁恼羞成怒....地对妈妈说:“我这么信任你,现在你却偷看我的日记”。

C.在校运会上,我们班四位参加四百米接力赛的同学前仆后继....,最后取得了冠军。

D.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3、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8分)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jiá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菜qí()皂jiá()树轻jié()(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3分)()改为()()改为()()改为()(3).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造句。

(2分)4、(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2020.11一、基础·运用(12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10分)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chóu()、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②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cǎi()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甲】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shè()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乙】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liàn()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④【丙】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出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处.世(chù)长.才(zhǎng)统愁文采B.咀.嚼(zǔ)滞.碍(zhì)提练涉猎C.处.世(chǔ)长.才(cháng)统筹文彩D.咀.嚼(jǔ)滞.碍(zhì)提炼涉猎(2)下列对于“怡”和“贯”的笔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怡”的第一笔是点;“贯”的第三笔是横。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心的甲骨文,像人或鸟兽的心脏,是个象形字。

本意即心脏。

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 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说做“心”。

含心的成语很多,如心弛神往,赏心悦目等。

1②③2020-2021(上)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24 分) 1. 下列各项字音字形都正确的是( )(2 分) A. 企.盼(qǐ) 搓捻.(ni Án ) 和 霭. 抖 擞. B. 荫.蔽(yīn) 譬.(pī)如 惭 愧. 人声顶.沸 酿.(li Àng )人迹罕至(h Ǎn ) 匿.笑 琳.漓 .临(lì) 秕.谷(bǐ) 应和.各得其.所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B . 对待学习应该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C .稻田里的青蛙也从水中探出头来呼.朋.引.伴.,整个田野淹没在一片热闹的蛙声虫鸣中。

D.附中高新的老师非常敬业,让七年级的新生们美.不.胜.收.。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 .2020 年 7 月 4 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 .内师大附中兴安分校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 .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本市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4.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2 分) 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

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鲜花、彩灯、礼花。

映衬着人们的歌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④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5.古诗文默写(9 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

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0-2021七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考试卷附答案初⼀语⽂试卷⼀、基础知识(共26分)1、加点字注⾳或根据拼⾳写汉字:(4分)pìn 请荟萃xuàn 丽安xiáng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奇貌不扬危⾔耸听说长到短眼花缭乱谈笑风⽣潜移默化摇摇欲坠指⼿划脚鸦雀⽆声瞑思苦想3、填空。

(10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

(题⽬是)(2),江春⼊旧年。

(王湾《次北固⼭下》)(3)中庭地⽩树栖鸦,(王建《⼗五夜望⽉》(4),,此事古难全。

(作者是)(5)四⾯湖⼭归眼底,。

(湖南岳阳楼对联)(6)青⼭有幸埋忠⾻,。

(杭州岳墓对联)(7)成功的花,!然⽽当初……(8)⼈⽈:“何不试之以⾜?”⽈:“。

”4.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

(4分)2008的习俗及内涵;语⾔简明、连贯。

(4分)⽰例“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这是⼀个为纪念介⼦推⽽设⽴的节⽇。

按照传统习俗,这⼀⽇禁⽣烟⽕,只吃冷⾷,祭拜先⼈,以表达对逝去亲⼈的思念之情。

⼆、阅读短⽂,回答问题(14分)于⼟墙凹凸处,花台⼩草丛杂处,常蹲其⾝,使与台齐,定⽬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蚁为兽,以⼟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得。

⼀⽇,见⼆⾍⽃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物,拔⼭倒树⽽来,盖⼀癞蛤蟆也。

⾆⼀吐⽽⼆⾍尽为所吞。

余年幼,⽅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驱之别院。

6、选出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4分)A. 度先⾃度其⾜吾忘持度C. 市⾄之市市罢,遂不得履B. 然怡然⾃得庞然⼤物D. 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观之正浓E. 为⼆⾍尽为所吞以丛草为林7、写出语段中出⾃想象的两个语句。

(2分)8、作者⽤“定”、“细”⼆字分别修饰“⽬”、“视”,强调了。

(2分)9、第2段中的⼀个成语是________,在这⾥的意思是,现多⽤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7:30—9: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1.默写。

(8分)(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2),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乡情是说不完的话题。

王湾用“,归雁洛阳边”的诗句,表达了旧历年泊船北固山下时涌动的乡情;李益则用“,”的诗句,写出了戍边军人月夜在受降城上闻笛时唤醒了的乡情。

班里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完成2—4题。

(8分)2.下列不能体现交友之情(之道)的一项是()(2分)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

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

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朱光潜《谈交友》(节选)3.上面是关于交友的推荐阅读材料。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用了比喻中明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朋友的交互影响。

B.“瑕疵”“棱角”都是名词,“切磋”“琢磨”都是动词。

C.“成器”本义是“做成器具”,这里的意思是“成为有用有才能的人”。

D.“切磋琢磨”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其同义词是取长补短。

4.请从下面材料中任选两则,简要说说孔子对交友之道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古典文献工具书,。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8000余种,比清代的《四库全书》还多4000余种,。《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极有价值。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抄录工整,书法流畅挺拔;书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器物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黄绢包裹,典雅庄重。所以,它。
C.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D.择善而从 完璧归赵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第①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作者把秋天比喻成“一篇优美绚丽的神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秋天富于想象,更富于色彩的特点。
B.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大自然秋天山色的色彩缤纷。
②正值金秋,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成堆成簇;齐齐的庄禾,如烟如织;蔚蔚的森林,多姿多彩。真是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③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山上的树木果实把终年贮蓄的红色全拿了出来。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像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仿佛化了zhuāng( ),从根到梢一色jiāo( )红,齐刷刷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
B.“情真是散文的灵魂。”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文中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又都浸润着深厚的情感。
C.“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唐代诗人王湾在《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了浓浓的的思乡之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担忧。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4)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终究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5.同学们为了丰富古诗词积累,在班里做起了“飞花令”游戏。这次的指定字是“月”。请你作为乙方参与游戏,填写诗句。
①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②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
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
三、句子默写
4.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
7.画线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A.化妆 骄红贮蓄(zhù )粗犷(kuàng) B.化装 娇红贮蓄(chǔ) 粗犷(kuàng)
C.化装 娇红贮蓄(chǔ )粗犷(guǎng) D.化妆 娇红贮蓄(zhù) 粗犷(guǎng)
(2)对文中“长”和“出”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长”的第一笔是横,“出”的第三笔是竖折。
甲:床前明月光
乙:_________________
丙:明月几时有
丁:月是故乡明
(注)“飞花令”是古时候的一种行酒令游戏。行“飞花令”时,每次指定一个字,游戏双方轮流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句,诗句不超过七个字。
五、诗歌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④点缀着红色世界的还有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
⑤金风吹起,秋高气爽,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粗犷的世界。
(1)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出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春天是珠圆玉润的小诗,夏日是管弦嘈切的歌剧,那秋天则是一篇优美绚丽的神话,富于想象,更富于色彩。
(乙)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⑤母,请设馔⑥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⑦拜饮,尽欢而别。
B.“长”的第一笔是撇,“出”的第三笔是竖。
C.“长”的第一笔是撇,“出”的第三笔是竖折。
D.“长”的第一笔是横,“出”的第三笔是竖。
(3)文中 的“秋高气爽”是出自古典诗文的成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请找出下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_______)
A. 杞人忧天 不可救药 B.一鸣惊人 三省吾身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山上的树木果实都红的闪亮,耀眼夺目。
D.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了蓝天洁净如镜,杨树满树金黄的金秋美景。
二、选择题
2.对下面文学常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从《济南的冬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一个大作家的温润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