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析
石家庄市绿地系统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

石家庄市绿地系统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摘要在空间、大气、水、植物、土地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绿地在保护环境,抵御灾害,改善城市面貌,提供休息游览场所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失衡,因此研究石家庄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情况对于今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具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石家庄;城市绿地;评析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76-02城市绿地,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绿地则指人们为改善城市生态环镜、美化城市人居环境,在居住、工作、休憩、娱乐的主要场所中,合理规划、建设、培植的绿地[1]。
城市绿地系统,则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 [1]。
但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失衡,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石家庄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情况以期对于今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做一个有益参考。
1研究对象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研究对象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选取石家庄绿地系统中4类绿地为研究对象。
绿地分类特征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以娱乐、休憩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主庭院绿地不公开或半公开,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设施环境为主要功能防护绿地生物多样性较低,功能专向固定,带状分布为主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联系各类绿地的纽带,城市绿化的脉络和骨架本文研究的石家庄市4类绿地主要特征1.2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
位于北纬37°27′~38°47′,东经113 °30′~115°20′之间,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
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为滹沱河冲洪积平原。
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差距较大,地貌复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基于SOPARC的城市绿地优化解析———以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为例

2022年第8期现代园艺关于城市绿地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景观生态学领域,通过构建理想的绿地景观格局,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从考察城市绿地使用者的游憩活动形式出发,借助SOPARC (游憩观察系统),结合荆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分类,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绿地,通过实际观察研究,获得不同绿地使用者(性别、年龄、活动能力)的基本数据。
以这些数据为依托,运用量化分析手段,并与城市绿地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联动,形成判断城市绿地布局、排列的综合评判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获得为主要目标,为城市绿地格局构建优化提供思路。
1研究案例概况按照最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绿地分为城市内部绿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风景旅游区、林果园、农田网等。
根据荆州园林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20年城市园林绿化普查资料,荆州市建成区城市绿地面积总计3156hm 2(含附属绿地),其中,公园绿地1256.61hm 2、人均公园绿地7.78m 2、绿化覆盖率达38.8%。
城区公园绿地现状优劣差距较大,绿地分布不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风景游览绿地、生态保育绿地等建设基础条件良好,旅游潜力高,但目前发展略显滞后。
但相继建成的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公园、荆州园博园、楚王宫风景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等一系列旅游吸引力强劲的绿地建设项目,有效提升了荆州市旅游形象。
2研究方法及数据搜集2.1游憩行为观察法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 ),全称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通过问卷、电话访谈等途径,收集获得样本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是Mckenzie 提出非参与式的基于瞬间批量抽样技术的身体活动类信息收集量表[1-3]。
借助该方法,观察者可在不影响被观察对象的前提下,周期性、系统性地观察和记录目标区域内样本人群的人口社会特征和环境行为信息。
SOPARC 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研究领域,其能帮助研究者获得开放空间游客的主要行为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以宿迁、临沂、盐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图 1 城市特色相关要素构成图 ( 根据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规律与调研分析》修改)
1 城市绿地特色的构成
构成城市绿色空间的要素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无 论 是 自 然 的 、人 工 的 , 无 形 的 、有 形 的 , 人 文 的 、科 技的……都是组成绿色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 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设有深厚文化底 蕴 、有 鲜 明 形 象 特 征 的 城 市 , 有 着 无 法 替 代 的 作 用 。 城市绿色空间特色的塑造离不开宏观层面的城市绿
地系统规划的整体把握, 离不开中观层面的绿地详 细规划阶段的拓展和绿地设计阶段的完善。
一门时空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每个城市都有特 定的自然地理环境, 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 城市资 源可谓包罗万象。笔者认为要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布局层面体现其对城市特色塑造的贡献率, 首要前 提就是对城市资源进行梳理, 从空间特征、文化特 征 、产 业 结构 特 征 这 3 个 方 面 来 挖 掘 、提 炼 体 现 城 市 特色的资源要素, 并进行特色资源的整合(表 1)。 3.2 绿地系统规划强化特色手法分析
城市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 对城市 绿地总体特色结构起着决定性作 用。建议在绿地系统布局层面作宏 观调控, 形成城市特色骨骼框架
无形的历史文化和有形的历史遗 存是城市丰富的遗产, 也是城市 最富有灵魂的特色资源。建议对 资源进行分级, 有主次的分配在 各类公 园绿地中, 并作整体性 、全 面性安排, 形成城市的特色链
大 战 马 陵 山 革 命 烈 士 纪 念 塔 , 抗 日 址与纪念地( 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 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 花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如何系统规划园林绿地以塑造城市地域性特色

探索如何系统规划园林绿地以塑造城市的地域性特色摘要:城市特色犹如城市生命,失去地域性特色等于失去城市发展根基。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出现的“零识别城市”及“非地方性”现象,本文做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地域特色的思考,目的在于挖掘、保育、创造城市地域特色,塑造鲜明的城市地域形象,改善正在消失的城市地域性特色状况。
关键词:探索、系统规划、园林绿地、塑造城市、地域性特色地域性特色依托于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依靠自然条件建成的绿色空间系统。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做成部分,融合了城市所在地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结构、地貌特征、地带性植物及其凝聚而成的地域文化,对于强化城市总体形象、塑造鲜明的城市地域性特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绿地也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地域特色风貌的主要因素。
在空间布局上,良好的绿地系统可以引导城市规划与发展,保护城市各组团特色:在分项规划上,作为具备自身特色的园林绿地,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进而演化成城市的地域性标志。
此外,园林绿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通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节约型园林,有利于改变当前资源浪费和地域景观丧失的建设模式。
合理利用当地河流、山川、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营造城市景观,避免因过度开发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塑造地域性特色最为经济的手段。
利用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在于首先对城市的地域特色进行梳理,挖掘、提炼地域特色构成要素,并有效利用这些地域元素,将地域特征融入到园林绿地中,进而转化为地域特色在物质空间的体现,运用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手段保育与塑造城市地域性特色。
一、尊重自然环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常是在复杂和微妙的特定地域环境中进行,每个场所的特殊自然条刊也是最可贵的设计源泉。
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足塑造地域性特色的基本前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只有充分发挥自然地理优势,保护、利用自然然景观资源,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将各类绿地、农田、森林、湿地、山体等生态基质进行保护井加以有序规划,才能保障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并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人居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摘要:本文对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以期为建设和谐生态环境尽一份努力。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理论;方法1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1.1 生态原理绿地景观是存在于人类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绿地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中包括了纯粹的人工生态系统、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
从宏观上来看绿地景观,研究的是基质、廊道以及缀块之间的结构、组合与格局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进行空间上的组合,而这种空间和组合上的改变,不但要服务于人类,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其它因素,还要服务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
从中观上来看则是要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万物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至于微观上,则是要打造出以人为中心的绿地环境,让建筑与各种绿地景观处于和谐、自然的状态。
1.2 形态原理以绿地为主建立起的生态系统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古代就有“地有佳气,随土而生。
山有吉气,因方而上,气之聚者,以土沃为佳”的说法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
绿地景观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各样的绿地形态,这些绿地形态是所有组成绿地景观的空间、比例、秩序、地质、色彩等元素的总称,而组成绿地景观的个体则是各种各样的街头绿地、专用绿地、公园、道路绿化、风景绿地等。
1.3 文态原理文态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内涵与总体特征,其中所包含的是该地域的人物风貌和物质形态,同时也是发展历史的根源。
而城市中的文态性绿地景观就是以建筑布局为导向,以该城市的人文风格为基调,并综合地展现地展现出秩序之美的以后总城市绿地景观。
它主要是由建筑、绿色植被、山体河流、街道等物质及人类的活动所组成的。
这里不但有形的物质参与其中,同时通过这些物质寄托了某种或多种感情,能够勾起人们的回忆与联想或起到教育、纪念的意义。
1.4 心态原理绿地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基础,其关心的主要是对人的服务,而绿地景观所重视的更多的是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关心如何将绿地环境设计成人类相互理解的空间;其次是采取人性化的设计,探索如何在不同的环境、层次、地域、人群中来设计空间环境的特征;最后则是如何在不以人类为主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尊重自然的绿地设计与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有关公园绿地规划的评价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有关公园绿地规划的评价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张青萍;冯佳;潘良;王琦【摘要】Setting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Urban Landscaping and Greeni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tandard) as research b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urban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the Standard. Taking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Nanjing as a case study,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elf-evaluation on the planning outcomes and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and concerns encountered in the early stage practice of the Standard, such as ambiguou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errors, controversy on data col ection, lack of fairness, etc. The authors’ goal is to mak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s to the Standard to perform better guiding functions to the planni ng of a city’s park green space.%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干道、景观路 绿地率≥20%
次干道
绿地率≥30%
中心岛、转盘等 “黄土不露天”
1.2.4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 一、布局原则 •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
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景观功能 •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 • 3、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
芜 湖 市 建 成 区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
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
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
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
28.63 36.36 6.47 7.27
表4-9:四个公园综合生态效益价值
固碳效益
净化空气
削减地表径
(万元/年)
效益(万元/年)
流效益(万元/年)
总价值 单位 总价值 单位 总价值
单位
价值
价值
价值
( hm2)
( hm2)
( hm2)
234.14 8.18 9.97 0.35 266.44
9.31
184.47 5.07 7.99 0.22 288.02
价值 万元 3.6
2.81 0.67 0.79
SO2
总量 价值
kg
万元
342.38 0.38
273.56 0.31 62.95 0.07 89.52 0.1
NO2
总量 kg 785.86
价值 万元 3.6
639.28 2.93 155.61 0.71 177.57 0.81
CO
总量 kg 168.68
0.78
89.22
0.57
153.94
0.82
59.86
0.78
72.18
0.80
55.86
0.75
65.18
削减 径流量
(m3)
5562.42
价值 (万元)
266.44
6012.85
288.02
1192.46
57.12
1279.34
61.28
公园
鲁迅 公园 长风 公园 曲阳 公园 徐家汇 公园
面积 (hm2)
• 园林绿地系统既是城市生态系统优劣的决定因素, 同时也是城市人口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 建设部2002年9月1日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 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
其它分类方法:见下图
•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 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
• 绿地则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目地和功能,并且 有时可只需要植物这一种要素,不论植物是自 然生长的还是人工栽植的
1.2.1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功能
• (一)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
2.净化水体:
3.杀菌作用:
4.调节湿度:
5.调节温度:
7. 通风与防风:
•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效益
1. 创造城市景观: 2. 休闲、保健场所:
市居民休息游览需要——游憩功能 •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
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分期实施
二、绿地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 这类情况都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特点: (1)对构成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 (2)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也不显著 (3)居民使用不便 2、带状绿地布局 这种布局多数用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 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 网。 特点: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2)园林绿地范围内的水面,不论面积大小,如 不属于城市水系用地面积中,而又起公共绿地游 憩作用,应作公园面积计。但也有的城市,如南 京玄武湖,水面积按60%计入。
(3)紧邻市区的大面积风景区中的游览区,实际 上起着城市公园的作用,可以计入公共绿地面积 内,如南京中山陵游览区。
2、居住绿地
江苏省颁布的居住区绿化标准中规定:
价值 万元 0.11
128.76 0.08 34.04 0.02 39.15 0.03
PM10
总量 kg 742.21
价值 万元 2.28
6.5.62 1.86 152.84 0.47 177.62 0.55
合计 价值 万元 9.97
7.99 1.94 2.28
公园
鲁迅 公园
长风 公园
曲阳 公园
徐家汇 公园
包括:
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 游乐公园、其它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 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 片的绿地。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
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 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
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
显著。
二、规划设计(10分)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
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 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 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 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系统;
②、清除空气污染物价值评估:采用美国每种污染物的中间客观值,NO2为 45.8元·kg-1,PM10为30.7元·kg-1,SO2为 11.2元·kg-1,CO为6.5元·Kg1, O3为45.8元·kg-1。
③、削减暴雨径流价值评估: 采用美国对暴雨造成地表径流的管理和建设费 率,对树木削减暴雨径流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折算成人民币为479 元·m-3。
•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当中提到的“城市绿地”的 定义: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 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 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 园林和绿地属于同一范畴,但在概念上有区别
• 园林通常包含四种基本要素:地形、水体、建 筑和植物,强调人的使用,这种使用通常是以 观赏、游憩或居住为主
二、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确定 1、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水平——现状 由于历史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我国的城市绿地 面积普遍较少。 2、国外城市绿地水平及动向——趋势 3、城市环境保护科学提出的要求——科学依据 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A:自然因素 B:满足城市居民游览及文化休息的需要。 从游览及文化休息需要考虑——游憩功能、休 息。
• 2、生产绿地:指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 为城市园林绿地提供充足的苗木、花卉和草皮,包括苗 圃、花圃、果园、林场等。
• 3、防护绿地:指为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而设 的防护林。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 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
• 4、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 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 绿地、仓储绿地、市政设施绿地、对外交通绿地等,由 所属单位自行负责。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 性保护规划;
三、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指 标 单位
公式
城市园林 绿地总面
积
人均公共 绿地占有
量
公顷 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 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m2/人 市区公共绿地面积(公顷)/市区人 口
指 标 单位
公
式
城市绿化 覆盖率
市区公共 绿地面积
率
% 市区各类绿地覆盖率面积总和(公 顷)/市区面积(公顷)×100%
3、楔形绿地布局:凡城市中由 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 地,称为楔形绿地。
特点:(1)能达到城市通风条 件
(2)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
4、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可以做到 城市绿地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
优点: (1)可以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 民游憩。 (1)有利于小气候的改善 (2)有助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 (3)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各部分的艺术面貌
556.87
56.80
吸收量
总量(t)
价值(万元)
18.87
1.92
14.73
1.50
3.38
0.34
4.29
0.44
价值 合计 234.14 184.47 44.67 57.24
表4-7:四个公园净化空气效益价值
公园
O3
鲁迅 公园
长风 公园 曲阳 公园 徐家汇 公园
总量 kg 786.47
612.87 147.05 172.21
1.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概述
教学目标:掌握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及规划原则
教学内容: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城市绿地评价指标 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 园林:由山水地貌、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 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 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 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 人工栽植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均可称为绿地
% 市区公共绿地面积/市区面积×100%
指 标 单位
公
式
苗圃拥有 亩/公 城市苗圃面积(亩)/市区(建成区)
量
里2 面积(公里2)
道路绿化 1 道路绿化横断面长度(m)/道路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