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经济学 (1)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之一:维持婚姻稳定的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当初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要不了几年就变成“老婆是别人的好”呢?据有项调查说爱情的激情只能维持18个月,甚至有心理学家说热恋只能维持30天,之后将趋于平淡。
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后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程度,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会带来更大的效用。
但当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断增加这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会逐渐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婚姻生活是爱情的延续,男女双方结婚会带来诸多的收益。
从这种收益中获得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爱情消费者的效用了。
随着婚姻时间的延续,对特定对象---妻子或丈夫的爱情的消费越来越多,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最终边际效用趋向为零。
所以对大多数夫妻来说,不进行自我调适,这种效用递减会给婚姻生活带来危机。
要维持婚姻的稳定较为简单,但要增强婚姻所带来的效用却不容易。
维持婚姻的稳定,只要提高离婚的成本大抵就可解决一二。
一增加婚姻的沉没成本。
子女大概是婚姻生活中最大的沉没成本了,对子女抚育费用越多,花费心血越多,感情越深,沉没成本越大。
所以大多数“二奶”都希望能给对方生个儿子,以增加对方“背叛”自己的成本。
当然,对于妻子来说,最大的离婚成本莫过于逝去的韶华。
不再年轻的妻子一般会在再婚市场上成为低档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中老年夫妻中首先提出离婚的往往是丈夫,法院在财产分割时也会更多地考虑女方。
二是提高财产约束,签订财产契约是个好办法,夫妻之间财产关系越明确,离婚的成本就越低,共有的不可分的财产越多,离婚的成本会越高。
特别是离婚的过错原则使得有过错的一方在离婚时要付出更大的会计成本,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也是在做离婚成本分析时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当然,对于像罗纳尔多这种日进斗金的人而言,与情人分手所造成的损失往往小于给他带来的收益,财产约束对他无效。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
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爱情领域。
爱情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爱情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爱情经济学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爱情经济学的定义爱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爱情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析爱情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爱情作为一种人类情感,也有着经济层面的考虑。
在爱情关系中,涉及到资源的分配、交换、选择等经济活动。
二、爱情经济学的原理1. 市场理论市场理论是爱情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根据市场理论,爱情关系中的人也像市场经济中的买家和卖家一样,根据个人利益进行选择和交易。
在爱情经济学中,爱情被视为一种商品,个体在选择伴侣时会依据自身条件和对方提供的资源进行交换。
2.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理论是爱情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交易成本指通过交易来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成本。
在爱情经济学中,个体在选择伴侣时会权衡各种交易成本,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交易对象。
3. 资源匹配资源匹配理论认为,在爱情关系中,个体会倾向于选择资源相匹配的伴侣。
资源可以包括物质财富、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
这种资源匹配可以带来经济上的互补效应,并有助于提高个体和家庭的福利水平。
三、爱情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婚姻市场爱情经济学在婚姻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伴侣的选择结果。
通过研究和分析婚姻市场,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婚姻和家庭稳定性的影响。
2. 决策制定爱情经济学对决策制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爱情关系中,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做出决策,例如选择是否结婚、何时要孩子等。
爱情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到不同决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并辅助制定相应的决策。
3. 资源分配爱情经济学也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爱情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情感,也是人类最为珍视的情感之一。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它也是一种生产力和消费品。
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在许多领域,比如音乐、文学、电影等,爱情常常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一些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比如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肖邦,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他们的爱情经历。
另外,爱情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
许多创业者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伴侣有所期望和责任感而努力创业。
这种责任感和愿望也成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的动力。
其次,从消费品的角度来看,爱情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市场消费品。
在某种程度上,爱情也成为了一种商品,它可以被买卖,也可以被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情人节送礼、订婚戒指、婚礼等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消费品。
此外,一些服务业也是与爱情相关的市场。
比如婚姻介绍所、情感咨询等,这些服务提供商也从爱情市场中获得了很高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经济学分析与爱情的商业化密不可分。
商业化的爱情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行业,它以“恋爱经济学”为出发点,以切入口拿捏好爱情,让它成为一种商业化的消费品。
商业化的爱情市场不仅繁荣,而且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服务行业。
最后,虽然爱情在经济学上也有着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但爱情始终是一种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珍贵情感。
经济学分析只是从一种角度来看待爱情,而并不能代替爱情真实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爱情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爱情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但在现代社会的商业化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其真正的情感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在商业化爱情的同时,依然尊重真正的爱情,并努力保持对它的珍视和敬重。
爱情经济学

爱情经济学
前言——在自习室里想到的
1、恋爱的达成是交易双方相互妥协以达成最终协议并取得双赢的结果。
2、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沉没成本就是在恋爱中付出的那部分。
3、男人的承诺很可能是空头支票无法兑现,而恋爱中的甜言蜜语则仅仅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4、年轻人的感情不需要家长的过多干预,父母只需要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5、恋爱前双方心里都有一个期望价格,只有当期望价格高于实际价格的时候,才会形成一个彼此接受的均衡价格,最后成交。
6、恋爱中的人都不是“经济人”,他们都是非理性的。
7、如果假设人人都是利他主义者,那么恋爱就没有破裂的风险而永久的存在,也不需要设计和制定太多的游戏规则。
8、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花,花开极尽奢侈,花落亦极尽奢侈。
9、男生找女朋友看重的是性价比,即外貌、才识、人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10、在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找一个经济实用型的女友会越来越难。
11、学校就像一个自由的市场,提供一个场所,让青年男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协调,自动平衡。
12、中国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这直接导致女人供不应求,形成女人
主导的卖方市场,男人处于被动的地位。
13、帅哥配凤姐和美女配武大郎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
14、既然选择了谈恋爱,你就会付出一种机会成本,因为你失去了找一个更好的的机会。
15、只有恋爱双方在恋爱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双方分手后的收益时,双方才会为了保护既得成果,保持原来的关系。
爱情中的经济学

经济杂谈爱情是感性的,经济学是理性的,两者看似不搭界,但实际上爱情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经济学的现象,值得人们品味。
一、理性恋爱者类似于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理性恋爱者定义为:爱情生活中抽象的一般的人,他或她的本性也可以被假定为是利己的。
不过这种“利己”指的是以满足自身的情感、生理、心理需要为前提的。
“恋爱者”在一切爱情活动中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时刻在寻找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爱情。
不过实际生活中的恋爱者在追求自身情感效用最大化时,并不一定会像经济人那样力图成本的最小化,因为爱情有时候是盲目的、疯狂的和不理智的,有时为达目的,人们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比如,有些男士在追求某个他所钟情的女士时,会不惜一切代价,极尽所能来投其所好,以赢得她的芳心。
二、信息不对称与失恋和失恋率爱情市场是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的市场,即总是存在着“单恋”、“暗恋”或者是有些人找不到异性恋爱对象的现象。
正如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者一样,爱情市场上也总是存在着“失恋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失恋者”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失恋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中的失恋者一般是指诸如被恋爱对象所抛弃等的恋爱不成功者,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狭义的“失恋者”。
而我们这里的“失恋者”的定义则要更为广泛一些,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失恋者”吧。
我们将它定义如下:渴望爱情但尚未找到自身认为较理想的恋爱对象的人。
可见,除了上述的狭义“失恋者”以外,它还包括“摩擦性失恋者”和那些找不到异性恋爱对象的人。
劳动力市场中失业的原因有经济不景气、劳动者自身学历过低或自身劳动技能不够等;而爱情市场中造成失恋的原因则相对来说要更为复杂一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男孩、女孩步入大龄了都尚未找到理想的对象,而一些在各方面都很平常的人的身边却总是不缺乏异性朋友,他们总是能较早地恋爱并走向结婚的殿堂。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一.爱情的风险性爱情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收益,比如说一生的幸福。
根据投资学的理论分析,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就好比投资证券,国债的风险最小,当然收益也最小;股票的收益很大,风险也很大。
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因此爱情是一种高风险投资。
市场出现大行情,大发展之际,越有可能孕育着更大的风险。
一个人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资本,投入和回报会不会成比例,也就是说盈利的可能性。
还必须清楚面对风险自己究竟有多少承受能力。
二.爱情投资理论不要把爱情想象成无私的付出,任何人的付出其实都是一种对对方的投资,把对方看成一个项目。
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就是这个男人对女人的投资,女人对他来说是一个诱人的项目,也可以说是潜力股。
投资,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就是牺牲或放弃当前可用于消费的价值以换取未来可能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
对爱情的投资,男人可以是金钱,学历,地位,前途,相貌……女人可以是相貌,青春……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会用真感情来下注。
但只要是投资,没有人不希望它亏本的。
假如投资一个人会给你带来幸福,或者说带来某种程度上你想要的满足,甚至是欲望,那你的投资就产生回报了。
如果她拒绝了你的请求,那么你所投入的东西都会血本无归。
投资可分为短线投资,长线投资和中线投资。
One night stand是短线的投资,如果时间跨越到结婚生子,则是长线投资。
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来计划自己的投资方式。
两个人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因此是否具备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是爱情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精神满足型、感官满足型和功利满足型。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需求的,只不过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
只有当对方认为你能满足她的需求她才会对你投资。
三.理性的投资买股票不能把你所有的积蓄都投资进去,只能在你的资金满足你的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还有较多盈余时,你才能够将一部分的盈余去投资买股票。
用经济学分析爱情

用经济学分析爱情用经济学分析爱情爱情这东西完全可以用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两情相悦的爱,那可以算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正常运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付出一份精力,则相应得到回报。
而单相思呢?一方大量投入,一方无动于衷。
付出大于回报,那种巨大的反差,在经济学上也有定义: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简单的讲,就是满足程度,得到的越多,感知的满足程度和反应程度就越低,直到锐减至钝化和排斥。
就象饿了吃饭一样,饿的时候吃的香,可吃的越多就越没有好感觉了。
所以,单恋开始可能有感动,到了最后那种感觉只会越来越淡,所以,失恋再所难免。
关于失恋,在经济学上也可以算是淘汰出局了。
但在经济学上也有一种概念:叫机会成本,即失去了一次机会,又获得了新的一次开始。
前一个机会就是后一个机会的成本,失恋的原因千万种,归纳理解,都算不当投资。
为爱情弄得焦头烂额的,机会成本很少,甚至是负值。
如同在股市下跌的时候炒股一样,收益好小,而转化投资却又大获利,这又无形引发了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原则利益最大利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失恋就是在亏本的状态下换取新天地,失去不爱你的,得到很爱你的,那么收益可谓巨大;反之,则相反,失去最爱你的,要再想获得这样的甚至超越的,可能性会减小,那付出的机会成本就必然大了。
再者,感情中的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则符合经济学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谈恋爱,则算是产品推销,以最大限度的引导让人接受。
热切时,如股市“牛市”,春风得意;失恋后,好比破产般黯然神伤。
感情的起落如股市,不稳定性让人不安,于是产生了一种制度叫婚姻。
好的婚姻,卖进买出收支平衡,一些小波折也是有惊无险。
而差的就不一样,入不敷出,起伏不定,婚姻成了一种制约,一心想的是如何“解套。
”再购“新股”,重焕生机。
也有别样原因解不掉的,那势必要改变以往,实现“重组。
”天地一杆秤,称称爱几斤。
余下有几何。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

关于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一、爱情市场从男女双方角度来看,倘若将爱情看做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的是爱情需求与爱情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
恋爱者本身既是爱情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它的消费者,因而爱情市场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市场。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爱情市场也会出现货币的身影,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爱情的资源属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资源提供方即爱人的外表、性格、年龄、工作、收入、地位、健康度、性能力以及家庭观念等方面。
一个人能提供的爱情资源,可以看做是这个人生产的社会产品,那么其产品的价值必然具有差异性,因为首先人的长相就有差别。
当然,外表的差异与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的差异相比,其权重比明显要低得多。
爱情资源的稀缺性是对于少数人而言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及整体优势明显的人,才是爱情市场的抢手货。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能提供的爱情资源都是同一价格水平的低档商品,不具有竞争力。
因而,当一个人有钱、有权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人投怀送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二奶和小三。
爱情的需求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生理上的需求——性;二、心理上的需求——情感,三、物质上的需求——生存和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三种需要是永恒的,是一种刚性需求,由此可见,爱情的需求弹性指接近数为零。
不过,也不排除少数出家当和尚或者修女的人出现。
爱情的需求是刚性的,这就为追求者提供了机会。
但是,爱情市场是不公平的,因为谈恋爱总要有先开口的主动追求者,而被追求的人往往又都是比较优秀的,面对追求者的殷勤他们经常挑三拣四甚至不予理睬,因而爱情市场是卖方市场,并且卖方对于自身的价格拥有定价权。
但是,爱情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
首先,爱情本身的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因为首先一个人的年龄就是在变动的;其次,市场需求是在变动的,因为一个人的追求者随自身年龄和要求的增长而递减。
所以,无论卖家对自身的定价有多高,爱情交易都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
如果眼光太高,那么很可能会使大家望而却步,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选择与爱情
人的效用是有多方面所构成,金钱、事业
与爱情等都是效用函数中重要的自变量, 而这些自变量之间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 响。
1)事业与爱情的关系 2)爱情与金钱
金钱可以购买婚姻,但购买不到爱情
1)一个人会因为多少金钱放弃自己的爱情 2)在选择爱人的时候,经济条件,即使不是最重要,也 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吴征和杨澜:信用与成全
郭晶晶和霍启刚 :各有所图?
共享对方所长
地主的女儿嫁给长工或贫农
歉收,保命
有效率的婚姻市场
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解 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加利·贝克尔《家庭经济 学》。笔者心目中,中国 当前存在着一个大致称得 上是有效率的婚姻市场, 人们在市场上自愿、平等 地达成婚约。笔者的全部 分析将以此为前提。这一 前提有没有依据?不久前,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究所作了一项有关“中国 婚姻质量”的调查
爱情的需求与供给:“处女情结”
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男性有着非常深的 “处女情结”,其也成为高品质女性的重 要特征。网上热炒的富豪征婚的各种版本 中,处女乃至没有感情经历成为应征者必 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可以看到是为提高自 己在爱情市场上的价格,不少女性甘愿忍 受痛苦伪装自己,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也 已经形成。也正是因为处女身份直接关系 到自己女儿在爱情市场上的价格,中国父 母在交友管制上要远多于西方的父母。
小结
第一节 主讲了爱情婚姻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 将主要和大家谈谈爱情生产函数, 需求供给分析 谢谢
第二节 爱情生产函数
爱情是一种交易,也是一种生产函数。该生产函 数投入的是情人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牵肠挂肚、 玫瑰等,产出的是爱情的享受和快乐。 爱情=AF(时间,甜言蜜语,牵肠挂肚、玫 瑰……) 爱情生产函数的特点
罗斯的妈妈希望女儿嫁给名门望族
给你1万,你不会放弃自己的妻子,10万也 不会,那么100万呢,1000万呢,一个亿呢?
理性、选择与爱情
王宝钏 与富家女的故事 总结:选择一个出生穷苦家庭的漂亮美眉就有可 能会失去一个相貌平常的富婆,选择一个高傲的 情人就必须放弃一点自尊,选择花前月下就有可 能失去升职的机会……每一个人的爱情都与选择 联系在一起,完美的爱情就像完美的恋人一样不 可能找到。没有例外的是,你要享受爱情的甜蜜, 就要承担爱情所带来的种种成本,高贵的爱情与 庸俗的经济学就在选择问题上出现了交集。
稀缺性决定价格
与城市相比,农村父母对女儿的“名声”更为看 重,这在不少人的眼中,就在不少现代后现代年 轻人的眼中,成为农村保守和封建的象征。其实, 这里也存在一定的经济学道理。因为一个更少文 化,更不会打扮,更少知识技能,更少家庭背景 支持的农村少女要想提升品质,提高价格,最可 能的途径莫过于体现出稀缺性,处女实在是个稀 缺商品,而对于城市女孩而言,由于她能给男性 更多元的效用,可以用其它品质来替代处女这个 优势,男性对此也比较不重视。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婚姻质量 高 低 一般
理性、选择与爱情
爱情与理性
爱情与非理性 爱情与理性
结论:爱情固然有经济学无法解释的 感性成分,但同样也包含着更多的理 性成分。
理性、选择与爱情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爱情也与稀缺和随之而来的选择紧密相连, 因此,爱情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与爱情有 关的)稀缺的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10个男人7个傻,8个呆,9个坏,还有 一个人人爱 ” 剥“人人爱”成功人士的皮
供给方: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一些
除此以外,多才多艺、气质、温柔、智慧、厨艺 等等都会提升女性的品质,进而提高其在爱情市 场上成交时的均衡价格,因此,“不要以为花20 块钱买一本时尚杂志是因为无聊,也不要以为花 上万块钱买一只LV的拎包是烧包,更不要以为30 岁的时候还在新东方学外语是浪费青春,所有的 投资都会得到回报的,早晚而已。你的美丽和智 慧对男人构成吸引了,男人才会臣服。爱情经济 学提倡对自我投资,投资在自己的形象和内存上。 因为形象和内存都提升商品价值” 。
用心经营 时时更新
从第二章我们知道,边际效用递减存在两个前提, 一个是其它物品消费量保持不变,另一个是连续 消费。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两个前提,也就能改变 “家花没有野花香”的局面。 1)经济学要延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爱情及婚姻 中出现,需要男女双方在各方面不断地尝试创新, 改变自己,给对方以新鲜感。偶然来一次烛光晚 餐、换一个发型等等,都能给对方以新的刺激。 爱情和婚姻需要用心经营,也需要用新经营。鲁 迅曾经说过“爱情需要时时更新”。 2)小别胜新婚。小别相当于离散消费,它能促使 爱情和婚姻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开始新的递减过 程。
需求方:高富帅
作为正常商品的爱情而言,收入的增加同样 会增加对爱情的需求: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 高挂,“钻石王老五 ”的一对多
爱情的需求与供给
爱情供给者女性。按照供给定理,市场的价格越 高,供给量就越大。当然,价格是“影子价格”, 并不都能用金钱衡量,如男性的学历、气质、健 康、责任感等都是价格的构成因素,但男性所拥 有的金钱还是在价格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千万富翁因为 能够承担更高的价格。当其在市场上公布其要征 婚时,即使其要求非常地苛刻,应征信还是会雪 花般飞来。不要悲伤世风日下,供给定理而已。
左手牵右手
用牵手来形容夫妻关系,非常有创意。但我们也 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牵手给我们所带来的感 觉也在发生变化。男女之间第一次牵手,特别激 动;第二次,稍微激动;第三次,平静……;第 N次,无动于衷,左手牵右手。在这之中,所包 含的经济学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既然爱情(包括随之而来的婚姻)会面临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的制约,向往美丽的爱情,也向往天 长地久的婚姻人们会为此困惑,肿么办?
爱情中的成本和收益
爱情的成本 与收益 爱情的收益比较简单:1)人们会从爱情中 获得甜蜜与快乐;2)通过恋爱过程了解异 性,为建立稳定的婚姻关系打下基础。 但爱情也需要支付成本:1)物质成本,交 通费,礼品费、手机费、餐饮费等;2)精 神成本,包括脑力劳动、情感的付出和失 恋时的痛苦等;3)机会成本;4)时间成 本。
1)时间、甜言蜜语、牵肠挂肚、玫瑰等任何一种或几种 要素的增加,会增加爱情的产出; 2)时间、甜言蜜语、金钱等投入要素之间存在着替代关 系。在一点在2.2中曾经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3)爱情生产函数同样受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 4)生产爱情的效率
专题1.2给交大GG和MM的忠告 给交大美眉的忠告:不要老有以前追求我的小伙子人有多帅,对我多体 贴,而现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想法,要知道交大的男生随着年龄的增 加,会从丑青蛙变成钻石王老五,成为婚姻市场上的抢手货,而对于女 生来讲,仅仅年龄的增加就足以导致其在婚姻市场中价值的贬损。因此, “逝者不可追”,在现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找到最满意的恋人才是交 大美眉应该进行的正确选择,否则你会错过许多新的机会。 给交大的GG的忠告:当你发现你身边的女生不适合你时,你要坚决地离 开,不要考虑我曾经为这位美眉买过999朵玫瑰,如果和她分手,这笔 投资就白费了这种心理,要知道放弃“999朵玫瑰”这种沉淀成本,你 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和不适合的人进一步发展感情,才是你的最大损失。 当你在吃饭时看到一只苍蝇,理性的反应是不吃那碗饭了,当你发现和 和对方不合适时,同样应该立刻分手,以短痛换取长痛。 给交大GG和美眉共同的忠告:“失恋是一种沉淀成本”,男生失恋时喝 喝酒抽抽烟,女生失恋时流泪满面等行为是人之常情,具有增强爱情免 疫力的功能,还有可能使对方看到自己的真情而回心转意。但为此而寻 死觅活则大可不必,要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 付出生命的代价,太不值了吧。
爱情的需求与供给
在爱情市场上,男性一般为需求方,女性一般为 供给方,所谓嫁娶有别。 首先分析作为需求方的男性。需求是指有消费欲 望并且有消费能力的需要。需求定理则是指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需求 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我们在上面的 不少分析可以归结为需求定理,如个人时间价值 的增加意味着爱情“影子价格”的上升,对爱情 的需求会减少;交通和通讯的改善会爱情“影子 价格”的下降,对爱情的需求则会增加。
爱情的需求与供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价格和报酬在婚姻和 爱情市场中是指与一个综合条件较好的异 性恋爱(结婚)。美国社会学家研究发现, 人们在择偶时并非一味幻想,而是考虑到 各种可能实际,即自己在婚姻市场中的市 场价值,市场价值高,则择偶标准高。而 这种考虑的结果就是条件相等或相似的人 更容易相互选择对方作为配偶,用中国古 话表达就是门究竟图的是哪门子收益呢?马 克思作过一番分析,认为爱情迷人的面纱后掩盖的是“生育 后代”的目的。其实在现代社会,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过婚 姻来完成,弄个玻璃管子就行,花钱也不一定多,何必一定 要借助于婚姻,绕那么大一个弯!有人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了婚姻的“四大收益”: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放下话筒主内
爱情中的成本和收益
1)爱情是需要物质支撑的。 2)拥有更多精神财富的人,其恋爱的精神成本 也较低 3)机会成本其实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指在一定 的时空条件下,由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约束,选 择某一异性便丧失了选择其它异性的权利与可能; 另外一种则是指保持单身的收益。身处爱情甜蜜 之间的男女,丧失了这两种可能性之中能给自己 带来效用最大的选择。 爱情是一种时间相对密集的活动。
爱情婚姻经济学
周素伟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引论
一对热恋中的人依偎在一起,一个对另外 一个说:“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 好?”另外一个说:“我也希望这样。” 两个人正亲热时,不小心被上帝发现了, 上帝说:“不行,还必须有一个卖烧饼 的。” 一则笑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经济学家看来,这 话昏头昏脑,什么信息也没有。请问,世上真的有“生死相 许”的人吗?当然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可怜。更主要的是, 对于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来说,爱情与婚姻也像人类的其它行 为一样,主要目的不是疯疯癫癫、寻寻觅觅,更不是什么 “生死相许”,它带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同样要 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