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亚西亚民间风情》说课稿(5)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_二亚细亚民间风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二亚细亚民间风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亚细亚民间风情教学设计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东亚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高素质的年轻人,要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并且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能力。

本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

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东亚民族音乐作品,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以及对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亮点:本课教学由老师讲授与学生的欣赏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印证老师介绍的东亚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同时,大量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对老师讲授与自己欣赏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湘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亚细亚民间风情》之《东亚民间音乐》设计理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与认知东亚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特征。

难点:能辨别东亚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课前自我学习,加强自身对本课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2.备图片、音响、影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导出亚洲的区域划分和东亚所包含的国家。

2.探讨东亚各国的风俗文化。

二、讲授新课(一)日本音乐1、日本音乐包括:统民间音乐日本称邦乐,近世邦乐是五声音阶。

现代流行音乐。

2、听赏《樱花》歌曲3、介绍歌曲音乐特点及写作背景。

4、熟悉歌曲旋律、节奏。

5、观赏舞蹈动作,讲解日本舞蹈。

6、互动环节,分小组合作探究《樱花》的歌曲风格。

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靓美青春

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靓美青春

《亚细亚民间风情》鉴赏【教材分析】亚洲分布着四十八个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同时又是人种类型(种族)最多的洲,全洲囊括了世界三大人种。

世界四大古国文明,除北非尼罗河文明外,其余三大文明都发祥于亚洲,它们是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这片土地培育创造的灿烂音乐文化,不仅对本地区。

而且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为主,辅以西亚和中亚音乐。

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尽量结合特色乐器、文化历史、舞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和多种参与形式,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点代面激发学生对亚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电影片段作为教学资料,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亚洲相关的人文、历史、地理及艺术作品的鉴赏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樱花》(日本民歌)、《拉网小调》(日本民歌)、《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鉴赏曲目与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联系的讨论交流,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与认知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特征。

难点:能辨别亚洲各个音乐文化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在整节课中我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学生课前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地响及文字资料,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导入新课出示亚洲地图。

请学生在涂上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国家的地理位置。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亚洲民族民间音乐1》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亚洲民族民间音乐1》

《亚洲民族民间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随乐学唱《阿里郎》《拉网小调》,感受东亚音乐的特点。

并能识别各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乐器和民歌。

2.能认真聆听菲律宾民间乐曲《鹦鹉》,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东南亚乐曲风格,探索其音乐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3.了解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东亚、东南亚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探究其音乐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不知道同学们爱不爱看日本的动漫,日本的动漫里面有很多面具人,比如《名侦探柯南》里面的凶手,《千与千寻》里面的无脸人等。

这些面具人的面孔都来源于日本的戏剧——能剧。

表达了编导、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能剧在日本的地位就像京剧在中国。

了解日本文化我们可以先感受一下日本的能剧。

二、日本音乐文化1.欣赏能剧——《大蛇》说到中国的京剧大家就会想到梅兰芳大师,日本的能剧也有一位大师——坂东玉三郎。

在日本被称作为"国宝级的大师",也被称为日本的"梅兰芳"。

我们先来看一段他的经典之作《大蛇》。

2.日本歌曲——《拉网小调》刚刚在能剧《大蛇》中,我们能感受到日本音乐的特性。

具体日本音乐的特性有怎样的特质呢?我们先来听一听日本的北海道民谣《拉网小调》。

民谣:大众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歌曲(如劳动歌曲,礼仪歌曲,儿歌等)。

①介绍:《拉网小调》又称《索兰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鲱(fei)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

《拉网调》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

是余市一带渔民180年前在劳动中创作的,由于它与渔民劳动密切联系,词意质朴,节奏明朗,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②欣赏歌曲:③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歌曲的演唱特点:演唱时音色略带沙哑,采用音高摇动的技法。

(声乐的音高摇动叫摇声,就是由本音向上作振动,由于振动速度徐缓,所以感觉圆润。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二音乐 亚西亚民间风情教案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二音乐 亚西亚民间风情教案

《亚西亚民间风情》之丰富多彩的亚洲民间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音乐与民族》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日本,印尼,印度的民间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魅力。

(2)能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说出日本、印尼、印度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3) 通过体验、感受、分析日本、印尼、印度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思路:从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日本、印尼以及印度民间音乐文化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钟一、情景导入1、课前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导入。

2、欢迎同学们参加亚洲音乐之旅,我是你们的音乐导游。

3、师首先介绍亚洲包括五个音乐文化区。

引出课题——《丰富多彩的亚洲民间音乐》。

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对亚洲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

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日本篇(15分钟)1、师播放《樱花》音乐片断。

2、师日本文化漫谈(插花、深入展开40分钟深入展茶道、富士山、和服、樱花……)3、播放日本民谣《樱花》4、老师介绍日本的民间音乐文化。

(日本民间音乐:宫廷雅乐、民谣、都市传统音乐。

)5、播放《索兰调》。

6、老师点评后小结。

7、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规纳日本民谣的音乐特征。

(拖腔多,悠长缓慢,速度徐缓,节奏较为宽广。

)生谈听赏《樱花》后的感受生聆听并学唱本首歌曲。

请一位生思考《索兰调》属于民谣中的哪种体裁?让学生参与进来,用歌声体验日本民谣演唱的风格。

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及时地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开二、印尼篇(8分钟)1、师介绍印尼两种音乐体裁(佳美兰、克隆钟)2、师讲述印尼佳美兰器乐合奏的传说。

音乐欣赏《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

音乐欣赏《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

音乐欣赏《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亚洲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3. 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国家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2. 各国的音乐特点及文化背景3. 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分析亚洲民间音乐作品,体验音乐的美感。

2.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各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及文化背景。

3.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材料2. 相关乐谱和文字资料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状态。

2. 作品分析:介绍作品的曲式、旋律、节奏等特点,解析作品所体现的文化背景。

3. 欣赏与讨论:让学生聆听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亚洲民间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选择的歌曲、研究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收获。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亚洲民间音乐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2. 开展亚洲民间音乐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亚洲音乐的认知。

3.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结合本节课学到的音乐元素,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亚洲风格的音乐作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避免误解和不恰当的解读。

高中音乐_亚细亚民间风情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音乐_亚细亚民间风情教学课件设计
印度音乐特点之二:即兴性
根据表演者的思绪、想像、和创造力,逐渐的 将听众引领拉格所要传达的境界中。。。
即兴创作:
《晚上的拉格》
傍晚6点 - 夜晚9点 - 午夜12点
印度电影音乐发展历程
印度电影将音乐与舞蹈成 功结合在一起,将印度音乐 以电影歌舞形式呈现给了世 界观众,形成了印度独特的 电影音乐风格
燃烧的爱火
a kai
ku long ga
hou da hai
gai sai gai'hong'mie ou ya la ye
bia li gai sai
hou da hai
装饰性 印度音乐的特点: 即兴性
反复性
节拍:6拍(3+3) 、7拍(3+4) 、8拍(4+4)、 10拍(2+3+2+3) 、12拍(6+6) ...
最常见的16拍汀塔拉(4+4+4+4)
印度音乐
体验汀塔拉
印度古典音乐
印度音乐
塔拉
节奏节拍
拉格
旋律框架
拉格
定义 本意是感染人的心灵,是一种带有情绪色
彩的旋律框架 时间说
这源于吠陀教的宗教祭祀,在特定的时间演奏 特定情绪的拉格
滑音 波音 倚音 # 、b ...
印度古典名著《乐舞论》: “一首旋律没有了装饰、就好像夜里没有月亮,河里没有流 水,树上没有花朵,妇女没有珠宝”。
塔布拉鼓
印度音乐
由高音鼓和低音鼓组 成,多用于声乐、器乐伴 奏或独奏,演奏技巧高深, 堪称打击乐之王
塔拉
印度音乐
在印度音乐中,节奏节拍的运动总是以某种相 对固定的模式而反复地进行着, 具有循环的特点, 称为节奏圈─“塔拉”

亚西亚民间风情教案 湘版

亚西亚民间风情教案 湘版

亚西亚民间风情教案湘版
二.亚西亚民间风情
一.引言:
本单元的第一课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第二课以亚洲的民间音乐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内风格各
异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使学生对这五个音乐文化区内的民间音乐风格以
及社会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和尊重世界各
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亚洲分布着48 个国家,拥有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同时又是人种类型最多的洲,全洲囊括了世界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文明地发祥于亚洲,它们
是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除北非尼罗河文明外)。

这片土地培育创造的灿烂音乐文化,不仅本地区,而且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亚洲各地的音乐风格以及社会环境、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特点,我们把亚洲分成五个音乐文化区,分别是东亚、东南亚、南
亚、中亚和西亚。

二.教学内容:
本课欣赏的歌曲有:《清津浦船歌》《索兰调》《樱花》《我们跳喃旺》《海鸥》《苏丽珂》《你呀,你呀》等。

本课欣赏的器乐曲有:《日出》《晚上的拉格》《信号》《塔尔即兴独奏》《塔克西姆》等。

三.教学目标:。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亚西亚民间风情》说课稿(5)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亚西亚民间风情》说课稿(5)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亚西亚民间风情》说课稿(5)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亚细亚民间风情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二节《亚细亚民间风情》,本节是欣赏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选择亚洲地区几首风格各异的文化区域的声乐、器乐作品,通过有选择地精听和浏览性地了解,引领学生走进亚洲音乐殿堂,并使之尝试理解多元文化,开阔学生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

同时,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去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环境、民俗风情、悠久文化、宗教信仰等,以扩大文化视野。

2、辨别本课所聆听音乐作品的不同地区风格,尝试记住乐器音色特点,能随音乐学唱几首歌曲,并能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创设学生理解、欣赏、体验、活动、探究音乐的平台,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中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材分析:1、《樱花》这首歌曲采用日本著名的都节调式,mi、Fa、la、xi、do、五声音阶,带有一种柔和、淡雅、略带忧伤的音乐色彩,体现了浓郁的日本民歌风格,展现了一幅日本民族的风俗画。

2、《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的劳动号子。

全曲为非方整式的一段体结构,采用日本著名的八木节调式没有半音五声调式,呼应式的对答,明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渔民劳动时的快乐心情。

衬词“巧依呀沙吔”的运用具有劳动号子的特点。

3、《阿里郎》是朝鲜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

它真实地反映了朝鲜祖先的生活,歌曲的曲调里蕴含有喜悦和悲伤,能从中隐约体会到明快而欢乐曲调和悲伤之情,旋律婉转、动人,具有大众容易演唱的通俗性和完美的艺术风格。

4、《清津蒲船歌》朝鲜东北咸镜北道地区民歌。

地区东部紧临日本海,是一个渔港。

当地渔民唱着各种劳动号子出海捕鱼,有装网歌、行船歌、划浆歌、撒网歌、拉网歌、捞鱼歌、收网歌、卸鱼歌,庆丰收的凤竹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亚西亚民间风情》说课稿(5)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亚细亚民间风情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二节《亚细亚民间风情》,本节是欣赏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选择亚洲地区几首风格各异的文化区域的声乐、器乐作品,通过有选择地精听和浏览性地了解,引领学生走进亚洲音乐殿堂,并使之尝试理解多元文化,开阔学生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

同时,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去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环境、民俗风情、悠久文化、宗教信仰等,以扩大文化视野。

2、辨别本课所聆听音乐作品的不同地区风格,尝试记住乐器音色特点,能随音乐学唱几首歌曲,并能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创设学生理解、欣赏、体验、活动、探究音乐的平台,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中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材分析:1、《樱花》这首歌曲采用日本著名的都节调式,mi、Fa、la、xi、do、五声音阶,带有一种柔和、淡雅、略带忧伤的音乐色彩,体现了浓郁的日本民歌风格,展现了一幅日本民族的风俗画。

2、《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的劳动号子。

全曲为非方整式的一段体结构,采用日本著名的八木节调式没有半音五声调式,呼应式的对答,明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渔民劳动时的快乐心情。

衬词“巧依呀沙吔”的运用具有劳动号子的特点。

3、《阿里郎》是朝鲜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

它真实地反映了朝鲜祖先的生活,歌曲的曲调里蕴含有喜悦和悲伤,能从中隐约体会到明快而欢乐曲调和悲伤之情,旋律婉转、动人,具有大众容易演唱的通俗性和完美的艺术风格。

4、《清津蒲船歌》朝鲜东北咸镜北道地区民歌。

地区东部紧临日本海,是一个渔港。

当地渔民唱着各种劳动号子出海捕鱼,有装网歌、行船歌、划浆歌、撒网歌、拉网歌、捞鱼歌、收网歌、卸鱼歌,庆丰收的凤竹谣等。

船歌也是与捕鱼劳动有关的歌曲体裁。

《清津蒲船歌》是其中传唱颇广的一首。

歌曲节奏悠长,蕴涵着鱼船摇摆的韵律,曲调明快跳跃,具有歌谣的特点,捕鱼号子衬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渔民在风浪起伏摇摆不定的鱼船上辛勤劳动的情景。

5、五声音阶概念引入:在东亚各国普遍存在的音阶是五声音阶。

如:①sol、la、do、re、mi、sol②la、do、re、mi、sol、la③mi、fa、la、si、do、mi其中①②属于无半音五声音阶,主要运用于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在中国称为徵调式音阶、羽调式音阶。

③属于有半音五声音阶,主要运用于日本,称为都节音阶。

调式音阶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6、《晚上的拉格》是西印度最有名的西塔尔演奏家萨伊.帕维兹的著名作品。

乐曲富有韵味。

开始轻快婉转、描绘了在夜晚来临时,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接着逐渐恢复平静,宛如人们的美好憧憬,最后在西塔尔琴轻柔的空弦拨奏中结束全曲,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音乐风格比较日本的音乐多用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旋律轻快、热情,多表现劳动、生活。

而日本的都节调式出现了两个半音关系,由于半音的音色带来的色彩是柔和、柔美、暗淡,所以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歌曲大都抒情、柔美且略带忧伤。

由于调式的关系,日本的音乐风格细腻、委婉,略带忧伤。

朝鲜的音乐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础,吸收融合了汉族、印度、阿拉伯及中国新疆地区的音乐文化,从而形成了曲调优美委婉、具有抒情性和歌舞性的特点,节奏属于三拍子体系,采用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形成一种气息宽广的咏唱格式,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音乐特色。

流传最广的是民间抒情歌谣和劳动歌谣。

印度音乐与宗教、神话、传统的哲学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它博采波斯、阿拉伯等外来音乐的精华,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体系。

古典音乐和舞蹈在印度音乐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大量使用装饰音是印度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

印度音乐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传统音乐往往是单声部曲调,旋律节奏非常细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聆听、欣赏为主,感受、体验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彩与魅力。

了解亚洲两个不同音乐文化区域中民族民间音乐最具个性的风格特点。

2、知识与技能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风格,亲身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方法对音乐作品的重要作用。

了解掌握相关的调式风格、乐器音色、演唱方式等。

3、过程与方法:以欣赏、感受为主要手段,并借助其他的实践活动去感知音乐,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在欣赏、演唱、活动、讨论中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在欣赏、体验、实践活动中感受亚洲两个文化区域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了解其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亚洲主要国家的民间音乐特征,从而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

教学方法(一)教法讲授、启发、对比、示范。

(二)学法聆听、讨论、评价、展示。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以亚洲风格的音乐导入本节课,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亚洲,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包括48个国家,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这片土地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亚洲部分地区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在亚洲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走进本节课。

课前播放亚洲风格的音乐,初步感受亚洲音乐风格,激发学习兴趣。

一日本民族音乐风格欣赏题板1:(1)请说出一两首你所熟悉的日本民歌或歌曲(2)以你现在的认识水平说一说你对日本民歌的看法播放日本风情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提问,并在大屏幕上出示题板1的问题(1)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第一个问题,并向全班同学展示(2)听赏日本民歌《樱花》,感受音乐风格(3)学唱《樱花》。

体验日本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点在音乐情境下导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在听赏,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日本音乐的初步感受题板2:欣赏,学唱日本民歌《樱花》:(1)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2)每一乐句落在什么音上?(3)你知道这首歌是用日本的什么调式写成的吗?(1)连接语(2)指导同学欣赏和演唱(3)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4)在学生探讨所获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有感情地演唱《樱花》,感受歌曲的音乐特征(2)每组同学讨论并获得答案(3)本组同学回答问题(4)在大屏幕所提示的调式结构的基础上,认识日本的都节调式以问题作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合作探讨,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动而获得知识题板3:欣赏日本北海道民歌《索兰调》:(1)它属于民歌中的什么体栽?(2)全曲共用了几个音?请按高低顺序排列(3)结合本部分的学习内容,请你为大家设计一个问题(1)连接语,导入学习本题板的内容(2)指导学生欣赏《索兰调》(《拉网小调》)(3)在学生探讨所获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欣赏日本北海道民歌《索兰调》感受日本劳动号子的风格(2)同学分组讨论(3)本组同学在讨论基础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结果(4)其他组同学予以补充(5)师生共同认识日本的八木节调式,并和都节调式进行比较(6)本组同学设问,其他各组同学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予以回答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以本组同学的回答为重点,其他各组予以补充,并以同学提问,同学回答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老师最后和同学共同认识获得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二朝鲜民族音乐风格及相关文化的学习题板4:(1)听老师唱一首歌曲,(2)再欣赏一首歌曲《阿里郎》(3)思考这二首歌曲音乐具有哪些风格?(4)观赏以下歌舞画面,你能说出其中乐器的名称和特有的民族舞蹈的名称吗?(1)播放朝鲜风情画面。

(2)教师范唱朝鲜民歌《清津蒲船歌》(3)欣赏歌曲《阿里郎》(4)初步提示学生感受朝鲜民族音乐的风格(5)引导学生认识朝鲜的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1)观赏朝鲜风情片,初步了解其民俗文化(2)跟老师模唱《清津蒲船歌》感受其音乐风格(3)欣赏《阿里郎》体验歌曲的风格与《清津蒲船歌》有何相同与不同?(4)观赏歌舞片段,认识朝鲜的民族器乐和特有的舞蹈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体验,师生互动,初步认识朝鲜的音乐风格特点,进行相关的文化连接题板5:边欣赏朝鲜的歌舞,边进行总结(1)播放朝鲜歌舞片段(2)适当提示音乐的风格特点(3)老师和其他各排同学在本排同学答案的基础上对答案予以完善和总结(1)欣赏朝鲜歌舞片段,感受其风格特点(2)学生讨论初步获得的答案(3)本组同学把他们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4)师生合作共同认识朝鲜的音乐风格特点在欣赏,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同学的合作性探讨,充分体现问题情境下的师生互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三印度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学习题板6:(1)请观赏歌舞画面,说出具有哪些风情?(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1)播放印度歌舞画面;(2)参与同学们的讨论(3)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欣赏印度歌舞片段,初步感受其风格特点(2)结合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各排的相互讨论,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自己的认知(3)本组的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用独具风格的歌舞画面作为本阶段的导入,激发同学探求的欲望,并结合同学已有的知识,逐步渗透对印度音乐知识的了解题板7:聆听乐曲《晚上的拉格》,请记住西塔尔的音色,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乐曲的速度:——,乐曲的意境:———(1)播放印度音乐作品《晚上的拉格》;(2)鼓励学生想象,理解作品,和同学共同讨论作品的特点风格,并引导学生完成填空题(1)聆听音乐,想象作品的意境(2)同学讨论,并以本排同学讨论的结果为主,推荐同学展示讨论结果(3)在老师鼓励多种答案的基础上,总结本首作品的情绪,风格,意境等在认识音乐非具象性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在音乐要素支撑下的多种答案,最后通过共同探讨,进行总结四印度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的再学习题板8:(1)聆听歌曲片段,说出主要伴奏乐器的名称(2)从图片中找出这件乐器(3)请认知一下印度常用的七声音阶(1)播放印度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印度西塔尔琴的音色(2)出示西塔尔琴的演奏图,介绍西塔尔琴的结构,音色及演奏特点(3)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中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印度常用的七声音阶(1)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西塔尔琴的音色特点(2)从演奏图中进一步认识西塔尔琴(3)师生活动,初步认识印度常用的七声音阶从聆听感受,到视觉强化,再到理性感知,加深对西塔尔琴的认知,初步理解印度相关文化。

通过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逐步建立学生独立认识的意识和能力题板9:(1)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2)请本组同学讨论,就这部分内容,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1)参加各组同学的讨论过程,起到“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2)和学生共同探究题板上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获得较正确的答案(1)结合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已获得的知识,各大排同学分别讨论,共同寻求答案(2)本组同学推荐代表展示讨论结果(3)就本内容,为其他同学设立问题,由其余各排同学抢答这一部分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逐步关注寻求答案的过程,并能进一步强化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一种自信和快乐课堂学习成果总结聆听六个音乐片段,分辨具有哪个国家的风格(连线题)分别播放六段音乐,教师作适当提示聆听并分辨各段音乐的风格,学生自我检查本节课学习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效进行总结性检查课后作业布置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印度的“拉格”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的补充,又和下节课相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